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吸入式骨水泥灌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5335发布日期:2019-10-19 03:0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压吸入式骨水泥灌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水泥灌注装置及灌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实施骨科手术时,为了人工关节的固定、不稳定性骨折的内固定等,通常需要往骨骼中灌注骨水泥。传统的骨水泥灌注器都是采用正面施压活塞杆以推动骨水泥向灌注方向移动,然而,这种正面推活塞杆的方式会形成较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会使得骨水泥进入待修复骨骼内腔后不受控地流动。由于一般骨骼待修复部位都会伴有细微的骨裂,在压力作用下,骨水泥很可能会顺着裂缝渗出,从而可能影响到神经系统,产生严重的后果。另外,在手术时待修复部位一般先要先用器械钻开,会产生骨粉、血水及血块等物质,而这些物质用一般的方法比较难以清理干净,可能会流至其他部位造成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计更合理、灌注方式更科学、可防止骨水泥顺着骨裂缝渗出的负压吸入式骨水泥灌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负压吸入式骨水泥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内筒,用于储存骨水泥,其内设有活塞杆,前端装有内针管,三者共同构成骨水泥的最终注射结构;

中筒,用于给骨骼待修复部位抽真空,其侧壁设置有抽气管,通过抽气管连接抽真空装置;在中筒的前端装有外针管,内筒固定于中筒里面,而内针管从外针管中穿出,内筒与中筒的之间及内针管与外针管之间设置有用于给骨骼待修复部位抽真空的间隙;

外筒,用于支撑中筒,中筒套设于外筒里面形成可移动结构,外针管连同内针管从外筒前端穿出;

通过中筒及外针管对骨骼待修复部位的内腔进行抽真空,使该内腔形成负压,通过负压作用使内筒里面的骨水泥通过内针管被吸入到该内腔中。

进一步地,在中筒的后部侧面设有拉环,抽气管与拉环对齐,在外筒的中后段侧壁上设有导向槽,拉环及抽气管从导向槽中伸出,当剩下一小部分骨骼内腔未灌注时,可以通过拉动拉环,使其顺着导向槽往后缓慢移动将骨水泥注入,对负压吸入灌注形成补充;在外筒的后端外侧面设有卡扣,通过卡扣固定有一筒盖,所述活塞杆与该筒盖连接固定,通过筒盖与外筒后端固定使活塞杆形成固定的不动结构。

进一步地,在筒盖的内面设有带勾的卡勾杆,在活塞杆的侧壁上设有卡孔,通过卡勾杆的卡勾卡紧在卡孔内形成活塞杆与筒盖的固定结构,这样可以实现灌注过程中活塞杆始终不动,不会对骨水泥造成往前推的压力。

进一步地,在中筒的外侧面设有齿条及刻度,齿条与拉环对齐,齿条嵌入在外筒侧壁的导向槽内形成可前后滑动结构;在外筒上设置有旋转调节机构,旋转调节机构通过外筒上的卡环卡在外筒侧壁上;旋转调节机构与齿条对接,通过控制旋转调节机构与齿条啮合并旋动旋转调节机构实现中筒朝后移动,以完成最后部分骨水泥的高精度灌注,进一步对负压吸入灌注形成补充。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调节机构包括有圆环盖,圆环盖由第一半盖和第二半盖对接而成,两者均设有按钮孔;在圆环盖内设有呈对称的按压结构,包括有第一按钮件、第二按钮件及两联动块,第一按钮件及第二按钮件的内侧表面设有与齿条相配的螺纹结构;第一按钮件与一联动块并排设置于第一半盖中,第二按钮件与另一联动块并排设置于第二半盖中,第一按钮件上的按钮从第一半盖的按钮孔中露出,第二按钮件上的按钮从第二半盖的按钮孔中露出;第一按钮件及第二按钮件的两端分别通过螺丝连接有转子,在转子中设有弹簧,弹簧分别穿过联动块两端的孔套在第一半盖和第二半盖中的弹簧柱上;第一按钮件的按钮压在与其并排联动块上,第二按钮件的按钮则压在与其自身并排的联动块上;通过按压两按钮件的按钮推动第一按钮件及第二按钮件相向移动,使两者内侧表面的螺纹与中筒的齿条卡合,此时旋转圆环盖即可推动齿条朝后移动,使中筒带着内筒朝后移动,从而将内筒中的骨水泥压入骨骼内;松开按钮后,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将第一按钮件及第二按钮件分别朝第一半盖和第二半盖推动,并带动各自对应的联动块复位。通过旋动旋转调节机构,并配合中筒上的刻度,可以实现骨水泥的高精度灌注。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注射搅拌装置,其包括有注射推杆、活塞和注射筒,在注射筒前端装漏斗形成用于注入骨水泥的结构,将漏斗取下,往注射筒前端插入搅拌杆形成用于搅拌骨水泥的搅拌装置结构。需要将骨水泥注入灌注器时把搅拌杆也取下,推动注射推杆即可将骨水泥注入内筒中。

