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容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7104发布日期:2019-11-15 21:4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美容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容产品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美容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很多美容产品及其他加湿设备都是采用吸水棉来加湿,但如果所采用的吸水海绵为费用比较昂贵的海绵,会使成本提高,得不偿失。同时如果不能将吸水海绵多次使用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浪费;目前大多数加湿美容产品不能多角度使用,如果多角度使用,在一些角度上使用时因水受到重力作用无法传送到雾化片工作震动区域,从而不能产出雾气,影响到加湿的效果。

美容产品加湿装置不仅需要考虑其使用的便利性,同时还要考虑装置的整体的一个可装拆性,当加湿装置内部出现问题时,良好的可装拆性可以更快的作出相应的维修和更换处理,针对需要修理的工作组件更换维修,从而减小更换加湿装置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美容产品加湿装置存在不能稳定地工作的问题,不能稳定工作表现在雾化片工作时收到干扰,从而影响美容产品的加湿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设计一种美容加湿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美容加湿装置,包括:上手柄,下手柄,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上手柄上的水箱,与所述水箱开口部通过一吸水海绵连接的雾化组件,所述下手柄表面设置有喷出部,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喷出口连接;

其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一端设置在所述水箱开口部的雾化片压盖,以及设置在所述雾化片压盖与所述喷出部之间的雾化片;

所述吸水海绵设置在所述水箱开口部下方以及所述雾化片上方之间,所述吸水海绵设置有轴向的用于避让所述雾化片振动区域的避让孔。

优选的,所述水箱开口部内设置第一密封圈,所述吸水海绵在所述水箱开口部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端相接,在所述水箱开口部设置第一密封圈,对所述箱体开口部与所述水箱开口部相对接处的水起封闭作用,同时对所述美容加湿装置的工作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优选的,所述吸水海绵设置在所述雾化片压盖内,所述吸水海绵的外周与所述雾化片压盖的内周过盈配合,通过所述吸水海绵与所述雾化片压盖的过盈配合,将所述水箱里的水引流到所述雾化片工作震动区域,让产品无论在哪个角度和方向使用,所述吸水海绵上都能汲取到所述水箱的水,保证所述雾化片工作震动区域所需水量充足,所述吸水海绵可以是普通海绵,节约成本。

优选的,所述雾化片与所述雾化片压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雾化片与所述喷出部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通过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三密封圈将所述雾化片双向防水保护,并接通所述雾化片压盖与雾气喷出部,同时对所述雾化片起到固定作用。

优选的,所述雾化片外周设置有所述环形支撑板,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环形支撑板的两侧,通过所述雾化片外周设置的所述环形支撑板,将所述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环形支撑板两侧,所述环形支撑板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起到防水作用的同时又对所述雾化片的固定性进行优化。

优选的,所述环形支撑板的厚度小于所述雾化片的厚度,所述环形支撑板为设置在所述雾化片外围的连接措施,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为适应所述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连接稳定性,将所述环形支撑板的厚度设置成小于所述雾化片的厚度是有必要的,在与所述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连接时,所述雾化片的所述环形支撑板使雾化组件间的封闭性更优化。

优选的,所述环形支撑板设置在所述雾化片上表面外周,将所述环形支撑板设置在所述雾化片外周,设置所述环形支撑板于所述雾化片外周,可以有效地避免所述雾化片工作震动区域受到所述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的直接接触,优化了雾化片工作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雾化片压盖外周设置有固定环体,所述固定环体与所述喷出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雾化片压盖外周固定环体,其作用就是将所述雾化组件以及密封圈进行固定在所述上手柄与所述下手柄内部,采用螺母与螺钉可以使本实用新型的可优化加湿装置的拆装性,考虑到所述雾化片有工作震动区域带来的震动,用于固定所述雾化组件以及封闭圈的固定环体结构是必不可少的。

优选的,所述喷出部包括凸出于所述下手柄表面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一喷出口,所述喷出部凸出与所述下手柄表面的壳体,其作用是为了避免由所述雾化片产出的水雾排出时液化附着到所述手柄表面,设置一喷出口的作用是用于控制所述雾化气体的喷出量及喷出流速。

优选的,所述上手柄与所述下手柄在连接处设置有卡槽结构,所述卡槽结构用于将所述上手柄与所述下手柄的固定连接在一起,可以避免所述上、下手柄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偏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传统的雾化装置因装配问题或受外部因素挤压的问题,会导致吸水海绵紧贴在雾化片上,这样会严重影响雾化片的振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吸水海绵内设置轴向的用于避让雾化片振动区域的避让孔,可以避开吸水海绵对雾化片震动区域的干扰,优化雾化片雾化稳定性;通过吸水海绵可以对雾化片供水,使加湿装置在各个角度下都能加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内部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片底部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片侧视图;

