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操作头可主动变形的智能操作手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6040发布日期:2019-09-12 10:0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款操作头可主动变形的智能操作手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款操作头可主动变形的智能操作手具,属于射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的射频美容养生仪器,能量开关采用的是手动开关,在操作方面需要很强的专业性,操作头接触皮肤与离开皮肤需要与打开能量与关闭能量很专业的配合,稍有操作不慎,打开能量与关闭能量不及时,就容易造成能量分布不均,烫伤皮肤的风险。

现在市面上的射频美容养生仪器,操作头的面积大小都是固定的,在操作不同位置的时候,采用换不同大小的操作头来满足操作要求,但是这样的方式还是不能保证全身所有部位都可以操作,也不能保证操作头与皮肤产生100%的服帖。只可以操作一些皮肤面积比较大,比较平的位置。对于有凹面,凸面的膝盖位置,肩颈位置,手臂与腿部就不能保证操作头与皮肤100%服帖。如操作头与皮肤不能100%的服帖,就会造成能量的流失与操作头虚接触产生的烫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款操作头可主动变形的智能操作手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能量分布的均匀性,提高了服帖效果,使用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款操作头可主动变形的智能操作手具,包括侧操作头以及中操作头,所述中操作头前后两端通过转轴活动安装两个侧操作头,两个所述侧操作头上端中间位置均通过转轴活动安装侧端支架,两个所述侧端支架通过转轴活动安装在滑块前后两端,所述滑块安装在外壳下端且延伸至外壳内部,所述滑块内部底端安装套管二,所述套管二上端安装螺丝二,所述螺丝二贯穿套管二与滑块内部底端相接触且延伸至滑块下端,所述套管二环形外端上套装有直线轴承二,所述直线轴承二左侧设有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安装在滑块上侧,所述滑块内部底端安装直线轴承一,所述直线轴承一设在套管二内侧,所述直线轴承一套装在套管一环形外端,所述套管一安装在滑块内部且延伸至滑块下端,所述套管一设在中操作头上端,所述套管一安装在两个侧端支架中间位置,所述套管一安装在外壳内部,所述套管一上端安装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上端设有螺丝一,所述螺丝一下端贯穿限位片以及套管一与中操作头上端相接触且延伸至中操作头内部,所述限位片上端挂接弹簧二,所述弹簧二安装在直线轴承二内侧,所述限位片、直线轴承二、套管二、螺丝二以及行程开关均安装在外壳内部,所述限位片下端设有圆柱立杆,所述圆柱立杆固定在滑块内部底端,所述圆柱立杆安装在直线轴承一外侧,所述圆柱立杆环形外端上套装弹簧一,所述弹簧一下端与滑块内部底端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二上端与螺丝二接触位置设有M3平垫,所述螺丝二环形外端通过螺纹啮合有螺母一,且螺母一安装在滑块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螺丝一环形外端通过螺纹啮合螺母二,且螺母二安装在中操作头内部顶端,所述套管一下端与中操作头上端接触位置设有M3平垫。

