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器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6755发布日期:2019-09-13 22:3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器械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器械的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进行微创手术的医疗机器人,通过固定在机器人关节末端的器械对患者进行手术操作,如CN107951565A公开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具体而言,器械的爪部为夹钳或剪刀等部件,这些部件通过钢丝控制操作。由于机器人的特定构造和手术的特点,这些器械的爪部需设置于一细长杆的末端,控制爪部的钢丝通过细长杆的空腔。

在手术时,长杆的前部深入到患者腹腔内进行手术操作,因此,这就要求医生能够准确感知手术的整个过程,使器械与肌肉组织产生的力,真实地反映在主刀医生的手上,使医生操作器械在抓起肌肉组织、推开肌肉组织、夹起肌肉组织等动作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力大了而产生肌肉组织的破坏,从而使手术控制更精准,能够准确掌握手术动作轻重。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器械的传动环节过多,传动距离远,因此传动的摩擦点多,而这使得手术时难以将器械末端的受力反馈给医生。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传动结构简单、传动摩擦小的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器械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动结构简单、传动摩擦小的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器械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器械系统,包括动力部、无菌分隔器和器械,

所述动力部包括至少一个动力组;所述动力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上套装有伸缩式的输出法兰;

所述输出法兰可与所述无菌分隔器的过渡法兰插接;所述过渡法兰可与所述器械的输入法兰插接;

所述输出法兰、过渡法兰和输入法兰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

为进一步简化结构,所述输出法兰、过渡法兰和输入法兰上设置有可配合的凸包和缺口。

为进一步简化结构,所述减速器包括减速输出轴和至少一根减速中间轴;所述减速输出轴、中间轴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同步带或钢丝传动。

为进一步简化结构,减小摩擦,所述电机的安装座上固定有减速器的输出轴安装座;

所述输出轴安装座上一体设置有轴承安装轴;所述轴承安装轴上套装有第一减速轴承和第二减速轴承;所述第一减速轴承和第二减速轴承通过衬套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减速轴承和第二减速轴承的外圈配合所述减速输出轴;所述第一减速轴承的上端面通过所述减速输出轴内腔的台阶定位;所述第二减速轴承的下端面通过设置于所述减速输出轴内腔的卡圈定位;

所述输出法兰设置于所述减速输出轴的上端。

为进一步简化结构,减小摩擦,所述减速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弹簧座;所述输出法兰套装于所述减速输出轴的上端,并设置有第二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座与第二弹簧座之间设置有弹簧;

所述输出法兰的内壁固定有限位销;所述减速输出轴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销对应的限位滑槽;所述限位销穿过所述限位滑槽。

所述第一减速轴承的上端面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通过螺钉与所述轴承安装轴旋合连接。

为进一步简化结构,减小摩擦,所述输出轴安装座的下部具有容纳电机输出轴和同步带或钢丝传动的空间;所述电机输出轴和减速输出轴的轴心线重合。

为进一步简化结构,减小摩擦,所述动力部包括四个动力组;四个动力组呈矩形并列;连接减速中间轴和减速输出轴的各同步带或钢丝的中心线通过各电机输出轴线的几何中心;连接减速输出轴、中间轴和电机输出轴的各同步带或钢丝的长度相等。

为进一步简化结构,减小摩擦,各减速器仅设置一根减速中间轴;各所述减速中间轴设置于减速器座上;

电机安装座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减速器座对应的螺孔;所述减速器座上相对设置有两个可与所述螺孔螺栓连接的连接支耳;所述连接支耳上设置有腰形孔。

所述无菌分隔器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和下隔板对应设置有容纳所述过渡法兰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径大于所述过渡法兰的外径;

所述上隔板在所述空腔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轴向限位凸台;所述下隔板在所述空腔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轴向限位凸台;所述过渡法兰的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轴向限位凸台和第二轴向限位凸台对应的第三轴向限位凸台。

为便于安装和操作,所述无菌分隔器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上的两个边缘相对设置两个上卡扣座;所述上卡扣座上通过销轴和套装于销轴上的扭簧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上设置有第一卡位凸缘;所述器械的器械盒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位凸缘对应的第二卡位凸缘。