图5为其他实施例的雾化片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水海绵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水海绵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水海绵俯视图。

1、下手柄;2、第三密封圈;3、雾化片;4、第二密封圈;5、雾化片压盖;6、吸水海绵;7、第一密封圈;8、上手柄;9、雾化水箱;10、喷出部;11、水箱开口部;12、环形支撑板;13、避让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美容加湿装置,包括:上手柄8、下手柄1,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上手柄8上的所述水箱9,与所述水箱9的开口部11通过所述吸水海绵6连接的雾化组件,所述下手柄1表面设置有所述喷出部10,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喷出部10连接;

其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一端设置在所述水箱开口部11的所述雾化片压盖5,以及设置在所述雾化片压盖5与所述喷出部10之间的雾化片3;所述吸水海绵6设置在所述水箱开口部11下方以及所述雾化片3上方之间,所述吸水海绵6设置有轴向的用于避让所述雾化片振动区域的避让孔13。

具体的,所述雾化组件的所述雾化片压盖5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密封圈7与所述水箱开口部11连接,所述雾化片压盖5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圈4连接,所述第三密封圈2与所述下手柄喷出部10连接,所述雾化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圈4与第三密封圈2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海绵6的避让孔13,所述避让孔13的直径大小设置与所述雾化片3的震动区域大小有关,所述吸水海绵6设置于所述雾化片压盖5内部,并与所述雾化片压盖5过盈配合,从而将所述水箱9内的水能够送至所述雾化片3工作区域,所述吸水海绵6一端与所述水箱开口部11连接,所述吸水海绵6另一端与第二密封圈4连接,并保持不与所述雾化片3有接触以免影响雾化效果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与所述雾化片3连接的所述第二密封圈4、第三密封圈2,为了让所述雾化片3更稳定的工作,所述雾化片3设置一所述环形支撑板12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4、第三密封圈2,所述第三密封圈2与所述下手柄1上设置的所述喷出部10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开口部11内设置的所述第一密封圈7,所述第一密封圈7与所述吸水海绵6一端相接,所述水箱9为可拆卸设置于所述上手柄8上的,方便可以随时给所述水箱9加水,也方便随时对所述水箱9内部进行清理,所述水箱开口部11设置的所述第一密封圈7,用以解决与所述箱体开口部11对接的所述雾化片压盖5时对接处对接不良有水溢出的问题,起到保护作用。美容产品的加湿装置的保护组件也是不能忽略的问题,特别是加湿类的美容产品的防漏水处理是必须要考虑的,一旦漏水会是加湿装置内部的电路结构短路,或者是将加湿美容产品内部锈蚀,将加湿美容产品的使用寿命缩短。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水箱9可以与所述上手柄8为一体结构,所述水箱9可设置一可注入水的注入部,通过所述注入部为所述水箱提供适量的水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吸水海绵6设置在所述雾化片压盖5内,所述吸水海绵6的外周与所述雾化片压盖5的内周过盈配合,通过所述吸水海绵6与所述雾化片压盖5的过盈配合,所述吸水海绵6外围与所述雾化片压盖5腔体内壁无缝紧贴,所述水箱9里的水就通过所述吸水海绵6引流到所述雾化片3工作震动区域,让产品无论在哪个角度和方向使用,所述吸水海绵6上都能汲取到所述水箱9的水并送至所述雾化片3,从而保证所述雾化片3工作震动区域所需水量充足,优化雾化片3雾气产出的持续稳定性,同时所述吸水海绵6可以是普通海绵,在一定层度上节约了生产成本。

