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骨折固定托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0249发布日期:2019-07-24 10:45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上肢骨折固定托起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托起器,尤其是一种上肢骨折固定托起器,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上肢骨折患者进行外科医治处理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用石膏或者夹板对骨折的上肢加以固定,并用吊带将前臂悬吊在颈部上。这种处理方式,会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产生麻木感,甚至会影响到骨折部位的康复。

在患者手术后前期康复期时,由于骨折部位的损伤导致一些毛细血管的破坏、骨折后患肢活动减少肌肉泵血作用减弱及骨折部位的夹板对上肢的压迫都影响着患肢的静脉血液回流,常可导致上肢水肿,甚至淤血,对伤情早日康复极为不利。

为了促进患者上肢血液回流减轻或避免上肢水肿或淤血,促进上肢的切口愈合,需要在患肢静止时保持上肢末端位置高于上肢近端的位置,即患者坐位时或睡觉时要求将手部位置高于肘部位置高于上臂位置,使手-前臂-肘- 上臂形成由高到低的梯度。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动脉对手部的血供,另外一方面可以使到达手部的血液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向心回流。

对某些不配合的小儿、高龄患者或血液高凝状态的上肢骨折患者,促进上肢血液回流更为重要。在这些患者中,若血液淤滞,血液回流过慢,其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大大增加,严重威胁到患者康复及安全,此类患者肢体血液回流更为重要,更需要在静止状态下使手-前臂-肘-上臂形成由高到低的梯度体位。

但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在静止时患肢下垫枕头,稍有活动后,手臂就从枕头上滑落,效果极差。而且枕头占用了病床的一部分空间,使患者在床上的活动空间减少,舒适性降低。实际上,临床缺乏一种有效的,既能保持手- 前臂-肘-上臂由高到低的梯度体位,又不影响患者活动,最大限度增强其舒适性的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上肢骨折固定托起器,其结构紧凑,能对上肢骨折位置进行有效固定,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损伤水肿,促进骨折的愈合,适用范围广,安全可靠。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肢骨折固定托起器,包括用于前臂支撑固定的前臂支撑固定体、用于上臂支撑固定的上臂支撑固定体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前臂支撑固定体与上臂支撑固定体的固定体连接机构;前臂支撑固定体的第一端通过固定体连接机构与上臂支撑固定体连接,通过固定体连接机构能调节前臂支撑固定体与上臂支撑固定体间的位置状态;

还包括能调节前臂支撑固定体第二端高度的高度调节机构,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调节前臂支撑固定体第二端的高度时,通过固定体连接机构能调节并锁定前臂支撑固定体与上臂支撑固定体间的位置状态。

所述固定体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前臂支撑固定体第一端端部的连接球头以及设置于上臂支撑固定体端部的球头连接套,所述连接球头能嵌置在球头连接套内,连接球头能在球头连接套内转动;通过连接球头与球头连接套间的转动,能调节前臂支撑固定体与上臂支撑固定体之间的位置状态;

在球头连接套上设置锁紧帽,利用所述锁紧帽能将连接球头锁紧在球头连接套内。

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连板以及第二调节连板,所述第二调节连板的一端与前臂支撑固定体铰接,第二调节连板的另一端与第一调节连板的一端铰接,第一调节连板的另一端能嵌置在前臂支撑固定体背面的调节定位卡槽内,前臂支撑固定体背面的若干调节定位卡槽沿所述前臂支撑固定体的长度方向分布。

所述前臂支撑固定体包括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所述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的正面设置用于前臂放置的第一前臂放置槽,所述第一前臂放置槽沿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的长度分布,在所述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的两侧设置若干前臂固定束带连接体。

还包括能与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适配连接的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所述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的正面设置用于前臂放置的第二前臂放置槽,所述第二前臂放置槽沿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的长度分布;调节定位卡槽设置于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的背面;

所述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的头端能伸入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内,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伸入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内后,第二前臂放置槽与第一前臂放置槽连通且正对应;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的头端在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内能沿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的长度方向伸缩。

在所述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的背面设置两根调节定位块,所述调节定位块沿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的长度方向分布,每根调节定位块上均设置调节定位卡槽;

在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背面的侧边设置侧边连接条,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伸入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内时,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利用侧边连接条对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的背面进行支撑。

