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2081发布日期:2020-02-28 07:1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监护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监护仪。



背景技术:

在医院,经常要使用监护仪来监测病患者的生命体征参数。现有的监护仪在壳体上设置有报警指示灯,用于发出警报信息而提示医护人员及时照护病患者。然而,由于报警指示灯内嵌在壳体的某个表面而造成报警指示灯光的可视范围受限制,因此医护人员不能立马找到的对应的监护仪,从而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同时也给患者带来的一定的生命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报警指示灯光的可视范围较广的监护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监护仪,包括主机部及设置于主机部正面的显示部,所述显示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报警指示灯,所述至少一个报警指示灯发出的光为至少从二个方位可见。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监护仪,通过在所述显示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报警指示灯,所述至少一个报警指示灯发出的光为至少从二个方位可见,从而报警指示灯发出的报警指示灯光可视范围较广,进而医护人员能够迅速找到发出警报灯光的监护仪,以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监护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监护仪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监护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监护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监护仪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6是图4中的监护仪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监护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监护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监护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提供的监护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提供的监护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可以理解,这里所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在这里使用时,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表述,否则单数形式“一”和“该”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进一步地,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表明所述特征、整体、步骤、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增加。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护仪100。监护仪100包括主机部10及设置于主机部10正面的显示部20。显示部20设置有至少一个报警指示灯30。至少一个报警指示灯30发出的光为至少从二个方位可见。

优选的,至少一个报警指示灯30发出的光为至少从三个方位可见。进一步的,为了扩大报警指示灯30发出的光线的可视范围,显示部20比主机部10高出的部分设置有至少一个报警指示灯30。

显示部20包括显示屏21及收容显示屏21的壳体22。显示屏21设置于壳体22的正面。报警指示灯30凸设于所述壳体22的外壁。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报警指示灯30的数量为一个。报警指示灯30设置于所述壳体22的正面与顶面的交界处,且高出所述壳体22的顶面。报警指示灯30与壳体22在靠近显示屏21的前侧是位于同一平面上,也即报警指示灯30的至少一裸露的外壁与壳体22的正面相接。报警指示灯30位于壳体22顶端的中部。

在本实施例中,报警指示灯30发出的光为从五个方位可见,也即报警指示灯30发出的光从显示部20的顶面方位、正面方位、背面方位、左侧面方位、及右侧面方位朝监护仪100的外部照射。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中的方位是指以监护仪100的显示部20为中心,报警指示灯30发出的光可从显示部20的相应表面向外发射时,显示部20的相应表面所对应的方位。即,用户处于面对相应表面的方位时,而可以看见报警指示灯30从显示部20的相应表面向外发射的光。

可以理解的,在另一实施例中,报警指示灯30还可以直接凸设于壳体22的顶面。如此,报警指示灯30发出报警指示灯光后,报警指示灯光为360度可见,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快速找到发出报警指示灯光的监护仪100,进而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在其他实施例中,报警指示灯30还可以凸设于壳体22的其他表面,并且还可以组合多个报警指示灯30设置于壳体22的外壁。

