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血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3755发布日期:2019-09-25 00:00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止血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止血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出血、窒息以及张力性气胸是战场三大可逆性死亡原因,其中出血是影响战斗减员数量的最重要因素,必要而确切的止血对于延长伤病员生命及保存部队战斗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止血装置是野战环境下常用的一种急救装置,在野战医疗抢救和救援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现有野战急救技术中所使用的止血装置大多只利用一种状态的止血材料,例如通过纯液体或纯粉剂材料进行止血,止血变通性较小,对于一些条件的伤情无法做到及时而确切的止血。粉剂由于流动性较差,对于较窄的弹孔伤以及深部出血难以做到完全填塞,且多为白色粉末,使用后难以判断深部止血效果;凝胶制剂对于广泛的体表出血难以快速涂布,延长出血时间,影响伤员救治。由于战场条件下,一名伤员伤情复杂多样,单一材料的止血装置难以处理所有问题,因此,对于不同的伤情往往要用到多种止血材料,这导致在战场环境下处理时十分繁琐,会造成伤员出血量的增加,延长出血时间,对于伤病员的抢救增加一定难度。

申请号为“201120423090.7”、授权公告号为“CN 202314714 U”、名称为“一种自带粉剂和水剂的一次性注射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一次性注射器,包括针头、针管和推杆,针头上设有针帽,针帽内设有粉剂,推杆的顶端设有橡胶活塞,针管内橡胶活塞与针头之间的空出间隙部分为储水剂管,储水剂管内设有水剂,推杆与针管的末端接触设有密封条。在需要使用时,打开密封条,将推杆向后拉动抽取针帽中的粉剂,当粉剂与储水剂管内的水剂混合均匀后,向前推动推杆进行注射。但在针筒内及针头端处于真空状态时,通过向后拉动推杆抽取针帽中的粉剂实际操作难度大,难以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可在野战及户外条件下可便携使用,用于出血伤员救治,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开放型伤口,特别适用于对体表多处出血以及深而窄的弹孔内出血和深部出血进行止血的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提供了一种止血注射装置,包括针筒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包括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其中:

所述第一杆部为盲管结构,盲端为头部,在该盲端上开设第一流通口,所述第一杆部的尾部开口端具有第一推柄;

所述第二杆部为盲管结构,盲端为头部,在该盲端上开设第二流通口,所述第二杆部管内设有隔离片,所述第二杆部的尾部具有第二推柄;

所述第一杆部套设在第二杆部外,所述第二推柄伸出于第一杆部的尾部开口端外,所述第一杆部的盲端和第二杆部的盲端活动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沿互相轴心线转动连接;

当所述第一杆部的盲端和第二杆部的盲端契合形成封闭端面,所述第一杆部的盲端、第二杆部的盲端、隔离片以及对应处第二杆部的内壁共同形成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内设有注射剂。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杆部的盲端和第二杆部的盲端封堵头为橡胶材质。

所述第一杆部的盲端和第二杆部的盲端所述活塞杆的堵塞面由上述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共同形成;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推柄和第二推柄之间设有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易于制作生产,可使用范围广,通过简单的推动、扭转动作,单手即可实现使用。使用时,抽拉活塞杆,将外注射剂吸入针筒内,然后摘除用于对第一推柄和第二推柄起限位作用的固定件,即可调整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的位置关系。转动第二杆部,随着第一杆部盲端的第一流通口与第二杆部盲端的第二流通口之间形成间隙,密封腔体内的注射剂与针筒内的外注射剂混合,此时再次推动第二推柄,第二推柄进一步带动整个活塞杆,此时可进行注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杆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杆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塞杆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针筒 200-活塞杆 300-密封腔体

1-第一杆部 2-第二杆部 111-第一流通口

13-第一推柄 211-第二流通口 212-隔离片

23-第二推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止血注射装置,包括针筒100和活塞杆200,所述活塞杆200包括第一杆部1和第二杆部2,其中:

所述第一杆部1为盲管结构,盲端为头部,在该盲端上开设第一流通口111,所述第一杆部1的尾部开口端具有第一推柄13;

所述第二杆部2为盲管结构,盲端为头部,在该盲端上开设第二流通口211,所述第二杆部2管内设有隔离片212,所述第二杆部2的尾部具有第二推柄23;

所述第一杆部1套设在第二杆部2外,所述第二推柄23伸出于第一杆部1的尾部开口端外,所述第一杆部1的盲端和第二杆部2的盲端活动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杆部1和第二杆部2沿互相轴心线转动连接;

当所述第一杆部1的盲端和第二杆部2的盲端契合形成封闭端面,所述第一杆部1的盲端、第二杆部2的盲端、隔离片212以及对应处第二杆部2的内壁共同形成密封腔体300,所述密封腔体300内设有注射剂。

所述的第一杆部1的盲端和第二杆部2的盲端封堵头21为橡胶材质。

所述第一杆部1的盲端和第二杆部2的盲端所述活塞杆200的堵塞面由上述第一杆部1和第二杆部2共同形成;

所述的第一推柄13和第二推柄23之间设有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易于制作生产,可使用范围广,通过简单的推动、扭转动作,单手即可实现使用。使用时,抽拉活塞杆,将外注射剂吸入针筒内,然后摘除用于对第一推柄和第二推柄起限位作用的固定件,即可调整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的位置关系。转动第二杆部,随着第一杆部盲端的第一流通口与第二杆部盲端的第二流通口之间形成间隙,密封腔体内的注射剂与针筒内的外注射剂混合,此时再次推动第二推柄,第二推柄进一步带动整个活塞杆,此时可进行注射。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