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耳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8217发布日期:2019-09-03 20:02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耳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心耳夹。



背景技术: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症之一,房颤发生时血液进入和流出心耳的速度会很低,临床表现中,房颤病人的左心耳入口明显增宽,心耳失去有效的规律收缩,心耳壁运动难以引起足够的左心耳排空,导致血液在左心耳淤积,进而容易形成血栓,这些血栓可能会堵住脑血管或体内其他血管,引发脑卒中或其他病症。由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后果非常严重,死亡率和致残率达到70%。非瓣膜性房颤是房颤中的一种高发类型,在非瓣膜性房颤中,90%以上血栓的形成与左心耳有关。

目前对于预防房颤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有三个途径:

第一种是服用抗凝药物治疗,如华法林,但应用华法林具有一定的出血风险,且须要频繁监测,禁忌症和副作用比较多,临床应用较为困难;

第二种是外科手术切除左心耳,但由于这种方法的左心耳完全闭合率较低,既往研究显示完全切除左心耳的成功率最高约80%;

第三种是利用器械封闭左心耳。该方法又分为经皮介入心内左心耳封闭和心脏外科手术或微创手术结扎心耳。经皮介入心内左心耳封堵术产品,如经皮导管左心耳封堵器等,但由于该方法操作复杂,风险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验证等原因,尚未大规模应用于临床。心脏外科手术或微创手术结扎心耳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有效、操作方便的心耳夹,以在开胸或微创手术中将心耳夹从心脏外放置于左心耳根部,闭合左心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心耳夹,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内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空腔,所述空腔内对应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通过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与所述第二夹臂连接,形成闭环结构;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能够随弹簧的伸缩而张开或闭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心耳夹通过整体闭环结构套住左心耳,可以防止左心耳被压扁后溢出夹臂,通过弹簧的提供的闭合力,将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夹持在左心耳上,将左心耳稳定的封闭起来,避免了左心耳中形成血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滑动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一端与弹簧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臂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滑动设置在空腔内能够更方便的进行拉伸,以保证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张开或闭合的流畅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臂的一端设有第一过线通孔,另一端设有第二过线通孔,所述第一过线通孔和第二过线通孔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一拉线穿过所述第一过线通孔与所述第二夹臂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拉线穿过所述第二过线通孔与所述第二夹臂的另一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过线通孔、第二过线通孔方便了在第一夹臂上穿设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第一拉线穿过第一过线通孔拐向第二夹臂,与靠近第二夹臂的一端固接,第二拉线穿过第二过线通孔也与拐向第二夹臂,与靠近第二夹臂的另一端固接,以此形成了闭环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臂靠近所述第一过线通孔的一端设有第一定滑轮、靠近所述第二过线通孔的一端设有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拉线经过所述第一定滑轮与所述第二夹臂的相应端连接,第二拉线经过所述第二定滑轮与所述第二夹臂的相应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的设置减小第一拉线与第二拉线在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使心耳夹张开、闭合的过程更流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臂一端设有安装所述第一定滑轮的第一安装槽,另一端设有安装所述第二定滑轮的第二安装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固定在相应的安装槽中,可以减小心耳夹的整体外形尺寸,降低对左心耳周边组织的挤压、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外分别套设有中套管,所述中套管外设有多个径向切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套管对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进行防护,切槽方便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最外层包裹有聚酯编织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酯编织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的表面易于组织生长,降低心耳夹脱落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之间还设置有启闭件,所述启闭件包括柔性气囊、与柔性气囊连通的输气管以及安装在输气管输入端的气源;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相向侧均间隔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柔性气囊位于限位凸起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源将气体通入到柔性气囊中,柔性气囊膨胀将心耳夹撑开,当心耳夹夹持好后再缓慢放掉柔性气囊内的气体,弹簧随即缓慢复位,使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平缓稳定的夹持在左心耳上,从而避免了第一夹臂、第二夹臂突然闭合、与左心耳发生错位,从而保证了左心耳的封闭效果。限位凸起对柔性气囊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柔性气囊充气时与夹臂发生错位,保证柔性气囊支撑夹臂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心耳夹夹持在左心耳上后,能够更安全更方便地将左心耳彻底隔离在血液循环系统之外,从而更好地减少了房颤病人中风的危险;