所述上臂支撑固定体包括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所述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的正面设置用于上臂放置的第一上臂放置槽,所述第一上臂放置槽沿第一上臂支撑块的长度分布,在所述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的两侧设置若干上臂固定束带连接体。

还包括能与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适配连接的第二上臂支撑固定块,所述第二上臂支撑固定块的正面设置用于上臂放置的第二上臂放置槽,所述第二上臂放置槽沿第二上臂支撑固定块的长度分布;

所述第二上臂支撑固定块的头端能伸入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内,第二上臂支撑固定块伸入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内后,第二上臂放置槽与第一上臂放置槽连通且正对应,第二上臂支撑固定块的头端在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内能沿所述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的长度方向伸缩。

所述固定体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上臂支撑固定体第一端端部的连接球头以及设置于前臂支撑固定体端部的球头连接套,所述连接球头能嵌置在球头连接套内,连接球头能在球头连接套内转动;通过连接球头与球头连接套间的转动,能调节前臂支撑固定体与上臂支撑固定体之间的位置状态;

在球头连接套上设置锁紧帽,利用所述锁紧帽能将连接球头锁紧在球头连接套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前臂支撑固定体能对前臂进行支撑固定,通过上臂支撑固定体能对上臂进行支撑固定,通过固定体连接机构能实现前臂支撑固定体与上臂支撑固定体之间的位置状态调整,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能调节前臂支撑固定体第二端高度的调节,在调整到所需的状态后,利用固定体连接机构锁定前臂支撑固定体与上臂支撑固定体间的位置状态,能对上肢骨折位置进行有效固定,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损伤水肿,促进骨折的愈合,适用范围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臂支撑固定体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臂支撑固定体背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臂支撑固定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二上臂支撑固定块、2-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3-锁紧帽、4-球头连接套、5-连接球头、6-上臂固定束带连接体、7-前臂固定束带连接体、8-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9-第二前臂放置槽、10-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 11-限位端块、12-调节定位卡槽、13-第一调节连板、14-第二调节连板、15- 第一前臂放置槽、16-球头连接座、17-侧边连接条、18-连板连接座、19-调节定位块、20-空腔、21-第二上臂放置槽以及22-第一上臂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能对上肢骨折位置进行有效固定,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损伤水肿,促进骨折的愈合,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前臂支撑固定的前臂支撑固定体、用于上臂支撑固定的上臂支撑固定体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前臂支撑固定体与上臂支撑固定体的固定体连接机构;前臂支撑固定体的第一端通过固定体连接机构与上臂支撑固定体连接,通过固定体连接机构能调节前臂支撑固定体与上臂支撑固定体间的位置状态;

还包括能调节前臂支撑固定体第二端高度的高度调节机构,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调节前臂支撑固定体第二端的高度时,通过固定体连接机构能调节并锁定前臂支撑固定体与上臂支撑固定体间的位置状态。

具体地,前臂支撑固定体、上臂支撑固定体以及固定体连接机构均需采用符合医用标准的材料制成,具体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通过前臂支撑固定体能实现对前臂的支撑与固定,通过上臂支撑固定体能实现对上臂的支撑与固定,通过固定体连接机构能实现前臂支撑固定体与上臂支撑固定体之间的连接,前臂支撑固定体的第一端通过固定体连接机构与上臂支撑固定体之间连接后,通过固定体连接机构能调节前臂支撑固定体与上臂支撑固定体之间的位置状态,且在调节后,通过固定体连接机构能保持锁定前臂支撑固定体与上臂支撑固定体之间的位置状态。具体实施时,前臂支撑固定体与上臂支撑固定体之间的位置状态,具体是指前臂支撑固定体与上臂支撑固定体之间的夹角,通过固定体连接机构调节前臂支撑固定体与上臂支撑固定体之间的夹角能有效实现对上肢骨折位置进行有效固定,有利于血液回流,减轻损伤水肿,促进骨折的愈合。

