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7960发布日期:2020-08-18 20:1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雾化器。



背景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服药治疗哮喘等呼吸道的疾病的手段,医用雾化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属于二类医疗器械,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加,尤其是自身免疫力差的儿童患者增多,比如孩子总是咳嗽,通过传统药物治疗或者打针注射,孩子吃药麻烦,打针怕痛,且经肌肉或者血液吸收药物比较慢,孩子受煎熬比较长;去医院看病排队挂号麻烦,等待时间较长,医院本身的环境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药物流经全身的话可能有副作用,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病情反复,经常打针吊盐水;回到家中吃药麻烦,见效慢;同时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更可能有依赖性。目前有很多医院都已经开展雾化治疗的手段,相对传统服药或者注射治疗,无痛苦,见效快;医用雾化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咽炎、鼻炎、支气管炎、尘肺等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腔内所发生的疾病,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无痛、迅速有效治疗的目的。

如今在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加上季节转换期间的气候的骤寒骤暖,呼吸道的疾病患者患病率不断提高。传统的吃药打针治疗的模式是无法满足各种复杂的治疗条件和现代人对生活的高品质的需求的,因此药液的雾化治疗就显得意义重大。

现在市场上的医疗用的雾化器一般都是采用雾化装置压缩空气形成空气流,并利用空气流形成的负压压缩药用溶液与之混合,再撞击在挡片上形成雾状药剂被使用者所吸收。但是现有的雾化器在压缩空气时常常会产生噪音,并且现有的家用雾化器一般都是手提式,增加了设备移动时手部的负荷。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雾化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医用雾化器的雾化装置在使用时产生噪音污染和移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医用雾化器,包括:消音壳体、雾化装置和移动推车;

所述雾化装置设置于所述消音壳体的内部,并能够借助于所述消音壳体削弱在所述雾化装置压缩空气时产生的噪音;

所述消音壳体的底部固定于所述移动推车上,并能够借助于所述移动推车进行移动。

优选地,所述消音壳体为一长方形结构体,内部构成一容置空间;

所述容置空间的内部用于设置所述雾化装置;

所述容置空间的内壁设有用于消音的波浪形条文结构。

优选地,所述消音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所述进气口内部镶嵌有空气过滤网,且所述空气过滤网采用螺旋式镶嵌于所述进气口的内壁;

所述出气口的外部连接有空气连接管;

所述雾化装置的后部与所述进气口连接,用以从所述进气口处吸入清洁空气;

所述雾化装置的前部与所述出气口连接,并能够通过所述空气连接管将雾化药物的气流输送至患者,用以治疗疾病。

优选地,所述容置空间内还设有:吸音层和缓冲柱;

所述吸音层包括:絮状吸音层和活性炭吸音层;

所述絮状吸音层和所述活性炭吸音层均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

所述雾化装置通过所述缓冲柱固定,且所述缓冲柱镶嵌于所述絮状吸音层内。

优选地,所述消音壳体的侧面还设有散热口;

所述消音壳体内还设有电池和散热装置;

所述电池分别与所述散热装置和所述雾化装置电连接;

所述散热装置设于所述电池与雾化装置之间,并固定于所述消音壳体的侧面内壁上,用以提高散热效率。

优选地,所述空气连接管还连接有面罩。

优选地,所述移动推车包括:移动底座、多个车轮和推手;

所述多个车轮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的底部;

所述推手安装在所述移动底座的尾部;

所述消音壳体的底部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雾化装置的外壁覆盖有消音层。

优选地,所述消音壳体的顶部还设有提手。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雾化器,该医用雾化器通过在雾化装置外壁加设絮状吸音层和活性炭吸音层对噪音进行双重吸收,并利用波浪式的内壁对传播的噪音进行反弹,以此往复被双重吸音层所吸收,降低了噪音的传播率,且该设备采用滚动式移动取代手提式移动,减轻了设备移动时手部的负荷。进气口内部镶嵌有空气过滤网,且空气过滤网采用螺旋式镶嵌于进气口内壁,不仅便于空气过滤网的拆卸,还能够遮挡空气中的杂质进入雾化装置,移动底座方便移动医用雾化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用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用雾化器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雾化装置;2:进气口;3:空气过滤网;4:缓冲柱;5:絮状吸音层;6:活性炭吸音层;7:电池;8:提手;9:空气连接管;10:面罩;11:推手;12:移动底座;13:车轮;14:消音壳体;15:散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医用雾化器,包括:消音壳体14、雾化装置1和移动推车。

