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分体式义齿制作用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5355发布日期:2019-08-21 00:07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3D打印分体式义齿制作用模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义齿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分体式义齿制作用模型。



背景技术:

分体式义齿制作用模型是口腔修复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连接临床修复和义齿生产制造的枢纽。分体式义齿制作用模型的精准程度和坚固程度,直接决定了义齿制作的精密精确程度。

由于口内扫描仪和3D打印技术的日趋普及,3D打印技术制作的分体式义齿制作用模型逐渐被义齿技工和牙科医生采用。分体式义齿制作用模型又分为牙模和可卸代型两部分。可卸代型需要与牙模结合紧密,同时还要取戴方便。目前3D打印技术制作的分体式义齿制作用模型如图1和图2所示,其分别为可卸代型1和牙模2的分离结构示意图以及安装过程中某一状态示意图(即未安装到位)。图中可看出,可卸代型1包括代型主体3和固定钉4,代型主体3置入牙模2的代型槽5内,固定钉4插入至代型槽5的底部直到固定钉4的顶部和代型槽5的底面平齐,将代型主体3固定,另一方面,牙模2的代型槽5和可卸代型1的代型主体3均为上下宽度一致,这就导致3D打印技术制作的分体式义齿制作用模型难以做到同时满足上述的可卸代型需要与牙模结合紧密同时还要取戴方便两个要求:与牙模结合紧密的代型难取戴,而容易取戴的代型与牙模结合不够紧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3D打印技术制作的分体式义齿制作用模型满足可卸代型与牙模结合紧密,同时取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3D打印分体式义齿制作用模型,包括可卸代型和牙模;所述可卸代型包括代型主体和位于代型主体下部的固定钉,所述牙模包括代型槽,所述代型槽用于容置所述代型主体,所述固定钉用于插入所述代型槽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代型主体上大下小,所述代型槽也为上大下小,所述固定钉为柱形结构,其与所述代型主体的下端部连接;所述代型主体和固定钉插入至所述代型槽内,所述代型主体插入所述代型槽的部分与所述代型槽的内壁零间隙,所述固定钉的顶面高出所述代型槽的底面。

优选的,所述代型主体的侧切面斜率在90-75°之间。

优选的,所述固定钉的底面高出所述代型槽底面2-3mm。

优选的,所述代型主体和所述固定钉为一体结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代型主体为上大下小的台型或者椭圆柱形结构,该结构能让代型在从牙模中取出来过程中减少内壁摩擦力;固定钉高出代型槽底面的部分便于模型的卸下操作;牙模中的代型槽采用与可卸代型零间隙设计的方式,使得戴入的代型和牙模能够紧密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所述的可卸代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背景技术所述的可卸代型和牙模的结合过程示意图;

图3和图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可卸代型的结构示意图及可卸代型和牙模的结合过程(未安装到位)示意图;

图5和图6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可卸代型的结构示意图及可卸代型和牙模的结合过程(未安装到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3D打印分体式义齿制作用模型,如图3及图4所示,其包括可卸代型10和牙模20;所述可卸代型10包括代型主体11和位于代型主体11下部的固定钉12,所述牙模20包括代型槽21,所述代型槽21用于容置所述代型主体11的除牙齿部分之外的下部的柱形部分,所述固定钉12用于插入所述代型槽21底部;所述代型主体11为上大下小的台型,即其纵切面为梯形;所述代型槽21也为上大下小的形状,所述固定钉12为柱形结构,其与所述代型主体11的下端部连接,二者为一体结构;所述代型主体11和固定钉12插入至所述代型槽21内,所述代型主体11的插入至代型槽21内的部分与代型槽21的内壁零间隙,紧密贴合,所述固定钉12插入至所述代型槽21底部内,直到固定钉12的顶面高出代型槽21的底面2-3mm。

所述代型主体11的侧切面斜率在90-75°之间。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与实施例一近似,区别仅在于,所述代型主体110和所述代型槽210均为上大下小的椭圆柱型结构,即其侧面为弧形,如图5及图6所示。

以上所述,仅是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