进一步地,在搅拌杆的前端安装有一搅拌叶轮,搅拌叶轮随搅拌杆的前端一起插入注射筒内形成搅拌结构;在搅拌杆的后端设置有一便于手指扣住以拉动搅拌杆的拉扣,拉扣形成环状结构,通过推拉搅拌杆使搅拌叶轮旋转,对注射筒的骨水泥起搅拌作用。

进一步地,搅拌杆插入注射筒后,将搅拌杆上套设的注射筒盖、防水圈及防水圈盖一起固定在注射筒的前端形成防漏结构,其中注射筒盖与注射筒的前端固定,防水圈将搅拌杆与注射筒盖之间的空隙密封,防水圈盖将防水圈固定在注射筒盖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中筒侧壁设置抽气管配合真空抽取装置抽取骨骼待修复部位的空气、骨粉、血水及血块,不仅抽取后可避免上述物质流至其他部位造成感染,同时还能使得待修复部位骨骼内腔基本达到真空环境,使灌注器内的骨水泥可通过负压被吸入实现灌注,避免因推动活塞杆造成的压力使骨水泥从骨裂缝中渗出而造成压迫神经等不良后果。另外还辅以手动拉动结构及旋转驱动结构使中筒带动内筒向后移动,而推杆不动实现灌注骨水泥,对负压灌注法起到补充作用,当然在无法使用负压法灌注的情况下还能起替代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灌注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灌注器的平面结构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灌注器的纵剖面结构图;

图5为图2的C-C剖视图;

图6为图2的D-D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灌注器的分解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旋转调节机构的分解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注射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搅拌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搅拌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注射搅拌装置的分解结构图。

图中,1为注射推杆,2为活塞,3为注射筒,4为漏斗,5为搅拌叶轮,6为搅拌杆,61为拉扣,7为注射筒盖,8为防水圈,9为防水圈盖,10为筒盖,101为卡勾杆,11为活塞杆,111为卡孔,12旋转调节机构,13为内筒,14为第一半盖,15为联动块,16为第一按钮件,17为弹簧,18为转子,19为螺丝,20为第二按钮件,21为第二半盖,22为中筒,221为抽气管,222为齿条,223为拉环,23为外筒,231为导向槽,232为卡环,233为卡扣,24为外针管,25为内针管,26为按钮孔,27为弹簧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8,所述负压吸入式骨水泥灌注装置,包括有,

内筒13,用于储存骨水泥,其内设有活塞杆11,前端装有内针管25,三者共同构成骨水泥的最终注射结构;

中筒22,用于给骨骼待修复部位抽真空,其侧壁设置有抽气管221,通过抽气管221连接抽真空装置(未图示);在中筒22的前端装有外针管24,内筒13固定于中筒22里面,而内针管25(比外针管24长)从外针管24中穿出,内筒13与中筒22的之间及内针管25与外针管24之间设置有用于给骨骼待修复部位抽真空的间隙;

外筒23,用于支撑中筒22,中筒22套设于外筒23里面形成可移动结构,外针管24连同内针管24从外筒23前端穿出;

通过中筒22及外针管24对骨骼待修复部位的内腔进行抽真空,使该内腔形成负压,通过负压作用使内筒13里面的骨水泥通过内针管24被吸入到该内腔中。

在中筒22的后部侧面设有拉环223,抽气管221与拉环223对齐,在外筒23的中后段侧壁上设有导向槽231,拉环223及抽气管221从导向槽231中伸出,当剩下一小部分骨骼内腔未灌注时,可以通过拉动拉环223,使其顺着导向槽231往后缓慢移动将骨水泥注入,对负压吸入灌注形成补充;在外筒23的后端外侧面设有卡扣233,通过卡扣233固定有一筒盖10,活塞杆11与该筒盖10连接固定,通过筒盖10与外筒23后端固定使活塞杆11形成固定的不动结构。