详细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1设置于所述消音壳体14的内部,并能够借助于所述消音壳体14削弱在所述雾化装置1压缩空气时产生的噪音。

所述消音壳体14的底部固定于所述移动推车上,并能够借助于所述移动推车进行移动。

应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消音壳体14为一长方形结构体,内部构成一容置空间。

这里所述的容置空间是指所述消音壳体的内部空间。

所述容置空间的内部用于设置所述雾化装置1。

所述容置空间的内壁设有用于消音的波浪形条文结构。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消音壳体14上设有进气口2和出气口。

所述进气口2内部镶嵌有空气过滤网3,且所述空气过滤网3采用螺旋式镶嵌于所述进气口2的内壁。

所述出气口的外部连接有空气连接管9。

所述雾化装置1的后部与所述进气口2连接,用以从所述进气口2

处吸入清洁空气。

所述雾化装置1的前部与所述出气口连接,并能够通过所述空气连接管9将雾化药物的气流输送至患者,用以治疗疾病。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容置空间内还设有:吸音层和缓冲柱4。

详细地,所述吸音层包括:絮状吸音层5和活性炭吸音层6。

所述絮状吸音层5和所述活性炭吸音层6均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

所述雾化装置1通过所述缓冲柱4固定,且所述缓冲柱4镶嵌于所述絮状吸音层5内。

应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缓冲柱4的底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消音壳体14的侧面还设有散热口,所述消音壳体14内还设有电池7和散热装置15。

这里所述的散热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散热风扇。

所述电池7分别与所述散热装置15和所述雾化装置1电连接。

所述散热装置15设于所述电池7与雾化装置1之间,并固定于所述消音壳体14的侧面内壁上,用以提高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连接管9还连接有面罩10。所述移动推车包括:移动底座12、多个车轮13和推手11。

所述多个车轮13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12的底部。

所述推手11安装在所述移动底座12的尾部。

所述消音壳体14的底部设置于所述移动底座1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雾化装置1的外壁覆盖有消音层。

最后应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消音壳体的顶部还设有提手,能够实现在不方便移动推车移动的时候,采用手提的方式实现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用雾化器的移动。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医用雾化器,包括雾化装置1、电池7、空气连接管9、面罩10、呼吸面罩10和消音壳体14,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1后部连接进气口2,且雾化装置1通过缓冲柱4固定,所述缓冲柱4镶嵌于絮状吸音层5内,且絮状吸音层5外侧安装有活性炭吸音层6,所述电池7安装在雾化装置1底部,且雾化装置1上部表面装设有提手8,所述空气连接管9一端连接雾化装置1,且其另一端与面罩10相连接;所述进气口2内部镶嵌有空气过滤网3,且空气过滤网3采用螺旋式镶嵌于进气口2内壁;所述絮状吸音层5使用的材质为棉絮或矿渣棉。

本实施例中,所述医用雾化器安装在带推手11的移动底座12上,移动底座12上安装有车轮13。

本实施例中,所述消音壳体14安装有所述散热装置15的侧面开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上设置有通风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手11的尾部安装有推手。推手方便推动移动底座。

本实施例中,所述空气连接管7设置在所述药杯盖表面的正中间,所述空气连接管7上安装有呼吸面罩10。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医用雾化器时,先给设备接通电源,或者对蓄电装置7进行充电工作,然后把需要雾化的药用溶液从注水口倒入药用溶液室内,随后通过空气连接管9连接雾化装置1和面罩10,连接好之后,通过控制开关开启雾化装置1使其工作,雾化装置1工作从进气口2吸入洁净的空气,空气透过空气过滤网3进入雾化装置1内,在雾化装置1的作用下,空气被和雾化药液压缩形成气流,通过空气连接管9进入面罩10中,积液供病人治疗使用;在雾化装置1工作的同时,会产生噪音,噪音透过絮状吸音层5初次被絮状吸音层5所吸收,再经过活性炭吸音层6,被活性炭吸音层6内的活性炭再次吸收,被两次处理后的噪音传递至设备内壁上,被波浪形的内壁反弹回来,再次被絮状吸音层5和活性炭吸音层6进行吸音工作,以此往复对噪音进行吸音工作。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