进一步地,所述直线轴承二、套管二、螺丝二、弹簧一以及圆柱立杆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圆柱立杆均焊接在滑块内部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左端通过螺钉安装复位开关,且复位开关延伸至外壳内部,且复位开关上端设有PCB板,且PCB板通过支架与外壳内壁进行连接,且PCB板下端通过螺栓安装行程开关,所述外壳右端设有把手线,且把手线左端延伸至外壳内部,且把手线上端设有卡扣,且卡扣焊接在外壳内壁上,且卡扣通过螺栓与把手线进行固定,所述行程开关、复位开关、PCB板、中操作头以及把手线通过电线串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上端左部位置焊接有触压杆。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部对称设有两个中空支撑筒,且两个中空支撑筒内部均设有直线轴承二,所述外壳内部设有支撑圆板,且支撑圆板左右两端对称设有两个中空支撑筒,且支撑圆板内部开设有圆孔,且圆孔内部设有套管一,两个所述圆柱立杆均安装在支撑圆板下端且延伸至支撑圆板上端,所述弹簧二左端焊接在T形杆上,且T形杆焊接在限位片上端,所述弹簧二右端焊接在右侧的中空支撑圆筒左端,且中空支撑圆筒、支撑圆板以及外壳一体化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款操作头可主动变形的智能操作手具,本实用新型因增加外壳、滑块、侧操作头、侧端支架、中操作头、螺丝一、套管一、直线轴承一、圆柱立杆、弹簧一、弹簧二、限位片、直线轴承二、套管二、螺丝二以及行程开关,该设计通过对皮肤进行挤压至合适状态,实现启动中操作头以及侧操作头,从而实现了对皮肤的压力达到理想的压力才能释放出来射频能量,提高了能量分布均匀性,中操作头与侧操作头的活动连接,中操作头与侧端支架的活动连接以及侧端支架与滑块的活动连接,使中操作头以及侧操作头可以对皮肤进行贴合,提高了服帖效果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能量分布的均匀性,提高了服帖效果,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款操作头可主动变形的智能操作手具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款操作头可主动变形的智能操作手具的主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款操作头可主动变形的智能操作手具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款操作头可主动变形的智能操作手具的斜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款操作头可主动变形的智能操作手具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款操作头可主动变形的智能操作手具中外壳、螺丝一、套管一、圆柱立杆、弹簧二以及限位片的组装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款操作头可主动变形的智能操作手具的外壳与圆柱立杆的组装图;

图中: 1-外壳、2-滑块、3-侧操作头、4-侧端支架、5-中操作头、6-螺丝一、7-套管一、8-直线轴承一、9-圆柱立杆、10-弹簧一、11-弹簧二、12-限位片、13-直线轴承二、14-套管二、15-螺丝二、16-行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款操作头可主动变形的智能操作手具,包括侧操作头3以及中操作头5,中操作头5前后两端通过转轴活动安装两个侧操作头3,两个侧操作头3上端中间位置均通过转轴活动安装侧端支架4,两个侧端支架4通过转轴活动安装在滑块2前后两端,滑块2安装在外壳1下端且延伸至外壳1内部,滑块2内部底端安装套管二14,套管二14上端安装螺丝二15,螺丝二15贯穿套管二14与滑块2内部底端相接触且延伸至滑块2下端,套管二14环形外端上套装有直线轴承二13,直线轴承二13左侧设有行程开关16,行程开关16安装在滑块2上侧,滑块2内部底端安装直线轴承一8,直线轴承一8设在套管二14内侧,直线轴承一8套装在套管一7环形外端,套管一7安装在滑块2内部且延伸至滑块2下端,套管一7设在中操作头5上端,套管一7安装在两个侧端支架4中间位置,套管一7安装在外壳1内部,套管一7上端安装限位片12,限位片12上端设有螺丝一6,螺丝一6下端贯穿限位片12以及套管一7与中操作头5上端相接触且延伸至中操作头5内部,限位片12上端挂接弹簧二11,弹簧二11安装在直线轴承二13内侧,限位片12、直线轴承二13、套管二14、螺丝二15以及行程开关16均安装在外壳1内部,限位片12下端设有圆柱立杆9,圆柱立杆9固定在滑块2内部底端,圆柱立杆9安装在直线轴承一8外侧,圆柱立杆9环形外端上套装弹簧一10,弹簧一10下端与滑块2内部底端相贴合,使用者用手握持外壳1,然后将中操作头5压在使用者的皮肤上,力量加大使中操作头5向上移动,中操作头5向上移动带动套管一7沿着直线轴承一8向上移动,直线轴承一8向上移动带动限位片12向上移动,限位片12向上移动对弹簧二11进行拉伸,弹簧二11的弹力反作用在限位片12上,从而使中操作头5压紧皮肤,使皮肤与中操作头5紧密贴合,继续按压外壳1,当两个侧操作头3接触皮肤后向上移动,侧操作头3向上移动带动滑块2向上移动,滑块2向上移动带动圆柱立杆9向上移动,由于弹簧一10上端的位置固定,故圆柱立杆9向上移动对弹簧一10进行压缩,弹簧一10通过滑块2给两个侧操作头3一个向下的力,使整个操作过程中两个侧操作头3始终与皮肤100%贴合,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服帖性,当滑块2上升到与行程开关16接触时,行程开关16打开,实现启动侧操作头3以及中操作头5,侧操作头3以及中操作头5工作产生射频能量,工作开始,当使用者缓慢抬起外壳1时,侧操作头3以及中操作头5力量变小,弹簧一10顶着滑块2向下移动,弹簧二11顶着限位片12、套管一7以及中操作头5向下移动,从而使滑块2与行程开关16分离,行程开关16关闭,侧操作头3以及中操作头5停止释放能量,工作停止,本实用新型只有在侧操作头3以及中操作头5与皮肤之间达到理想的挤压力时才会释放出来能量,从而避免了打开能量与关闭能量不及时,容易造成能量分布不均,烫伤皮肤的问题,由于侧操作头3以及中操作头5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充分公开,故在此就不做进一步赘述。

