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皮肤良恶性肿瘤无创智能诊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3306发布日期:2020-02-11 09:06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皮肤良恶性肿瘤无创智能诊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肤肿瘤诊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皮肤良恶性肿瘤无创智能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据统计,我国皮肤黑色素瘤患者2011年新增6505例,2015年新增8000例,皮肤肿瘤患者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皮肤肿瘤的认知水平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目前临床中对皮肤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医生的肉眼或借助皮肤镜观察,是基于肉眼从形态上对病变组织进行诊断筛查,不同医师得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基于组织病理学的皮肤肿瘤诊断技术较肉眼或皮肤镜观察更为准确可靠,但是该技术途径是一种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因此,非创伤性在体诊断技术是未来皮肤肿瘤诊断的发展方向与研究重点。例如申请为01142855.4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智能无创荧光光谱癌诊断装置及其方法,有计算机控制的荧光光谱仪主体,其特征是它还包括一个由激光器、分束板及其光轴上的带光导纤维的一支无创光学探头,且该光学探头还从其中传输荧光的光纤维引出或分立出一对准探测器装置的狭缝的荧光光纤束。利用该装置的诊断方法是对癌患者血清或对准软组织部位做出荧光光谱图并进行荧光分析。诊断敏感度高、特异性好、快捷、无创伤、无副作用。适于恶性肿瘤的早期普查和临床诊断。

但是现有的皮肤肿瘤诊断设备不便调节照明光源的倾斜角度,且调节过后还需要手动固定,操作比较麻烦,因此我们提出了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皮肤良恶性肿瘤无创智能诊断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皮肤肿瘤诊断设备不便调节照明光源的倾斜角度,且只能通过手动固定倾斜角度、操作比较麻烦的缺点,而提出的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皮肤良恶性肿瘤无创智能诊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皮肤良恶性肿瘤无创智能诊断装置,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有高光谱成像组件、光源和相机单元,所述相机单元连接有控制计算机,所述高光谱成像组件与相机单元相连接,所述高光谱成像组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支架,高光谱成像组件的另一侧焊接有转轴,转轴的外侧转动套设有立柱,立柱的一侧开设有凹槽,转轴的一端延伸至凹槽内并焊接有第一皮带轮;

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上传动安装有同一个三角带,凹槽内转动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螺杆,第二皮带轮的两端均焊接有卡杆,卡杆上转动安装有斜拉杆的一端,螺杆的外侧螺纹套设有两个滑板,斜拉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相对应的滑板上。

优选的,所述高光谱成像组件包括前置成像镜单元、光谱获取单元和成像镜单元,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控制单元、电控推扫单元和相机控制单元,所述控制系统通过电源控制单元与光源相连,所述控制系统通过电控推扫单元与高光谱成像组件相连,所述控制系统通过相机控制单元与相机单元相连,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有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控制系统通过电源控制单元控制光源,控制系统通过电控推扫单元控制高光谱成像组件,控制系统通过相机控制单元控制相机单元。

优选的,所述前置成像镜单元与光谱获取单元相连,所述光谱获取单元与成像镜单元相连,光谱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光谱信息。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底部和立柱的底部焊接有同一个底座,所述第一皮带轮的轮盘直径比第二皮带轮的轮盘直径大,所述螺杆的一端延伸至凹槽的外侧并焊接有旋钮,所述滑板的外侧与凹槽的内壁活动接触,滑板可在凹槽内左右移动,凹槽对滑板起到限位左右,避免滑板随螺杆一起旋转。

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外侧固定套设有两个轴承的内圈,且轴承的外圈焊接在凹槽的内壁上,螺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卡杆的顶侧设有转动孔,所述斜拉杆的底端转动连接在相对应的转动孔内,凹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两个卡杆中的一个卡杆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内,方便将斜拉杆转动连接在卡杆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皮肤良恶性肿瘤无创智能诊断装置,通过推动高光谱成像组件绕转轴的中轴线旋转,通过转轴带动第一皮带轮旋转,通过第一皮带轮带动三角带在第二皮带轮的轮槽内滑动,光源的倾斜角度合适时松开高光谱成像组件,利用三角带与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力,可自行固定住高光谱成像组件的倾斜角度;

