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测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3328发布日期:2020-02-11 09:06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心电监测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心电监测手表



背景技术: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发展领域,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智能健康领域的风向,其中心电监测无疑是最为人们最为关注一项重要生理监测指标,另外,智能手表也作为智能可穿戴领域的一大亮点,目前,市场上已经有的健康智能手表,如applewatch等多功能手表是将心电监测功能以及其他生理指标的监测集成在手表中,但是其实现的技术方案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第一,上述技术方案是将一个干电极集成在表带或者表盘的下方,另一个干电极集成在表盘上部,这种技术方案实现的心电监测在临床医学上是不被认可的,因为在临床测量的时候被测试者必须一直保持静止,而利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被测试者是用自己的一只手按着另一只手实现测试的,被测试者不可能完全保证在测试的过程中保持静止,因此,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能实现心电信号的准确测量;第二,另外由于采集心电信号的过程中其他信号会对心电信号产生影响,如受到50hz工频信号、静电、肌肉震颤等其他信号的干扰;第三,上述技术方案一般只能佩戴在手上并形成单导联,应用场景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心电监测手表,该心电监测手表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心电监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电监测手表,包括第一心电电极、第二心电电极及第三心电电极,所述第一心电电极及所述第二心电电极设置于所述心电监测手表用于与人体接触的底面上,所述第三心电电极设置于所述心电监测手表的非底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心电监测手表上设置有手表主机及位于手表主机两侧的第一表带及第二表带,所述第一心电电极及所述第二心电电极的其中之一设置于所述第一表带上,所述第一心电电极及所述第二心电电极的其中另一设置于所述手表主机的表底面上或所述第二表带上,所述第三心电电极设置于所述手表主机的非表底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心电监测手表上设置有手表主机及位于手表主机两侧的第一表带及第二表带,所述心电监测手表还包括第四心电电极,所述第一心电电极、所述第二心电电极及所述第四心电电极三者的其中之一设置于所述第一表带上,所述第一心电电极、所述第二心电电极及所述第四心电电极三者的其中另一设置于所述手表主机的表底面上,所述第一心电电极、所述第二心电电极及所述第四心电电极三者的其中再一设置于所述第二表带上,所述第三心电电极设置于所述手表主机的非表底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心电监测手表上设置有手表主机及位于手表主机两侧的第一表带及第二表带,所述心电监测手表包括多个第一心电电极及第二心电电极,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一心电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表带上,至少有一个所述第二心电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表带上。

进一步地,所述心电监测手表的手表主机的侧壁上形成有滑道,所述第一表带或第二表带的一端与所述滑道相连,并可以在水平方向沿所述手表主机上的滑道绕所述手表主机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带及所述第二表带为弹性表带。

进一步地,所述心电监测手表内还包括选择开关、第一心电电极电路、第二心电电极电路及右腿驱动电路,所述选择开关包括第一选择开关、第二选择开关及第三选择开关,所述第一选择开关的一端与所述右腿驱动电路相连,所述第一选择开关的另一端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心电电极及所述第二心电电极的其中之一相连,或同时断开与所述第一心电电极及所述第二心电电极的连接,所述第二选择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心电电极电路相连,所述第二选择开关的另一端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心电电极、所述第二心电电极及所述第三心电电极的其中之一相连,所述第三选择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心电电极电路相连,所述第三选择开关的另一端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心电电极、所述第二心电电极及所述第三心电电极的其中之一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心电电极及/或所述第二心电电极内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心电电极的连接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接口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心电电极的卡簧。

进一步地,所述心电监测手表还包括用于与心电导联线相连的导线插孔。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原有心电监测手表的基础上,在心电监测手表用于与人体接触的底面上,增加了一个心电电极,在进行心电监测时,该心电监测手表就可以具有两种使用方式,当该心电监测手表作为手表使用(以佩戴与左手手腕部为例),并进行心电监测时,第一心电电极与第二心电电极均与人体的皮肤,如腕部接触,当人体的另一肢体,如如右手的手指与第三心电电极接触,这样,第一心电电极及第二心电电极的其中之一,就可以与第三心电电极一起,对人体的心电进行监测;当心电监测手表作为一个较为专业的心电监测设备而存在时,其可以在第一心电电极及第二心电电极上贴附水凝胶,第一心电电极及第二心电电极就可以作为两个湿电极而存在,然后,可以将该心电监测手表贴于人体的胸口上形成单导联,以对人体进行心电监测。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手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所示心电监测手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手表的电路布设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手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手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手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手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图7中心电监测手表进行三导联监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电监测手表,该心电监测手表能够更准确地对心电进行监测。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手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所示心电监测手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手表的电路布设示意图。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手表包括第一心电电极21、第二心电电极22及第三心电电极23,第一心电电极21及第二心电电极22设置于心电监测手表用于与人体接触的底面,第三心电电极23设置于心电监测手表的非底面。