为便于安装和操作,所述无菌分隔器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下隔板的两侧均设置有下卡扣座;所述下隔板与所述动力组连接的安装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下卡扣座对应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两端一体设置有片状插销;所述按压部中间设置有弹簧导向轴大端盲孔;

所述下卡扣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弹簧导向轴对应的通孔和第三弹簧座;所述第三弹簧座与所述弹簧导向轴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安装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片状插销对应的通孔,所述片状插销伸出该通孔后与动力部壳体上对应的槽扣合。

为进一步简化结构,减小摩擦,所述器械包括器械盒、器械座、长杆和爪部;所述器械座上固定有轴承架;所述轴承架和器械座通过轴承设置有输入法兰轴;所述输入法兰设置于所述输入法兰轴的下部;

所述长杆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器械座上;所述长杆的上部固定有长杆转动轮;

所述输入法兰轴上固定有钢丝带动轮;所述钢丝带动轮上缠绕有钢丝;

所述动力部包括长杆动力组和爪部动力组;

所述长杆动力组对应的长杆输入法兰轴上固定有长杆钢丝带动轮;所述长杆钢丝带动轮上缠绕有长杆钢丝;所述长杆钢丝一端与长杆钢丝带动轮固定,另一端缠绕所述长杆转动轮后与钢丝带动轮固定;所述长杆钢丝的中点与所述钢丝转动轮相对固定;

所述爪部动力组对应的爪部输入法兰轴上固定有爪部钢丝带动轮;所述爪部钢丝带动轮上固定有爪部钢丝;所述爪部钢丝的另一端绕过导线槽轮后穿过所述长杆的空腔,并与所述爪部连接;

所述器械座对应所述长杆的安装处设置有导线槽轮安装架;所述导线槽轮安装架上设置有所述导向槽轮;所述导向槽轮的位置与数量与各所述爪部钢丝带动轮相对应。

为实现力反馈的精确性,所述长杆钢丝带动轮包括上长杆钢丝带动轮和下长杆钢丝带动轮;所述上长杆钢丝带动轮和下长杆钢丝带动轮位于所述长杆输入法兰轴的第一安装轴承和第二安装轴承之间;所述上长杆钢丝带动轮和下长杆钢丝带动轮上对应设置有可扣合的锯齿;

长杆钢丝一端与所述上长杆钢丝带动轮固定,另一端与下长杆钢丝带动轮固定;

所述第一安装轴承位于第二安装轴承的上部,通过锁紧螺母或锁紧螺钉锁紧。

为进一步实现力反馈的精确性,至少一个所述爪部钢丝带动轮包括上爪部钢丝带动轮和下爪部钢丝带动轮;所述上爪部钢丝带动轮和下爪部钢丝带动轮位于爪部输入法兰轴的第三安装轴承和第四安装轴承之间;所述上爪部钢丝带动轮和下爪部钢丝带动轮上对应设置有可扣合的锯齿;

所述上爪部钢丝带动轮和下爪部钢丝带动轮上均固定有爪部钢丝;

所述第三安装轴承位于第四安装轴承的上部,通过锁紧螺母或锁紧螺钉锁紧。

为提高传动的精度,所述钢丝转动轮沿径向设置有钢丝固定座;所述钢丝固定座间隔设置有相对所述钢丝带动轮凸起的第一钢丝绳结部和第二钢丝绳结部;所述第一钢丝绳结部和第二钢丝绳结部具有容纳所述长杆钢丝通过的第一导槽孔和第二导槽孔;所述第一导槽孔和第二导槽孔位于所述长杆钢丝缠绕所述钢丝带动轮的第一导槽的路径上;

位于所述第一钢丝绳结部和第二钢丝绳结部之间的长杆钢丝上固定有钢丝套。

为进一步提高传动的精度,所述钢丝固定座上间隔设置有三条与所述第一导槽重合的第二导槽;中间的第二导槽与所述第一导槽孔和第二导槽孔重合。

较佳的,爪部包括与长杆末端固定的爪部座,爪部座上通过第一铰轴铰接有手术工具座,手术工具座的下端通过第二铰轴铰接有第一工作部和第二工作部;

第一铰轴在爪部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所述手术工具座在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三导轮和第四导轮;第一工作部和第二工作部上均设置有允许爪部钢丝缠绕的导槽和过孔;

