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64571发布日期:2020-07-04 04:3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医疗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医疗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进行输液、输血、人工透析等的情况下,使用医疗用管等来形成输液管线,并通过该输液管线向体内供给药液等液体。在输液管线中使用的医疗用管、注射器等医疗器械能够使用医疗用连接器而相互连接。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这种医疗用连接器公开了以下结构,即:在壳体的外周面设置有能够与鲁尔锁定连接器旋合的螺纹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11820号公报

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医疗用连接器那样,通过利用具有螺纹部的医疗用连接器,由此能够稳定地维持医疗用连接器与医疗器械的连接状态。然而,例如医疗用管的扭转等,由于施加意外的外力,从而依然存在螺纹部向旋合状态松动的方向转动的担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容易维持与医疗器械的连接状态的结构的医疗用连接器。

作为本公开的第一方式的医疗用连接器具备:第一连接部,其划分第一流路;第二连接部,其划分与所述第一流路连通的第二流路;以及转动控制部,其控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在连结状态下相对的转动,所述第二连接部具备壁面,该壁面通过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从而限制所述第一连接部沿着遍布所述第一流路及所述第二流路延伸的轴而向离开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移动,所述转动控制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抵接于所述壁面的状态下,允许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向以所述轴为中心轴的第一周向转动、并且限制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向与所述第一周向相反方向的第二周向转动,所述第一连接部能够利用向所述第二周向的转动动作而相对于其他医疗器械连接,并且能够利用向所述第一周向的转动动作来解除连接。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具备能够旋合于所述其他医疗器械的内螺纹部的外螺纹部,所述外螺纹部构成为:通过相对于所述其他医疗器械的所述内螺纹部向所述第二周向转动,从而旋合于所述其他医疗器械的所述内螺纹部。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在将所述其他医疗器械设为第一其他医疗器械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利用向所述第一周向的转动动作而相对于第二其他医疗器械连接,并且能够利用向所述第二周向的转动动作来解除连接。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连接部具备能够旋合于第二其他医疗器械的外螺纹部的内螺纹部,所述内螺纹部构成为:通过相对于所述第二其他医疗器械的所述外螺纹部向所述第一周向转动,从而旋合于所述第二其他医疗器械的所述外螺纹部。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转动控制部具备棘轮机构,该棘轮机构由构成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壳体、和构成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壳体形成。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方的连接部的第一筒部内插入有另一方连接部的第二筒部,所述第一筒部的内壁及所述第二筒部的外壁仅通过所述第一筒部与所述第二筒部在径向上重叠的插入区域中的、所述第一筒部及所述第二筒部的轴向上的一部分来形成抵接区域,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抵接区域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滑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向所述第一周向转动。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抵接区域遍布所述第一筒部及所述第二筒部的周向的整个区域形成。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一方的连接部的所述第一筒部的外壁形成有环状槽,所述另一方的连接部具备爪部,该爪部位于所述一方的连接部的所述第一筒部的所述径向的外侧,并嵌入所述环状槽,所述壁面由所述环状槽的槽壁、或者所述爪部的外壁构成。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在将所述壁面设为第一壁面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接部具备第二壁面,该第二壁面通过抵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从而限制所述第一连接部沿着所述轴而向接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移动,所述转动控制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抵接于所述第二壁面的状态下,允许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向所述第一周向转动、并且限制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向所述第二周向转动。

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由堵塞所述第一流路的阀芯构成。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具有容易维持与医疗器械的连接状态的结构的医疗用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医疗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从侧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医疗用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3是从上表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医疗用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沿着图3的i-i线的截面的剖视图。

图5是从上表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医疗用连接器的情况下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下表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医疗用连接器的情况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1所示的医疗用连接器被分解为第一连接部件与第二连接部件的状态下的、表示与图4相同截面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医疗用连接器的转动控制部中的棘轮机构的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棘轮机构的概要的图。

图10是表示图8所示的棘轮机构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图8所示的棘轮机构的其他变形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医疗用连接器的第一连接部连接有第一其他医疗器械,并且在第二连接部连接有第二其他医疗器械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具备图1所示的医疗用连接器的输液组件的图。

图14是表示图8所示的棘轮机构的其他变形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具备图14所示的变形部的第二连接部件的立体图。

图16是从侧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医疗用连接器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7是关于图16所示的医疗用连接器的与图4相同截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7对本公开的医疗用连接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共同的部件、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连接器100的立体图。图2是从侧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医疗用连接器100的侧视图。图3是从上表面侧观察图1所示的医疗用连接器100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沿着图3的i-i线的截面的剖视图。

