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8095发布日期:2019-11-05 22:4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有温感剂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含有能够经由皮肤使吸收性物品的穿着者知觉温感、冷感等感觉等使穿着者产生预定的知觉的药剂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含有不必创造由穿着者知觉的外部条件就能够将知觉传递给穿着者的药剂的吸收性物品。根据专利文献1,作为该药剂的例子,能够列举出不必制造穿着者的身体表面上的温度变化而是刺激皮肤的温度感受器(例示:温热)的加温剂(温感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4-52809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人基于对含有温感剂的吸收性物品进行研究的结果,这次发现了以下的事实。即,与铁粉等发热剂相比较,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加温剂存在从穿着者穿着吸收性物品到感受期望的温度为止的时间(以下也称作“温热感知时间”。)较长这样的倾向。若温热感知时间较长,则在从穿着者穿着吸收性物品到感受温感为止的期间里会出现因温感剂而感觉发痒的情况。

因而,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穿着的初期使穿着者不易感觉发痒的、含有使TRP通道活性化的温感剂的吸收性物品。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的公开涉及以下的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

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具有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并包括透液性片、非透液性片以及配置在所述透液性片和所述非透液性片之间的吸收层,其中,所述吸收性物品在俯视时包含作为位于所述吸收性物品的中央的区域的中央部和作为围绕所述中央部且从所述中央部的外缘到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外缘为止的区域的外周部,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具备温感层,该温感层配置在所述中央部内的至少所述吸收层上,含有使TRP通道活性化的温感剂,在所述中央部与所述外周部之间的边界中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的边界和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边界中的至少一个边界具有压缩所述透液性片和所述吸收层而形成的压缩部,所述吸收层的外缘在俯视时延伸到与所述压缩部相邻的所述外周部的外缘。

为了利用使TRP通道活性化的温感剂使穿着者知觉温感,需要水分。其原因在于,在水分的作用下,穿着者的肌肤主要是角质层因水分而溶胀,温感剂变得易于到达主要在角化细胞(角质细胞)中存在的TRP通道。因此,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在吸收性物品的中央部内配置有温感层,在中央部与外周部之间的边界中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边界形成有压缩部,吸收层的外缘在俯视时延伸到与压缩部相邻的外周部的外缘(即吸收性物品的外缘)。因此,在吸收性物品的比压缩部靠外侧的外缘附近,吸收层的至少外缘露出到周边气氛,因此能够利用易于吸收水分(湿气)的吸收层吸入周边气氛的水分(湿气)。在此,在吸收性物品中,压缩部中的吸收层的纤维密度相对较高,因而,在吸收性物品的比压缩部靠外侧的外缘附近,吸收层的纤维密度相对较低,其纤维密度随着朝向压缩部行进而相对地升高。因而,能够利用纤维密度的梯度将在外缘附近由吸收层吸入的水分向压缩部吸入。而且,在压缩部附近,水分的量增加而成为高浓度,因此能够将该水分作为蒸气或者水滴从压缩部向肌肤侧放出(由于存在非透液性片,因此不能向非肌肤侧放出水分)。由此,能够增多穿着者的肌肤附近的水分,能够使温感剂易于到达TRP通道。其结果,能够缩短温热感知时间,能够抑制穿着者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发痒的状况。即,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穿着者在穿着的初期不易感觉发痒的、含有使TRP通道活性化的温感剂的吸收性物品。

[技术方案2]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性物品在所述中央部与所述外周部之间的边界中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的边界和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的边界具有所述压缩部。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以包围中央部的方式即包围温感层的方式形成有压缩部,吸收层的整周的外缘在俯视时延伸到包围压缩部的外周部的外缘(即吸收性物品的外缘)。因此,在包围温感层的广阔范围的外周部中,能够利用吸收层吸入更多的水分(湿气)。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多穿着者的肌肤附近的水分,能够使温感剂更加易于到达TRP通道。其结果,能够进一步缩短温热感知时间,能够进一步抑制穿着者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发痒的状况。

[技术方案3]

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透液性片和所述吸收层中的至少所述透液性片被赋形。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透液性片、或者透液性片和吸收层被赋形。因此,透液性片、或者透液性片和吸收层至少在比压缩部靠外缘侧的部分能够进一步增大表面积,因而,能够吸入更多的水分(湿气)。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多穿着者的肌肤附近的水分,能够使温感剂更加易于到达TRP通道。其结果,能够进一步缩短温热感知时间,能够进一步抑制穿着者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发痒的状况。

[技术方案4]

根据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具备配置在所述透液性片和所述吸收层之间的中间片,所述透液性片的纤维密度低于所述中间片的纤维密度,所述中间片的纤维密度低于所述吸收层的纤维密度。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纤维密度按照吸收层、中间片及透液性片的顺序即从非肌肤侧向肌肤侧依次降低。因此,在配置于吸收层的温感剂因浓度梯度而向透液性片侧扩散时,由于上述纤维密度的梯度,能够减慢扩散的发展。其结果,能够使温感剂一点点地到达肌肤面,能够推迟穿着者感觉发痒的时间。由此,能够在穿着者感觉发痒之前将吸入的水分供给到肌肤侧。因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穿着者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发痒的状况。

[技术方案5]

