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塞旋转动态灭菌柜上的密封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97909发布日期:2019-07-17 05:58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胶塞旋转动态灭菌柜上的密封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清洗胶塞的灭菌柜,尤其涉及胶塞旋转动态灭菌柜上的密封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大多是使用真空脱泡胶塞清洗机对胶塞进行清洗,在清洗完胶塞后需要工作人员将胶塞从水中打捞出来,这样就降低了工作效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司设计一种旋转动态灭菌柜来清洗胶塞,即通过高温喷淋管对旋转着的灭菌筒体中的胶塞进行高温水喷淋,使高温水将胶塞上的微粒物及杂质冲刷掉,并在灭菌筒体中设置有螺旋导料槽,通过旋转灭菌筒体就能使胶塞沿着螺旋导料槽从出料口中向外排出。但是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灭菌柜上的密封门只有密封作用,不具有出料功能,在每次排料时都要打开密封门才能使灭菌筒体内的胶塞排放出去,而且在排料的过程中,外部空气及灰尘容易进入到灭菌筒体内对胶塞形成二次污染;可见,传统灭菌柜上的密封门不仅影响出料效率,而且还易影响灭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提高出料效率和密封效果又能确保灭菌效果的胶塞旋转动态灭菌柜上的密封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胶塞旋转动态灭菌柜上的密封门,包括:门体框,密封板及门面板,密封板和门面板分别固定在门体框的内外两侧,在门面板与密封板之间形成保温层,在保温层中设置有保温材料,在保温层中设置有出料腔室,出料腔室的进料口设置在密封板上,在出料腔室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出料管穿过保温层和门面板后伸出于门面板外;在门体框的四周分别设置有若干锁舌孔,锁舌孔中活动设置有锁舌,在保温层中还设置有能驱动锁舌伸出锁舌孔或缩进锁舌孔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上连杆驱动装置和下连杆驱动装置,上、下连杆驱动装置分列于出料腔室的两侧;上连杆驱动装置包括:上气缸,上气缸通过上连杆机构与门体框右侧和上侧的锁舌相连接,并能驱动门体框右侧和上侧的锁舌在对应的锁舌孔中伸出或缩进;下连杆驱动装置包括:下气缸,下气缸通过下连杆机构与门体框左侧和下侧的锁舌相连接,并能驱动门体框左侧和下侧的锁舌在对应的锁舌孔中伸出或缩进。

进一步的,前述的胶塞旋转动态灭菌柜上的密封门,其中,上连杆机构的具体结构为:在位于出料腔室右侧的保温层中设置有四个转轴,其中,第一转轴与上气缸的活塞杆相铰接,在第一转轴上分别铰接有竖直向上的第一上连杆和竖直向下的第一下连杆,第一上连杆和第一下连杆分别位于第一转轴的对角位置上,第一上连杆的上端与门体框上端的锁舌相连,第一上连杆还与向上高于出料腔室的第二转轴相铰接,在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铰接有一根水平横置的第一锁舌连杆,与第二转轴相铰接的两根第一锁舌连杆分别与门体框上部左右两侧的锁舌相连,第一下连杆分别与位于第一转轴下方的第三、第四转轴相铰接,在第三、第四转轴上分别铰接有一根水平横置的第二锁舌连杆,与第三、第四转轴相铰接的两个第二锁舌连杆分别与门体框右侧的锁舌相连。

进一步的,前述的胶塞旋转动态灭菌柜上的密封门,其中,第一上连杆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为:在第一上连杆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带有滑槽的第一铰链片,在第一、第二转轴上分别设置有能够与两个第一铰链片上的滑槽相对应的螺纹孔,第一、第二转轴上的螺纹孔分别与两个第一铰链片上的滑槽一一对齐,用螺栓分别穿过各第一铰链接片上的滑槽后与各自对应的螺纹孔活动连接;第一下连杆与第一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转轴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为:在第一下连杆上固定设置有三个带有滑槽的第二铰链片,在第一、第三、第四转轴上分别设置有能够与三个第二铰链片上的滑槽相对应的螺纹孔,第一、第三、第四转轴上的螺纹孔分别与三个第二铰链片上的滑槽一一对齐,用螺栓分别穿过各第二铰接片上的滑槽后与各自对应的螺纹孔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前述的胶塞旋转动态灭菌柜上的密封门,其中,下连杆机构的具体结构为:在位于出料腔室左侧的保温层中设置有四个转轴,其中,第五转轴与下气缸的活塞杆相铰接,在第五转轴上分别铰接有竖直向上的第二上连杆和竖直向下的第二下连杆,第二上连杆和第二下连杆分别位于第五转轴的对角位置上,第二下连杆的下端与门体框下端的锁舌相连,第二下连杆还与向下低于出料腔室的第六转轴相铰接,在第六转轴上铰接有两根水平横置的第三锁舌连杆,与第六转轴相铰接的两根第三锁舌连杆分别与门体框下部左右两侧的锁舌相连,第二上连杆分别与位于第五转轴上方的第七、第八转轴相铰接,在第七、第八转轴上分别铰接有一根水平横置的第四锁舌连杆,与第七、第八转轴相铰接的两个第四锁舌连杆分别与门体框左侧的锁舌相连。

