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仪的收纳盒、修复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4212发布日期:2019-10-08 21:1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修复仪的收纳盒、修复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修复仪的收纳盒、修复仪装置及其驱动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产妇产后修复的设备种类繁多,其中,产后束缚带进行绑覆帮助修复,以及利用光疗照射的应用较为广泛。

产后束缚带主要是有利于产后瘦身,光疗照射主要是有利于产后修复。对于光疗照射,目前主要是产后住院期间,由护士在日常看护时,将光疗仪器推动至产妇的病床一侧,然后开启光疗一起的照灯,对准需要修复部位(例如剖宫产产妇的腹部)进行照射。

目前,并无较为便利的修复仪器以供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更好地收纳修复仪,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修复仪的收纳盒、修复仪装置及其驱动控制器。修复仪的收纳盒,用于收纳修复仪,所述修复仪由驱动控制器驱动,所述收纳盒的盒体内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驱动控制器的收纳座充槽,所述收纳座充槽内设有供所述驱动控制器充电的充电接口;且,所述充电接口处设有接口磁体,以吸附所述驱动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修复仪装置,包括修复仪和驱动所述修复仪的驱动控制器,还包括上所述的收纳盒;所述驱动控制器设有插头磁体,所述驱动控制器收纳而置于所述收纳座充槽内时,所述驱动控制器的充电插头插入所述充电接口,且所述插头磁体和所述接口磁体相吸。

可选地,所述充电接口设有若干第一接触头,所述充电插头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接触头一一匹配的第二接触头;若干所述第一接触头形成接第一触头区域,若干所述第二接触头形成第二接触头区域,所述接第一触头区域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接口磁体,所述第二接触头区域均设有所述插头磁体。

可选地,所述修复仪包括修复部,以及与所述修复部相接以环绕人体待修复位置的修复带;

所述收纳盒内设有支撑台,所述修复带和所述修复部相接以环绕于所述支撑台,且所述修复部支撑于所述支撑台的支撑台面;所述收纳座充槽设于所述支撑台面,所述修复部支撑于所述支撑台面时覆盖所述驱动控制器。

可选地,所述支撑台的支撑台面为拱形台面。

可选地,所述拱形台面的两端设有拱形凸台,所述修复部收纳时夹持于两个所述拱形凸台之间。

可选地,至少一个所述拱形凸台内形成收藏槽,并设有覆盖所述收藏槽的盖板;所述收藏槽内能够容置电源线。

可选地,所述修复部的内侧表面设有多个红光发射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修复仪装置的驱动控制器,设有充电插头,以与充电接口匹配充电,所述驱动控制器还设有能够与所述充电接口匹配相吸的插头磁体。

本方案中的修复仪的收纳盒、修复仪装置及其驱动控制器,能够收纳于收纳盒内,便于用户使用、存放。尤其是,配备驱动控制器驱动修复仪,使得用户可以更为便捷地使用修复仪;而且,还在修复仪收纳盒内配设收纳座充槽,且收纳座充槽设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同时设置与驱动控制器插头的插头磁体配合的接口磁体,此时,收纳座充槽同时具备充电、收纳、吸附定位三合一的功能,使得结构更为紧凑,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修复仪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右视图;

图3为图1的后视图;

图4-1为图1中盒体的盒盖打开后的示意图,示出支撑台和修复仪;

图4-2为图4-1的俯视图;

图5为图4-1中修复仪供电的驱动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充电插头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5的左视图;

图8为图5的仰视图;

图9为图5的后视图;

图10为图1中收纳盒内支撑台的结构俯视图;

图11为图10中设置充电接口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4-1中修复仪的示意图,示出背离人体的一侧,即外侧;

图13为图12的后视图,即示出朝向人体的内侧;

图14为图12的仰视图;

图15为图14的左视图;

图16为图10的左视图;

图17为图10的俯视图;

图18为图10的后视图。

图1-18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盒体、101盒盖、102提手、103开盖按钮;