一个动力组的爪部钢丝通过长杆的内腔后,经第一导轮、第三导轮、第一工作部上的导槽和过孔、第四导轮和第二导轮后,返回长杆内腔,然后经过导向槽轮后与爪部钢丝带动轮固定;另一组爪部钢丝直接经过手术工具座上的导槽和过孔返回长杆内腔,经过导向槽轮后与对应的爪部钢丝带动轮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实现了直感操作:手术过程中,器械与患者肌肉组织产生的力,真实地反映在主刀医生的手上,使手术控制更精准,能够准确掌握手术动作轻重。

2.由于实现了直感操作,在抓起肌肉组织、推开肌肉组织、夹起肌肉组织等动作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力大了而产生肌肉组织的破坏,极大的增加了手术操作的安全性能。

3.在误操作及故障情况下,因为力反馈,控制住了最大的作用力,不会产生对肌肉组织的破坏,提高了设备的整体安全性能。

4.提高了可靠性和精度,由于采用了直驱,电机通过过渡法兰直接驱动器械进行手术,路线短,传动刚性好,因此,稳定性好,运动精度高,机构可靠性高。

5.操作更简单,使用时,无菌分隔器的过渡法兰不需要对方向,只需将无菌分隔器和器械装上就行,系统会自动使法兰闭合,取下器械和无菌分隔器时,法兰自动分离断开,无需更多的动作。

6.由于是模块化的结构,操作简便,制造更简单,维护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动力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动力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E-E旋转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的J-J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L-L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无菌分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图9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图10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无菌分隔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图13的D-D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8是图13的I-I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V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无菌分隔器与动力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去掉器械盒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的E-E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1的F-F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中IV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5是图23中V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6是图21中V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7是图21的M向视图。

图28是图21的N向视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长杆钢丝带动轮与长杆转动轮的传动示意图。

图30是图29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30中V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2是图30中G-G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爪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图33中H-H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5是图33的P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5所示,一种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器械系统,包括动力部100、无菌分隔器200和器械300。

本实施例中,动力部包括四个动力组,四个动力组101呈矩形并列。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可根据具体需要,如器械爪部操作自由度的数量等,设置动力组的数量。当然,也可仅设置一个动力组,通过传动部分的一个或多个输出,以达到控制器械爪部运动的目的。

如图1至图3所示,四个动力组均包括电机101,各电机101连接有减速器102,减速器的输出轴103上套装有伸缩式的输出法兰104。输出法兰104可与无菌分隔器200的过渡法兰201连接,过渡法兰201可与器械的输入法兰301连接,输出法兰104、过渡法兰201和输入法兰301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显然,这样的驱动结构,电机的输出动力通过减速后,将以最短的传动路径传递给器械,因此这将有效的简化传动结构,更重要的是,这样简化的传动结构意味着传动过程中可能的摩擦点会更少。这样将节约电机功率,而且提高了传动精度,并使手术工具受到的阻力通过传动系统,反馈给电机。可在电机输出轴106处设置扭矩传感器采集手术的阻力数据,同时, 参考这些阻力的大小,对主刀医生操作的主手电机的转速和扭矩进行控制,则可实现让医生感觉手术操作的实时情况,从而使医生能够准确掌握手术动作轻重,使手术控制更精准。

作为一种较为简单紧凑的结构,输出法兰104、过渡法兰201和输入法兰301上设置有可配合的凸包1和缺口2。

如图3至图8所示,减速器102包括减速输出轴103和减速中间轴105。本实施例中,减速器设置为两级减速,即各减速器仅设置一根减速中间轴105,各减速中间轴105设置于减速器座108上。减速输出轴103、减速中间轴105和电机输出轴106通过同步带107传动。

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根据情况设置多个减速中间轴105,以达到多级减速的目的。减速输出轴103、减速中间轴105和电机输出轴也可设置传动轮,通过钢丝传动,以达到基本相同的较小摩擦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中,连接减速中间轴105和减速输出轴103的各同步带的中心线L通过各电机输出轴线的几何中心O,连接减速输出轴、中间轴和电机输出轴的各同步带或钢丝的长度相等。

