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插管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6165发布日期:2020-05-20 02:32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管插管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管插管固定器。



背景技术:

在患有重大疾病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基本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当前大多数气管插管的固定方法是将牙垫和气管插管用胶布固定后再直接黏贴到患者的脸颊上,长期的临床实验证明,这种固定方法存在很多弊端:例如气管插管固定方式很不稳定,具有很大的活动度,极易发生脱管或气管插管过深,对病人造成很大的伤害,进一步会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急需一种效果好的气管插管固定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管插管固定器,该气管插管固定器结构简单,可对气管插管进行双重固定,固定性好,同时还可防止患者舌根后坠,避免舌头完全堵住喉咙,此外还便于与唾液引流装置配合使用,实用性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管插管固定器,包括固定器本体和设于所述固定器本体两端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器本体对应于人体嘴角的位置设有嘴角通孔,所述固定器本体的中部设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上开设有倒u形管槽,所述倒u形管槽开口端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限位横杆和第二限位横杆,所述第一限位横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横杆均与所述固定片平行且均朝向所述倒u形管槽的开口端延伸,所述倒u形管槽、所述第一限位横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横杆均由硅胶制成,所述固定片上还设有限位孔;还包括辅助插管,所述辅助插管的头端与所述限位孔可拆卸连接且与所述固定片垂直,所述辅助插管的末端朝向人体的口腔方向且末端端部设有挡板,所述辅助插管靠近所述挡板的位置设有压舌板,所述压舌板与所述辅助插管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器本体的两端对称设有固定带通孔,所述固定带通过所述固定带通孔与所述固定器本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嘴角通孔上设有吸湿层,所述吸湿层环绕所述嘴角通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嘴角通孔的形状为心形或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辅助插管的头端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限位孔和所述辅助插管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孔与所述第一限位横杆和所述第二限位横杆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由于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倒u形限位管槽与第一限位横杆和第二限位横杆结合,可有效对气管插管进行固定,使用时,施力将气管插管从第一限位横杆和第二限位横杆的中间往倒u形限位横杆中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受力向倒u形管槽方向折叠使得气管插管置入倒u形管槽中,停止施力,此时,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回弹堵住倒u形管槽的开口端,将气管插管稳固于倒u形管槽内,从而有效避免气管插管脱管,结构简单且固定性好;进一步的,辅助插管的插入,一方面增加了患者口腔中的插入物的体积,减少了气管插管可活动的范围,另一方面在尾端的挡板可起到限位作用,可有效避免气管插管受外力作用向患者体内滑动以至于气管插管插入过深的现象,因此,倒u形限位管槽与辅助插管结合,可对气管插管其到双重固定作用,稳固性高。此外,辅助插管的压舌板可压住患者的舌头,避免患者的舌头后坠,导致舌头全部堵住喉咙而唾液无法排出的现象,提升了气管插管置入的安全性。

(2)嘴角通孔利于接入外部唾液引流装置进行唾液引流,以避免患者分泌的唾液沿着嘴角溢流分散至下巴、脖子等,提升了患者使用固定器的舒适感。

虽然现在也有诸多关于气管插管固定器的研究,利于中国专利cn20775561u一种气管插管固定器,虽然也公开了用于固定气管插管的弧形限位槽和用于引流唾液和压舌的中空压舌管腔,但是其弧形限位槽的结构更为精细复杂,且其中空压舌管腔无法有效增强气管插管固定的稳定性且压舌效果差,同时,其无法对嘴角溢出的唾液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管插管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均是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图中,1-固定器本体,2-固定带,11-固定带通孔,3-嘴角通孔,4-固定片,5-倒u形管槽,51-第一限位横杆,52-第二限位横杆,53-限位孔,6-辅助插管,61-挡板,62-压舌板。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优的实施方式中,一种气管插管固定器,包括固定器本体1和设于所述固定器本体1两端的固定带2,所述固定器本体1为类口罩的形状,用于罩住患者的嘴部,所述固定带2用于将所述固定器本体1固定在患者的嘴部,使所述固定器本体1不乱移动,所述固定器本体1和所述固定带2可拆卸连接,具体为:所述固定器本体1的两端对称设有固定带通孔11,所述固定带2通过所述固定带通孔11与所述固定器本体1可拆卸连接,即所述固定带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带通孔11连接,另一端为挂耳式挂于患者的耳朵上,或者一端与所述固定带通孔11连接,另一端与另一固定带2的自由端于患者脑后连接。

