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间距的口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9336发布日期:2019-07-19 22:52阅读:9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间距的口含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含器,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间距的口含器,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改变,头颈部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大部分就诊时已属于局部晚期、甚至为晚期,单一手术治疗很难达到最佳治疗疗效,绝大部分患者需要配合放射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甚或很早期头颈部肿瘤治疗放射治疗能达到手术相当的疗效;放射治疗为头颈部肿瘤最主要常见治疗方法之一。由于放射治疗过程中口腔吞咽活动及舌不自主运动,使得放疗靶区可能出现移位,从而导致偏靶、脱靶的可能,最终导致肿瘤局部复发、治疗失败。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临床上常采用常规口含器来减少治疗时口腔活动及舌运动;但常规口含器相对较短很难良好地固定整个舌的活动部,固定的重复性较差,这是目前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间距的口含器,在对患者进行放疗时,将口含器放入患者的口腔中,通过调整口含器上下舌板的位置,可将患者的舌固定住,而不影响患者的放疗,有效的解决了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节间距的口含器,它包括上下对称的两个支座、上舌板和下舌板,所述上舌板的一端通过销轴一铰接在上侧支座的侧边,所述下舌板的一端通过销轴二铰接在下侧支座的侧边,下舌板位于上舌板的正下方,在上舌板的中部下方固定连接有上支耳,在下舌板的中部上方固定连接有下支耳,所述上支耳和下支耳之间设有可调节长度的调节装置,在上下支座之间通过支撑装置连接。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上螺纹套一、下螺纹套一和螺杆一,所述上螺纹套一的顶端通过销轴三铰接在上支耳上,下螺纹套一的底端通过销轴四铰接在下支耳上,在上螺纹套一和下螺纹套一之间通过螺杆一螺纹连接。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上螺纹套二、下螺纹套二和螺杆二,所述上螺纹套二的顶端固定连接在上侧的支座底部,下螺纹套二的底端固定连接在下侧的支座顶部,在上螺纹套二和下螺纹套二之间通过螺杆二螺纹连接。

所述支座为弧形状结构,在支座的上下侧设有与患者牙齿相吻合的U型凹槽。

所述上舌板为向下弯曲的弧形结构,上舌板的横截面为弧形结构,上舌板的上侧弧形面与口腔的上腭相贴合。

所述下舌板为向下弯曲的弧形结构,下舌板的横截面为弧形结构,下舌板的下侧弧形面与舌头的上表面相贴合。

所述螺杆一的两端螺纹旋向相反,在螺杆一的中部固定有圆盘一,圆盘一的外侧有一齿圈。

所述上螺纹套一的下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刻度尺板一,刻度尺板一上有长度标尺,刻度尺板一的另一端贴在圆盘一上。

所述螺杆二的两端螺纹旋向相反,在螺杆二的中部固定有圆盘二,圆盘二的外侧有一齿圈。

所述上螺纹套二的下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刻度尺板二,刻度尺板二上有长度标尺,刻度尺板二的另一端贴在圆盘二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准备时,将口含器放入患者的口腔中,患者的门齿咬合在支座的凹槽内,再通过旋转螺杆来调整口含器上下舌板之间的距离,使患者的舌固定住、且取得更好的张口舒适度,减少了吞咽动作的发生,再进行放疗治疗前相关准备并记录螺杆的旋进刻度,以后进行放射治疗时相应同等条件进行准备,达到最佳重复状态,放射治疗时避免放射治疗靶区位移,更进一步增加放射治疗精准度,达到更精准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B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参照本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附图1~5所示,一种可调节间距的口含器,它包括上下对称的两个支座6、上舌板3和下舌板10,所述上舌板3的一端通过销轴一2铰接在上侧支座6的侧边,所述下舌板10的一端通过销轴二12铰接在下侧支座6的侧边,下舌板10位于上舌板3的正下方,在上舌板3的中部下方固定连接有上支耳13,在下舌板10的中部上方固定连接有下支耳14,所述上支耳13和下支耳14之间设有可调节长度的调节装置,在上下支座6之间通过支撑装置连接。在对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准备时,将口含器放入患者的口腔中,患者的牙齿咬合在支座6的凹槽1内,通过调节支撑装置来调整上下支座6的开度,再通过旋转螺杆一7来调整口含器上下舌板之间的距离,使患者的舌头固定住、且取得更好的张口舒适度,减少了吞咽动作的发生,进行放射治疗前相关准备。

进一步的,调节装置包括上螺纹套一4、下螺纹套一9和螺杆一7,所述上螺纹套一4的顶端通过销轴三5铰接在上支耳13上,下螺纹套一9的底端通过销轴四11铰接在下支耳14上,在上螺纹套一4和下螺纹套一9之间通过螺杆一7螺纹连接。通过旋转螺杆一7,来调节上螺纹套一4和下螺纹套一9之间的距离,从而能达到下舌板10和上舌板3合适的位置上,能固定住舌头,也能让患者感到舒适。

进一步的,支撑装置包括上螺纹套二16、下螺纹套二20和螺杆二19,所述上螺纹套二16的顶端固定连接在上侧的支座6底部,下螺纹套二20的底端固定连接在下侧的支座6顶部,在上螺纹套二16和下螺纹套二20之间通过螺杆二19螺纹连接。可以通过旋转螺杆二19,来调节上下支座6之间的开度,达到患者比较舒适和好的治疗效果。

进一步的,支座6为弧形状结构,在支座6的上下侧设有与患者牙齿相吻合的U型凹槽1。凹槽1可以容纳患者的上下牙齿,弧形结构能与患者的口腔腔体相吻合,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进一步的,上舌板3为向下弯曲的弧形结构,上舌板3的横截面为弧形结构,上舌板3的上侧弧形面与口腔的上腭相贴合。

进一步的,下舌板10为向下弯曲的弧形结构,下舌板10的横截面为弧形结构,下舌板10的下侧弧形面与舌头的上表面相贴合。

进一步的,螺杆一7的两端螺纹旋向相反,在螺杆一7的中部固定有圆盘一8,圆盘一8的外侧有一齿圈。齿圈的作用为提高表面粗糙度,增大摩擦力,使得操作圆盘一8旋转相对容易,通过旋转螺杆一7,能够增加或者减小上螺纹套一4和下螺纹套一9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上下舌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上螺纹套一4的下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刻度尺板一15,刻度尺板一15上有长度标尺,刻度尺板一15的另一端贴在圆盘一8上。在上下舌板之间的距离调节好后,记下长度数值,保证以后可以在相同的位置条件下进行重复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

进一步的,螺杆二19的两端螺纹旋向相反,在螺杆二19的中部固定有圆盘二18,圆盘二18的外侧有一齿圈。齿圈的作用为提高表面粗糙度,增大摩擦力,使得操作圆盘二18旋转相对容易,通过旋转螺杆二19,能够增加或者减小上螺纹套二16和下螺纹套二20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上下支座6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上螺纹套二19的下部外侧固定连接有刻度尺板二17,刻度尺板二17上有长度标尺,刻度尺板二17的另一端贴在圆盘二18上。在上下支座6之间的距离调节好后,记下长度数值,保证以后可以在相同的位置条件下进行重复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塑料、不锈钢、铝合金等材料制作,可根据不同口腔的大小,制作不同规格尺寸的口含器,来适合不同患者的需要,本实施例中,采用塑料材料制作普通尺寸的口含器,支座6的宽度为45mm,凹槽的深度为5mm,上舌板的弧长为30mm,下舌板的弧长为50mm。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