20支撑台、201拱形凸台、201a盖板、202拱形台面、202a香薰孔、 202b收纳座充槽、202c充电接口、202d香薰盖、202f接口磁体、202g第一接触头;

30修复仪、301修复带、302修复部、302a红光发射头、302b柔性圈、 302c插槽、302d驱动接口;

40驱动控制器、401卡扣、402充电插头、402a插头磁体、402b第二接触头、403控制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修复仪装置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右视图;图3为图1的后视图;图4-1为图1中盒体的盒盖打开后的示意图,示出支撑台20和修复仪30;图4-2为图4-1 的俯视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修复仪装置,包括作为收纳盒的盒体10和位于盒体 10内的支撑台20,以及支撑于支撑台20的修复仪30,支撑台20的支撑台面具体为拱形台面202。盒体10起到容纳、存放修复仪30的目的。

该修复仪30具体是通过发射红光以达到修复、治疗目的。此时的修复仪30需要发出红光(其他光或者修复仪30具体是磁疗、热疗等均需要供电),则需要电源供电,本实施例中的修复仪装置还进一步配设驱动控制器40,

请继续参考图5-8,图5为图4-1中修复仪供电的驱动控制器40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充电插头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5的左视图;图8为图5的仰视图;图9为图5的后视图。

修复仪装置配设驱动控制器40,以为修复仪30的红光发射进行供电,使得该修复仪30的使用更为便捷。如图9所示,驱动控制器40设有控制按键403,以控制修复仪30的启闭,便于用户操控。驱动控制器40还设有卡扣401,卡扣401可以卡扣在修复带301上,这样可以挂载于修复带 301,便于用户佩戴驱动控制器40。卡扣401可设计能够转动并停留在所需的位置(例如设置锁闭件,或者在所需位置形成卡扣结构,实施一定外力才能脱离卡扣进行转动),这样佩戴后的驱动控制器40可以处于图5的方向,也可以转动卡扣401,使其沿垂直于图5的视角进行佩戴,即根据用户需求调整驱动控制器40的位置。

此时,请继续参考图10,图10为图1中收纳盒内支撑台的结构俯视图。

支撑台20的拱形台面202设有收纳座充槽202b,收纳时,驱动控制器40能够置于收纳座充槽202b内被收纳,然后再收纳修复仪30,则修复仪30的修复部302能够卡罩支撑于拱形台面202,并覆盖该驱动控制器40。

收纳座充槽202b的深度可结合驱动控制器40的厚度,以及不干涉修复部302支撑于拱形台面202的因素,进行设计,这里对收纳座充槽202b 的深度不作限制。

请结合图10,并参考图11,图11为图10中设置充电接口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收纳座充座202b,顾名思义,还具有充电功能。本实施例中的收纳座充槽202b内设有充电接口202c,驱动控制器40的充电插头402能够插入充电接口202c。即,当驱动控制器40收纳于收纳座充槽202b内后,充电插头402可恰好直接插入充电接口202c,在收纳的同时可完成充电过程,操作非常便捷。

值得注意的是,充电接口202c处设有接口磁体202f,而所述驱动控制器40的插头,对应设有插头磁体402a,当驱动控制器被收纳而置于所述收纳座充槽202b内时,充电插头402插入充电接口202c的同时,插头磁体402a和接口磁体202f相吸。

如图11所示,充电接口设有若干第一接触头202g,充电插头402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接触头202g一一匹配的第二接触头402b;若干第一接触头202g形成接第一触头区域,若干第二接触头402b形成第二接触头区域,第一接触头202g区域的两端均设有接口磁体202f,第二接触头区域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插头磁体402a。图6、图11中,分别设有将接触头进行条形分布而形成的第一接触头区域和第二接触头区域。

