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0597发布日期:2019-07-27 11:18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凡不能经口腔进食的病员或需要洗胃的病员,均需要安置鼻胃管,鼻胃管是一种内置式管体,其一般通过鼻腔插入,经由咽部、食管到达胃部,多用于抽取胃液、胃肠减压,也可以用来向胃中注入液体给患者提供必要的食物和营养,在临床上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等科室中有着较为普遍的应用。为了避免鼻胃管在注入清水、食物、药物或病员在翻身时脱落,一般都需要将鼻胃管固定,现有鼻胃管常采用医用胶布进行固定,其操作繁琐,且由于皮肤分泌的油脂很容易将胶布浸湿,影响胶布的粘性,而鼻胃管表面又是非常光滑的,极易导致固定胶布滑落,从而引起鼻胃管脱出,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如:昏迷的病员没有吞咽反射,在护理过程中如不慎将鼻胃管从鼻腔中拔除,安置时会增加插管的难度,易插入气管影响病员的血氧饱和度,导致病员病情加重;反复安置会使病员的鼻腔出血,使食管粘膜水肿等。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方便将鼻胃管进行固定,避免鼻胃管容易脱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一调节绳的两端,所述调节绳上安装有调节件;所述固定板的上板面上开设有呈长方体结构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的宽度大小不小于所述鼻胃管的径向大小,所述固定槽沿其长度方向的对应两端分别贯穿固定板的前后两端,以将固定板分隔呈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

所述左固定板为中空结构,固定槽内的左侧面上开设有连通左固定板内部的开口;所述左固定板内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固定端与左固定板固定连接,伸缩端指向所述开口所在面,且沿垂直于开口所在面的方向进行伸缩,该伸缩端端部连接推杆的一端,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垂直于开口所在面并垂直连接夹板,所述夹板与所述开口正对并与固定槽内的右侧面正对,夹板的尺寸大小不大于所述开口的尺寸大小;所述伸缩杆呈中空结构,其内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伸缩杆的两端端部;所述伸缩杆上垂直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连接伸缩杆伸缩端的端部,另一端穿过左固定板的上板面伸出左固定板外,并与左固定板上板面滑动连接,其滑动方向平行于伸缩杆的伸缩方向;所述滑杆的滑动带动弹簧压缩,使夹板与固定槽内的右侧面间的距离不下于鼻胃管的径向大小,滑杆不滑动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使夹板与固定槽内的右侧面间的距离小于鼻胃管的径向大小。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固定板的前后方向。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地,所述夹板的尺寸大小等于开口的尺寸大小,所述开口的尺寸大小等于该开口所在面的尺寸大小。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地,所述夹板背离推杆的侧面及固定槽内的右侧面均呈弧状,该弧状与鼻胃管的外侧面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地,所述夹板背离推杆的侧面及固定槽内的右侧面均设有硅胶材料,且其两者上硅胶材料相对的侧面均为粗糙面。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下板面铺设有硅胶层。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地,所述硅胶层的周沿围绕设有棉条。

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地,一种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还包括固定袋,所述固定袋具有一袋口,其外侧面靠近袋口处设有粘贴带,所述粘贴带的中部与所述固定袋连接,粘贴带的两端分别设有子扣和母扣,粘贴带通过所述子扣和母扣连接呈一圆环结构,该圆环所在面与袋口所在面平行;所述固定袋通过粘贴带固定在人体胳膊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板放置在人体鼻部和嘴部之间,其下板面与人体皮肤接触;所述调节绳挂于人体双耳后,并垂落至人体脖颈部,通过调节件拉紧调节绳,使固定板稳固贴于人体鼻部和嘴部之间的位置。所述固定槽用于放置及固定位于人体鼻腔外的鼻胃管,通过将所述滑杆滑动后可将伸缩杆进行收缩,从而使得夹板与固定槽内的右侧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鼻胃管的管径,以将鼻胃管放置在夹板和固定槽的该侧面之间,然后将滑杆放开后夹板即能将鼻胃管夹紧在固定槽内,从而能避免鼻胃管容易脱落,也能容易将鼻胃管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摒弃使用胶布固定鼻胃管的做法,使得鼻胃管的固定更为持久,方便医务人员的操作。