根据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性物品在所述非透液性片的非肌肤侧还具备粘合层,所述粘合层的外缘在俯视时以与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外缘重叠的方式配置。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由于粘合层配置到吸收性物品的外缘、即外周部的外缘,因此能够抑制在穿着时外周部折回而不能从周边气氛吸入水分(湿气)的事态。由此,能够更可靠地起到能够增多穿着者的肌肤附近的水分而缩短温热感知时间的效果,能够进一步抑制穿着者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发痒的状况。

[技术方案6]

根据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温感剂含有溶剂成分和使TRP通道活性化的温感成分,所述温感成分含有相对于TRPV1受体而言的激动剂。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温感剂的温感成分是相对于TRPV1受体而言的激动剂。因此,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即便不使吸收性物品发热,穿着者也能够感受到超过作为TRPV1受体的活性化温度阈值的43℃的温度。由此,能够进一步维持、提高温感层的效果并抑制穿着者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发痒的状况。

[技术方案7]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溶剂成分具有亲油性溶剂。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溶剂成分含有亲油性溶剂。由此,温感层的温感剂不易移动到吸收层,能够不易损害吸收层的吸收性能。并且,由于溶剂成分含有亲油性溶剂,因此溶剂成分不易蒸散,能够长期有效率地向穿着者供给温感剂,能够使温感效率不易下降。但是,在本申请发明人进行了确认之后,与构成温感剂的溶剂成分是亲水性溶剂、例如水的情况相比较,在构成温感剂的溶剂成分含有亲油性溶剂的情况下,存在温热感知时间变长的倾向。但是,由于本吸收性物品具有上述的预定的结构,因此能够缩短温热感知时间,穿着者能够不易感觉发痒。由此,能够进一步维持温感层的效果并抑制穿着者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发痒的状况。

[技术方案8]

根据技术方案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透液性片含有由棉、混棉、人造丝、吸湿性发热纤维或者将这些材料中的至少两种组合而成的混合纤维形成的无纺布。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透液性片含有易于从周边气氛吸收水分(湿气)的棉、混棉、人造丝、吸湿性发热纤维或者将这些材料中的至少两种组合而成的混合纤维的无纺布。因此,与吸收层同样,能够在透液性片的压缩部的两外侧的部分吸入周边气氛境的水分(湿气),并且能够在透液性片的肌肤侧的整个表面从周边气氛吸入水分(湿气)。由此,能够更可靠地起到能够增多穿着者的肌肤附近的水分而缩短温热感知时间的效果,能够进一步抑制穿着者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发痒的状况。

[技术方案9]

根据技术方案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性物品是护垫。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吸收性物品是护垫。因此,吸收性物品能够发挥吸收性能,并且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抑制穿着者的下腹部的发痒并对穿着者的下腹部赋予温感。

[技术方案10]

根据技术方案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所述吸收性物品不含有发热剂。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吸收性物品不含有发热剂。因此,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抑制穿着者的下腹部的发痒,并且即便在长时间使用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穿着者不易发生低温灼伤。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穿着的初期使穿着者不易感觉发痒的、含有使TRP通道活性化的温感剂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结构例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结构例的沿着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另一个结构例的沿着II-II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护垫(吸收性物品);2、透液性片;4、吸收层;8、压缩部;9、温感层;DC、中央部;DE、外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护垫为例说明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该例子,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题的范围,就可以应用于各种吸收性物品。

对本实施方式的护垫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护垫1的结构例的图。图1表示展开的状态的护垫1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图2表示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护垫1具有互相正交的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及厚度方向T,并具有通过宽度方向W的中心且沿长度方向L延伸的长度方向中心线CL和通过长度方向L的中心且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心线CW。此外,将朝向长度方向中心线CL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W的内侧的方向,将远离长度方向中心线CL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方向。将朝向宽度方向中心线CW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L的内侧的方向,将远离宽度方向中心线CW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L的外侧的方向。将包含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的平面内的方向设为平面方向。将朝向平面方向上的长度方向中心线CL与宽度方向中心线CW的交点的方向设为平面方向的内侧的方向,将远离长度方向中心线CL与宽度方向中心线CW的交点的方向设为平面方向的外侧的方向。将从厚度方向T的上方侧观看放置在包含平面方向上的长度方向L和宽度方向W的平面上的护垫1的情况称作“俯视”,将在俯视时把握的形状称作“俯视形状”。“肌肤侧”意味着在穿着护垫1时在护垫1的厚度方向T上相对而言靠近穿着者的肌肤面的一侧,“非肌肤侧”意味着在穿着护垫1时在护垫1的厚度方向T上相对而言远离肌肤面的一侧。“沿着”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及厚度方向T的各方向不仅包含与宽度方向W和厚度方向T的各方向平行的情况,还包含自平行的方向偏移±45度的范围内。这些方向等同样也应用于构成图1的护垫1的材料。