如图2所示,壳体22设置有收容报警指示灯30的收容槽221。收容槽221内设置有卡块222,报警指示灯30设置有与卡块222相配合的卡槽301。报警指示灯30固定地设置于壳体22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报警指示灯30与壳体22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接、磁性连接或通过使用其他连接件等方式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报警指示灯30可以为长条形、l形或是半弧形。报警指示灯30用于在监护仪100监测到的生理参数超过特定范围时或者测量参数模块的工作异常时,比如导线脱落或供电中断等,报警指示灯会发出报警指示灯光。报警指示灯可以设置为亮红灯、亮黄灯及其他颜色的灯光,同时报警指示灯光可以闪烁或者常亮,如此医护人员能够根据报警指示灯30的工作状态判断监护仪100是否异常,并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异常的监护仪100。报警指示灯30通过报警指示灯电路板40与主机部10建立连接。报警指示灯电路板40设置于收容槽221内。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护仪200。在第二实施例中,监护仪20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监护仪100的结构相似,因此监护仪200包含的各元件尺寸、元件名称、各元件位置关系等均可参考监护仪100,在此不再赘述。不同的是,监护仪200包括凸设于壳体22外壁的3个报警指示灯30a。其中一个报警指示灯31a设置于壳体22的背面与顶面的交界处,且高出壳体22的顶面,其余两个报警指示灯32a对应凸设于壳体22上侧的两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报警指示灯31a位于壳体22顶端的中部。报警指示灯31a设置于显示部20的后侧,两报警指示灯32a设置于显示部20的前侧。具体的,报警指示灯31a位于壳体22靠近显示屏21背面的一侧,两个报警指示灯32a分别位于壳体22的两侧面靠近正面的一侧,也即,报警指示灯31a与两个报警指示灯32a在靠近显示屏21的一侧是位于不同的平面上,如此3个报警指示灯30a发出报警指示灯光后,报警指示灯光为360度可见,从而扩大了报警指示灯光的可视范围,进而医护人员能够迅速找到发出警报灯光的监护仪。两个报警指示灯32a相对显示屏21的竖直对称面对称地设置于壳体22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壳体的背面与顶面及左侧面的交界处、背面与顶面及右侧面的交界处、正面与顶面及左侧面的交界处、和/或正面与顶面及右侧面的交界处的报警指示灯不限于只有一个,可以有多个。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护仪300。在第三实施例中,监护仪30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监护仪100的结构相似,因此监护仪300包含的各元件尺寸、元件名称、各元件位置关系等均可参考监护仪100,在此不再赘述。不同的是,监护仪3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报警指示灯30b,两个报警指示灯30b嵌设于壳体22内,且两报警指示灯30b的外壁均与壳体21的外壁相接且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报警指示灯31b设置于显示部20的前侧,报警指示灯32b设置于显示部20的后侧。两报警指示灯30b(31b、32b)均设置于壳体22顶端的中部。其中一个报警指示灯31b设置于壳体22的正面与顶面的交界处,另一报警指示灯32b设置于壳体22的背面及顶面的交界处。如此2个报警指示灯30b发出报警指示灯光后,从而扩大了报警指示灯光的可视范围,进而医护人员能够迅速找到发出警报灯光的监护仪。两个报警指示灯30b发出的光从3个方位可见,也即两个报警指示灯30b发出的光线从壳体22的正面方位、顶面方位及背面方位朝监护仪300的外部照射。

在本实施例中,报警指示灯31b及报警指示灯32b嵌设于壳体22内,且裸露于外壳22。壳体22与报警指示灯31b在靠近显示屏21的一侧是位于同一平面上。壳体22与报警指示灯32b靠近主机部10的一侧是位于同一平面上。壳体22与报警指示灯31b及报警指示灯32b在靠近显示屏21的上侧是位于同一平面上。如此,壳体22形成一个完整的外壁,可避免在狭小拥挤的空间内因不规则的外壁产生碰撞的风险,或者避免因不规则外壁而导致安装困难。

具体的,报警指示灯31b包括至少两裸露的外壁,其中一个报警指示灯31b的裸露的外壁与壳体22的正面相接且平齐,也即与壳体22的正面位于同一平面,其中另一个报警指示灯31b的裸露的外壁与壳体22的顶面相接且平齐,也即与壳体22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报警指示灯32b包括至少两裸露的外壁,其中一个报警指示灯32b的裸露的外壁与壳体22的背面相接且平齐,也即与壳体22的背面位于同一平面,其中另一个报警指示灯32b的裸露的外壁与壳体22的顶面相接且平齐,也即与壳体22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