进一步的,前述的胶塞旋转动态灭菌柜上的密封门,其中,第二下连杆与第五转轴、第六转轴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为:在第二下连杆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带有滑槽的第三铰链片,在第五、第六转轴上分别设置有能够与两个第三铰链片上的滑槽相对应的螺纹孔,第五、第六转轴上的螺纹孔分别与两个第三铰链片上的滑槽一一对齐,用螺栓分别穿过各第三铰链片上的滑槽后与各自对应的螺纹孔活动连接;第二上连杆与第五转轴、第七转轴、第八转轴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为:在第二上连杆上固定设置有三个带有滑槽的第四铰链片,在第五、第七、第八转轴上分别设置有能够与三个第四铰链片上的滑槽相对应的螺纹孔,第五、第七、第八转轴上的螺纹孔分别与三个第四铰链片上的滑槽一一对齐,用螺栓分别穿过各第四铰链片上的滑槽后与各自对应的螺纹孔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前述的胶塞旋转动态灭菌柜上的密封门,其中,在保温层中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进一步的,前述的胶塞旋转动态灭菌柜上的密封门,其中,在伸出于门面板的出料管上设置有蝶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密封门上设置有出料腔室,在出料腔室底部设置有伸出于密封门的出料管,这样就能在不打开密封门的情况下将胶塞从灭菌筒体中向外排放出去,这样既提高了出料效率,还能防止清洗完成的胶塞在出料时被二次污染。并且由上下连杆驱动装置分别驱动的门锁机构不仅动作稳定可靠,而且能在灭菌工作时取得更好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胶塞旋转动态灭菌柜上的密封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右视方向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胶塞旋转动态灭菌柜上的密封门,包括:门体框1,密封板2及门面板3,密封板2和门面板3分别固定在门体框1的内外两侧,在门面板3与密封板2之间形成保温层4,在保温层4中设置有若干加强筋41,在保温层4中设置有保温材料,在保温层4中设置有出料腔室42,出料腔室42的进料口设置在密封板2上,在出料腔室42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43,出料管43穿过保温层4和门面板3后伸出于门面板3外,在伸出于门面板3的出料管43上设置有蝶阀431;在门体框1的四周分别设置有若干锁舌孔11,锁舌孔11中活动设置有锁舌12,在保温层4中还设置有能驱动锁舌12伸出锁舌孔11或缩进锁舌孔11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上连杆驱动装置5和下连杆驱动装置6,上连杆驱动装置5和下连杆驱动装置6分列于出料腔室42的两侧;上连杆驱动装置5包括:上气缸51,上气缸51通过上连杆机构与门体框1右侧和上侧的锁舌12相连接,并能驱动门体框1右侧和上侧的锁舌12在对应的锁舌孔11中伸出或缩进;下连杆驱动装置6包括:下气缸61,下气缸61通过下连杆机构与门体框1左侧和下侧的锁舌12相连接,并能驱动门体框1左侧和下侧的锁舌12在对应的锁舌孔11中伸出或缩进。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杆机构的具体结构为:在位于出料腔室42右侧的保温层4中设置有四个转轴,其中,第一转轴52与上气缸51的活塞杆相铰接,在第一转轴52上分别铰接有竖直向上的第一上连杆53和竖直向下的第一下连杆54,第一上连杆53和第一下连杆54分别位于第一转轴52的对角位置上,第一上连杆53的上端与门体框1上端的锁舌12相连,第一上连杆53还与位与向上高于出料腔室42的第二转轴55相铰接,在第二转轴55的两端分别铰接有一根水平横置的第一锁舌连杆7,与第二转轴55相铰接的两根第一锁舌连杆7分别与门体框1上部左右两侧的锁舌12相连,第一下连杆54分别与位于第一转轴52下方的第三转轴56、第四转轴57相铰接,在第三转轴56和第四转轴57上分别铰接有一根水平横置的第二锁舌连杆71,两根第二锁舌连杆71分别与门体框1右侧的锁舌12相连。

所述下连杆机构的具体结构为:在位于出料腔室42左侧的保温层4中设置有四个转轴,其中,第五转轴62与下气缸61的活塞杆相铰接,在第五转轴62上分别铰接有竖直向上的第二上连杆63和竖直向下的第二下连杆64,第二上连杆63和第二下连杆64分别位于第五转轴62的对角位置上,第二下连杆64的下端与门体框1下端的锁舌12相连,第二下连杆64还与位与向下低于出料腔室42的第六转轴65相铰接,在第六转轴65的两端分别铰接有一根水平横置的第三锁舌连杆8,与第六转轴65相铰接的两根第三锁舌连杆8分别与门体框1下部左右两侧的锁舌12相连,第二上连杆63分别与位于第五转轴62上方的第七转轴66、第八转轴67相铰接,在第七转轴66和第八转轴67上分别铰接有一根水平横置的第四锁舌连杆81,两根第四锁舌连杆81分别与门体框1左侧的锁舌12相连。