电机101设置于电机安装座110上。电机安装座110上设置有多个与减速器座108对应的螺孔109,减速器座108上相对设置有两个可与螺孔109螺栓连接的连接支耳112,连接支耳112上设置有腰形孔113。减速器座等零部件组成的中心组合部件,在安装的初始状态是自由不固定的,装配好的位置由八个同步带确定,旋转中心组合部件,可同时张紧八个同步带,再旋紧螺钉114固定好连接支耳112和螺孔109,固定中心组合部件的位置,就完成了装配工作。由于中心组合部件的位置自由不固定,八个同步带张紧时,会自动补偿位置制造公差带来的差异,使相同长度的同步带或者钢丝达到同样的张紧程度。

电机的安装座110上固定有减速器的输出轴安装座115。

输出轴安装座115上一体设置有轴承安装轴116,轴承安装轴116上套装有第一减速轴承117和第二减速轴承118,第一减速轴承117和第二减速轴承118通过衬套119间隔设置。

第一减速轴承117和第二减速轴承118的外圈配合减速输出轴103,第一减速轴承117的上端面通过减速输出轴103内腔的台阶定位;第二减速轴承118的下端面通过设置于减速输出轴103内腔的卡圈121定位。

减速输出轴120上设置有第一弹簧座122,输出法兰104套装于减速输出轴120的上端,并设置有第二弹簧座123。第一弹簧座122与第二弹簧座123上设置有弹簧124。

104输出法兰的内壁固定有限位销125,减速输出轴103上设置有与限位销对应的限位滑槽126,限位销125穿过限位滑槽。

第一减速轴承117的上端面设置有端盖126,端盖126通过螺钉127与轴承安装轴116旋合连接。

输出轴安装座115的下部具有容纳电机输出轴106和同步带传动的空间120,电机输出轴106和减速输出轴103的轴心线重合。

如图9至图20所示,无菌分隔器200包括上隔板202和下隔板203,上隔板202和下隔板203对应设置有容纳过渡法兰201的空腔204,空腔204的内径大于过渡法兰201的外径。

上隔板202在空腔204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轴向限位凸台205,下隔板203在空腔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轴向限位凸台206,过渡法兰201的外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轴向限位凸台205和第二轴向限位凸台206对应的第三轴向限位凸台207。

因此,四个过渡法兰在上下隔板中间,可以自由转动和自由沿着轴线移动,工作时,这四个过渡法兰只与上下相连的法兰接触,并同步旋转,不与其他任何零部件接触,因此不产生摩擦力,因此为实现手术的力反馈进一步提供了便利条件。

该器械系统设置有自锁卡扣结构,自锁卡扣结构包括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即分别对应上隔板202和器械盒301,上隔板202上的两个边缘相对设置两个上卡扣座208,上卡扣座208上通过销轴209和套装于销轴209上的扭簧210设置有上卡扣211。上卡扣211上设置有第一卡位凸缘212,器械300的器械盒301上设置有与第一卡位凸缘212对应的第二卡位凸缘302。

上卡扣211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安装臂211a,两个安装臂211a通过卡扣部211b连接为一体结构,安装臂211a套装于销轴209上。卡扣部211b整体上为楔形结构,卡位凸缘302上设置有与楔形斜面211c对应的第二斜面327。

器械盒301上设置有旋转卡扣的第一按压部,第一按压部位于第二卡位凸缘302的上方。第一按压部包括一体的按板323、限位板324和压板325,按板323和压板325彼此平行,限位板324位于按板323和压板325之间,且与按板323和压板325垂直。

器械盒301上设置有抵靠限位板324端面的限位凸缘326,限位凸缘326的宽度小于限位板324的宽度,按板323的顶面不高于限位凸缘326的根部。

上卡扣211上设置有与压板325对应的被压平面211d。

当上隔板202与器械盒301结合时,楔形斜面211c与第二斜面327首先接触,然后相对滑动,此时扭簧210弯曲。当器械达到目标位置时,扭簧210回弹,第一卡位凸缘212扣在第二卡位凸缘302上,实现锁紧。如果按压按板323,则压板325将推动卡扣部211b,从而克服扭簧210的弹力推动上卡扣旋转,从而使上隔板与器械盒分离。

下隔板203的两侧均设置有下卡扣座213,下隔板203与动力组连接的安装壳体214上设置有与下卡扣座213对应的第二按压部219,第二按压部219两端一体设置有片状插销215,中间设置有弹簧导向轴130大端盲孔。