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能调节前臂支撑固定体第二端的高度,在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调节前臂支撑固定体第二端的高度时,需要通过固定体连接机构调节前臂支撑固定体与上臂支撑固定体之间的位置状态,以使得前臂支撑固定体的第一端与上臂支撑固定体之间的位置状态与前臂支撑固定体第二端的高度适配,即与上肢骨折位置进行有效固定的所需状态适配。前臂支撑固定体第二端的高度调整到所需位置后,利用固定体连接机构锁定前臂支撑固定体的第一端与上臂支撑固定体之间的位置状态,即实现对上肢骨折位置的有效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体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前臂支撑固定体第一端端部的连接球头5以及设置于上臂支撑固定体端部的球头连接套4,所述连接球头 5能嵌置在球头连接套4内,连接球头5能在球头连接套4内转动;通过连接球头5与球头连接套4间的转动,能调节前臂支撑固定体与上臂支撑固定体之间的位置状态;

在球头连接套4上设置锁紧帽3,利用所述锁紧帽3能将连接球头5锁紧在球头连接套4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球头5呈球形,连接球头5能伸入球头连接套4内,球头连接套4上设置锁紧帽3,当松开球头连接套4上的锁紧帽3时,连接球头5能在球头连接套4内转动,当锁紧帽3锁紧在球头连接套4上时,能将连接球头5锁紧在球头连接套4内。当连接球头5能在球头连接套4内转动时,利用连接球头5在球头连接套4内的转动,能调整前臂支撑固定体的第一端与上臂支撑固定体之间的位置状态;当通过锁紧帽3将连接球头5 锁紧在球头连接套4内时,能锁定前臂支撑固定体与上臂支撑固定体之间的位置状态。

当然,固定体连接机构与前臂支撑固定体、上臂支撑固定体之间还可以采用另一种配合形式,具体地,所述固定体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上臂支撑固定体第一端端部的连接球头5以及设置于前臂支撑固定体端部的球头连接套 4,所述连接球头5能嵌置在球头连接套4内,连接球头5能在球头连接套4 内转动;通过连接球头5与球头连接套4间的转动,能调节前臂支撑固定体与上臂支撑固定体之间的位置状态;

在球头连接套4上设置锁紧帽3,利用所述锁紧帽3能将连接球头5锁紧在球头连接套4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球头5设置在上臂支撑固定体的端部,球头连接套4设置在前臂支撑固定体的第一端,连接球头5、球头连接套4之间的连接配合等均与上述相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连板13以及第二调节连板 14,所述第二调节连板14的一端与前臂支撑固定体铰接,第二调节连板14 的另一端与第一调节连板13的一端铰接,第一调节连板13的另一端能嵌置在前臂支撑固定体背面的调节定位卡槽12内,前臂支撑固定体背面的若干调节定位卡槽12沿所述前臂支撑固定体的长度方向分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调节连板13、第二调节连板14的宽度小于前臂支撑固定体的宽度,第一调节连板13与第二调节连板14铰接,第二调节连板14与前臂支撑固定体铰接,在前臂支撑固定体的背面设置若干调节定位卡槽12,当第一调节连板13与不同的调节定位卡槽12连接配合时,能实现对前臂支撑固定体第二端的高度调节。当第一调节连板13通过调节定位卡槽 12与前臂支撑固定体连接时,能有效实现对前臂支撑固定体的支撑。

一般地,前臂支撑固定体第二端的高度高于前臂支撑固定体第一端的高度,从而能使得上肢骨折患者的前臂处于较高位置,而上肢骨折患者的上臂能处于较低的位置,因此,上肢骨折患者的上肢能进行所需的位置放置,如放置在桌面上等,且由于上肢骨折患者的前臂所在高度高于上肢骨折患者的上臂位置,能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减轻骨折损伤的水肿,促进损伤的愈合;此外,对于老年的上肢骨折患者,还能减少血栓的形成,适应范围广,安全可靠。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前臂支撑固定体包括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所述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的正面设置用于前臂放置的第一前臂放置槽15,所述第一前臂放置槽15沿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的长度分布,在所述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的两侧设置若干前臂固定束带连接体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呈长方体状,第一前臂放置槽15呈圆弧形,第一前臂放置槽15凹设于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的上部,前臂固定束带连接体7呈把手状,对于同一侧的前臂固定束带连接体7,多个前臂固定束带连接体7沿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的长度方向分布。前臂通过第一前臂放置槽15放置在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内,并通过束带能将前臂与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固定,束带的两端与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的前臂固定束带连接体7连接。前臂与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利用束带固定,提高前臂与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与可靠性。