在本实施例中,在原有心电监测手表的基础上,在心电监测手表用于与人体接触的底面上,增加了一个心电电极。在进行心电监测时,该心电监测手表就可以具有两种使用方式,当该心电监测手表作为手表使用(以佩戴与左手手腕部为例),并进行心电监测时,第一心电电极21与第二心电电极22均与人体的皮肤,如腕部接触,当人体的另一肢体,如右手的手指与第三心电电极23接触,这样,第一心电电极21及第二心电电极22的其中之一,就可以与第三心电电极23一起,对人体的心电进行监测;当心电监测手表作为一个较为专业的心电监测设备而存在时,其可以在第一心电电极21及第二心电电极22上贴附水凝胶,第一心电电极21及第二心电电极22就可以作为两个湿电极而存在,然后,可以将该心电监测手表贴于人体的胸口上形成单导联,以对人体进行心电监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心电电极21设置于手表主机11的表底面上,第二心电电极22设置于第一表带12或第二表带13上,第三心电电极23设置于手表主机11的非表底面上,如手表主机11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心电监测的准确性,在本实施例中,心电监测手表内还设置有选择开关30、第一心电电极电路41、第二心电电极电路42及右腿驱动电路43,在本实施例中,选择开关30包括第一选择开关31、第二选择开关32及第三选择开关33,第一选择开关31的一端与右腿驱动电路43相连,另一端可选择地与第一心电电极21及第二心电电极22的其中之一相连,或同时断开与第一心电电极21及第二心电电极22的连接,第二选择开关32的一端与第一心电电极电路41相连,另一端可选择地与第一心电电极21、第二心电电极22及第三心电电极23的其中之一相连,第三选择开关33的一端与第二心电电极电路42相连,另一端可选择地与第一心电电极21、第二心电电极22及第三心电电极23的其中另一相连。

上述的第一选择开关31、第二选择开关32及第三选择开关33均可以有处理单元34根据测量模式进行控制。

也即,选择开关30可选择地将右腿驱动电路43与第一心电电极21及第二心电电极22的其中之一相连,或同时断开所述右腿驱动电路43与第一心电电极21及第二心电电极22的连接,选择开关30能可选择地将第一心电电极电路41及第二心电电极电路42分别与第一心电电极21、第二心电电极22及第三心电电极23中的其中之二相连。

通过第一选择开关31、第二选择开关32及第三选择开关33的选择控制,可以使该心电监测手表具有不同的检测模式。当作为手表而存在时,第一选择开关31可以与第一心电电极21、第二心电电极22及第三心电电极23的其中之一相连,如与第二心电电极22相连,第二选择开关32及第三选择开关33可以分别与第一心电电极21、第二心电电极22及第三心电电极23中剩余的两个相连,如第二选择开关32与第一心电电极21相连,第三选择开关33与第三心电电极23相连,此时,由于第一心电电极21及第二心电电极22均会与人体的腕部接触,可以使第一心电电极电路41监测另一肢体上手指部位的信号,而第二心电电极电路42监测手腕部的信号。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心电监测手表中具有一右腿驱动电路43,可以提供一个低阻抗的通路从而达到减少工模干扰的目的,进一步地增加了心电监测的准确性。

当心电监测手表作为一较为专业的检测设备而存在时,第二选择开关32及第三选择开关33可以分别与作为湿电极而存在的第一心电电极21及第二心电电极22相连,然后将手表直接贴附于人体胸口形成单导联,以对人体进行心电监测。

第一选择开关31、第二选择开关32及第三选择开关33均与心电监测手表内的处理单元相连,上述各选择开关30的连接及断开均可以由心电监测手表内的处理单元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心电电极21和/或第二心电电极22内还可以设置有用于连接标准心电电极的连接接口25。通过连接接口25的设置,可以将标准心电电极片与心电监测手表相连,用于对心电进行监测。

更为具体地,连接接口25可以与相对应的第一心电电极21或第二心电电极22串联,也即,当标准心电电极片设置于连接接口25上时,标准心电电极片接收的信号,可以经过连接接口25、第一心电电极21或第二心电电极22,以及心电电极电路或右腿驱动电路43传递至处理单元内。

连接接口25均可以为母头接口,以与标准心电电极片上的公头接口相适应。进一步地,在连接接口25内还可以设置有卡簧,当标准心电电极内的公头接口伸入连接接口25时,卡簧将公头接口固定于连接接口25内。以更好地对标准心电电极片进行固定。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手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手表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心电电极21及第二心电电极22可以分别设置于第一表带12及第二表带13上。也即,第一心电电极21及第二心电电极22的其中之一设置于第一表带12上,第一心电电极21及第二心电电极22的其中另一设置于手表主机11的表底面或第二表带13上。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手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手表与第二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心电监测手表还包括第四心电电极24,与第一心电电极21及第二心电电极22相同地,第四心电电极24设置于心电监测手表用于与人体接触的底面。第一心电电极21、第二心电电极22及第四心电电极24三者的其中之一设置于所述第一表带12上,第一心电电极21、第二心电电极22及第四心电电极24的其中另一设置于所述手表主机11的表底面上,第一心电电极21、第二心电电极22及第四心电电极24的其中再一设置于所述第二表带13上。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心电电极24设置于手表主机11的表底面上,第一心电电极21及第二心电电极22分别设置于第一表带12及第二表带13上。

