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植入的补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2664发布日期:2019-08-16 22:08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植入的补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植入的补片。



背景技术:

临床上,李金斯坦修补方式是治疗疝气的一种常规方法。李金斯坦疝修补手术主要使用聚丙烯材质的平片作为修补材料。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这种方法的主要缺陷包括:补片不能完全适应患者局部解剖结构的三维结构。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可植入的补片能够完全适应患者局部解剖结构的三维结构。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植入的补片,包括:

方形部分,包括:

下边缘;

侧边,与所述下边缘垂直;

上边缘;

三角形部分,包括:

底边,为所述方形部分的下边缘的延长线;

突出部,向与所述方形部分的侧边相反的一侧突出;

上边,与所述方形部分的上边缘平滑过渡;

中心孔,所述补片的中心区域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圆心距所述方形部分的侧边的距离为所述补片长度的40%-50%,距所述方形部分的下边缘的距离为所述补片宽度的20%-40%,所述中心孔的直径为1-3厘米;

切口线,为所述中心孔的圆心与所述侧边之间的垂线,所述补片被所述切口线切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补片还包括:

圆锥形三维凸起部,位于所述三角形部分,所述圆锥形三维凸起部的底面与所述中心孔相切,所述圆锥形三维凸起部的上边缘距所述三角形部分的上边距离为5-20毫米,所述圆锥形三维凸起部的下边缘距所述三角形部分的底边距离为0-10毫米,所述圆锥形三维凸起部的高度为5-20毫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补片还包括:

加强结构,固定于所述切口线与所述方形部分的下边缘之间,并覆盖于所述切口线与所述方形部分的上边缘之间,所述加强结构覆盖所述切口线上部的垂直距离为10-30毫米,所述加强结构的宽度为30-70毫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补片还包括:

下边缘加固部分,由所述补片沿所述下边缘的加长部分向所述补片上折叠而成,所述下边缘加固部分的最大高度为5-20毫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心孔的直径为1-2厘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圆锥形三维凸起部的上边缘距所述三角形部分的上边距离为7-12毫米,所述圆锥形三维凸起部的下边缘距所述三角形部分的底边距离为0-5毫米,所述圆锥形三维凸起部的高度为7-12毫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的补片还包括:

所述加强结构覆盖所述切口线上部的垂直距离为15-25毫米,所述加强结构的宽度为30-50毫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边缘加固部分的最大高度为8-12毫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的补片能够更好的贴合患者局部解剖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的补片能够实现局部加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的补片的边缘不易褶皱,能够避免补片挛缩。

上述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据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同时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技术特征以及优点更加易懂,以下列举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的补片的俯视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的补片的俯视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的补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他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他元件或其他组成部分。

在本文中,为了描述的方便,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诸如“下面”、“下方”、“下”、“上面”、“上方”、“上”等,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在附图中的关系。应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在图中所绘的方向之外物件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向。例如,如果在图中的物件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下”的元件将取向在所述元件或特征的“上方”。因此,示范性术语“下方”可以包含下方和上方两个方向。物件也可以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其他取向)且应对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对术语作出相应的解释。

在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以区别两个不同的元件或部位,并不是用以限定特定的位置或相对关系。换言之,在一些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也可以彼此互换。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的补片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该补片包括:方形部分10、三角形部分20、中心孔30和切口线40。

具体地,方形部分10,包括:下边缘11、侧边12和上边缘13。侧边12与下边缘11垂直。三角形部分20,包括:底边21、突出部22和上边23。底边21,在方形部分10的下边缘11的延长线上。突出部22向与方形部分10的侧边12相反的一侧突出。上边23与方形部分10的上边缘13连接并平滑过渡。所述补片的中心区域设有中心孔30,中心孔30的圆心距方形部分10的侧边12的距离为补片长度的40%-50%,距方形部分10的下边缘11的距离为补片宽度的20%-40%,中心孔30的直径为1-3厘米。切口线40,为中心孔30的圆心与侧边12之间的垂线,该补片被切口线40切开。可选地,中心孔30的直径可以为1-2厘米。补片可以用聚丙烯、涤纶、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医用级高分子材料制成。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的补片能够更好的贴合患者局部解剖结构。

可选地,补片还包括:圆锥形三维凸起部50,位于三角形部分20,圆锥形三维凸起部50的底面51与中心孔30相切,圆锥形三维凸起部50的上边缘511距三角形部分20的上边23距离可以为5-20毫米,圆锥形三维凸起部50的下边缘512距三角形部分20的底边21距离可以为0-10毫米,圆锥形三维凸起部50的高度可以为5-20毫米。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的补片能够更好的贴合患者局部解剖结构,并且能够实现局部加固的效果。

可选地,圆锥形三维凸起部50的上边缘511距三角形部分20的上边23距离可以为7-12毫米,圆锥形三维凸起部50的下边缘512距三角形部分20的底边21距离可以为0-5毫米,圆锥形三维凸起部50的高度为7-12毫米。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的补片能够更好的贴合患者局部解剖结构,并且能够实现局部加固的效果。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的补片的俯视图,可选地,补片还包括:加强结构60,固定于切口线40与方形部分10的下边缘11之间,并覆盖于切口线40与方形部分10的上边缘13之间,加强结构60覆盖切口线40上部的垂直距离H可以为10-30毫米,加强结构60的宽度W可以为30-70毫米。加强结构60可以采用与补片相同的材料制成。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的补片能够更好的贴合患者局部解剖结构,实现局部加固的效果。

可选地,加强结构60覆盖切口线40上部的垂直距离H可以为15-25毫米,加强结构60的宽度W可以为30-50毫米。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的补片能够更好的贴合患者局部解剖结构,能够更好的实现局部加固的效果。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的补片的立体图,该补片还包括:下边缘加固部分70,由补片沿下边缘11的加长部分向所述补片上折叠而成,下边缘加固部分70的最大高度为5-20毫米。

可选地,下边缘加固部分70的最大高度可以为8-12毫米。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植入的补片能够更好的贴合患者局部解剖结构,能够实现局部加固的效果,并且补片的边缘不易褶皱,能够避免补片挛缩。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针对上述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