具体地,前臂支撑固定体的第一端即为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邻近上部支撑固定体的端部,在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邻近上部支撑固定体的端部设置连接连接座18,第二调节连板14通过铰接轴等与连接连接座18铰接,从而实现第二调节板14与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之间的铰接,连接连接座18 位于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的背面。当连接球头5设置在的铅笔支撑固定体的第一端时,连接球头5通过球头连接座16与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连接,一般地,在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的端部设置对称分布的连接球头5,图中示出了在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的端部设置两个连接球头5。

此外,还包括能与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适配连接的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所述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的正面设置用于前臂放置的第二前臂放置槽9,所述第二前臂放置槽9沿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的长度分布;调节定位卡槽12设置于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的背面;

所述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的头端能伸入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内,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伸入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内后,第二前臂放置槽9与第一前臂放置槽15连通且正对应;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的头端在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内能沿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的长度方向伸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的形状等与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相一致,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的宽度小于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的下部呈敞口状,即具有允许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 嵌置的空腔20。第二前臂放置槽9凹设于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的上部,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的头端能伸入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内,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的尾端形成前臂支撑固定体的第二端,第二前臂放置槽9与第一前臂放置槽15连通且正对应,以便前臂放置在第一前臂放置槽15、第二前臂放置槽9内。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在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内伸缩时,能控制形成前臂支撑固定体的长度,以适应不同长度前臂的放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的背面设置两根调节定位块19,所述调节定位块19沿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的长度方向分布,每根调节定位块19上均设置调节定位卡槽12;

在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背面的侧边设置侧边连接条17,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伸入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内时,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利用侧边连接条17对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的背面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定位块19的长度小于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 的长度,在每个调节定位块19上设置调节定位卡槽12,调节定位卡槽12的形状等以能与第一调节连板3配合为准。调节定位卡槽12沿调节定位块19 的长度方向分布。在调节定位块19的端部设置限位端块11,所述限位端块 11邻近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的尾端。

侧边连接条17的长度小于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的长度,侧边连接套17 与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的侧边垂直,当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的头端伸入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内时,利用侧边连接条17能对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 进行支撑,以便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在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内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也能保证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在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内伸缩后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具体实施时,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的宽度与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的宽度接近,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在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 8内伸缩到所需位置后,利用第一调节连板13与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的连接配合,能使得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保持稳定在所需的位置,即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与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能保持稳定,为对前臂的有效支撑提供支持。

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上臂支撑固定体包括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2,所述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2的正面设置用于上臂放置的第一上臂放置槽22,所述第一上臂放置槽22沿第一上臂支撑块2的长度分布,在所述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2的两侧设置若干上臂固定束带连接体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2呈长方体状,第一上臂放置槽22凹设于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2内上部,第一上臂放置槽22呈圆弧状,当上臂放置于第一上臂放置槽22内时,利用束带能将上臂与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2固定,束带的两端与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2两侧的上臂固定束带连接体6连接,上臂固定束带连接体6可以呈把手状,当然,上臂固定束带连接体6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只要能实现与束带的连接即可,此处不再赘述。当上臂支撑固定体采用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2时,固定体连接机构的球头连接套4或连接球头5设置于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2邻近前臂支撑固定体的端部。

此外,还包括能与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2适配连接的第二上臂支撑固定块1,所述第二上臂支撑固定块1的正面设置用于上臂放置的第二上臂放置槽 21,所述第二上臂放置槽21沿第二上臂支撑固定块1的长度分布;

所述第二上臂支撑固定块1的头端能伸入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2内,第二上臂支撑固定块1伸入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2内后,第二上臂放置槽21与第一上臂放置槽22连通且正对应,第二上臂支撑固定块1的头端在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2内能沿所述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2的长度方向伸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上臂支撑固定块1与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2 之间的连接配合,可以参考上述第二前臂支撑固定块10与第一前臂支撑固定块8之间的连接配合说明,第一上臂支撑固定块2与第二上臂支撑固定块1 之间的伸缩主要为了控制上臂支撑固定体的长度,以便适应不同上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