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颌骨骨折临时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2826发布日期:2019-08-16 22:08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颌骨骨折临时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颌骨骨折临时固定器。



背景技术:

在外伤的急救中存在这样的情况,上颌骨骨折时,容易向下坠,口腔的器官向下方移动,影响呼吸,下颌骨骨折时,容易向后移动,在肌肉的牵拉作用下舌头后缀,阻塞气管,造成呼吸困难,产生窒息。现有的技术中,对颌骨骨折的处理为穿刺固定,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操作复杂,一般只针对上颌或下颌的单一固定,处理不灵活,适用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颌骨骨折临时固定器,可以只针对上颌骨或下颌骨固定,也可以对二者同时固定,减少患者的痛苦,操作的过程快速,非常适合急救中的颌骨固定。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颌骨骨折临时固定器,包括呈圆管状的颈部固定件和安装在颈部固定件上方的颌骨固定件,所述颌骨固定件与颈部固定件之间安装有倒立的U形支架,所述颌骨固定件包括调节座,安装在调节座底端、与下颌骨形状相同的下颌托盘,以及安装在调节座顶端、与上颌骨形状相同的上颌托盘,所述调节座水平焊接在U形支架的横杆上,所述U形支架的两根支杆的底端均铰接在颌骨固定件的外壁上。

进一步,所述调节座包括与下颌托盘连接的第一调节支架、与上颌托盘连接的第二调节支架,以及安装在第一调节支架和第二调节支架之间的高度调节杆,所述高度调节杆的底端焊接在第一调节支架顶部远离下颌托盘的一端上、顶端与第二调节支架远离上颌托盘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调节支架远离下颌托盘的侧面焊接在U形支架的横杆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调节支架包括第一套管和滑动安装在第一套管内的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一伸缩杆的截面均呈方形,所述第一伸缩杆顶部开设有沿第一伸缩杆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套管顶端于第一凹槽对应位置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自由端位于第一凹槽内,所述下颌托盘焊接在第一伸缩杆的外端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调节支架包括第二套管和滑动安装在第二套管内的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套管和第二伸缩杆的截面均呈方形,所述第二伸缩杆顶部开设有沿第二伸缩杆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套管顶端于第二凹槽对应位置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自由端位于第二凹槽内,所述上颌托盘焊接在第二伸缩杆的外端上,所述第二套管远离上颌托盘的一端开设有U形槽,所述高度调节杆的顶端通过销轴铰接在U形槽内,所述销轴穿过U形槽外壁的一端上螺纹连接有第一松紧帽。

进一步,所述高度调节杆包括第三套管、安装在第三套管底端的固定杆和安装在第三套管顶端的伸缩杆,所述第三套管螺纹连接在固定杆的顶端,所述固定杆的底端焊接在第一套管顶端,所述伸缩杆焊接在第三套管顶端,所述伸缩杆的顶端铰接在U形槽内。

进一步,所述颈部固定件的外壁上于U形支架的两个支杆对应位置安装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U形支架的支杆末端安装有铰接板,所述铰接板套设在位于限位环外侧的安装柱上,所述铰接板的外侧于安装柱上螺接有第二松紧帽。

进一步,所述颈部固定件上与下颌托盘开口相对的侧面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沿颈部固定件轴向通长设置,所述颈部固定件上于安装口的一侧用螺钉安装有魔术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U形支架将颌骨固定件安装在颈部固定件上,颈部固定件安装在伤员颈部固定,通过U形支架为颌骨固定件提供稳定的支撑,颌骨固定件分为下颌托盘和上颌托盘,用下颌托盘托住伤员的下颌骨,用上颌托盘伸入嘴内通过托住伤员的牙齿进而固定住伤员的上颌骨,即可达到临时固定骨折后的颌骨的目的,防止伤员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同时,U形支架的两根支杆的底端均铰接在颌骨固定件的外壁上,方便调整U形支架的倾斜角度,以适应不同的伤员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以只针对上颌骨或下颌骨固定,也可以对二者同时固定,减少增加患者的痛苦,操作的过程快速,非常适合急救中的颌骨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颌骨骨折临时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颌骨骨折临时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颌骨骨折临时固定器的高度调节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颈部固定件1、U形支架2、下颌托盘3、上颌托盘4、第一调节支架51、第一套管511、第一伸缩杆512、第一凹槽513、第一螺栓514、第二调节支架52、第二套管521、第二伸缩杆522、第二凹槽523、第二螺栓524、U形槽525、第一松紧帽526、高度调节杆53、第三套管531、固定杆532、伸缩杆533、安装柱6、限位环7、铰接板8、第二松紧帽9、安装口10、魔术贴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颌骨骨折临时固定器,包括呈圆管状的颈部固定件1和安装在颈部固定件1上方的颌骨固定件,颌骨固定件与颈部固定件1之间安装有倒立的U形支架2,颌骨固定件包括调节座,以及安装在调节座底端、与下颌骨形状相同的下颌托盘3,以及安装在调节座顶端、与上颌骨形状相同的上颌托盘4,调节座水平焊接在U形支架2的横杆上,U形支架2的两根支杆的底端均铰接在颌骨固定件1的外壁上。