在筒盖10的内面设有带勾的卡勾杆101,在活塞杆11的侧壁上设有卡孔111,通过卡勾杆101的卡勾卡紧在卡孔111内形成活塞杆11与筒盖10的固定结构,这样可以实现灌注过程中活塞杆11始终不动,不会对骨水泥造成往前推的压力。

在中筒22的外侧面设有齿条222及刻度,齿条222与拉环223对齐,齿条222嵌入在外筒23侧壁的导向槽231内形成可前后滑动结构;在外筒23上设置有旋转调节机构12,旋转调节机构12通过外筒23上的卡环232卡在外筒23侧壁上;旋转调节机构12与齿条222对接,通过控制旋转调节机构12与齿条222啮合并旋动旋转调节机构12实现中筒22朝后移动,以完成最后部分骨水泥的高精度灌注,进一步对负压吸入灌注形成补充。

所述旋转调节机构12包括有圆环盖,圆环盖由第一半盖14和第二半盖21对接而成,两者均设有按钮孔26;在圆环盖内设有呈对称的按压结构,包括有第一按钮件16、第二按钮件20及两联动块15,第一按钮件16及第二按钮件20的内侧表面设有与齿条222相配的螺纹结构;第一按钮件16与一联动块15并排设置于第一半盖14中,第二按钮件20与另一联动块14并排设置于第二半盖21中,第一按钮件16上的按钮从第一半盖14的按钮孔26中露出,第二按钮件20上的按钮从第二半盖21的按钮孔26中露出;第一按钮件16及第二按钮件20的两端分别通过螺丝19连接有转子18,在转子18中设有弹簧17,弹簧17分别穿过联动块15两端的孔套在第一半盖14和第二半盖21中的弹簧柱27上;第一按钮件16的按钮压在与其并排联动块15上,第二按钮件20的按钮则压在与其自身并排的联动块15上;通过按压两按钮件的按钮推动第一按钮件16及第二按钮件20相向移动,使两者内侧表面的螺纹与中筒22的齿条222卡合,此时旋转圆环盖即可推动齿条222朝后移动,使中筒22带着内筒13朝后移动,从而将内筒13中的骨水泥压入骨骼内;松开按钮后,在弹簧17的弹力作用下,将第一按钮件16及第二按钮件20分别朝第一半盖14和第二半盖21推动,并带动各自对应的联动块15复位。通过旋动旋转调节机构12,并配合中筒22上的刻度,可以实现骨水泥的高精度灌注。比如,预设要注射4ML骨水泥,则拉动拉环223使标记线达到对应刻度,但如果因剂量较小通过拉动的方式也不方便精确操作,则在标记线快到达对应刻度时,停止拉动并压住按钮,此时整个旋转调节机构12会与中筒22侧壁上的齿条接触并将中筒22与外筒23固定住使其不能继续移动。接着旋动旋转调节机构12,则内筒13会慢慢后移,这样就可以精确控制灌注量。

参照图9-图12,还包括有注射搅拌装置,其包括有注射推杆1、活塞2和注射筒3,在注射筒3前端装漏斗4形成用于注入骨水泥的结构,将漏斗4取下,往注射筒3前端插入搅拌杆6形成用于搅拌骨水泥的搅拌装置结构。需要将骨水泥注入灌注器时把搅拌杆6也取下,推动注射推杆1即可将骨水泥注入内筒13中。

在搅拌杆6的前端安装有一搅拌叶轮5,搅拌叶轮5随搅拌杆6的前端一起插入注射筒3内形成搅拌结构;在搅拌杆6的后端设置有一便于手指扣住以拉动搅拌杆的拉扣61,拉扣61形成环状结构,通过推拉搅拌杆6使搅拌叶轮5旋转,对注射筒3内的骨水泥起搅拌作用。

搅拌杆6插入注射筒3后,将搅拌杆6上套设的注射筒盖7、防水圈8及防水圈盖9一起固定在注射筒3的前端形成防漏结构,其中注射筒盖7与注射筒3的前端固定,防水圈8将搅拌杆6与注射筒盖7之间的空隙密封,防水圈盖9将防水圈8固定在注射筒盖7中。

用于抽真空的针管为外针管24,用于灌注骨水泥的针管为内针管25,内针管25小于外针管24,便比外针管24长,内针管25从外针管24中穿过,两者之间具有气流间隙,在外针管24抽真空的时,骨骼内腔形成负压通过内针管25将骨水泥吸入。在抽真空的同时,也可以将骨骼待修复部位的空气、骨粉、血水及血块等抽走,防止上述物质流至其他部位造成感染。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