2、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袋用于容置胃肠减压瓶,患者行走时,将固定袋通过粘贴带固定在患者的上胳膊处,再将胃肠减压瓶放置在固定袋内,使得胃肠减压瓶不易掉落,避免胃肠减压瓶因掉落而将与其连接的鼻胃管扯出,方便患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夹紧鼻胃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固定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图中:1、固定装置;2、固定板;21、左固定板;22、右固定板;3、硅胶层;4、棉条;5、调节绳;6、调节件;7、固定槽;71、鼻胃管;8、开口;9、伸缩杆;10、推杆;20、夹板;30、弹簧;40、滑杆;50、固定袋;501、袋口;60、粘贴带;601、子扣;602、母扣。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改良鼻胃管71固定装置1,包括一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设置在患者鼻部和嘴部之间,固定板2的下板面与患者皮肤接触,优选地,所述固定板2下板面铺设有硅胶层3,硅胶层3与患者皮肤接触,提升患者的舒适性,所述硅胶层3的周沿围绕设有具有吸收功能的棉条4,该棉条4能将患者鼻部溢出的分泌物吸收,保持患者鼻部周围干爽。所述固定板2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一调节绳5的两端,所述调节绳5上安装有一调节件6;所述调节绳5挂于患者双耳后,垂落至人体脖颈部,该调节件6也位于患者脖颈部,通过调节所述调节件6将调节绳5拉紧,使固定板2稳固地贴于患者鼻部和嘴部之间的位置,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绳5及调节件6均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做说明。

所述固定板2的上板面上开设有呈长方体结构的一固定槽7,所述固定槽7的槽口所在面与所述固定板2的上板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固定槽7内的宽度大小不小于所述鼻胃管71的径向大小,所述固定槽7沿其长度方向的对应两端分别贯穿固定板2的前后两端,以将固定板2分隔呈左固定板21和右固定板22,具体地,所述固定槽7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固定板2的前后方向。所述固定槽7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与患者插有鼻胃管71的鼻孔正对,方便医务人员将位于患者鼻孔外的鼻胃管71放置入所述固定槽7内。

所述左固定板21为中空结构,固定槽7内的左侧面上开设有使固定槽7内部连通左固定板21内部的一开口8,所述开口8的尺寸大小等于该开口8所在面的尺寸大小。所述左固定板21内安装有一伸缩杆9,所述伸缩杆9的固定端与左固定板21固定连接,伸缩端指向所述开口8所在面,且沿垂直于开口8所在面的方向进行伸缩,该伸缩端端部连接推杆10的一端端部,所述推杆10的另一端垂直于开口8所在面并垂直连接夹板20,所述夹板20与所述开口8正对并与固定槽7内的右侧面正对,夹板20尺寸大小不大于所述开口8的尺寸大小,优选地,所述夹板20的尺寸大小等于开口8的尺寸大小,以增大夹板20的面积,从而增大夹板20的夹持面积。

所述伸缩杆9呈中空结构,其内安装有一弹簧30,所述弹簧3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伸缩杆9的两端端部;所述伸缩杆9上垂直连接有一滑杆40,所述滑杆40的一端连接伸缩杆9伸缩端的端部,另一端穿过左固定板21的上板面伸出左固定板21外,并与左固定板21上板面滑动连接,其滑动方向平行于伸缩杆9的伸缩方向。所述滑杆40的滑动带动伸缩杆9的收缩,从而带动弹簧30压缩,使夹板20与固定槽7内的右侧面间的距离不下于鼻胃管71的径向大小,以将鼻胃管71放置在夹板20和固定槽7的该侧面之间;滑杆40不滑动时弹簧30处于自然状态,使夹板20与固定槽7内的右侧面间的距离小于鼻胃管71的径向大小,因此,当将滑杆40放开后夹板20即能将鼻胃管71夹紧在固定槽7内,从而能避免鼻胃管71容易脱落,也能容易将鼻胃管71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摒弃使用胶布固定鼻胃管71的做法,使得鼻胃管71的固定更为持久,方便医务人员的操作。优选地,所述夹板20背离推杆10的侧面及固定槽7内的右侧面均呈弧状,该弧状与鼻胃管71的外侧面相适配;所述夹板20背离推杆10的侧面及固定槽7内的右侧面均设有硅胶材料,且其两者上硅胶材料相对的侧面均为粗糙面,上述设置能进一步地将位于固定槽7内的鼻胃管71夹紧。

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改良鼻胃管71固定装置1还包括一固定袋50,所述固定袋50具有一袋口501,其外侧面靠近袋口501处设有一粘贴带60,所述粘贴带60的中部与所述固定袋50连接,粘贴带60的两端分别设有子扣601和母扣602,粘贴带60通过所述子扣601和母扣602连接呈一圆环结构,该圆环所在面与袋口501所在面平行;所述固定袋50通过粘贴带60固定在人体胳膊上。所述固定袋50用于容置胃肠减压瓶,患者行走时,将固定袋50通过粘贴带60固定在患者的上胳膊处,再将胃肠减压瓶放置在固定袋50内,使得胃肠减压瓶不易掉落,避免胃肠减压瓶因掉落而将与其连接的鼻胃管71扯出,方便患者的使用。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