调节座包括与下颌托盘3连接的第一调节支架51、与上颌托盘4连接的第二调节支架52,以及安装在第一调节支架51和第二调节支架52之间的高度调节杆53,高度调节杆53的底端焊接在第一调节支架51顶部远离下颌托盘3的一端上、顶端与第二调节支架52远离上颌托盘4的一端铰接,第一调节支架51远离下颌托盘3的侧面焊接在U形支架2的横杆上。通过高度调节杆53调节第一调节支架51和第二调节支架52之间的间距,使下颌托盘3和上颌托盘4能够固定支撑不同张口角度的上颌骨和下颌骨,同时,高度调节杆53和第二调节支架52铰接,方便调整上颌托盘4的倾斜角度,以适应不同伤员的实际固定支撑需求。

第一调节支架51包括第一套管511和滑动安装在第一套管511内的第一伸缩杆512,第一套管511和第一伸缩杆512的截面均呈方形,第一伸缩杆512顶部开设有沿第一伸缩杆512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凹槽513,第一套管511顶端于第一凹槽513对应位置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514,第一螺栓514的自由端位于第一凹槽513内,下颌托盘3焊接在第一伸缩杆512的外端上。调整好第一伸缩杆512的长度后,拧紧第一螺栓514,第一螺栓514的自由端的端面贴合在第一凹槽513槽底,即可将第一伸缩杆512固定在第一套管511内,通过第一调节支架51调整下颌托盘3的伸出长度,使下颌托盘3能更好的贴合下颌骨,从而更好的固定下颌骨。

第二调节支架52包括第二套管521和滑动安装在第二套管521内的第二伸缩杆522,第二套管521和第二伸缩杆522的截面均呈方形,第二伸缩杆522顶部开设有沿第二伸缩杆522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凹槽523,第二套管521顶端于第二凹槽523对应位置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524,第二螺栓524的自由端位于第二凹槽523内,上颌托盘4焊接在第二伸缩杆522的外端上,第二套管521远离上颌托盘4的一端开设有U形槽525,高度调节杆53的顶端通过销轴铰接在U形槽525内,销轴穿过U形槽525外壁的一端上螺纹连接有第一松紧帽526。同理,调整好第二伸缩杆522的伸出长度后,通过拧紧第二螺栓524使第二套管521与第二伸缩杆522固定,拧紧第一松紧帽526,将第二套管521固定在高度调节杆53上,由于第二套管521和高度调节杆53的顶端铰接,使得上颌托盘4的角度可调,配合第二调节支架52的长度调节,使上颌托盘4更好的贴合上颌骨。

高度调节杆53包括第三套管531、安装在第三套管531底端的固定杆532和安装在第三套管531顶端的伸缩杆533,第三套管531螺纹连接在固定杆532的顶端,固定杆532的底端焊接在第一套管511顶端,伸缩杆533焊接在第三套管531顶端,伸缩杆533的顶端铰接在U形槽525内。转动第三套管531,可实现高度调节杆53的高度调节。

颈部固定件1的外壁上于U形支架2的两个支杆对应位置安装有安装柱6,安装柱6上设置有限位环7,U形支架2的支杆末端安装有铰接板8,铰接板8套设在位于限位环7外侧的安装柱6上,铰接板8的外侧于安装柱6上螺接有第二松紧帽9。拧紧第二松紧帽9,即可将U形支架2固定在安装柱6上,颈部固定件1和U形支架2配合为下颌托盘3和上颌托盘4提供稳定的支撑,使下颌托盘3和上颌托盘4更好的固定颌骨。

颈部固定件1上与下颌托盘3开口相对的侧面上开设有安装口10,安装口10沿颈部固定件1轴向通长设置,颈部固定件1上于安装口10的一侧用螺钉安装有魔术贴11。固定颌骨时,先将颈部固定件1安装在伤员的颈部,然后贴合好魔术贴11即可将颈部固定件1固定在伤员的颈部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U形支架2将颌骨固定件安装在颈部固定件上,颈部固定件安装在伤员颈部固定,通过U形支架2为颌骨固定件提供稳定的支撑,颌骨固定件分为下颌托盘3和上颌托盘4,用下颌托盘3托住伤员的下颌骨,用上颌托盘4伸入嘴内通过托住伤员的牙齿进而固定住伤员的上颌骨,即可达到临时固定骨折后的颌骨的目的,防止伤员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U形支架2的两根支杆的底端均铰接在颌骨固定件1的外壁上,方便调整U形支架2的倾斜角度,以适应不同的伤员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以只针对上颌骨或下颌骨固定,也可以对二者同时固定,不增加患者的痛苦,操作的过程快速,非常适合急救中的颌骨固定。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