本实施例中,第一上连杆53与第一转轴52、第二转轴55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为:在第一上连杆53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带有滑槽的第一铰链片531,在第一转轴52和第二转轴55上分别设置有能够与两个第一铰链片531上的滑槽相对应的螺纹孔,第一转轴52和第二转轴55上的螺纹孔分别与两个第一铰链片531上的滑槽一一对齐,用螺栓分别穿过各第一铰链片531上的滑槽后与各自对应的螺纹孔活动连接。

第一下连杆54与第一转轴52、第三转轴56、第四转轴57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为:在第一下连杆54上固定设置有三个带有滑槽的第二铰链片541,在第一转轴52、第三转轴56和第四转轴57上分别设置有能够与三个第二铰链片541上的滑槽相对应的螺纹孔,第一转轴52、第三转轴56和第四转轴57上的螺纹孔分别与三个第二铰链片541上的滑槽一一对齐,用螺栓分别穿过各第二铰链片541上的滑槽后与各自对应的螺纹孔活动连接。

第二下连杆64与第五转轴62、第六转轴65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为:在第二下连杆64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带有滑槽的第三铰链片641,在第五转轴62、第六转轴65上分别设置有能够与两个第三铰链片641上的滑槽相对应的螺纹孔,第五转轴62和第六转轴65上的螺纹孔分别与两个第三铰链片641上的滑槽一一对齐,用螺栓分别穿过各第三铰链片641上的滑槽后与各自对应的螺纹孔活动连接。

第二上连杆63与第五转轴62、第七转轴66、第八转轴67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为:在第二上连杆63上固定设置有三个带有滑槽的第四铰链片631,在第五转轴62、第七转轴66和第八转轴67上分别设置有能够与三个第四铰链片631上的滑槽相对应的螺纹孔,第五转轴62、第七转轴66和第八转轴67上的螺纹孔分别与三个第四铰链片631上的滑槽一一对齐,用螺栓分别穿过各第四铰链片631上的滑槽后与各自对应的螺纹孔活动连接。

工作原理如下:当开展灭菌工作需要锁紧密封门时,启动上气缸51拉动第一转轴52,使第一转轴52转动就能同时带动第一上连杆53向上运动、第一下连杆54向下运动,第一上连杆53向上运动就能使第一上连杆53上的锁舌12在位于门体框1上端的锁舌孔11中向外伸出于门体框1并伸入到灭菌柜上对应的锁孔中,同时,第一上连杆53还能带动第二转轴55转动,从而使第二转轴55上的两根第一锁舌连杆7上的锁舌12在各自对应的锁舌孔11中向外伸出于门体框1并伸入到灭菌柜上对应的锁孔中,第一下连杆54向下运动就能带动第三转轴56和第四转轴57同时转动,从而使第三转轴56和第四转轴57上的第二锁舌连杆71上的锁舌12在各自对应的位于门体框右侧的锁舌孔11中向外伸出于门体框1并伸入到灭菌柜上对应的锁孔中;同时启动下气缸61拉动第五转轴62,使第五转轴62转动就能同时带动第二上连杆63向上运动、第二下连杆64向下运动,第二下连杆64向下运动就能使第二下连杆64上的锁舌12在位于门体框1下端的锁舌孔11中向外伸出于门体框1并伸入到灭菌柜上对应的锁孔中,同时,第二下连杆64还能带动第六转轴65转动,从而使第六转轴65上的两根第三锁舌连杆8上的锁舌12在各自对应的锁舌孔11中向外伸出于门体框1并伸入到灭菌柜上对应的锁孔中,第二上连杆63向上运动就能带动第七转轴66和第八转轴67同时转动,从而使第七转轴66和第八转轴67上的第四锁舌连杆81上的锁舌12在各自对应的位于门体框1左侧的锁舌孔11中向外伸出于门体框1并伸入到灭菌柜上对应的锁孔中。当需要解锁密封门时,启动上气缸51反向动作,使其推动第一转轴52反向旋转,就能使与上连机构相连接的各锁舌12分别回缩到所对应的锁舌孔11中;同时启动下气缸61反向动作,使其推动第五转轴62反向旋转,就能使与下连杆机构相连接的各锁舌12分别回缩到所对应的锁舌孔11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密封门在灭菌柜上处于锁紧状态时,密封门上的出料腔室42正对着灭菌柜中灭菌筒体的出料口,并且灭菌筒体的出料口能伸入到出料腔室42中,这样,当灭菌结束需要出料时,不用打开密封门,旋转的灭菌筒体就能使胶塞沿着灭菌筒体内壁的螺旋导料槽从出料口输出到出料腔室42中,并通过出料管43排出灭菌柜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密封门上设置有出料腔室,在出料腔室底部设置有伸出于密封门的出料管,这样就能在不打开密封门的情况下将胶塞从灭菌筒体中向外排放出去,这样既提高了出料效率,还能防止清洗完成的胶塞在出料时被二次污染。并且由上下连杆驱动装置分别驱动的门锁机构不仅动作稳定可靠,而且能在灭菌工作时取得更好的密封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