2、通过在心耳夹上设置启闭件,使心耳夹的启闭过程更加平缓,从而降低了心耳夹与左心耳错位的可能,使心耳夹封闭左心耳的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启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夹臂;11、空腔;12、第一过线通孔;13、第二过线通孔;14、第一定滑轮;15、第二定滑轮;16、第一安装槽;17、第二安装槽;2、第二夹臂;3、弹簧;4、第一拉线;5、第二拉线;6、编织物;7、启闭件;71、柔性气囊;72、输气管;73、气源;8、限位凸起;9、输送装置;91、手柄;92、杆;93、连接头;94、支撑架;95、安装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心耳夹,如图1所示,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第一夹臂1内部开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空腔11,空腔11内设置有能够沿其轴向滑移的弹簧3,弹簧3的轴向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一拉线4和第二拉线5,第一拉线4和第二拉线5远离弹簧3的一端分别固接在第二夹臂2的端部,从而形成闭环结构。弹簧3优选为拉簧,拉簧在拉伸过程中,拉伸长度与所受拉力呈线性变化,能够为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提供稳定的张开或闭合力。

心耳夹通过整体闭环结构套住左心耳,可以防止左心耳被压扁后溢出夹臂;通过将弹簧3设置在空腔11内,可以减小心耳夹的整体外形尺寸,降低对左心耳周边组织的挤压、磨损,同时根据左心耳厚度的增加,弹簧3型变量会增大,从而可提供更大闭合力;在弹簧3未受力即处于原始状态时,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在弹簧3预紧力作用下贴靠在一起(即处于闭合状态),在外力作用下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之间能够随弹簧3的伸缩而张开或闭合。

例如当施加向外的拉力时,弹簧3被拉伸,此时,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张开,当撤掉施加的拉力时,弹簧3恢复到原始状态,此时,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闭合夹紧;在开胸或微创手术中将心耳夹从心脏外放置于左心耳根部,用于闭合左心耳,闭合力稳定可靠、操作方便、安全有效。

具体地,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的材质可以是不锈钢、钴基合金、铂铱合金、镍钛合金或镁基合金等可植入金属;弹簧3的材质可以为不锈钢、镍钛合金等可植入金属;第一拉线4和第二拉线5的材质可以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其他易于被人体组织吸收的高分子材料(例如经过特定使用期限后能够自然降解的材料)或柔性金属丝,以减小对患者身体的影响。

为了方便穿设第一拉线4和第二拉线5,第一夹臂1的两端分别设有连通空腔11的第一过线通孔12和第二过线通孔13,第一拉线4穿过第一过线通孔12拐向第二夹臂2,与靠近第二夹臂2的一端固接;第二拉线5穿过第二过线通孔13也与拐向第二夹臂2,与靠近第二夹臂2的另一端固接,形成了上述的闭环结构。另外,第一拉线4可以与弹簧3一体设置,例如在利用金属丝线制造弹簧3时,预留一段不参与加工的金属丝线作为第一拉线4,当然,弹簧3与第一拉线4也可以分体设置,通过采用焊接、系设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同理,弹簧3与第二拉线5可以采用上述相同的方式设置。

为了减小第一拉线4与第二拉线5在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力,第一夹臂1靠近第一过线通孔12的一端设有第一定滑轮14,靠近第二过线通孔13的一端设有第二定滑轮15,第一拉线4经过第一定滑轮14与第二夹臂2的端部连接,进一步地,第一拉线4与第二夹臂2的端部可以通过销钉等固定连接件连接;第二拉线5经过第二定滑轮15与第二夹臂2的另一端部连接,相应地,第二拉线5与第二夹臂2的端部可以通过销钉等固定连接件连接。