此时,第一心电电极21、第二心电电极22及第四心电电极24三者中的其中之一通过选择开关30可选择地与右腿驱动电路43相连,第一心电电极21、第二心电电极22、第三心电电极23及第四心电电极24四者的其中之二通过选择开关30可选择地与第一心电电极电路41及第二心电电极电路42相连。

换句话说,选择开关30可选择地将右腿驱动电路43与第一心电电极21、第二心电电极22及第四心电电极24的其中之一相连,或同时断开右腿驱动电路43与第一心电电极21、第二心电电极22及第四心电电极24的连接,选择开关30可选择地将第一心电电极21、第二心电电极22、第三心电电极23及第四心电电极24的其中之二分别与第一心电电极电路41及第二心电电极电路42相连。

也即,在手表模式下,第一心电电极21、第二心电电极22及第四心电电极24中的其中一个与右腿驱动电路43相连,其中另一个与第一心电电极电路41相连,而第三心电电极23与第二心电电极电路42相连。

在将心电监测手表作为专业的心电监测设备时,第一心电电极21、第二心电电极22及第四心电电极24的其中之一可以与右腿驱动电路43相连,上述三者中剩余的心电电极可以分别与第一心电电极电路41及第二心电电极电路42相连。

例如,在检测时,可以将第四心电电极24与右腿驱动电路43相连,将第一心电电极21及第二心电电极22分别与第一心电电极电路41及第二心电电极电路42相连,以使该心电监测手表形成单导联。

进一步地,第一表带12及第二表带13为弹性表带,可以根据需要拉伸不同的长度,以使外设电极接口的位置与人体不同的位置相适应。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手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手表与第二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心电监测手表上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心电电极21或第二心电电极22,多个第一心电电极21及多个第二心电电极22均间隔设置于心电监测手表用于与人体接触的底面。

多个第一心电电极21及多个第二心电电极22的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电极间距离的需要而选择不同的第一心电电极21或第二心电电极22,这能够使该心电监测手表根据不同的人体结构或需要获得不同的心电信号。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手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图7中心电监测手表进行三导联监测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心电监测手表的手表主机11的侧壁上形成有滑道111,第二表带13的一端与滑道111相连,并可沿手表主机11上的滑道111绕手表主机11转动,第一心电电极21、第二心电电极22及第四心电电极24中至少有其中之一设置于第一表带12上,第一心电电极21、第二心电电极22及第四心电电极24至少有其中另一设置于第二表带13上。

在使用时,可以如图7所示,将第二表带13旋转90°,以使第一表带12及第二表带13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第一心电电极21、第二心电电极22及第四心电电极24能够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能够形成的三导联,对人体心电进行检测。

可以理解地,第一表带12同样也可以通过滑道111的设置,绕手表主机11转动,以实现更多的选择。

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手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中,心电监测手表设置有多个第一心电电极21及第二心电电极22,至少有一第一心电电极21形成于第一表带12上,至少有一个第二心电电极22形成于第二表带13上。

在作为心电监测设备而使用时,可以使第二表带13转过90°,然后在第一表带12、第二表带13及表底盘上任意选择三个可以组成三角形的心电电极,使其成为三导联对人体进行检测,同样地,还可以在上述三个心电电极外再次选择一个心电电极作为右腿驱动电路43,以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手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提供的心电监测手表与第六实施例中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心电监测手表还包括导线插孔26,导线插孔26可以与标准的心电导联线结合,该导线插孔26对应的可以为单支标准心电导联线或者多支心电导联线;表带也可以设置多个导线插孔26,每个导线插孔26可对应单支标准心电导联线或者多支心电导联线,作为心电贴使用时,可形成标准的12导联。插孔26还可以为贯穿表带的通孔,通孔内有弹簧用于固定和导通标准的心电电极片,在通孔上直接安装标准的心电电极片可做为心电贴使用,此情况下表带可以很薄。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原有心电监测手表的基础上,在心电监测手表用于与人体接触的底面上,增加了一个心电电极,在进行心电监测时,该心电监测手表就可以具有两种使用方式,当该心电监测手表作为手表使用(以佩戴与左手手腕部为例),并进行心电监测时,第一心电电极21与第二心电电极22均与人体的皮肤,如腕部接触,当人体的另一肢体,如如右手的手指与第三心电电极23接触,这样,第一心电电极21及第二心电电极22的其中之一,就可以与第三心电电极23一起,对人体的心电进行监测;当心电监测手表作为一个较为专业的心电监测设备而存在时,其可以在第一心电电极21及第二心电电极22上贴附水凝胶,第一心电电极21及第二心电电极22就可以作为两个湿电极而存在,然后,可以将该心电监测手表贴于人体的胸口上形成单导联,以对人体进行心电监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