所述固定器本体1对应于人体嘴角的位置设有嘴角通孔3,所述嘴角通孔3的形状为心形;所述嘴角通孔3上设有吸湿层,所述吸湿层环绕所述嘴角通孔3设置,用于吸附患者嘴角溢流出的唾液,避免溢流出的唾液四处流散,在使用时还可在所述嘴角通孔3内填塞吸湿性材料,如海绵、纸巾等用于吸附患者嘴角溢流的唾液,并根据吸收情况随时更换,有效提升了使用气管插管的卫生程度。此外,也可通过所述嘴角通孔3外接唾液引流装置,所述唾液引流装置可包括置入患者嘴角的引流管,与引流管连接的集液袋。

所述固定器本体1的中部设有固定片4,所述固定片4上开设有倒u形管槽5,所述倒u形管槽5开口端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限位横杆51和第二限位横杆52,所述第一限位横杆51和所述第二限位横杆52均与所述固定片4平行且均朝向所述倒u形管槽5的开口端延伸,且两者的自由端不相接触,所述倒u形管槽5、所述第一卡位横杆51和所述第二限位横杆52均由硅胶制成,使用时,施力将气管插管从第一限位横杆51和第二限位横杆52的空隙中间往所述倒u形管槽5中推,所述第一限位横杆51和所述第二限位横杆52受力向所述倒u形管槽5方向折叠使得气管插管置入所述倒u形管槽5中,停止施力,此时,所述第一限位横杆51和所述第二横杆52回弹堵住所述倒u形管槽5的开口端,即可将气管插管稳固置于所述倒u形管槽5内,从而有效避免气管插管脱管,结构简单且固定性好。

所述固定片4上还设有限位孔53,所述限位孔53与所述第一限位横杆51和所述第二限位横杆5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该实施方式中的气管插管固定器还包括辅助插管6,所述辅助插管6的头端与所述限位孔53可拆卸连接且与所述固定片4垂直,具体连接方式为:所述限位孔53内设有内螺纹,所述辅助插管6的头端设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限位孔53和所述辅助插管6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连接。

所述辅助插管6的末端朝向人体的口腔方向且其末端端部设有挡板61,所述辅助插管6靠近所述挡板61的位置设有压舌板62,所述压舌板62与所述辅助插管6垂直。所述辅助插管6的设置,一方面增加了患者口腔中的插入物的体积,减少了气管插管在患者口腔内可活动的范围,另一方面在末端的所述挡板61可起到限位作用,可有效避免气管插管受外力作用向患者体内滑动以至于气管插管插入过深的现象,因此,所述倒u形限位管槽5与所述辅助插管6结合,可对气管插管其到双重固定作用,稳固性高;而所述辅助插管6的压舌板62可有效压住患者的舌头,避免患者的舌头后坠,导致舌头全部堵住喉咙而唾液无法排出的现象,提升了气管插管置入的安全性。

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61和所述压舌板62外表面均包裹由柔性层,例如硅胶等,以提升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61和所述压舌板62均为圆形。

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气管插管固定器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1)安装:将所述连接带2与所述连接带通孔11连接,将所述辅助插管6与所述限位孔53连接;

(2)佩戴:将所述辅助插管6插入患者的嘴巴并调节好所述挡板61和所述压舌板62的位置,然后将所述气管插管置入所述倒u形管槽5中,进一步调节好之后,将所述固定带2的自由端环绕至患者的后脑勺并打结,使得所述固定器本体1固定在患者的嘴部;

(3)唾液引流/吸附:根据患者唾液分泌量,通过在所述嘴角通孔3填塞吸附性材料或外接唾液引流装置,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嘴角通3孔的形状为圆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可以将患者的嘴角部分裸露出来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气管插管固定器结构简单,可对气管插管进行双重固定,固定性好,同时还可防止患者舌根后坠,避免舌头完全堵住喉咙,此外还便于与用唾液引流装置配合使用,实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