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可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0204发布日期:2019-12-17 21:31阅读:1744来源:国知局
创可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药品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创可贴。



背景技术:

创可贴(又名止血膏药)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外科用药,具有止血、护创的作用。

参见图1和图2,现有创可贴包括包装袋1'、粘性背贴2'、敷垫3'及防粘片4',包装袋1'为一体式结构,即其由两片包装纸对齐后沿四周粘接形成,包装袋1'的内部具有密封腔室,粘性背贴2'、敷垫3'及防粘片4'均位于包装袋1'的密封腔室内部,粘性背贴2'的中部固定设置敷垫3',敷垫3'用于与创伤部位接触,粘性背贴2'的两端均粘接有一个防粘片4',两个防粘片4'的近敷垫3'端重叠在敷垫3'的侧方,以遮盖敷垫3',避免敷垫3'与包装袋接触。

然而,现有创可贴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将包装袋1'撕开,以将粘性背贴2'、敷垫3'及防粘片4'从包装袋1'腔室中整体取出,继而将敷垫3'对准创伤部位,继而顺次将防粘片4'从粘性背贴2'上解开,以顺次将粘性背贴2'的两端粘接于创伤部位侧方,并且保证敷垫3'与创伤部位准确接触。因此,现有创可贴在使用时费时费力,即使用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提高使用效率的创可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创可贴,包括包装袋、第一防粘片及第二防粘片,所述包装袋的内部具有密封腔室,所述第一防粘片、第二防粘片均位于包装袋密封腔室的内部,所述包装袋包括第一袋部及第二袋部,所述第一袋部及第二袋部均具有开口端,所述第一袋部及第二袋部于开口端处密封连接,以形成密封腔室;所述第一防粘片与第一袋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粘片与第二袋部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袋部于自身的开口端处形成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二袋部于自身的开口端处形成有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密封连接,以形成密封腔室。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折弯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折弯部分别形成于所述包装袋的两侧,所述第二折弯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折弯部与两个所述第一折弯部一一对应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袋部与所述第二袋部之间具有密封连接处,所述第一袋部及所述第二袋部均具有密封端,在沿所述包装袋的长度方向上,设所述密封连接处到所述第一袋部密封端的距离为l1,且设所述密封连接处到所述第二袋部密封端的距离为l2,则l1>l2。

作为优选,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折弯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长度。

作为优选,设所述第一折弯部长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部分为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二袋部粘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防粘片与所述第一袋部粘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防粘片与所述第二袋部粘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密封粘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创可贴,通过设置第一袋部及第二袋部,同时将第一袋部及第二袋部于开口端处密封连接,以及将第一防粘片及第二防粘片分别与第一袋部及第二袋部固定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破坏第一袋部与第二袋部5间的连接关系使得第一袋部与第二袋部彼此分离,继而第一袋部及第二袋部5在外力的作用下做相对背向移动,同时带动第一防粘片及第二防粘片同步移动,此时第一防粘片及第二防粘片与粘性背贴逐渐分离,继而在当第一袋部及第二袋部脱离粘性背贴时,第一防粘片及第二防粘片也随之脱离粘性背贴,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无需先打开包装袋的密封腔室再顺次取下第一防粘片及第二防粘片,而是在第一袋部与第二袋部的分离过程中完成对创伤部位的包覆,进而显著提高了使用效率。

2、本实用新型创可贴,能够实现敷垫与创伤部位的快速且准确的对中,无需反复调试,从而在避免手指接触敷垫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创可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粘性背贴、敷垫及防粘片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包装袋;2'、粘性背贴;3'、敷垫;4'、防粘片;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创可贴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显示包装袋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6为图5中显示创可贴使用过程的示意图之一;

图7为图5中显示创可贴使用过程的示意图之二;

以上各图中:1、包装袋;2、第一防粘片;3、第二防粘片;4、第一袋部;5、第二袋部;6、第一折弯部;7、第二折弯部;8、延伸部;9、粘性背贴;10、敷垫;11、第三折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1)图6和图7中的箭头表示对包装袋施加外力的方向;(2)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3)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见图3至图7,一种创可贴,包括包装袋1、第一防粘片2及第二防粘片3、粘性背贴9及敷垫10,包装袋1的内部具有密封腔室,第一防粘片2及第二防粘片3、粘性背贴9及敷垫10均位于包装袋1密封腔室的内部,粘性背贴9的中部固定设置敷垫10,敷垫10用于与创伤部位接触,粘性背贴9的两端分别粘接第一防粘片2及第二防粘片3,第一防粘片2及第二防粘片3的近敷垫端重叠在敷垫10侧方,以遮盖敷垫10,避免敷垫10与包装袋1发生接触;为了提高创可贴的使用效率,包装袋1包括第一袋部4及第二袋部5,即将包装袋1分为两个袋状部分,其中第一袋部4及第二袋部5的一端为开口端,第一袋部4及第二袋部5的另一端为封闭端,第一袋部4及第二袋部5于开口端处密封连接,以形成包装袋1的密封腔室;第一防粘片2与第一袋部4固定连接,以随第一袋部4同步移动,第二防粘片3与第二袋部5固定连接,以随第二袋部5同步移动。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创可贴,通过设置第一袋部4及第二袋部5,同时将第一袋部4及第二袋部5于开口端处密封连接,以及将第一防粘片2及第二防粘片3分别与第一袋部4及第二袋部5固定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破坏第一袋部4与第二袋部5间的连接关系使得第一袋部4与第二袋部5彼此分离,继而第一袋部4及第二袋部5在外力的作用下做相对背向移动,同时带动第一防粘片2及第二防粘片3同步移动,此时第一防粘片2及第二防粘片3与粘性背贴9逐渐分离,继而在当第一袋部4及第二袋部5脱离粘性背贴9时,第一防粘片2及第二防粘片3也随之脱离粘性背贴9,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无需先打开包装袋1的密封腔室再顺次取下第一防粘片2及第二防粘片3,而是在第一袋部4与第二袋部5的分离过程中完成对创伤部位的包覆,进而显著提高了使用效率。此外,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手指始终与包装袋1接触,而无需与第一防粘片2及第二防粘片3接触,避免了因手指触碰敷垫10而污染敷垫10的现象发生,从而能够较好的保证对创伤部位的治疗效果。