如此设置,当驱动控制器40容置于收纳座充槽202b内后,插头磁体402a和接口磁体202f相吸附,从而能够起到一定的定位效果,以使驱动控制器更稳定地处于收纳座充槽中,避免可能的晃动影响插头和充电接口的连接效果,避免接触头损坏。而在第一触头区域两端设置接口磁体202f,在第二接触区域两端设置插头磁体402a,使得定位效果更为可靠、均衡。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台20呈拱形,以使修复仪30能够更贴合实际地以工作形态进行收纳、展示,此时支撑台20的拱形设计使其本身会占据一定的空间,此时在支撑台20的支撑台面设置收纳座充槽202b作为驱动控制器40的容纳空间,可以进一步利用空间,使得整个装置更为紧凑,并防止驱动控制器40丢失,而且在完成驱动控制器40收纳的同时,还被修复部302遮盖,外形也更为整洁、美观。

文中描述以修复仪30以及驱动控制器40均收纳于支撑台20的支撑台面,但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修复仪的收纳盒,能够提供磁性相吸的座充结构,以达到收纳、充电、吸附定位三合一的目的,因此,供驱动控制器40置放的收纳座充槽202b,并不限于设于支撑台20的支撑台面,也可以设于收纳盒盒体10的其他位置,本文不作限制。

为便于理解整体的修复仪装置的结构,下面继续介绍修复仪30的结构,可继续参考图12-15,图12为图4-1中修复仪30的示意图,示出背离人体的一侧,即外侧;图13为图12的后视图,即示出朝向人体的内侧;图14为图12的仰视图;图15为图14的左视图。

修复仪30,具体包括适配于人体待理疗位置的修复部302,该修复部 302具体是通过发射红光以达到修复、治疗目的,如图13所示,修复部302 的内侧设有多个红光发射头302a。

红光会刺激细胞,特别是纤维细胞,对组织起修复作用,并通过调整基质金属蛋白酶,使胶原再生从而改善肤质,祛除皱纹和妊娠纹,祛除“橘皮”现象,同时也增加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红光修复仪波长为640±5nm,在皮肤中具有极高的穿透性,可以直达真皮层,增加细胞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合成;刺激成纤维细胞并产生生长因子,使纤维细胞数目及胶原的形成增加,从而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过程;以产生生物效应及治疗效果,从而达到表皮细胞饱满、紧致肌肤、祛除妊娠纹的功效。例如,该修复仪30可适用于产妇产后修复,产妇将该修复仪30佩戴于腰腹位置,使其修复部302贴合腹部,发射的红光有助于产妇的腰腹部萎缩纹(包括生长纹、膨胀纹、妊娠纹等)的消除。

当然,根据具体需求,也可以适用于人体的其他位置,比如大腿根、乳房等位置,人体任何产生萎缩纹的位置皆可使用。实际上,除了有助于萎缩纹,对于创口愈合、消炎也具有明显效果。修复部302也不限于发射红光,比如可以发射蓝光、黄光、远红外、红外、红蓝光等等,即此处的修复仪为光疗修复仪,整个修复仪装置为光疗修复仪装置,各种光疗的原理可参照上述红光理解。另外,修复仪不限于光疗仪,例如还可以是磁疗仪、热疗仪,磁疗、热疗原理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作过多说明。

为了便于佩戴,该修复仪30还包括修复带301,该修复带301与修复部302相接,以便环绕包裹人体需要进行修复理疗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的修复部302对应于腹部,修复带301环绕腰部。

如图13所示,修复带301的两端均有魔术贴粘扣,修复部302的两端均设有插槽302c,修复带301的一端先穿过修复部302的一端插槽302c,反绕粘接,佩戴位置确定后,修复带301的另一端插入另一插槽302c连接,从而实现光疗修复仪30的佩戴。这里的修复带301可以进行长度调节。当然,不限于此,修复带301也可以是类似腰带的调节方式,或者采用松紧调节的方式,以便适应于不同身体部位的尺寸。另外,修复带301和修复部302都可采用柔性材质,以便实现环绕人体并与修复理疗位置的形体适配。

该实施例中,修复仪包括能够发射红光的修复部302,发射的红光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待康复的患部进行照射,利用红光达到生物效应并取得相应的医疗效果,产妇或者其他具有修复需求的人群均可以在家中自行进行佩戴,操作便捷,能够达到较好的康复效果。而且,修复仪的修复带301 和修复部302相接,环绕身体待修复部位,例如环绕腰腹部时,也可以达到束缚腰腹部,以达到瘦身、恢复的目的。