护垫1具有沿长度方向L延伸的大致长方形,且是短边向外侧略微鼓出而长边向内侧略微凹入的形状。但是,护垫1的形状只要是至少具有预定的宽度且沿长度方向L延伸的形状,就没有特别的限制。护垫1包括在穿着时抵接于穿着者的肌肤的透液性片2、在穿着时抵接于穿着衣物的非透液性片3以及配置在透液性片2和非透液性片3之间的吸收层4。即,透液性片2、吸收层4及非透液性片3依次在厚度方向T上层叠。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液性片2和吸收层4之间以及吸收层4和非透液性片3之间分别借助粘接剂(例示:热熔型粘接剂)相接合。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液性片2、吸收层4及非透液性片3在俯视时具有相同形状,透液性片2的端部21的外缘21e、吸收层4的端部41的外缘41e以及非透液性片3的端部31的外缘31e在俯视时(在厚度方向T上)重叠。而且,这些外缘21e、41e、31e构成护垫1的外缘10。因而,吸收层4的端部41的外缘41e暴露在周围气氛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液性片2具有在长度方向L上交替地配置有凸部20a和凹部20b而成的凹凸构造20,该凸部20a在厚度方向T上向肌肤侧突出且沿宽度方向W连续地延伸,该凹部20b在厚度方向T上向非肌肤侧凹入且沿宽度方向W延伸。透液性片2的至少一部分凹部20b利用接合部7(例示:热熔粘接剂)与吸收层4接合。但是,在图1中,省略了护垫1的外缘10附近的凹凸构造20的记载。利用该凹凸构造20,能够增大透液性片2的表面积,因而能够增大与周边气氛接触的面积,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缓冲性。其中,凸部20a和凹部20b如下地定义。将在厚度方向T上位于包含凸部20a的最高点的第1假想水平面和包含凹部20b的最低点的第2假想水平面的中间的第3假想水平面作为基准,将向肌肤侧突出的部分设为凸部20a,将向非肌肤侧凹入的部分设为凹部20b。其中,凸部20a的最高点是指在厚度方向T上位于最靠肌肤侧的位置的点,凹部20b的最低点是指在厚度方向T上位于最靠非肌肤侧的位置的点。只要不损害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凸部20a的(最大)高度和凹部20b的(最大)深度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为0.10mm~6.0mm的范围内,优选为0.10mm~4.0mm的范围内。只要不损害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凸部20a的(最大)宽度和凹部20b的(最大)宽度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为0.10mm~15mm,优选为0.50mm~10mm。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的方式,在透液性片2的凸部20a的非肌肤侧的表面和吸收层4之间形成有中空部20c。通过凸部20a具有中空部20c,从而在透液性片2的端部21处除了其表面之外背面也能够与周边气氛接触,能够增大与周边气氛接触的面积,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缓冲性。另一方面,在凸部20a不具有中空部20c而具有实心构造(未图示)的情况下,不易在透液性片2和吸收层4之间形成空隙。因此,能够更加良好地使温感剂(后述)从吸收层4向透液性片2转移,并且能够更加良好地使排泄液从透液性片2向吸收层4转移。

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液性片2的凹凸构造20具有凸部20a和凹部20b沿宽度方向W连续地延伸的构造。但是,也可以具有凸部20a和凹部20b沿宽度方向W间断地延伸的构造。此外,凸部20a和凹部20b既可以伸出到透液性片2的端部21的外缘21e,也可以不伸出到透液性片2的端部21的外缘21e。此外,凸部20a和凹部20b也可以不沿宽度方向W延伸而是沿长度方向L延伸。此外,透液性片2也可以通过多个无纺布层叠而构成。并且,透液性片2也可以不具有凹凸构造20。图3是图1的另一个结构例的沿着II-II线的剖视图。该护垫1不具有透液性片2的凹凸构造20。在该情况下,能够使排泄液从排泄口经由透液性片2向吸收层4的转移、温感剂从温感层9经由透液性片2向肌肤面的转移更加顺畅。

护垫1在俯视时包含作为位于护垫1的中央的区域的中央部DC和作为围绕中央部DC的区域且是从中央部DC的外缘11到护垫1的外缘10为止的区域的外周部DE。中央部DC被带状的外周部DE呈环状包围。因而,中央部DC的外缘11也是中央部DC与外周部DE之间的边界12。在此,护垫1的外缘10(也是外周部DE的外缘)包含长度方向L的外缘10a和宽度方向W的外缘10b。同样,中央部DC的外缘11包含长度方向L的外缘11a和宽度方向W的外缘11b,因而,边界12包含长度方向L的边界12a和宽度方向W的边界12b。透液性片2的端部21、吸收层4的端部41以及非透液性片3的端部31在俯视时与外周部DE重叠,因而,这些部分构成外周部DE。中央部DC包含供穿着者的排泄口抵接的排泄口抵接区域。

护垫1具备温感层9,该温感层9配置在中央部DC内的至少吸收层4上,含有使TRP通道活性化的温感剂。但是,在温感层9配置在吸收层4上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包含配置在吸收层4之上的情况,也包含一部分扩散到吸收层4的上部区域的情况。并且,温感层9也可以配置于透液性片2。温感层9配置在中央部DC内,因此能够说温感层9配置在与排泄口抵接区域及其周边对应的区域。温感层9包含在制造时涂敷温感剂的涂敷部分9P和在涂敷后温感剂从涂敷部分9P的外缘向平面方向外侧扩散而形成的、围绕涂敷部分9P的扩散部分9Q。涂敷部分9P是在中央部DC内沿长度方向L延伸的大致矩形形状的部分。另一方面,扩散部分9Q是围绕中央部DC的不定形的部分,例如是长度方向L的两个短边带有圆角的大致圆角四边形状的部分。扩散部分9Q的尺寸最大是中央部DC的尺寸程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温感层9的外缘、即扩散部分9Q的外缘处于温感层9的温感剂的量为最大量(中央部DC的中央附近)的1/10的位置。