若无法固定住高光谱成像组件和光源的倾斜角度,通过旋动旋钮带动螺杆旋转,使螺杆旋转时驱动滑板向左侧移动,滑板通过斜拉杆向下挤压卡杆,通过卡杆带动第二皮带轮向下移动,增加三角带的绷紧程度,进而增加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与三角带之间的静摩擦力,所以在高光谱成像组件不受外力推动时,通过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与三角带之间的静摩擦力能够自动固定住高光谱成像组件和光源的倾斜角度;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可自由调节高光谱成像组件和光源的倾斜角度,且调节完毕后光源的倾斜角度能够自行锁止,方便准确的获取皮肤成像信息,提高了皮肤肿瘤临床诊断率,节省诊断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皮肤良恶性肿瘤无创智能诊断装置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皮肤良恶性肿瘤无创智能诊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皮肤良恶性肿瘤无创智能诊断装置的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三角带连接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计算机、2高光谱成像组件、3成像镜单元、4光源、5支架、6转轴、7立柱、8凹槽、9第一皮带轮、10第二皮带轮、11三角带、12卡杆、13斜拉杆、14滑板、15螺杆、16旋钮、17轴承、18转动孔、19限位槽、2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皮肤良恶性肿瘤无创智能诊断装置,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连接有高光谱成像组件2、光源4和相机单元,相机单元连接有控制计算机1,高光谱成像组件2与相机单元相连接,高光谱成像组件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支架5,高光谱成像组件2的另一侧焊接有转轴6,转轴6的外侧转动套设有立柱7,立柱7的一侧开设有凹槽8,转轴6的一端延伸至凹槽8内并焊接有第一皮带轮9;

其中,凹槽8内设有第二皮带轮10,第一皮带轮9和第二皮带轮10上传动安装有同一个三角带11,凹槽8内转动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螺杆15,第二皮带轮10的两端均焊接有卡杆12,卡杆12上转动安装有斜拉杆13的一端,螺杆15的外侧螺纹套设有两个滑板14,斜拉杆1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相对应的滑板14上。

本实用新型中,高光谱成像组件2包括前置成像镜单元、光谱获取单元和成像镜单元3,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控制单元、电控推扫单元和相机控制单元,控制系统通过电源控制单元与光源4相连,控制系统通过电控推扫单元与高光谱成像组件2相连,控制系统通过相机控制单元与相机单元相连,控制系统连接有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控制系统通过电源控制单元控制光源4,控制系统通过电控推扫单元控制高光谱成像组件2,控制系统通过相机控制单元控制相机单元。

本实用新型中,前置成像镜单元与光谱获取单元相连,光谱获取单元与成像镜单元3相连,光谱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光谱信息。

本实用新型中,支架5的底部和立柱7的底部焊接有同一个底座20,第一皮带轮9的轮盘直径比第二皮带轮10的轮盘直径大,螺杆15的一端延伸至凹槽8的外侧并焊接有旋钮16,滑板14的外侧与凹槽8的内壁活动接触,滑板14可在凹槽8内左右移动,凹槽8对滑板14起到限位左右,避免滑板14随螺杆15一起旋转。

本实用新型中,螺杆15的外侧固定套设有两个轴承17的内圈,且轴承17的外圈焊接在凹槽8的内壁上,螺杆15通过轴承17转动连接在凹槽8内。

本实用新型中,卡杆12的顶侧设有转动孔18,斜拉杆13的底端转动连接在相对应的转动孔18内,凹槽8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9,两个卡杆12中的一个卡杆12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19内,方便将斜拉杆13转动连接在卡杆12上。

本实用新型中,高光谱皮肤肿瘤无创诊断系统由高光谱成像组件2、均匀照明光源组件、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等构成,照明光源组件用以实现对待诊断皮肤组织的均匀照明,高光谱成像组件2实现皮肤组织高光谱数据的实时获取,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用于对高光谱数据的快速智能分析与处理;根据皮肤肿瘤组织的特点,设计高分辨率成像光学系统和研制高分辨率的高光谱成像系统;通过对皮肤肿瘤组织的均匀照明和高光谱数据的实时获取,以及通过大量样本数据的采集和模型建立,并结合高光谱智能分析算法,实现皮肤肿瘤的无创、实时、在体智能诊断;

本实用新型中,在需要调节光源4的照射角度时,直接推动高光谱成像组件2绕转轴6的中轴线旋转,此时转轴6带动第一皮带轮9旋转,由于第二皮带轮10不能发生旋转,所以此时第一皮带轮9带动三角带11在第二皮带轮10的轮槽内滑动,光源4的倾斜角度合适时即可松开高光谱成像组件2,此时利用三角带11与第一皮带轮9、第二皮带轮10之间的摩擦力,便可自行固定住高光谱成像组件2的倾斜角度,若无法固定住,则旋动旋钮16,旋钮16带动螺杆15旋转,使得螺杆15旋转时驱动滑板14向左侧移动,此时滑板14通过斜拉杆13向下挤压卡杆12,卡杆12带动第二皮带轮10向下移动,增加三角带11的绷紧程度,进而增加第一皮带轮9、第二皮带轮10与三角带11之间的静摩擦力,所以在高光谱成像组件2不受外力推动时,通过第一皮带轮9、第二皮带轮10与三角带11之间的静摩擦力能够自动固定住高光谱成像组件2和光源4的倾斜角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