套管二14上端与螺丝二15接触位置设有M3平垫,螺丝二15环形外端通过螺纹啮合有螺母一,且螺母一安装在滑块2下端,M3平垫的设计加大了接触面积,提高了连接紧固性,套管二14通过螺丝二15以及螺母一与滑块2下端进行固定连接。

螺丝一6环形外端通过螺纹啮合螺母二,且螺母二安装在中操作头5内部顶端,套管一7下端与中操作头5上端接触位置设有M3平垫,套管一7通过螺丝一6以及螺母二与中操作头5进行连接。

直线轴承二13、套管二14、螺丝二15、弹簧一10以及圆柱立杆9均设有两个,两个圆柱立杆9均焊接在滑块2内部底端,两个圆柱立杆9的设计提高了滑块2的移动稳定性。

外壳1左端通过螺钉安装复位开关,且复位开关延伸至外壳1内部,且复位开关上端设有PCB板,且PCB板通过支架与外壳1内壁进行连接,且PCB板下端通过螺栓安装行程开关16,外壳1右端设有把手线,且把手线左端延伸至外壳1内部,且把手线上端设有卡扣,且卡扣焊接在外壳1内壁上,且卡扣通过螺栓与把手线进行固定,行程开关16、复位开关、PCB板、中操作头5以及把手线通过电线串联连接,复位开关是把手上的总开关,复位开关打开后行程开关16才起作用,复位开关关闭,行程开关16不起作用,把手线便于本实用新型与外接电源的连接,卡扣以及螺栓便于与把手线与外壳1的连接,由于行程开关16、复位开关、PCB板以及把手线均属于现有技术,故在此就不作进一步赘述。

滑块2上端左部位置焊接有触压杆,滑块2向上移动时带动触压杆向上移动,当触压杆向上移动至于行程开关16接触时,实现启动行程开关16。

外壳1内部对称设有两个中空支撑筒,且两个中空支撑筒内部均设有直线轴承二13,外壳1内部设有支撑圆板,且支撑圆板左右两端对称设有两个中空支撑筒,且支撑圆板内部开设有圆孔,且圆孔内部设有套管一7,两个圆柱立杆9均安装在支撑圆板下端且延伸至支撑圆板上端,弹簧二11左端焊接在T形杆上,且T形杆焊接在限位片12上端,弹簧二11右端焊接在右侧的中空支撑圆筒左端,且中空支撑圆筒、支撑圆板以及外壳1一体化成型,中空支撑筒以及支撑圆板的设计是为了对直线轴承二13以及弹簧一10等零件进行位置固定,且支撑圆板内部的圆孔设计则是便于直线轴承一8向上移动,使直线轴承一8可以贯穿圆孔。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