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保健用的熬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2371发布日期:2019-08-07 01:4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保健用的熬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用煎药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保健用的熬药装置。



背景技术: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中医领域中经常会用到熬药装置,通过熬制并服用一些保健型汤药以此达到保健的功效。在申请号为CN201620144518.7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分体式自控煎药器,包括壶体和分离底座,所述的壶体底部设有发热体,发热体下侧设置上耦合器,所述的分离底座上部设置有下耦合器和接水槽,所述的壶体与分离底座通过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嵌入连接,所述的接水槽的横截面积大于壶体底部的面积。该煎药器结构简单,取放、擦洗方便,避免煎药过程中由于药汤沸出,流到电源或控制开关处损坏电路板,提高电气元件的防水性,保证人身及电器安全。

上述专利文件所提供的自控煎药器虽然能起到自控煎药的效果。而且,还能避免煎药过程中由于药汤沸出,流到电源或控制开关处损坏电路板,提高电气元件的防水性,保证人身及电器安全。但是,其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1、上述专利文件在熬制汤药时,药材可能会因为煮的时间过长而导致药材碎屑的产生,这些碎屑漂浮在药汤中。如果不将这些碎屑过滤出来,人们在服用汤药时中药碎渣可能会流入人们的消化道(卡在咽喉处),使人体产生不适感。

2、上述专利文件在熬制汤药时,不能对壶体内的中药材进行搅拌,从而导致在熬制汤药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将壶体内的药材充分搅拌,而导致中药材熬煮不充分,使得中药材的药效不能完全发挥,导致药效降低。

3、上述专利文件在熬制汤药结束后,人们在端取壶体时可能会因为壶体表面的温度过高而出现烫伤的现象,使用时很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医保健用的熬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中医保健用的熬药装置,包括壶体和电源底座;所述壶体与电源底座通过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嵌入连接;所述壶体外壁的中部螺纹连接有把手,所述壶体内壁上滑动连接有药材盛放斗,所述药材盛放斗的底部和侧面均开设有微孔,壶体的顶部榫接有壶盖,所述壶体的顶部周向开设有若干个弧形榫眼,且弧形榫眼的底部嵌设有弧形磁铁片a;壶盖底部的边缘处周向设有若干个与弧形榫眼相配合的弧形榫头,且弧形榫头的底部嵌设有与弧形磁铁片a相配合的弧形磁铁片b;所述壶盖的中部插接有搅拌叶,且搅拌叶插入药材盛放斗的下部,所述搅拌叶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米型帽体,壶体侧壁的上部设有出水口,且出水口处设有滤网。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源底座的下部电性连接有插头。

更进一步地,所述壶体外壁的中部固定设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把手的内壁上设有与环形板外壁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螺纹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壶盖的顶部设有C型把手,且壶盖由陶瓷材料制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壶体的内壁上纵向开设有燕尾槽,药材盛放斗的侧壁上横向固定设有连接横板,连接横板的自由端部设有与燕尾槽相平行的梯形滑块。

更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叶的宽度值小于药材盛放斗的上口径。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壶体底部设有发热体,发热体下侧设置上耦合器,所述电源底座的上部设置有下耦合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将需要熬煮的中药材置于药材盛放斗内,在熬制汤药时,药材因为煮的时间过长而导致药材碎屑会被限定在药材盛放斗中,能将这些碎屑与药汤分离开来,人们在服用汤药时不会因为中药碎渣流入消化道而产生不适感。

2、通过转动米型帽体,米型帽体带动插入药材盛放斗下部的搅拌叶转动,从而能对壶体内的中药材进行搅拌,保证在熬制汤药的过程中能将中药材充分熬煮,使得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能最大限度地溶解至药汤中,保证药效。

3、通过手持把手,使得人们在端取壶体时,手部不与壶体直接接触,有效地避免了因为壶体表面的温度过高而出现烫伤的现象,使用时比较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纵剖示意图。

图中:1-壶体、2-电源底座、3-把手、4-药材盛放斗、5-微孔、6-壶盖、7-弧形榫眼、8-弧形榫头、9-搅拌叶、10-米型帽体、11-出水口、12-插头、13-环形板、14-C型把手、15-连接横板、16-梯形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中医保健用的熬药装置,包括壶体1和电源底座2;所述壶体1与电源底座2通过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嵌入连接;所述壶体1外壁的中部螺纹连接有把手3,所述壶体1内壁上滑动连接有药材盛放斗4,所述药材盛放斗4的底部和侧面均开设有微孔5,壶体1的顶部榫接有壶盖6,所述壶体1的顶部周向开设有若干个弧形榫眼7,且弧形榫眼7的底部嵌设有弧形磁铁片a;壶盖6底部的边缘处周向设有若干个与弧形榫眼7相配合的弧形榫头8,且弧形榫头8的底部嵌设有与弧形磁铁片a相配合的弧形磁铁片b;所述壶盖6的中部插接有搅拌叶9,且搅拌叶9插入药材盛放斗4的下部,所述搅拌叶9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米型帽体10,壶体1侧壁的上部设有出水口11,且出水口11处设有滤网。

具体地,所述电源底座2的下部电性连接有插头12;所述壶体1外壁的中部固定设有环形板13,所述环形板13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把手3的内壁上设有与环形板13外壁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螺纹槽;所述壶盖6的顶部设有C型把手14,且壶盖6由陶瓷材料制成;所述壶体1的内壁上纵向开设有燕尾槽,药材盛放斗4的侧壁上横向固定设有连接横板15,连接横板15的自由端部设有与燕尾槽相平行的梯形滑块16;所述搅拌叶9的宽度值小于药材盛放斗4的上口径;所述的壶体1底部设有发热体,发热体下侧设置上耦合器,所述电源底座2的上部设置有下耦合器。

在对中药材进行熬煮前,先将需要熬煮的中药材置于药材盛放斗4内,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所加入的水不能没过药材盛放斗4的顶部至多至药材盛放斗4内的三分之二高度),然后将梯形滑块16滑入燕尾槽内,并将搅拌叶9自下而上贯穿壶盖6,然后将米型帽体10螺旋连接在搅拌叶9的顶部。然后将壶盖6安装在壶体1的顶部,将电源底座2下部的插头12与外接电路连通。通过户型榫头和弧形榫眼7的配合,以及弧形磁铁片a和弧形磁铁片b的配合,使得壶盖6与壶体1紧密连接。由于壶盖6由陶瓷材料制成,其质量较大,能有效避免产生的蒸汽将壶盖6顶开的现象。在熬制汤药时,药材盛放斗4底部和表面开设有的微孔5,有利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在水中,而且药材因为煮的时间过长而导致药材碎屑会被限定在药材盛放斗4中,能将这些碎屑与药汤分离开来,人们在服用汤药时不会因为中药碎渣流入消化道而产生不适感。通过转动米型帽体10,米型帽体10带动插入药材盛放斗4下部的搅拌叶9转动,从而能对壶体1内的中药材进行搅拌,保证在熬制汤药的过程中能将中药材充分熬煮,使得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能最大限度地溶解至药汤中,保证药效。通过手持把手3,使得人们在端取壶体1时,手部不与壶体1直接接触,有效地避免了因为壶体1表面的温度过高而出现烫伤的现象,使用时比较安全。在取下壶盖6时通过上提C型把手14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