针对第一袋部4与第二袋部5的密封连接方式,在图3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袋部4于自身的开口端处形成有第一折弯部6,第二袋部5于自身的开口端处形成有第二折弯部7,第一折弯部6与第二折弯部7密封连接,以形成密封腔室。本实用新型创可贴,通过设置第一折弯部6及第二折弯部7,同时使得第一袋部4与第二袋部5之间通过第一折弯部6及第二折弯部7密封连接,能够延长外部空气到包装袋1密封腔室内部的距离,从而能够提高包装袋1的密封性。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率,在图3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袋部4与第二袋部5之间具有密封连接处(对应图4为第一折弯部6与第二折弯部7接触连接处),第一袋部4及第二袋部5均具有密封端,在沿包装袋1的长度方向(长度方向对应于图4的水平方向,其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方向)上,设密封连接处到第一袋部4密封端的距离为l1(参见图4),且设密封连接处到第二袋部5密封端的距离为l2(参见图4),则l1>l2,以此在当对第一袋部4及第二袋部5同时施加外力时,第二袋部5带动第二防粘片3先于第一袋部4脱离粘性背贴9,继而便于手持第一袋部4将敷垫10对准创伤部位,同时将粘性背贴9与第二防粘片3脱离的一端快速固定到创伤部位的侧方,继而对第一袋部4施加外力,以使第一袋部4与第一防粘片2快速脱离,同时第一防粘片2快速固定于创伤部位的侧方,因此,本实用新型创可贴,能够实现敷垫10与创伤部位的快速且准确的对中,无需反复调试,从而在避免手指接触敷垫10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效率。

具体的,如图3至图7所示,第一折弯部6优选为与第二折弯部7通过胶粘的方式密封连接,第一折弯部6为两个,两个第一折弯部6分别形成于包装袋1的两侧,第二折弯部7为两个,两个第二折弯部7与两个第一折弯部6一一对应连接,第一折弯部6的长度大于第二折弯部7的长度,以此在保证包装袋1密封性的同时,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使得第一折弯部6与第二折弯部7快速分离,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率,进一步优选设置l2=13l1,以此在使得手指能够与第二折弯部7完全接触的同时,能够较好的使得第二袋部5与第一袋部4快速脱离,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效率。

此外,继续如图3至图7所示,第一防粘片2与第一袋部4通过胶粘连接,同时第二防粘片3与第二袋部5通过胶粘连接。

作为优选的,设第一折弯部6长于第二折弯部7的部分为延伸部8,延伸部8与第二袋部5通过胶粘连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包装袋的密封能性;另外,第二防粘片3靠近第一防粘片2的端部具有第三折弯部10,第三折弯部10位于第二袋部4的内部,以此能够提高对敷垫10的密封隔离效果,在包装袋1的长度方向上,第三折弯部10的折弯方向朝向第一袋部4所在的方向,以此有利于将第一防粘片2快速伸入至第二袋部4的内部,以及有利于将第一防粘片2从第二袋部4快速抽离。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以图5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为例就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进行说明:

使用时,同时手持第一袋部4及第二袋部5,对第一袋部4及第二袋部5分别施加向左及向右的外力,第一袋部4及第二袋部5相对背向移动,与此同时,第一防粘片2随着第一袋部4向左移动,并且与粘性背贴9逐渐分离,第二防粘片3随着第二袋部5向右移动,并且与粘性背贴9逐渐分离,第三折弯部10从第二袋部5中脱离;

当第二袋部5与粘性背贴9完全脱离后,手持第一袋部4,将敷垫10对准创伤部位,同时将粘性背贴9与第二防粘片3脱离的一端快速固定到创伤部位的侧方,继而对第一袋部4施加外力,以使第一袋部4与第一防粘片2快速脱离,同时第一防粘片2快速固定于创伤部位的侧方,至此完成了对创伤部位的包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