护垫1在中央部DC与外周部DE之间的边界12中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的边界12a和长度方向L的两侧的边界12b还具有压缩透液性片2和吸收层4而形成的压缩部8。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部8包含在中央部DC与外周部DE之间的边界12中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的边界12a形成的压缩部8a和在长度方向L的两侧的边界12b形成的压缩部8b。压缩部8a形成在宽度方向W的两侧的边界12a的整个区域范围内,压缩部8b形成在长度方向L的两侧的边界12b的整个区域范围内。因而,中央部DC被压缩部8(8a、8b)包围。换言之,压缩部8构成中央部DC与外周部DE之间的边界12,因而,压缩部8的位置是中央部DC与外周部DE之间的边界12的位置。而且,压缩部8的位置是透液性片2的端部21与除此之外的位置之间的边界的位置,是吸收层4的端部41与除此之外的位置之间的边界的位置,是非透液性片3的端部31与除此之外的位置之间的边界的位置。但是,压缩部8也可以仅是压缩部8a和压缩部8b中的任一者。压缩部8a也可以形成在宽度方向W的两侧的边界12a的一部分,压缩部8b也可以形成在长度方向L的两侧的边界12b的一部分。压缩部8a也可以形成于宽度方向W的两侧的边界12a中的任一者,压缩部8b也可以形成于长度方向L的两侧的边界12b中的任一者。

此时,压缩部8的厚度薄于外周部DE的平均厚度。在此,外周部DE的宽度、即压缩部8与护垫1的外缘10之间的距离的下限和上限如下所示。作为下限,从使外周部DE处的吸收层4的纤维密度小于压缩部8处的吸收层4的纤维密度的方面,也就是使外周部DE处的吸收层4的平均厚度厚于压缩部8处的吸收层4的平均厚度的方面考虑,例如能够列举出0.5mm以上,优选为1mm以上,更优选为2mm以上。通过使外周部DE处的吸收层4的纤维密度小于压缩部8处的吸收层4的纤维密度,从而由于纤维密度差能够使外周部DE处的吸收层4从周边气氛吸收的水分向压缩部8处的吸收层4转移。另一方面,作为上限,从防止排泄液从外缘10泄漏的方面考虑,能够列举出10mm以下,优选为7mm以下,更优选为4mm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部8形成为点状,其以沿着外缘10延伸的方式配置于在俯视时自护垫1的外缘10向平面方向的内侧分离的位置。而且,使透液性片2、吸收层4及非透液性片3在护垫1的厚度方向T上一体化。多个点状的压缩部8以描画预定的图案的方式排列配置。多个压缩部8是使用轧花加工部件(例示:一对加压辊)在厚度方向T上夹持将透液性片2、吸收层4及非透液性片3依次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并压缩而形成的。因而,与其他的部分相比,各压缩部8的密度相对较高,由此硬度也相对变硬。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护垫1中,由于多个点状的压缩部8配置在自护垫1的外缘10向平面方向的内侧分离的位置,因此硬度较硬的压缩部8不易接触到穿着者的大腿部、腹股沟部等的肌肤面,不易对穿着者造成由该压缩部8引起的异物感。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优选的方式,多个压缩部8在俯视时沿着护垫1的外缘10的整个区域间断地配置。由此,能够保持护垫1的形状,并且能够防止排泄物从外缘10漏出的状况。多个压缩部8也可以沿着外缘10的整个区域连续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压缩部8以描画预定的图案的方式排列配置。但是,多个压缩部8只要配置在自外缘10向平面方向的内侧分离的位置,多个压缩部8的配置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以直线状、曲线状、波线状、锯齿状等任意的方式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压缩部8在俯视时具有大致圆形的形状。但是,各压缩部8的俯视时的形状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采用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形、星形、直线状、波线状、几何学的图形等任意的形状。只要不损害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各压缩部8的尺寸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采用考虑到护垫1的形状保持性、排泄物的防漏性、柔软性等的任意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约0.5mm见方的矩形的形状,以约1.0mm间隔配置。

吸收层4(的端部41)的外缘41e在俯视时延伸到与压缩部8相邻的外周部DE的外缘即护垫1的外缘10。因而,吸收层4的外缘41e在俯视时与护垫1的外缘10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时,外缘41e与护垫1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的外缘10a在整个区域中重叠,与长度方向L的两侧的外缘10b在整个区域中重叠。但是,外缘41e也可以仅与外缘10a和外缘10b中的任一者重叠。外缘41e既可以在沿着长度方向L的部分的局部与外缘10a重叠,也可以在沿着宽度方向W的部分的局部与外缘10b重叠。外缘41e既可以与宽度方向W的两侧的外缘10b中的任一者重叠,也可以与长度方向L的两侧的外缘10b中的任一者重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非透液性片3的非肌肤侧的表面配置有穿着衣物固定用的粘合层6,该穿着衣物固定用的粘合层6以沿着长度方向L空开间隔地排列多处沿宽度方向W连续地延伸的粘合剂的方式(呈条纹状)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粘合剂6以与护垫1的外缘10相对的端缘与外缘10重叠的方式配置。并且,在粘合层6的非肌肤侧的表面,以覆盖非透液性片3的非肌肤侧的大致整个面的方式配置有用于保护使用前的粘合层6的剥离片5。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护垫1的使用方式进行说明。