如图6所示,报警指示灯31b通过报警指示灯电路板41与主机部10建立连接,报警指示灯32b通过报警指示灯电路板42与主机部10建立连接。壳体22的上侧的中部设置有两相对的收容槽221。其中一个收容槽221收容报警指示灯31b及报警指示灯电路板41,其中另一个收容槽收容报警指示灯32b及报警指示灯电路板42。每一收容槽221内设置有卡块222,报警指示灯31b,32b的壳体上分别设置有与对应卡块222相配合的卡槽311b,321b。报警指示灯电路板41、42分别固定在报警指示灯31b、32b壳体内,卡槽311b、321b沿壳体22表面延伸的长度大于收容槽221的深度,使得报警指示灯31b及报警指示灯32b嵌设于壳体22内后高出壳体外壁。因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可通过将报警指示灯壳体沿壳体表面延伸的长度设置成大于在壳体上收容槽的深度,即可实现报警指示灯及报警指示灯嵌设于壳体内后高出壳体外壁。所以,上述至少一个报警指示灯中的至少一个报警指示灯沿壳体表面延伸的长度大于在壳体上收容槽的深度。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护仪400。在第四实施例中,监护仪300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的监护仪300的结构相似,因此监护仪400包含的各元件尺寸、元件名称、各元件位置关系等均可参考监护仪300,在此不再赘述。不同的是,两报警指示灯30c错开设置,且其中一个报警指示灯32c设置于壳体22的左后侧。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报警指示灯31c设置于壳体22的正面与顶面的交界处,另一个报警指示灯32c设置于壳体22的背面与顶面及侧面的交界处。由于两报警指示灯30c错开设置,因此扩大了报警指示灯光的可视范围,进而医护人员能够迅速找到发出警报灯光的监护仪。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报警指示灯32c还可以设置于壳体22的右后侧,报警指示灯32c对应设置于壳体22的背面与侧面的交界处。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护仪500。在第五实施例中,监护仪500的结构与第四实施例的监护仪400的结构相似,因此监护仪500包含的各元件尺寸、元件名称、各元件位置关系等均可参考监护仪400,在此不再赘述。不同的是,壳体22的左后侧及右后侧对应设置有一个报警指示灯32d。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报警指示灯31d设置于壳体22的正面与顶面的交界处,一个报警指示灯32d设置于壳体22的背面与顶面及左侧面的交界处,另一个报警指示灯32d设置于壳体22的背面与顶面及右侧面的交界处。

可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根据监护仪的摆放位置来设计报警指示灯,例如监护仪的主机部靠墙或被阻挡物遮挡,以使得报警指示灯光可视范围较大。如图9至图11所示,监护仪的显示部的前侧仅有一个报警指示灯。

如图9所示,监护仪600的两报警指示灯30e嵌设于壳体22内,且裸露于壳体22的正面。在本实施例中,两报警指示灯30e均设置于主机部20的顶部的中间位置。其中一个报警指示灯31e设置于壳体22的正面,也即报警指示灯31e与壳体22在靠近显示屏21的前侧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一个报警指示灯32e设置于壳体22的顶面,也即报警指示灯32e与壳体22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可以理解的,在其他施例中,监护仪600中的任一报警指示灯31e,32e可以与上述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的监护仪的任一报警指示灯的设置方式进行组合设计,以使监护仪600的报警指示灯发出的光从至少两个方位可见。

如图10所示,监护仪700的报警指示灯30f嵌设于壳体22内,且裸露于壳体22的正面及顶面,也即报警指示灯30f设置于壳体22的正面与顶面的交界处。在一实施例中,报警指示灯30f设置于显示部20上侧的中部。在另一实施例中,报警指示灯30f设置于显示部20上侧的其他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报警指示灯30f还可以设置于壳体22的正面与侧面、顶面与背面及背面与侧面的交界处。

如图11所示,监护仪800的报警指示灯30g嵌设于壳体22内,且裸露于壳体22的正面、顶面及右侧面。在一实施例中,报警指示灯30g位于显示屏21的右前侧,且报警指示灯30g设置于壳体22的正面与顶面及右侧面的交界处。在另一实施例中,报警指示灯30g位于显示屏21的左前侧,且报警指示灯30f设置于壳体22的正面与顶面及左侧面的交界处。在其他实施例中,报警指示灯30g位于显示屏21的左后侧或右后侧,且报警指示灯30f设置于壳体22的背面与顶面及左侧面、或背面与顶面及右侧面的交界处。

本文中的报警指示灯是指含有至少一个发光灯珠的整体机构。本申请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监护仪,通过在所述显示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报警指示灯,所述至少一个报警指示灯发出的光为至少从二个方位可见,从而报警指示灯发出的报警指示灯光可视范围较广,进而医护人员能够迅速找到发出警报灯光的监护仪,以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例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例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上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