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微电流温热理疗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1730发布日期:2019-09-06 20:25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微电流温热理疗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新型微电流温热理疗带。



背景技术:

颈、肩、腰、膝,背,关节,颈椎等部位都是人体重力支撑点,比较容易劳损伤害,它经常反复发作,极大程度的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常见的止痛药物,治疗后,疼痛虽然会短暂缓解,但持续用药容易出现耐药性,且止痛药本身具有副作用。因此,使用药物治疗疼痛,并不尽如人意。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亟需构思一种新技术以改善其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微电流温热理疗带,其可以通过加热和电刺激双重方式缓解及预防颈、肩、腰、膝、背、关节、颈椎等部位的酸痛,并且没有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微电流温热理疗带,包括:外层带体和与之连接的内层带体,其中所述外层带体上设置有第一理疗支撑部,所述内层带体上设置有第二理疗支撑部,所述第一理疗支撑部与所述第二理疗支撑部二者位置相对应,并且二者中间形成一个容置腔体,在该容置腔体内设置有加热机构和电极片;在所述外层带体上设置有一出线孔,所述加热机构和所述电极片的引出线缆通过该出线孔引出。

优选地,所述加热机构为石墨烯加热片。

优选地,所述加热机构为电阻加热薄膜片。

优选地,所述电极片为硅橡胶电极片。

优选地,所述内层带体为环保绒布。

优选地,所述外层带体为布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微电流温热理疗带,可以通过加热和电刺激双重方式缓解及预防颈、肩、腰、膝、背、关节、颈椎等部位的酸痛,并且没有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微电流温热理疗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控制盒内的电路原理图。

其中:1.外层带体,2.内层带体,3.第一理疗支撑部,4.第二理疗支撑部,5.加热机构,6.电极片,7.出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微电流温热理疗带,包括:外层带体1和与之连接的内层带体2,其中所述外层带体1上设置有第一理疗支撑部3,所述内层带体2上设置有第二理疗支撑部4,所述第一理疗支撑部 3与所述第二理疗支撑部4二者位置相对应,并且二者中间形成一个容置腔体,在该容置腔体内设置有加热机构5和电极片6(其中电极片6靠近所述第二理疗支撑部4设置,加热机构5设置在所述电极片6上并靠近所述第一理疗支撑部3;并且优选地,加热机构5和电极片6二者之间绝缘);在所述外层带体1(优选为第一理疗支撑部3)上设置有一出线孔7,所述加热机构5和所述电极片6的引出线缆通过该出线孔7引出。

优选地,所述加热机构5为石墨烯加热片。

优选地,所述加热机构5为电阻加热薄膜片。

优选地,所述电极片6为硅橡胶电极片6。

优选地,所述内层带体2为环保绒布。

优选地,所述外层带体1为布框。

优选地,所述外层带体1与所述内层带体2上均设有魔术贴,二者通过魔术贴实现连接。当然,二者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连接(如缝合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理疗支撑部3与所述第二理疗支撑部4二者之间也可以通过魔术贴或者缝合、粘合等方式进行连接形成容置腔体,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优选地,所述引出线缆的接口为USB接口。

还包括一控制盒(其为一常规壳体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故本实施例对此不做赘述),所述控制盒与所述加热机构5和所述电极片6的线缆接口连接,并与外部电源或者电池连接。所述控制盒内部设置有电路板,如图2所示,该电路板包括MCU、三级管Q3、MOS管Q2、三极管U2A、三极管 U2B、三极管U3A、三极管U3B、三极管U4A、三极管U4B、电阻R19、电阻R7、电阻R6,其中MCU(优选地,该MCU为STC15W408AS芯片)通过电阻R19后与三级管Q3的基极连接;MOS管Q2的第三脚与加热机构5电连接,即通过与加热机构5的引出线缆的接口连接;三极管U2A和三极管U2B的集电极与电极片6连接,即通过与电极片6的引出线缆的接口连接,下同,不赘述;三极管U4A、三极管U4B的发射极与电极片6连接;MCU通过电阻R7后与三极管U3A的基极连接,MCU通过电阻R6后与三极管U3B的基极连接。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首先其加热和电刺激由MCU控制。

2.MCU通过控制三级管Q3的开关,从而控制MOS管Q2的开关,使电压作用在加热片上。二极管D6为避免加热片与刺激的电源短路而造成损坏,做保护作用。

3.MCU通过控制三极管U3A和三极管U3B两个三极管的开关,对刺激电路进行正反的切换,当三极管U3A导通时,三极管U2A与三极管U4B同时导通,与电极片6构成回路,将电压施加与电极片6上,形成正向刺激,相同的,当三极管U3B导通时,三极管U2B和三极管U4A同时导通,形成反向刺激。

使用时,将该新型微电流温热理疗带的内层带体2部位贴近需要缓解疼痛的部位,将控制盒接入电源,而后该微电流温热理疗带通过加热和电刺激双重方式的相互使用,促使皮下深的温度上升,并使微血管扩展,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清除血管囤积及体内有害物质,将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清除,达到增强免疫系统的目的。微电流温热理疗带对于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多钟疾病。对风湿、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炎、腰痛、背疼,手脚麻木等均具有缓解疼痛和辅助治疗作用。微电流温热理疗带用于颈、肩、腰、膝、背、关节、颈椎等部位,可促进微循环,起到保护、修复这些部位的肌肉、韧带损伤,缓解疼痛,减轻症状,恢复功能的作用。腰带还可转向佩戴于腹部,能缓解胃疼、关节炎疼痛等病症。亦可用于腹部减肥,使腹部多余脂肪液化吸收,长时间使用,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本实施例利用TENS技术,结合微电流导电电极片6,可以通过加热和电刺激双重方式的相互使用,连续、轻柔的刺激神经、肌肉和细胞,激发身体自然产生吗啡,阻断、舒缓疼痛的讯息,达到缓解及预防颈、肩、腰、膝、背、关节、颈椎等部位的酸痛的作用,并且不会产生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