穿着者在要穿着护垫1的情况下剥下剥离片5,利用粘合层6将护垫1固定在穿着者的穿着衣物(例示:短内裤)的内侧的表面。而且,穿着者以透液性片2与排泄口及其周边的区域(以下也称作“排泄口区域”。)相面对并接触的方式穿着穿着衣物。由此,护垫1以温感层9与穿着者的排泄口区域相对的方式固定于穿着衣物,并以该状态进行使用。

在将护垫1固定于穿着衣物并使用时,温感层9所含有的温感剂透过透液性片2而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温感剂效率较佳地使接触部分的TRP通道活性化。在接触部分的TRP通道活性化时,能够期待借助交感神经系统自接触部分产生热,使穿着者的肌肤的接触部分的温度上升。其结果,能够期待加热靠近穿着者的子宫的部位,排出疼痛物质前列腺素,缓和穿着者的痛经。此外,能够期待通过加热靠近穿着者的子宫的部位来减轻穿着者的月经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寒症、更年期障碍等。此外,在血液流通促进(淋巴的流动的促进)的作用下能够期待代谢物排出和寒症改善、脂肪燃烧提升、免疫力提升等。

在上述那样的使用方式中,为了利用使TRP通道活性化的温感剂使穿着者知觉温感,需要水分。其原因在于,在水分的作用下,穿着者的肌肤主要是角质层溶胀,温感剂易于到达主要存在于角化细胞(角质细胞)的TRP通道。因此,在该护垫1中,如上所述,在护垫1的中央部DC配置有温感层9。而且,在中央部DC与外周部DE之间的边界12中的宽度方向W和/或长度方向L的两侧的边界12a和/或边界12b形成有压缩部8a和/或压缩部8b。并且,吸收层4的外缘41e在俯视时延伸到与压缩部8a和/或压缩部8b相邻的外周部DE的外缘(即护垫1的外缘10a和/或外缘10b)。因此,在护垫1的比压缩部8靠外侧的外缘10附近,能够利用易于吸收水分(湿气)的吸收层4(的外缘41e)吸入周边气氛的水分(湿气)。在此,在护垫1中,压缩部8处的吸收层4的纤维密度相对较高,因而,在护垫1的比压缩部8靠外侧的外缘41e附近,吸收层4的纤维密度相对较低,其纤维密度随着朝向压缩部8行进而相对地升高。因而,能够利用纤维密度的梯度而将在外缘41e附近由吸收层4吸入的水分向压缩部8吸入。而且,在压缩部8附近,水分的量增加而成为高浓度,因此能够将该水分作为蒸气或水滴从压缩部8向肌肤侧放出(由于存在非透液性片3,因此不能向非肌肤侧放出水分)。由此,能够增多穿着者的肌肤附近的水分,能够使温感剂易于到达TRP通道。其结果,能够缩短温热感知时间,能够抑制穿着者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发痒的状况。即,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穿着的初期使穿着者不易感觉发痒的、含有使TRP通道活性化的温感剂的护垫1(吸收性物品)。

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方式,护垫1在中央部DC与外周部DE之间的边界12中的、长度方向L的两侧的边界12b和宽度方向W的两侧的边界12a具有压缩部8(压缩部8b、压缩部8a)。

在该护垫1中,以包围中央部DC、即包围温感层9的方式形成有压缩部8,吸收层4的整周的外缘41e在俯视时延伸到包围压缩部8的外周部DE的外缘(即护垫1的外缘10)。因此,在包围温感层9的广阔范围的外周部DE中,能够利用吸收层4吸入更多的水分(湿气)。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多穿着者的肌肤附近的水分,能够使温感剂更加易于到达TRP通道。其结果,能够进一步缩短温热感知时间,能够进一步抑制穿着者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发痒的状况。

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方式,透液性片2被赋形。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吸收层4被赋形。

在该护垫1中,也可以是透液性片2被赋形,并且吸收层4被赋形。在该情况下,透液性片2、或者透液性片2和吸收层4至少在比压缩部8靠外缘10侧的部分能够进一步增大表面积,因而,能够吸入更多的水分(湿气)。由此,能够进一步增多穿着者的肌肤附近的水分,能够使温感剂更加易于到达TRP通道。其结果,能够进一步缩短温热感知时间,能够进一步抑制穿着者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发痒的状况。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透液性片2被赋形,具有凹凸构造。因此,透液性片2的至少一部分端部21(在图1的情况下特别是长度方向L的两侧的端部21)的端缘21e形成为自由端。在这样的端部21中,除了其表面之外背面也能够与周边气氛接触,因此与周边气氛接触的面积变大。因此,透液性片2能够从这样的端部21吸入更多的水分(湿气)。并且,吸收层4的与这样的端部21的非肌肤侧的表面相面对的端部的肌肤侧的表面未被透液性片2覆盖,而能够与周边气氛接触。因此,吸收层4能够从该端部吸入更多的水分(湿气)。

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方式,护垫1在非透液性片3的非肌肤侧还具备粘合层6,粘合层6的外缘在俯视时以与护垫1的外缘10重叠的方式配置。

