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掏耳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5969发布日期:2019-07-19 22:38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掏耳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掏耳勺。



背景技术:

掏耳勺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清洁工具,目前市场上的掏耳勺多为圆柱形塑料或木质杆体,杆体的一端是勺状体,另一端为水滴状的棉絮,或者两端都是水滴状的棉絮,棉絮缠绕包裹在杆体外壁上,上述结构比较生硬,对耳道的刺激较大,使用舒适度不高,而且掏耳效果不佳,不能有效将耳屎从耳道内壁刮除后带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舒适度高、掏耳效果佳、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不高的掏耳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掏耳勺,包括杆体,杆体包括用于手持的第一段体,和端部设有基座的第二段体,所述第二段体的外径自第一段体向基座方向逐渐缩小,所述基座的外径大于第二段体与基座连接端的外径,基座远离第二段体的端部形成环状凸缘,基座的外表面覆盖有刷毛层,该刷毛层包括多根密集的软性刷毛体,软性刷毛体的一端与基座外表面垂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外延伸,相邻软性刷毛体之间至少部分交叉或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将掏耳勺端部的水滴状棉絮替换成浓密的软性刷毛层,软性刷毛体的一端朝向基座的外侧,从而不是缠绕的棉絮外壁来刮除耳道内的耳屎,是通过相邻的软性刷毛体来夹持耳屎,或者是软性刷毛体在耳道内扫动刮除耳屎,不仅刮除效果好,不会将耳道上掉落的耳屎滞留在耳道内,而且对耳道的刺激小,舒适度高;软性刷毛体固定连接在基座的外表面,基座对其形成支撑作用,特别是端部的环状凸缘,不仅对软性刷毛体形成强有力的支撑,而且在掏耳勺的端部形成一部分较硬的区域,可以帮助刷毛层将耳道内的耳屎带出;软性刷毛体之间存在极微小的间隙,从而整个刷毛层的支撑性格好,在耳道内移动时,不仅会在轴向扫除耳屎,而且在径向也有一定的力,促进更好地扫除耳屎,耳屎不会滞留在软性刷毛体与基座相连的根部之间;第二段体的外径逐渐缩小,在起到支撑功能的同时,可以增加其伸入耳道部分的柔性,在刮耳屎时具有一定的弹性,不会感觉很生硬,增加舒适性,也增加了操作的灵活度。

进一步的,所述刷毛层为粘接在基座外表面的植绒层,软性刷毛体为短纤维。植绒技术可以将较短的绒毛纤维牢固地粘接在基座外表面,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段体的另一侧设有第三段体,第三段体的端部设有环形挡圈,第三段体靠近环形挡圈部分的外表面设有螺旋延伸的凸沿。第三段体的环形挡圈和凸沿相对刷毛层来说相对较硬,其可以用于刮除较硬、较大的耳屎,耳屎会积聚在相邻凸沿之间的空间内,不会残留在耳道内,环形挡圈不仅可以用于铲除耳屎,而且可以避免铲除的耳屎滞留耳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段体的另一侧设有第三段体,第三段体的端部设有勺头。勺头是替换螺旋延伸的凸沿的一种形式,其也可以很好地挖除大型的或较硬的耳屎。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段体、第二段体、第三段体可拆卸连接。三者可拆卸相连,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功能段,进行组合使用,灵活性较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段体、第二段体、第三段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段体的外壁形成延伸一周的弧形凹槽,该弧形凹槽靠近第一段体一侧设置。当将多个掏耳勺用绳子捆绑时,绳子可以卡设在弧形凹槽内,避免绳子沿着杆体随意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靠近第二段体的端部形成缩口状锥形面。缩口状锥形面一方面配合第二段体的变径结构增加弹性,另一方面此结构处的短纤维相对较长,增加了柔软度,提高舒适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段体的外径自第二段体方向向端部逐渐缩小。在起到支撑功能的同时,可以增加其伸入耳道部分的柔性,在刮耳屎时具有一定的弹性,不会感觉很生硬,增加舒适性,也增加了操作的灵活度。

进一步的,所述软性刷毛体端部突出于环状凸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新颖,将植绒技术应用于掏耳勺,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但舒适度大大提高,耳屎的挖除效果也得到改善,用户体验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不带刷毛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不带刷毛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掏耳勺,包括杆体,杆体沿轴向分为第二段体2、第一段体1、第三段体3,三者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第一段体1用于手持,第二段体2的外径自第一段体1所在一侧向另一侧逐渐缩小,并在端部固定连接有基座4,基座4的外径大于第二段体2最小段,即第二段体2与基座4连接段的外径,基座4为柱形结构,其远离第二段体2的端部外壁沿径向向外凸起形成环状凸缘43,该环状凸缘43的外侧壁为弧形结构,基座4靠近第二段体2的一端形成缩口状锥形面42,即其该小部分区域的外径向第二段体2方向逐渐缩小。整个基座4的外表面覆盖有刷毛层41,刷毛层41为通过植绒技术粘接在基座4外表面的植绒层,即刷毛层41由无数根软性刷毛体411组成,软性刷毛体411为长度在0.03-0.5cm之间的短纤维,软性刷毛体411的一端垂直粘接在基座4的外表面,另一端朝向外侧延伸,必定会突出环状凸缘43,且端部齐平,即环状凸缘43上的软性刷毛体相对最短,缩口状锥形面42区域的软性刷毛体最长。软性刷毛体411十分浓密,从而相邻的软性刷毛体411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而且通常是朝向外侧的一部分存在间隙,与基座4相连的根部都是交叉或相接触。

为了方便捆绑收纳,在第二段体2靠近第一段体1的区域外壁形成弧形凹槽21,其沿径向延伸第二段体2的一周,从而用于捆绑的绳子可以卡在弧形凹槽21内,不会随意移动。

第三段体3的外径自第一段体1所在一侧向另一侧逐渐缩小,第三段体3的端部一周沿径向向外凸起形成环形挡圈31,在靠近环形挡圈31的位置沿着轴向延伸,形成螺旋状的凸沿32,凸沿32的宽度与环形挡圈31的宽度相当,或小于其宽度,环形挡圈31和凸沿32的材料与第三段体3的材质相同,相对基座4上的刷毛层41来说,硬度较大,可以先使用这一端来对较大的,或较硬的耳屎进行旋转刮除处理,再使用另一端的刷毛层41进行扫除,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三段体3端部的环形挡圈31和螺旋形凸沿32替换成勺头33,也可以先使用勺头33一端对较大的,或较硬的耳屎进行铲除处理,再使用另一端的刷毛层41进行扫除,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当第二段体2、第一段体1、第三段体3可拆卸连接时,可以根据需要,将勺头33、环形挡圈31和螺旋形凸沿32、刷毛层41三者组合起来配合使用,效果较好,灵活度更高。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