下卡扣座213上设置有与弹簧导向轴130对应的通孔和第三弹簧座131,第三弹簧座131与弹簧导向轴130之间安装有弹簧132。安装壳体214上设置有与片状插销215对应的通孔216,片状插销215伸出该通孔216后与动力部壳体上对应的槽扣合。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操作,上卡扣211和插销215的轮廓形状均设置为楔形结构。

如图1、图2和图21至图32所示,器械300包括器械盒301、器械座302、长杆303和爪部304。器械座上固定有轴承架305,轴承架305和器械座302通过轴承设置有输入法兰轴,输入法兰设置于输入法兰轴的下部。

长杆303通过轴承安装于器械座302上,长杆303的上部固定有长杆转动轮311。

动力部包括长杆动力组和爪部动力组,上述四个动力组100的其中之一作为长杆动力组,另三个作为爪部动力组。

长杆动力组对应的长杆输入法兰轴306上固定有长杆钢丝带动轮310,长杆钢丝带动轮310上缠绕有长杆钢丝309,长杆钢丝309一端与长杆钢丝带动轮310固定,另一端缠绕长杆转动轮311后与长杆钢丝带动轮310固定。

长杆钢丝带动轮310包括上长杆钢丝带动轮310a和下长杆钢丝带动轮310b。上长杆钢丝带动轮310a和下长杆钢丝带动轮310b位于长杆输入法兰轴306的第一安装轴承312a和第二安装轴承312b之间。上长杆钢丝带动轮310a和下长杆钢丝带动轮310b上对应设置有可扣合的锯齿310c。

长杆钢丝309一端与上长杆钢丝带动轮310a固定,另一端与下长杆钢丝带动轮310b固定。具体的固定方式为常规固定,如在钢丝带动轮上设置小孔,绳头穿过该小孔后设置绳结。

长杆钢丝转动轮311沿径向设置有钢丝固定座323,钢丝固定座323间隔设置有相对长杆钢丝转动轮311凸起的第一钢丝绳结部323a和第二钢丝绳结部323b。第一钢丝绳结部323a和第二钢丝绳结部323b具有容纳长杆钢丝309通过的第一导槽孔324a和第二导槽孔324b,第一导槽孔324a和第二导槽孔324b位于长杆钢丝309缠绕钢丝转动轮311的第一导槽325的路径上;

位于第一钢丝绳结部323a和第二钢丝绳结部323b之间的长杆钢丝309上固定有钢丝套326。钢丝固定座323上间隔设置有三条与第一导槽325重合的第二导槽327,中间的第二导槽与第一导槽孔324a和第二导槽孔324b路径重合。因此,传动时,钢丝与长杆钢丝转动轮311之间不会产生周向相对移动,另外,绳结的前后,总有一部分钢丝压在绳结部上,使钢丝固定不会脱出,利于生产操作。

第一安装轴承312a位于第二安装轴承312的上部,通过锁紧螺钉313锁紧。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锁紧螺母等类似结构实现锁紧。

如图33至图35所示,爪部动力组对应的爪部输入法兰轴314上固定有爪部钢丝带动轮315,爪部钢丝带动轮315上固定有爪部钢丝316,爪部钢丝316的另一端绕过导线槽轮317后穿过长杆303的空腔,并与爪部304连接。

器械座302对应长杆303的安装处设置有导线槽轮安装架318,导线槽轮安装架318上设置有导向槽轮319,导向槽轮319的位置与各爪部钢丝带动轮315相对应,数量为爪部钢丝带动轮315的两倍,其中之一作为进入长杆空腔导向用,另一个作为穿出长杆空腔导向用。

各爪部钢丝带动轮315包括上爪部钢丝带动轮315a和下爪部钢丝带动轮315b。上爪部钢丝带动轮315a和下爪部钢丝带动轮315b位于爪部输入法兰轴314的第三安装轴承320和第四安装轴承321之间。上爪部钢丝带动轮315a和下爪部钢丝带动轮315b上对应设置有可扣合的锯齿315c。

上爪部钢丝带动轮315a和下爪部钢丝带动轮315b上均固定有爪部钢丝316。具体的固定方式为常规固定,如在钢丝带动轮上设置小孔,绳头穿过该小孔后设置绳结。

第三安装轴320承位于第四安装轴承321的上部,通过锁紧螺母322锁紧。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锁紧螺钉等类似结构实现锁紧。