为了便于第一定滑轮14、第二定滑轮15的安装,第一夹臂1的两端可以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16和第二安装槽17,第一安装槽16靠近第一过线通孔12设置、第二定滑轮15靠近第二过线通孔13设置,第一定滑轮14设于第一安装槽16中,第二定滑轮15设于第二安装槽17中。

第一夹臂1与第二夹臂2外分别套设有中套管(图中未示出),中套管外设有多个径向切槽,以方便第一拉线4和第二拉线5的定位,中套管的材质可以为PU(聚氨酯)或其他塑性可植入级非金属。

为了保护身体组织尽量减小组织损伤,第一夹臂1与第二夹臂2外的最外层包裹有一层聚酯编织物6(参照图3),编织物6呈封闭的环形,其沿第一夹臂1、第一拉线4、第二夹臂2、第二拉线5依次套设,并首尾相连形成环形,编织物6还可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TFE(聚四氟乙烯)、PP(聚丙烯)、丝线、PGA(聚乙醇酸)或PDO(蛋白质线)等高分子材料纺织而成,利于组织爬覆与包裹;质地柔软,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器械对组织的压强,将对身体组织的损伤降到最低。

在完成闭合左心耳的手术操作时,需要使用相应的输送装置9来完成将心耳夹送入人体的操作,图2示出了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输送装置9示意图,该输送装置9用于微创手术过程中输送心耳夹的操作。这种输送装置9由手柄91、杆92、连接头93、支撑架94组成。其中,手柄91可选地具有一个转向轮,用来控制输送装置9的头部的方向。这样的输送装置9使得临床医生在做心脏外科植入手术时有安全合适的调节方式,这样可以方便的将心耳夹植入到合适的位置,从而实现微创手术过程。

安放心耳夹具体可以通过一根或几根安装线95将心耳夹安装在支撑架94上并使得心耳夹保持在永久开放的位置。在手术中将心耳夹部署于适当位置成功后,用剪刀剪断安装线95,以便可以将心耳夹从支撑架94上拆下来。另外,安装线95的剪断功能也可以由输送装置9本身来实现。其中,安装线95可以使用医用缝合线或其他相似特性的线。

但心耳夹自身具有较好的弹性,保持在开放状态后,再剪断安装线95,会使心耳夹的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突然闭合,这样可能会与左心耳发生错位,影响封闭效果。为了减弱该问题的影响,如图3所示,在心耳夹上设置有使其平缓闭合的启闭件7,启闭件7包括柔性气囊71、输气管72以及气源73,柔性气囊71设置在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之间的一侧,输气管72的输出端与柔性气囊71连通,输入端与气源73连通;气源73可选为气泵、气筒或血压计充气球,这里选为血压计充气球。

心耳夹通过安装线95安装在输送装置9上,输气管72和气源73也通过安装线95固定在输送装置9上,心耳夹送入人体前,先按压血压计充气球,气体通过输气管72通入到柔性气囊71中,柔性气囊71膨胀以固定在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之间,然后通过输送装置9将心耳夹送入人体,将左心耳位于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之间后,剪断安装线95,心耳夹因柔性气囊71的支撑不会闭合,此时缓慢放掉血压计充气球和柔性气囊71内的气体,弹簧3随即缓慢复位,使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平缓稳定的夹持在左心耳上,以此避免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突然闭合与左心耳发生错位的情况,从而保证了左心耳的封闭效果。心耳夹夹持在左心耳上后,弹簧3的施力部之间留有间隔,不会影响柔性气囊71与弹簧3的分离,使得心耳夹能够从输送装置9上轻松取下,保障了手术过程的安全性。

如图3所示,第一夹臂1和第二夹臂2与柔性气囊71相抵触的一侧均设置有四个呈矩形阵列分布的限位凸起8,通过限位凸起8对柔性气囊71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柔性气囊71充气时与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发生错位,保证柔性气囊71支撑第一夹臂1、第二夹臂2时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