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艾灸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7251发布日期:2019-10-15 18:14阅读:7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艾灸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艾灸支架。



背景技术:

艾灸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通过燃烧产生热效应而发挥治疗作用。艾灸在寒热虚实等症的治疗中均有疗效,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艾灸与穴位同用具有散寒止痛、活血化瘀、温阳补虚、引热外行等作用,最终调节全身的阴阳平衡。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能预防保健、延缓衰老。现代医学所采用的药物通过血液循环至全身各部,最后通过肝肾排除体外,在药物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能影响肝肾的功能,对其产生损害。而艾灸可以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直接至病所,同时对肝肾无损害,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且获得容易。

目前艾灸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治疗过程大都是由医生手持艾条或艾柱在有关穴位上进行操作,这样不仅给医生的操作带来一定的麻烦和不便,还会因难以控制最佳距离而影响疗效,甚至掉下的药灰容易造成皮肤的局部灼伤。也有采用专门的艾灸盒盛装艾条,再将艾灸盒直接搭放在患者身体上进行治疗的,这种方式同样不是很方便,艾灸盒长时间放在患者身体上会造成不适感,且治疗时身体不能随意挪动,稍不注意艾灸盒就掉落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艾灸支架,其解决了传统艾灸过程中出现的操作不便、容易造成患者不适感等多种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便携式艾灸支架,包括下支撑杆、上支撑杆、第一转臂、第二转臂、第三转臂、第一轴销、第二轴销、螺栓固定片和艾灸盒卡座;

所述下支撑杆内设有顶端开口的空腔,所述上支撑杆的下端插在下支撑杆的空腔内,且与下支撑杆形成螺纹连接,上支撑杆上开有环槽,所述第一转臂前端活动套接在环槽上,所述第二转臂通过第一轴销活动连接在第一转臂末端,所述第三转臂通过第二轴销活动连接在第二转臂末端,所述螺栓固定片设在下支撑杆的侧边,所述艾灸盒卡座设在第三转臂的末端。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艾灸盒卡座由底板、调节螺栓和半环组成,所述底板与第三转臂连接,所述半环通过调节螺栓活动连接在底板上端。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转臂、第二转臂和第三转臂均呈水平状态,且第一转臂、第二转臂和第三转臂的水平高度逐个增高或逐个降低。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支撑杆的顶端设有调节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艾灸盒通过支架安装固定,操作便利,减少了医生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且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姿势将艾灸盒调节至合理位置,保证了艾灸盒的位置准确性,从而提高了艾灸疗效,保证了患者安全舒适性;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有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下支撑杆的剖面图;

图3为艾灸盒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常见艾灸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支撑杆,11-空腔,2-上支撑杆,21-环槽,22-调节把手, 3-第一转臂,4-第二转臂,5-第三转臂,6-第一轴销,7-第二轴销,8-螺栓固定片,9-艾灸盒卡座,91-底板,92-调节螺栓,93-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一种便携式艾灸支架,包括下支撑杆1、上支撑杆2、第一转臂3、第二转臂4、第三转臂5、第一轴销6、第二轴销7、螺栓固定片8和艾灸盒卡座9。

其中,下支撑杆1内设有顶端开口的空腔11,上支撑杆2的下端插在下支撑杆1的空腔11内,且与下支撑杆1形成螺纹连接,上支撑杆2上开有环槽21,第一转臂3前端活动套接在环槽21上,第二转臂4通过第一轴销6活动连接在第一转臂3末端,第三转臂5通过第二轴销7活动连接在第二转臂4末端,螺栓固定片8设在下支撑杆1的侧边,用于整个支架的固定安装,艾灸盒卡座9设在第三转臂5的末端,用于固定艾灸盒。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构,艾灸盒卡座9由底板91、调节螺栓92和半环 93组成,底板91与第三转臂5连接,半环93通过调节螺栓92活动连接在底板91上端。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构,第一转臂3、第二转臂4和第三转臂5均呈水平状态,且第一转臂3、第二转臂4和第三转臂5的水平高度逐个增高或逐个降低。图1中的结构即为逐个降低的连接方式,这种结构三个转臂能在转动后重合并拢,减少占用空间。

作为一种实施例结构,上支撑杆2的顶端设有调节把手22,便于手动转动上支撑杆2,进而调节其在下支撑杆1上的连接高度。

如图4所示,展示的是一种常见的艾灸盒,其在盒子的内部放置点燃的艾条,在其侧边设有一个插杆。在具体的艾灸治疗过程中,首先通过螺栓固定片8将支架固定在床头的横杆上,再通过调节把手22调节上支撑杆 2的高度,调节过程中可用手挡住第一转臂3,使其不跟着转动,便于调节;然后将艾灸盒上的插杆插到艾灸盒卡座9的半环93内,并通过调节螺栓92 锁紧;再扳动各个转臂,使艾灸盒位于合适的位置,即可进行艾灸治疗。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