如图13-15所示,修复部302可设有柔性圈302b,柔性圈302b设于修复部 302内侧的四周,柔性圈302b可选用自结皮泡棉制成,其他部位可以是硅胶材质制成。为便于加工,柔性圈302b可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修复部302的四周。可在修复部302的内侧设置环槽,环槽的槽口尺寸可小于环槽槽内的尺寸,这样柔性圈302b的一部分可被压缩而嵌入环槽内,在环槽内再复位,从而定位于环槽内,这种安装方式不仅便于加工,而且便于对贴附人体的柔性圈302b进行清理。当然,柔性圈302b也可以设置环形卡槽,以卡套在修复部302的四周。

该柔性圈302b的设置,有助于修复部302更好地贴附在人体表面,保证红光无泄漏地对准修复部位,这里的贴附是指柔性圈302b贴附于人体,发射红光的位置与人体可间隔一定距离,柔性圈302b还起到该间隔的作用。另外,柔性圈302b采用泡棉的材质制成时,也具有亲肤性质,有利于透气。

在此基础上,请继续参考图4-1、10,并结合图16-18理解,图16为图10的左视图;图17为图10的俯视图;图18为图10的后视图。

该修复仪装置的盒体10内部配设有支撑台20,支撑台20具有拱形台面,从而模仿人体较为圆滑的外表面,例如人体腰腹部的体型特征,拱形台面与腰腹部的弧度类似,或者大腿根位置,也是具有一定的弧度。该支撑台20置于盒体10内,可设计为相对盒体10活动,能够自盒体10内取出。

可见,本方案中的修复仪装置,采用修复部302和修复带301相结合的方式,便于用户操作,不会占用很多空间。而且,当收纳该修复仪30 时,取出支撑台20,将修复带301环绕该支撑台20,使得修复部302绑覆支撑在支撑台20的拱形台面202位置即可,从而较好地收纳修复仪30。

另外,修复仪30是以环绕支撑台20的方式被收纳,相当于修复仪30 能够以自然使用时的状态被收纳,避免传统收纳方式可能导致的挤压、晃动等而损伤修复仪30;在保持修复仪30该形态(绑覆在人体相应部位的形态)的前提下,也相对地节约了收纳空间。并且,由于该种相对独特的收纳方式,在打开盒体10的盒盖101时,可以呈现出该修复仪30在工作时的形态,更便于用户直观地了解该产品,例如在销售状态下供用户直接感知该产品的使用方式。

此外,如前所述,人体部位多呈一定弧度,上述修复仪收纳盒的支撑台20设计为具有拱形台面202,可以更好地展示修复仪30的使用形态。当然,本方案并不限定支撑台20具有拱形台面202,比如,整个支撑台20 可以是长方体,此时,支撑台面的两侧可以圆角过渡,以使修复仪30易于环绕,且不易损伤。

可以理解,支撑台20可设置为从盒体10内取出,为了加强收纳的稳定性,支撑台20的底部可以与盒体10的底部插接连接,比如支撑台20 的四角和盒体10底部对应位置,一者设置角柱,一者设置角柱孔,从而实现支撑台20置放的稳定性,又便于取出支撑台20实现修复仪30的环绕。或者,支撑台20也可以设计为与盒体10固定,此时,支撑台20的底部可以设计出通槽(通槽沿图10的左右方向延伸),以便在支撑台20不取出的情况下,修复带301可以从该通槽穿过,从而完成环绕。

此外,还可以在支撑台20内设置有放置香薰的香薰槽,图9中所示为香薰槽的香薰盖202d,香薰槽设于容置槽202b的底部,香薰放入香薰槽后,盖上香薰盖202d,驱动控制器40可放入。图9中,容置槽202b两侧的拱形台面202还设有多个香薰孔202a,该支撑台20为空心结构,香薰槽的底部开孔,则香薰的气味可经底部开孔进入支撑台20的空心内腔内,并可从香薰孔202a溢出,修复部302收纳于拱形台面202后,整个修复部 302都能均匀地被附上香味,有助于去除异味,给用户带来更美好的使用体验。

