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加温输注或冲洗的液体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1556发布日期:2019-12-17 21:3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用于加温输注或冲洗的液体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加温输注或冲洗的液体容器,用于与输液器、输血器或冲洗器连接配套使用,特别应用于医疗输液、输血及临床冲洗。



背景技术:

加温输液是重要的临床补液方法,特别是用于大量输注低温液体或快速输注大量冷藏库血。由于输入液体温度低,大量输入会导致低体温,给患者带来很大危害,如手术切口感染,心血管不良事件,凝血功能下降,麻醉苏醒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延长等,因此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对液体加温。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加热方法有水浴加热、温箱加热、输液管加热等。其中输液管加热是最普遍的加热方式,也是相对于水浴加热和温箱加热更安全、有效的方式。

专利号zl200420036761.4的输液管加热主要通过将管路置入加热装置,这种做法管路受热面积很有限,常常管路内液体还没加热到温度已经流向下游,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有的做法是将袋体直接置入加温装置中,或在加热装置上设置非常高的温度来达到快速加热的目的,如专利号:zl03241419.6,但也因此产生了塑料包装物或管路受高温融化或析出化学物质的安全隐患。还有采用将管路盘绕在加热装置内部以增大受热面积的解决方案,如专利号:zl201520889903.x、专利号:zl201730673014.4、专利申请号:zl201830317017.9,这种做法确实增大了受热面积但也因此使管路变得相当长,过长的管路在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扭结或挂蹭到其他物品,而且在每次使用时都需要盘绕管路,非常不方便,并且上述两种解决方案均存在因输注管路本身的特定厚度,而导致的导热慢,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加温输注或冲洗的液体容器及其使用方法,是具有内置曲线形流道结构的液体容器,实现了在不改变原有耗材管路基本长度的基础上,为临床输注和冲洗操作提供加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加温输注或冲洗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袋体、入液管、出液管;所述袋体上热焊有数条焊线,数条焊线与袋体形成了液体入口、液体出口、袋体连接处和一条蛇形曲线流道,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分别位于蛇形曲线流道的两端,袋体连接处设置在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之间数条焊线外围为袋体连接边;所述框架中部为中空部,上部为手持部,外边缘框架连接边,中空部两侧的框架连接边上分别设有条状加强筋,在中空部上端的框架面上分别设有浅凹槽状的液体入口位、浅凹槽状的液体出口位和弧状加强筋,在液体入口位和液体出口位之间设有用于区分液体容器使用方向的标签位,标签位下端为框架连接处;框架宽度与袋体的宽度相同,中空部的长度与袋体长度相同;所述入液管和出液管为两个短管,入液管外径与液体入口口径相同,出液管外径与液体出口口径相同;所述袋体设置在框架上,袋体的袋体连接边热焊在框架的框架连接边上,袋体的袋体连接处热焊在框架的框架连接处上,入液管热焊在液体入口中,出液管热焊在液体出口中,入液管位于液体入口位内,出液管位于液体出口位内;所述框架为硬质高分子材料,袋体为软质高分子材料。

用于加温输注或冲洗的液体容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前,先通过锁定式鲁尔接头,根据需要在入液管和出液管上的连接输液器、输血器或冲洗器,之后再进行操作。已连接有输液器、输血器或冲洗器的则无需此步骤。

使用时,首先,操作者手持框架的手持部,通过确认标签位向上来判断液体容器插入方向正确,然后,将液体容器缓慢的插入加温装置中,直至无法推动,按输注或冲洗的操作要求连接其他部分管路,使液体充盈液体容器,最后,启动加温装置,即可进行输注或冲洗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为解决输注和冲洗液体温度过低,容易造成病人低体温等不良事件的问题,并同时解决现有延长管路加热方式的种种弊端,本实用新型通过新型液袋的内置曲线形流道设计,实现了在不改变原有输液器的基本长度的基础上,增大了受热面积,实现将液体安全迅速地加温到舒适温度,同时也因为没有增长原有的管路长度,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扭结或挂蹭到其他物品。使用该新型液袋时仅需将液袋插入加温装置即可,不需要每次使用都进行盘管操作,大大的节省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新型液袋四周的硬质框架可以保护液袋,使其不易变形,且在插入加温装置时提供支撑力,更易操作。新型液袋的尺寸是经过大量实验所得到的,在能够满足对于输液、输血、冲洗等医疗操作的流量要求,以及加温装置的升温需求的前提下的最优选择。新型液袋的入液管和出液管处还可以连接的锁定式鲁尔接头,用于适配大多数医疗管路,使用时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给临床使用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使用方便、灵活。标签位的设计可以让使用者很容易辨别方向,降低反插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框架主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框架侧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袋体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鲁尔接头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输液器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输血器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冲洗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用于加温输注或冲洗的液体容器,包括框架1、袋体2、入液管3、出液管4。

如图4所示,袋体2上热焊有数条焊线2-1,数条焊线2-1与袋体2形成了液体入口2-2、液体出口2-3、袋体连接处2-5和一条蛇形曲线流道2-4,液体入口2-2和液体出口2-3分别位于蛇形曲线流道2-4的两端,袋体连接处2-5设置在液体入口2-2和液体出口2-3之间数条焊线2-1外围为袋体连接边2-6;

如图2-3所示,框架1中部为中空部1-1,上部为手持部1-2,外边缘框架连接边1-3,中空部1-1两侧的框架连接边1-3上分别设有条状加强筋1-4,在中空部1-1上端的框架面上分别设有浅凹槽状的液体入口位1-2-2、浅凹槽状的液体出口位1-2-3和弧状加强筋1-5,在液体入口位1-2-2和液体出口位1-2-3之间设有用于区分液体容器使用方向的标签位1-2-4,标签位1-2-4下端为框架连接处1-2-1框架1宽度与袋体2的宽度相同,中空部1-1的长度与袋体2长度相同。

如图1-4所示,入液管3和出液管4为两个短管,入液管3外径与液体入口2-2口径相同,出液管4外径与液体出口2-3口径相同。

袋体2设置在框架1上,袋体2的袋体连接边2-6热焊在框架1的框架连接边1-3上,袋体2的袋体连接处2-5热焊在框架1的框架连接处1-2-1上,入液管3热焊在液体入口2-2中,出液管4热焊在液体出口2-3中,入液管3位于液体入口位1-2-2内,出液管4位于液体出口位1-2-3内。框架1为硬质高分子材料,袋体2为软质高分子材料。

如图5所示,入液管3和出液管4还分别连接一个锁定式鲁尔接头6。

如图1所示,蛇形曲线流道2-4垂直弯折成四段,每一段的宽度为29±1mm,长度为229±2mm,蛇形曲线流道2-4的的总体宽度为130±2mm,所述袋体2单层厚度为0.1﹢0.02mm,所述框架1的宽度为149±2mm。

如图5-9所示,用于加温输注或冲洗的液体容器的使用方法为:使用前,先通过锁定式鲁尔接头6,根据需要在入液管3和出液管4上的连接输液器、输血器或冲洗器,之后再进行操作。已连接有输液器、输血器或冲洗器的则无需此步骤。

使用时,首先,操作者手持框架1的手持部1-2,通过确认标签位1-2-4向上来判断液体容器插入方向正确,然后,将液体容器缓慢的插入加温装置5中,直至无法推动,按输注或冲洗的操作要求连接其他部分管路,使液体充盈液体容器,最后,启动加温装置5,即可进行输注或冲洗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