其中,所述避让孔13设置于吸水海绵6内部,如图6-8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吸水海绵的避让孔结构是在雾化片这个领域的运用,通过吸水海绵的避让孔结构与雾化片之间的配合,可以优化雾化片的雾化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吸水海绵6设置的避让孔13,一方面的作用是避开与雾化片3的震动区域接触,优化雾化效果。对于不同规格的雾化片,避让孔的直径大小以及形状是可以进行适应设置的,使得吸水海绵避开雾化片震动区域即可,通过吸水海绵与雾化片之间的配合,使吸水海绵更好的运用于雾化片,从而优化雾化片的雾化效果。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将所述水箱9的水通过所述吸水海绵6送至所述雾化片3区域,将所述吸水海绵6与所述水箱9相邻一端设置一吸水海绵条,置于在所述水箱9内部,用于对所述水箱开口部11没有水流出时,所述吸水海绵6吸水所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片3与所述雾化片压盖5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4,所述雾化片3与所述喷出部10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2,通过所述第二密封圈4与所述第三密封圈2将所述雾化片3双向防水保护,并接通所述雾化片压盖5与所述喷出部10,所述第二密封圈4与所述第三密封圈2不与所述雾化片3接触,对所述雾化片3起到固定作用又不影响所述雾化片3工作的稳定性。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片3可以与所述第二密封圈4及所述第三密封圈2设置成一体结构,设置成所述一体结构以后,保证不影响所述雾化片3工作稳定情况下,值得指出的是,还应设置有与所述雾化片压盖5连接第一端,及与所述下手柄喷出部10连接的第二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由具有压缩塑性材料合成,比如可以是硅胶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片3外周设置有所述环形支撑板12,所述第二密封圈4与所述第三密封圈2设置在所述环形支撑板12的两侧,通过所述雾化片3外周设置的所述环形支撑板12,将所述第二密封圈4、第三密封圈2设置在所述环形支撑板12两侧,所述环形支撑板12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4、第三密封圈2,起到防水作用的同时又对所述雾化片3的固定性进行优化。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环形支撑板12的厚度应小于所述雾化片3的厚度,如图3-4所示,所述环形支撑板12为设置在所述雾化片3外围的连接措施,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圈4、第三密封圈2,为提高所述第二密封圈4、第三密封圈2连接所述雾化片3防漏水措施,将所述环形支撑板12的厚度设置成小于所述雾化片3的厚度是有必要的,在与所述第二密封圈4、第三密封圈2连接时,若所述环形支撑板12厚度大于所述雾化片厚度,会导致所述第二密封圈4、第三密封圈2卡不住所述环形支撑板12,以致于所述雾化片3发生偏移,影响所述雾化片3正常工作。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为增加所述环形支撑板12对所述雾化片3的稳定性,将所述环形支撑板12上设置相应的卡点结构,同时在所述第二密封圈4、第三密封圈2内设置相应的卡洞结构。

更进一步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片3的结构可做进一步的调整,如图5所示,将所述环形支撑板12设置于所述雾化片3外周中部,所述环形支撑板12与所述第二封闭圈4及所述第三封闭圈2连接的稳定性更优化。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优化所述雾化片3工作稳定性,将所述环形支撑板12设置在所述雾化片上表面外周,如图4-5所示,将所述环形支撑板12设置在所述雾化片3外周,设置所述环形支撑板12于所述雾化片3外周,可以有效地避免所述雾化片3工作震动区域受到所述第二密封圈4、第三密封圈2的直接接触,设置在所述雾化片3外周的所述环形支撑板12还可以设置用以稳定所述雾化片3。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将所述环形支撑板12可以不设置在所述雾化片3上表面外周,比如可设置在所述雾化片下表面外周,也可以设置在所述雾化片外周边缘任意位置,只要所述环形支撑板12的厚度应小于所述雾化片3的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片压盖5外周设置有固定环体,所述固定环体与所述喷出部10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固定环体设置于所述上手柄8与所述下手柄1内,所述雾化片压盖5外周固定环体,其作用就是将所述雾化组件以及密封圈进行固定在所述上手柄8与所述下手柄1内部,采用螺母与螺钉可以使本实用新型的可优化加湿装置的拆装性,考虑到所述雾化片3有工作震动区域带来的震动,用于固定所述雾化组件以及封闭圈的固定环体结构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片压盖外周设置可以不是固定环体,比如可以在所述上手柄8与所述下手柄1内设置所述雾化组件与所述密封圈的安装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喷出部10包括凸出于所述下手柄1表面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一喷出口,所述喷出部凸出与所述下手柄表面的壳体,其作用是为了避免由所述雾化片3产出的水雾排出时液化附着到所述手柄表面,设置一喷出口的作用是用于控制所述雾化气体的喷出量及喷出流速。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喷出部10的喷出口处还可以设置一分格网结构,其作用是将雾化气体进行均匀喷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上手柄8与所述下手柄1在连接处设置有卡槽结构,以上手柄8为卡槽端为例,所述卡槽结构的卡槽端为所述上手柄8,那么对应的卡销端就设置于下手柄1相应位置处,所述卡槽结构可以很好的避免所述上、下手柄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相对偏离。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上手柄8与所述下手柄1连接处可以不设置卡槽结构,例如,所述上手柄8与所述下手柄1连接处可以通过螺钉连接。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