一次性使用快速插管型电子支气管软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5062发布日期:2019-09-29 15:15阅读:909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使用快速插管型电子支气管软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气管内的诊疗技术,具体是一种一次性使用快速插管型电子支气管软镜。



背景技术:

在现有涉及肺部疾病的诊疗技术中,特别是插管、气管和支气管内微创手术、检查和给药等的操作中需要用到纤支镜。但是,纤支镜存在一定的临床问题:价格昂贵;临床重复应用时存在一定院感风险;当抢救病人急救气管插管时,摄像头被口腔内血液或分泌物遮挡时,无法完成插管等。甚至造成不可预测的医疗事故。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价格较低、易于生产制造,彻底解决院感风险,摄像头被遮挡时仍然可以完成气管插管的纤支镜,这种纤支镜价格低廉,摄像头被遮挡时仍然可以完成气管插管的电子支气管软镜。 但是,目前还温柔有如此技术出现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次性使用快速插管型电子支气管软镜,这种气管软镜能够实施气管插管、气管内诊断、微创手术和局部给药等操作,一次性使用,无交叉感染风险,高效安全低成本,以此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这种一次性使用快速插管型电子支气管软镜,它有控制手柄、显示器、插入软管、摄像头和摄像头连接导丝,其特征在于控制手柄是一个供手握持的几何体,下部与插入软管连接为一体,上部装显示器,侧面装有方向调节杆、吸引管接头、工作通道入口和红光源开关,插入软管里有方向拉丝、摄像通道、工作通道和红光光纤,方向拉丝与方向调节杆连接直通插入软管端部调动插入软管端部作转向运动;摄像通道里插入摄像导丝,摄像头装在摄像导丝远端到达插入软管端部,摄像导丝与显示器连接;工作通道与摄像通道平行直通插入软管端部,工作通道与工作通道入口和吸引管接头连通;红光源发出红光通过光纤传导到插入管软远端部。

所述摄像通道的端口处有透明封挡片并与插入软管连接为一体。该封挡片的作用在于让摄像头与外界隔绝,防止被污染。

摄像头旁有照明LED灯。

摄像头与显示器、摄像导丝和照明LED灯复合集成于一体,可供整体插入或抽出插入软管,可反复使用。

所述吸引管接头前装有吸引开关,平时关闭。

工作通道入口是一根软管,软管上装在工作通道开关,平时关闭。

控制手柄、插入软管、方向杆、吸引管接头、工作通道入口和红光源开关集成于一体,供一次性使用。

红光为装在控制手柄里的红光光源发出。

插入软管用硅胶塑料等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做成。

本实用新型有多种用途:

一是辅助气管插管,使用时将气管插入管套在本实用新型的插入软管上,让插入软管端头到达声门处,通过调节插入管前端方向寻找声门,看见声门后,缓慢将插入管送过声门进入气管,插入管继续前进,观察到隆突即停止前进,通过插入管将气管插管送入气管内,完成气管插管。当摄像头被口腔内血液或分泌物遮挡显像困难时,打开红光源开关,红光通过光纤传导插入管前端,红光穿透病人颈部皮肤表面形成光斑,通过调节插入管前端方向,寻找气道光斑,再将插入管送过声门进入到气管内,持镜手稳住镜体,另一只手将气管插管插入气管5cm时,将插入软管推出气管插管,完成气管插管。

二是检查诊断,将本实用新型的插入软管插入病人口腔,打开摄像头和照明LED灯,摄像头前端的情况便清晰地显示到显示器上,即可判断病人口腔、气管、支气管内的组织是否有异常病变,影像信号还可与电脑等外部设备连接存储。进一步检查下一级支气管时。通过调节杆调节摄像头方向即可进入下一级支气管检查诊断。

三是微创手术,在检查操作基础上,将手术夹、剪等微型工具连同拉丝等沿工作通道插入到达病变部位,在摄像头指引下进行手术操作。

四是给药,需要对特定病变部位给药时,将插入软管插入口腔,让插入软管端头到达患部,将药液沿工作通道输送到达患部集中定点给药。

五是吸痰,需要吸痰时,将插入软管插入病人口腔、气管、支气管,让吸引管接头与负压源连接,在摄像头的指引下即可实施吸痰,清理病人呼吸道。

一般来说,同一个病人使用一个插入软管连同控制手柄,一次性使用,用完后集中送回收站统一回收处理,如果有上述操作中的几项操作并且是连续的可以多项操作完成后再丢弃。而摄像头和显示器由于不会被污染,进行消毒后可以反复使用。这样既避免了病人间的交叉感染风险,又节约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结构精简,集成度高,功能齐全,能够实施气管插管、气管内诊断、微创手术和局部给药等操作,一次性使用,无交叉感染风险,高效安全低成本,操作简便,便于普及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局部省略)。

图2是控制手柄、方向调节杆、插入软管和方向拉丝集成主视图(断开)。

图3是显示器、摄像头和摄像导丝集成主视图(断开)。

图4是A向放大主视图。

图5是A-A剖面图。

图6是B-B剖面图。

图7是控制手柄、吸引管接头和工作通道入口与工作通道结构关系示意图(剖视图)。

图8是插入软管端部转向示意图。

图1-8中,各零部件的标号如下:

1-显示器;2-方向调节杆;3-控制手柄;4-红光源开关;5-插入软管端部;6-插入软管;7-工作通道入口;8-工作通道开关;9-吸引管接头;10-吸引开关;12-显示器接头;13-摄像导丝;14-摄像头;15-LED灯;16-红光光纤;17-工作通道;18-摄像通道;19-透明封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8所示,控制手柄3是一个球、圆柱与圆锥的几何组合体,组合体的上部有螺纹口用于与显示器接头12配合安装显示器1,螺纹口下有一直孔与插入软管6的摄像通道18相通,组合体内还有与插入软管工作通道17相通的通道与吸引管接头9和工作通道入口7连通.组合体内还有让方向拉丝11通过并与方向调节杆连接的通道,以及红光源。红光源开关4装在组合体表面,可以通过按压方式对红光进行开关。吸引管接头前装有吸引开关10;工作通道入口一般用软管,工作通道开关8可以用夹子等代替。

控制手柄一般用无毒医用塑料等材料做成,并与插入软管连为一体。插入软管内有方向拉丝、红光光纤16,透明封挡片19等集成,以便包装和一次性使用。

显示器、摄像导丝13,以及摄像导丝上的摄像头14,照明LED灯15可以向专门的供货商按要求订购,并做成集成体。使用时只需将摄像导丝插入摄像通道,用完抽出即可。显示器、摄像头以及LED灯的电源可以是设于显示器内的电池,也可以是外接电源。

显示器、摄像头、LED灯与电源间有电连接。

红光源与红光源开关,以及光纤间有电连接。

未提及的零部件及标号如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经在某医院麻醉科试用,性能良好,工效极高,无风险无误操作。受到医护人员欢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