长杆303的末端设置为爪部304。爪部304包括与长杆303末端固定的爪部座328,爪部座328上通过第一铰轴329铰接有手术工具座333,手术工具座329的下端通过第二铰轴330铰接有第一工作部331和第二工作部332。第一铰轴329在爪部座33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导轮334和两个第二导轮335。手术工具座333在第一导轮334和第二导轮335的下方分别对应设置有两个第三导轮336和两个第四导轮337。手术工具座333、第一工作部331和第二工作部332上均设置有允许爪部钢丝缠绕的导槽和过孔。

动力组的爪部钢丝通过长杆303的内腔后,其中两组经第一导轮334、第三导轮336、第一工作部331上的导槽和过孔、第四导轮337和第二导轮335后,返回长杆内腔,然后经过导向槽轮319后与对应的爪部钢丝带动轮315固定。另一组爪部钢丝直接经过手术工具座333上的导槽和过孔返回长杆内腔,经过导向槽轮后与对应的爪部钢丝带动轮固定。

本实施例中,各轴承均为滚动轴承,从而使传动的摩擦力极小,因此为实现手术的力反馈进一步提供了便利条件。

本实施例中,凡涉及到旋转轴的部位,均设置有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的轴瓦,从而使摩擦系数降到了非常小的地步,减小了摩擦力,为实现手术的力反馈进一步提供了便利条件。

上述器械系统工作时,动力部中电机的动力经过减速后,通过法兰直接传递给爪部钢丝带动轮和长杆钢丝带动轮,从而控制爪部工作,因此传动路径短,省去了诸多中间环节,相当于电机直接转动,从而拉动钢丝正转或反转。基于此,爪部的受力状态也将更灵敏的反馈给电机轴。在整个的钢丝传动过程中,只有在导向槽轮处产生摩擦,因此实现力的反馈更灵敏。

无菌分隔器的上下隔板用于夹住无菌罩,无菌罩将器械座、电机输出轴、机器人的机械臂(图中未示出)隔离,因此器械内部为无菌环境。

操作使用时,先把无菌分隔器200装在动力部100上,再把器械300装在无菌分隔器200上。

绝大多数情况下,输出法兰104、过渡法兰201和输入法兰301彼此之间没有结合,各凸包没有进入凹槽和缺口,爪部手术工具未得到控制。

转动电机101,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几个法兰可能同时转动,无相对旋转,直到器械爪部的手术工具的各自由度转到极限而被限位,被限位后,器械各法兰都会停止转动。

继续转动电机,过渡法兰201与输入法兰301产生相对运动,当法兰凸包正对凹槽时,在弹簧124的作用下,过渡法兰201向器械运动,凸包插入凹槽,完成了输入法兰301与过渡法兰201的结合。

此时,结合的两个法兰静止不动,继续转动电机101的情况下,减速器输出法兰104与无菌分隔器中的过渡法兰201产生相对运动,当凸包与缺口正对时,在弹簧124的作用下,减速器输出法兰104向无菌分隔器运动,凸包插入缺口,完成输出法兰104和过渡法兰201的结合。

分离时,分别取下器械和无菌分隔器时,就完成了法兰的分离。

因此,无菌分隔器的过渡法兰不需要对方向,只需将无菌分隔器和器械装上就行,系统会自动使法兰闭合,取下器械和无菌分隔器时,自动分离断开,无需更多的动作。并且过渡法兰在上下隔板中间,可以自由转动和自由沿着轴线移动,移动的行程与输出法兰104的行程相当。工作时,4个过渡法兰只与上下相连的法兰接触,并同步旋转,不与其他任何零部件接触,不产生摩擦力,因此实现力的反馈更灵敏。

由于上卡扣和下卡扣的设置,需要取下无菌分隔器时,用手捏住下卡扣,顺势就取下了。

工作一段时间后,钢丝可能松动,但是由于长杆钢丝带动轮和爪部钢丝带动轮上的锯齿状结构,相对旋转钢丝带动轮的上下两部分即可张紧钢丝,结束张紧时,锯齿相扣合,防止上下两部分钢丝带动轮向钢丝松动的方向旋转,经轴端的螺母或螺钉压紧后,钢丝就不再松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