在该护垫1中,由于粘合层6配置到护垫1的外缘10、即外周部DE的外缘,因此能够抑制在穿着时外周部DE折回而不能从周边气氛吸入水分(湿气)的事态。由此,能够更可靠地起到能够增多穿着者的肌肤附近的水分而缩短温热感知时间的效果,能够进一步抑制穿着者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发痒的状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护垫1还具备配置在透液性片2和吸收层4之间的中间片(未图示)。此时,优选的是,透液性片2的纤维密度低于中间片的纤维密度,中间片的纤维密度低于吸收层4的纤维密度。

即,优选的是,纤维密度按照吸收层4、中间片及透液性片2的顺序、即从非肌肤侧向肌肤侧依次降低。在该情况下,在排泄液被排泄到透液性片2时,能够使该排泄物沿着纤维密度的梯度、即从纤维密度较低的一侧向纤维密度较高的一侧依次扩散,能够被吸收层4吸收。另一方面,由于温感层9的温感剂配置于吸收层4,因此,由于该温感剂的浓度梯度、即在吸收层4是最高浓度且在透液性片2中是最低浓度的浓度梯度,能够使该温感剂向透液性片2侧扩散,向穿着者的肌肤转移。但是,由于使上述的纤维密度的梯度与浓度梯度相反,因此纤维密度梯度与浓度梯度的竞争能够减慢向透液性片2侧进行的扩散的发展。其结果,能够使温感剂一点点地到达肌肤面,能够推迟穿着者感觉发痒的时间。由此,能够在穿着者感觉发痒之前将吸入的水分供给到肌肤侧。因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穿着者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发痒的状况。此外,由于能够减慢向透液性片2侧进行的扩散的发展,因此能够使温感剂的效果长时间地持续。该特征特别是在护垫1这样的长时间穿着的吸收性物品中是有效的。另外,即使在不具备中间片的情况下,由于透液性片2的纤维密度低于吸收层4的纤维密度、即纤维密度按照吸收层4和透液性片2的顺序即从非肌肤侧向肌肤侧依次降低,因此能够起到上述的效果。

[吸收性物品的各材料等]

接着,对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护垫1(吸收性物品)的各材料等进行说明。

<温感层9>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温感层9含有温感剂。

温感剂含有使TRP通道活性化的温感成分和溶剂成分。作为温感成分,只要使TRP通道活性化,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够列举出相对于TRPV1受体而言的激动剂、相对于TRPV3受体而言的激动剂等,优选为相对于TRPV1而言的激动剂。其原因在于,TRPV1受体的活性化温度阈值高到超过43℃。由此,在穿着护垫1时,即便不使护垫1发热,穿着者也能够感受到超过43℃的较高的温度。由此,能够进一步维持、提高温感层9的温感效果。

从穿着者的放心感的方面考虑,温感成分优选为源自植物的化合物。作为温感成分,例如能够列举出辣椒苷、辣椒素、类辣椒素类(二氢辣椒碱、降二氢辣椒碱、高二氢辣椒碱、高辣椒碱、诺香草胺等)、辣椒红素、烟酸苄酯、烟酸β-丁氧基乙酯、N-乙酰基香草酰胺、壬酸香草酰胺、多元醇、辣椒粉、辣椒酊、辣椒提取物、壬酸香草醚、香草醇烷基醚衍生物(例如,香草醇乙醚、香草醇丁醚、香草醇戊醚、香草醇己醚)、异香草醇烷基醚、乙基香草醇烷基醚、藜芦醇衍生物、取代苄醇衍生物、取代苄醇烷基醚、香兰素丙二醇缩醛、乙基香兰素丙二醇缩醛、生姜提取物、姜油、姜辣素、姜油酮、橙皮苷、及吡咯烷酮羧酸、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

从穿着者不易感到疼痛的方面考虑,温感成分优选为不是辣椒素,更优选为香草醇烷基醚衍生物(例如,香草醇乙醚、香草醇丁醚、香草醇戊醚、香草醇己醚、生姜提取物、姜油、姜辣素、姜油酮、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

作为溶剂成分,只要能够含有温感成分,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列举出亲油性溶剂和亲水性溶剂。溶剂成分能够将温感成分例如溶解、分散等。作为亲油性溶剂,能够列举出油脂、例如天然油(例如甘油三酯等脂肪酸酯、椰子油、亚麻子油等)、烃(例如石蜡、例如液体石蜡)等。作为亲水性溶剂,能够列举出水和醇。作为上述醇,能够列举出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等低级醇;辛醇、月桂醇、肉豆蔻醇等高级醇等。

作为溶剂成分,从易于控制挥发性、特别是易于降低挥发性的方面考虑,优选为油脂(亲油性溶剂)或者醇(亲水性溶剂)。此外,在护垫1(吸收性物品)中,从抑制吸收性能下降的方面考虑,溶剂成分优选为亲油性溶剂。由此,温感层9的温感剂不易移动到吸收层4,能够不易损害吸收层4的吸收性能。并且,由于溶剂成分含有亲油性溶剂,因此溶剂成分不易蒸散,能够长期有效率地向穿着者供给温感剂,能够不易降低温感效率。但是,在本申请发明人进行了确认之后,与构成温感剂的溶剂成分是亲水性溶剂、例如水的情况相比较,在构成温感剂的溶剂成分含有亲油性溶剂的情况下,存在温热感知时间变长的倾向。但是,由于该护垫1(吸收性物品)具有上述的预定的结构,因此能够缩短温热感知时间,能够使穿着者不易感觉发痒。由此,能够进一步维持温感层的效果并抑制穿着者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发痒的状况。