请继续参考图10、11,支撑台20的拱形台面202的两端设有拱形凸台201,这样,拱形台面202相对于两端拱形凸台201位置,呈下陷的状态,则修复部302绑覆在拱形台面202时,相当于夹持于两个拱形凸台201 之间,使得修复部302处于收纳位置的状态更为稳定可靠。修复部302的厚度可以与拱形凸台201的高度大致相同,如图4-1所示,整个支撑修复部302后的拱形台面202呈相对平齐的状态。

此时,可以在拱形凸台201内设置收藏槽(位于盖板201a的下方,图中未示出盖板201a打开的状态),并设有覆盖收藏槽的盖板201a,盖板201a 盖合后,依然呈完整的拱形凸台201外观。收藏槽内能够容置电源线。如上所述,该方案设置驱动控制器40,驱动控制器40在给修复部302供电时,可以设置电源线,以连接驱动控制器40和修复部302,收纳时,可打开盖板201a,将该电源线置于收藏槽内,节省空间,且收纳整洁、紧凑。如图5所示,修复部302的外侧设有驱动接口302d,驱动控制器40的电源线可接入该驱动接口302d,从而实现供电。

除此以外,电源线也可以是收纳盒自身的电源线。上述方案中,可将驱动控制器40置于收纳座充槽202b内进行充电,但盒体10本身可不设置电源,所以可设置电源线,以连通盒体10和外界电源,盒体10可设置相应的接口,比如在盒体10的底部设置电源接口,接通电源以满足驱动控制器40的充电要求,电源比如可以是家用电源,此时与外界电源连接的电源线也可以收纳于收藏槽内。而且,盒体10自身的电源线也可以直接用于连通外界电源和修复仪30的修复部302,用户可以选择使用修复仪30的驱动控制器40供电或者外界电源供电。

如图10所示,两端拱形凸台201内均设有收藏槽和相应的盖板201a,一者可用于收藏驱动控制器40的电源线,另一者可用于收藏用于连接外界电源的电源线。

应知,如前所述,支撑台20不限于设置拱形的支撑台面202,所以两端的凸台也不限于拱形凸台,只要能够形成空腔以作收纳用的收藏槽即可。

上述盖板201a,可包括对接以形成所述盖板201a的第一分盖板和第二分盖板,如图4-2所示,支撑台面两端的盖板201均包括左右两部分。第一分盖板的第一端(图中左端)铰接于支撑台面对应端部的一侧(图中左侧),所述第二分盖板的第一端(图中右端)铰接于对应所述端部的另一侧(图中右侧),所述第一分盖板的第二端(图中右端)和所述第二分盖板的第二端(图中左端)在关闭时对接。如图4-2所示,支撑台面端部长度较长(左右尺寸),而且具体在该实施例中支撑台面还是拱形,设为两个分盖板,可确保盖板201a更容易打开,不易变形。第一分盖板和第二分盖板的第二端可采用按扣的方式卡入而关闭收藏槽或者被拉开而打开收藏槽。

当支撑台20两端都设置收藏槽时,可以在不同收藏槽上标注图标,以便在收藏不同类型的电源线时,能够快捷地收藏、取出。可知,除了电源线,收藏槽也可以用于收藏其他连接线,例如数据线。可见,设置收藏槽后,可避免线束缠绕,使得整个装置更为整洁,也可避免连接线丢失。

进一步地,本方案中,收纳盒盒体10的盒盖101可设有显示屏,显示屏可显示驱动控制器40的充电信息,例如充电时长、充电电量显示等,还可以显示香薰余量,使用次数记录,呼吸灯控制,从而便于用户使用。如图1所示,盒体10可设置提手102,便于携带;盒体10还可以设置开盖按钮103,便于操作。另外,在提手102的下方还设有止位挡块104,以使提手102能够处于较为合适的位置。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