温感剂含有的温感成分优选为0.0001质量%~10.0质量%,更优选为0.0005质量%~7.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5.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0.3质量%~3.0质量%。这是从温感的效果的方面考虑的。

该护垫1以温感成分的基重优选为0.001g/m2~10g/m2,更优选为0.003g/m2~5g/m2,进一步优选为0.01g/m2~2.5g/m2,更进一步优选为0.05g/m2~1.5g/m2这样的基重含有温感剂。这是从对穿着者赋予温感的方面考虑的。

在该护垫1中,温感剂除了含有温感成分和溶剂成分之外,还可以在不损害对穿着者赋予温感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下述所示的、至少一种其他的成分。

作为上述至少一种其他的成分,例如能够列举出维生素。作为维生素,例如能够列举出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作为水溶性维生素,例如能够列举出维生素B组、维生素C。作为脂溶性维生素,例如能够列举出维生素A组、维生素D组、维生素E组以及维生素K组等。在维生素中也含有它们的衍生物。

作为上述至少一种其他的成分,例如能够列举出氨基酸、例如丙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脯氨酸、羟基脯氨酸等氨基酸、以及肽。此外,作为上述至少一种其他的成分,例如能够列举出方沸石、菱沸石、片沸石、钠沸石、束沸石和菱锌矿等天然沸石、以及合成沸石等沸石。此外,作为上述至少一种其他的成分,例如能够列举出胆固醇、透明质酸、卵磷脂、神经酰胺、胎盘、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角鲨烷、凡士林、海藻糖等。

此外,作为上述至少一种其他的成分,例如能够列举出皮肤收敛剂、祛痘剂、抗皱剂、抗橘皮组织剂、美白剂、抗菌剂、防霉剂等药剂。作为上述皮肤收敛剂,例如能够列举出:氧化锌、硫酸铝、单宁酸等、油溶性皮肤收敛剂如油溶性多酚。作为上述油溶性多酚,例如能够列举出:黄柏提取物、金丝桃提取物、短柄野芝麻提取物、洋甘菊提取物、牛蒡提取物、鼠尾草提取物、华东椴提取物、欧洲椴提取物、桦树提取物、大麻黄提取物、小花鼠尾草提取物、鼠尾草提取物、胡桃壳提取物、朱槿提取物、枇杷叶提取物、菩提树提取物、啤酒花提取物、七叶树提取物、薏苡仁提取物等天然的油溶性多酚。作为上述祛痘剂,例如能够列举出:水杨酸、过氧化苯甲酰、间苯二酚、硫、红霉素、锌等。作为上述抗皱剂,例如能够列举出:乳酸、水杨酸、水杨酸衍生物、乙醇酸、植酸、硫辛酸、溶血磷脂酸。作为上述抗橘皮组织剂,例如能够列举出:氨茶碱、咖啡碱、茶碱、可可碱等黄嘌呤化合物。作为上述美白剂,例如能够列举出:烟酰胺、曲酸、熊果苷、葡糖胺及衍生物、植物甾醇衍生物、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以及桑树提取物和胎盘提取物。

此外,作为上述至少一种其他的成分,例如能够列举出抗炎症成分、pH调节剂、抗菌剂、保湿剂、香料、色素、染料、颜料、植物提取物等。作为上述抗炎症成分,例如能够列举出:牡丹、黄芩、金丝桃、甘菊、甘草、桃叶、艾蒿、紫苏提取物等源自天然的抗炎剂;尿囊素、甘草酸二钾盐等合成抗炎剂。作为上述pH调节剂,例如能够列举出:苹果酸、琥珀酸、柠檬酸、酒石酸、乳酸等将肌肤保持为弱酸性的物质。作为上述颜料,例如能够列举出氧化钛。

优选的是,该护垫1和温感剂不含有发热剂。由此,即使在穿着者长时间使用护垫1的情况下,也能够不易引起低温灼伤。此外,由于护垫1自身不发热,因此用于将护垫1固定于穿着衣物的粘合层6不易软化,在自穿着衣物拆卸护垫1时,护垫1的粘合层6不易残留于穿着衣物、肌肤。其中,作为发热剂,只要发热剂自身发热,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够列举出利用金属粉(例示:铁粉)的氧化热、酸以及碱的中和热、无机盐的水和热等化学能量的药剂。

<透液性片2>

作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透液性片2的原材料,只要具有透液性,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够列举出布帛(例示:无纺布、纺布、编织物)、开孔膜等。作为布帛中的无纺布,例如能够列举出气流成网浆粕、热风无纺布、纺粘型无纺布、点粘无纺布、水刺型无纺布、针刺法无纺布、熔喷法无纺布、以及这些无纺布的组合(例如SMS等)等。作为开孔膜,例如能够列举出在聚乙烯片、聚丙烯片形成有多个开孔部的方式。

作为构成布帛的纤维,只要透液性片2具有透液性,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任意的纤维,但从透液性、吸液(湿)性、液体保持性等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亲水性纤维。作为该亲水性纤维,例如能够列举出棉、混棉、粉碎浆粕等纤维素纤维;人造丝、原纤维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纤维;醋酸、三乙酸酯等半合成纤维素纤维;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复合纤维;吸湿性发热纤维等。其中,从吸液性、液体保持性、柔软性、肌肤触感等优异这样的方面考虑,优选为纤维素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半合成纤维素纤维等纤维素类纤维或者吸湿性发热纤维。特别优选为棉、混棉、人造丝、吸湿性发热纤维。

作为实施方式的优选的方式,透液性片2含有由棉、混棉、人造丝、吸湿性发热纤维或者将这些材料中的至少两种组合而成的混合纤维形成的无纺布。在该情况下,除了吸液性、液体保持性、柔软等之外,还能够起到以下的效果。即,与吸收层4同样,能够在透液性片2的压缩部8的两外侧的部分(外周部DE)吸入周边气氛的水分(湿气),并且能够在透液性片2的肌肤侧的整个表面从周边气氛吸入水分(湿气)。由此,能够更可靠地起到能够增多穿着者的肌肤附近的水分而缩短温热感知时间的效果,能够进一步抑制穿着者在温热感知时间内感觉发痒的状况。

透液性片2的基重、厚度、纤维密度如下所示。只要不损害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基重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采用考虑到吸液(湿)性、液体保持性等的任意的基重。作为该基重,例如能够列举出5g/m2~60g/m2的范围内的基重,优选为10g/m2~50g/m2的范围内。只要不损害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厚度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采用0.1mm~5.0mm的范围内的厚度。但是,考虑到吸液(湿)性、液体保持性等,优选为0.5mm~3.0mm的范围内。纤维密度例如可以采用0.001g/cm3~0.6g/cm3的范围内的纤维密度。但是,考虑到吸液(湿)性、液体保持性等,优选为0.003g/cm3~0.1g/cm3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基重:25.0g/m2、厚度:1.3mm、纤维密度:0.019g/cm3的热风无纺布。

<吸收层4>

只要具有吸液(湿)性、液体保持性,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吸收层4的原材料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够列举出吸收性片。作为吸收性片,例如能够列举出由吸收性材料构成的吸收芯、用亲水性的薄棉纸等芯包覆片覆盖该吸收芯而成的吸收性片等。作为构成吸收芯的吸收性材料,可以采用在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任意的吸收体,但从吸液(湿)性、液体保持性等方面考虑,例如能够列举出亲水性纤维、高吸收性聚合物等。具体地讲,粉碎浆粕、棉等纤维素纤维;人造丝、原纤维人造丝等再生纤维素纤维;醋酸、三乙酸酯等的半合成纤维素纤维;由丙烯酸钠聚合物等高吸收性聚合物构成的颗粒物;以及将这些材料中的至少两种以上任意地组合而成的材料等。吸收层4也可以由具有多个吸收性片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的片状构件构成。

吸收层4的基重、厚度、纤维密度如下所示。只要不损害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基重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采用考虑到期望的吸液(湿)性、液体保持性等的任意的基重。作为该基重,例如能够列举出20g/m2~200g/m2的范围内的基重,优选为30g/m2~100g/m2的范围内。只要不损害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厚度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采用0.1mm~8.0mm的范围内的厚度。但是,考虑到吸液(湿)性、液体保持性等,优选为0.5mm~5.0mm的范围内。纤维密度例如可以采用0.0025g/cm3~2g/cm3的范围内的厚度。但是,考虑到吸液(湿)性、液体保持性等,优选为0.006g/cm3~0.2g/cm3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基重:60.0g/m2、厚度:1.25mm、纤维密度:0.075g/cm3的气流成网法无纺布。另外,在吸收层4由具有多层构造的片状构件构成的情况下,各层的基重、厚度的合计处于上述的范围内即可,各层的密度处于上述的范围内即可。

<非透液性片3>

作为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非透液性片3的原材料只要具有非透液性,就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够列举出膜、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的膜、具有透气性的树脂膜、在纺粘型或者水刺型等的无纺布上接合具有透气性的树脂膜而成的材料、SMS等多层无纺布等。非透液性片3的基重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够列举出10g/m2~60g/m2,优选为15g/m2~50g/m2。非透液性片3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能够列举出0.10mm~3.0mm。

<中间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在护垫1在透液性片2和吸收层4之间含有中间片(未图示)的情况下,作为中间片的原材料,能够列举出作为透液性片2的原材料而列举的材料。作为中间片的基重、厚度、纤维密度,能够列举出与透液性片2相同程度的范围内的值。作为中间片的一个例子,例如能够列举出基重:30.0g/m2、厚度:1.5mm、纤维密度:0.02g/cm3的热风无纺布。

另外,能够遵照JIS L 1906的5.2来测量各种片的基重。通过自测量对象的片切下预定尺寸(例示:30mm×30mm)的样本片,将切下来的样本片放置于加藤科技(株)制的自动化压缩试验机(型号:KES FB-3A),测量该试验机的测量端子对样本片施加的压力为49Pa时的厚度(mm),从而能够得出各种片的厚度。通过用基重除以厚度,从而能够得出各种片的纤维密度。

<粘合层6>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粘合层6只要能将护垫1固定于穿着者的穿着衣物,其原材料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采用任意的粘合剂。作为粘合剂,例如能够列举出以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E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等橡胶系为主体的、或以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等烯烃系为主体的压敏型粘接剂或热敏型粘接剂;由水溶性高分子(例如,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明胶等)或水溶胀性高分子(例如,聚乙酸乙烯酯、聚丙烯酸钠等)形成的水敏性粘接剂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