如图1~图4所示,医疗用连接器100具备第一连接部1、第二连接部2以及转动控制部3。转动控制部3控制第一连接部1与上述第二连接部2在连结状态下的相对转动。

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连接器100中,第一连接部1的一部分由第一壳体31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连接器100中,第二连接部2的一部分由第二壳体51构成。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动控制部3具备由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51形成的棘轮机构。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51以及由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51形成的棘轮机构的详细结构详见后述。

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1划分第一流路1a。第二连接部2与第一连接部1。第二连接部2划分与第一流路1a连通的第二流路2a。换言之,医疗用连接器100划分由第一流路1a和第二流路2a构成的连接器流路4。另外,遍布第一流路1a以及第二流路2a延伸的轴o构成连接器流路4的轴。

第一连接部1以及第二连接部2分别能够利用转动动作而相对于其他医疗器械连接。另外,第一连接部1以及第二连接部2能够分别利用转动动作而相对于其他医疗器械解除连接。“其他医疗器械”未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与医疗用连接器100分开设置的医疗用连接器、医疗用管、注射器等。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能够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的其他医疗器械记载为“第一其他医疗器械”。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能够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的其他医疗器械记载为“第二其他医疗器械”。

“能够利用转动动作而相对于其他医疗器械连接”意味着:在用于实现与其他医疗器械的液密的连接状态的连接过程的一部分或全部中,包含相对于其他医疗器械的转动动作。另外,“能够利用转动动作而相对于其他医疗器械解除连接”意味着:在解除与其他医疗器械的液密的连接状态的解除连接过程的一部分或全部中,包含相对于其他医疗器械的转动动作。

详见后述,但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部1能够通过利用转动动作的螺纹结合(以下,有时记载为“旋合”)而与第一其他医疗器械连接。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部1能够通过与连接时相反方向的转动动作而相对于第一其他医疗器械解除连接。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部2能够通过利用转动动作的螺纹结合而相对于第二其他医疗器械连接。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部2能够通过与连接时相反方向的转动动作而相对于第二其他医疗器械解除连接。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连接器100是在连接过程以及解除连接过程的全部过程中,利用相对于其他医疗器械的转动动作的一例。

这样,连结状态的第一连接部1以及第二连接部2分别构成为:通过利用转动动作,从而能够相对于其他医疗器械连接以及解除连接。因此,例如,在将作为第一其他医疗器械的一例的医疗用管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并且将作为第二其他医疗器械的一例的其他医疗用管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的情况下,能够经由医疗用连接器100的连接器流路4将两个医疗用管的流路流体连通。

在医疗用连接器100中,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被限制沿着轴o向相互离开的方向移动。因此,即使使第一连接部1以及第二连接部2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以在沿着轴o的轴向a离开的方式移动,也无法将两者分离。即,第一连接部1以及第二连接部2构成为:不会相对于在轴向a的离开方向上的移动而分离。换言之,在着眼于第一连接部1的任意的规定部位与第二连接部2的任意的规定部位的情况下,上述两个规定部位在轴向a的距离不会分离规定距离以上。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将在轴向a重叠配置,并且若第一连接部1以及第二连接部2欲在轴向a离开则相互抵接来干涉的部位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以及第二连接部2来实现。

具体而言,第二连接部2具备壁面5。该壁面5抵接于第一连接部1,由此限制第一连接部1沿着遍布第一流路1a及第二流路2a延伸的轴o而向离开第二连接部2的方向移动。另外,第一连接部1具备壁面6。该壁面6抵接于第二连接部2的壁面5,由此限制第二连接部2沿着遍布第一流路1a及第二流路2a延伸的轴o而向离开第一连接部1的方向移动。更具体而言,第一连接部1的壁面6与第二连接部2的壁面5在轴向a对置。若第一连接部1以及第二连接部2欲在轴向a离开,则第一连接部1的壁面6与第二连接部2的壁面5碰接。由此,限制第一连接部1以及第二连接部2在轴向a的分离移动。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连接部1的壁面6以及第二连接部2的壁面5详见后述(参照图4等)。

转动控制部3在限制第一连接部1以及第二连接部2向沿着轴o相互离开的方向移动的状态下(以下,有时记载为“限制分离状态”),允许第二连接部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向以轴o为中心轴的第一周向b1转动。另外,转动控制部3在限制分离状态下限制第二连接部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向与第一周向b1相反方向的第二周向b2转动。本实施方式中的限制分离状态如上述的那样,是第一连接部1的壁面6抵接于第二连接部2的壁面5的状态。

即,转动控制部3在上述的限制分离状态中,允许第二连接部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向周向b的一个方向(第一周向b1)相对地转动。相对于此,转动控制部3在上述的限制分离状态中,限制第二连接部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向周向b的相反方向(第二周向b2)相对地转动。关于本实施方式的转动控制部3的结构详见后述(参照图5~图11等)。

如上述的那样,第一连接部1能够利用转动动作而相对于第一其他医疗器械连接,并且能够利用转动动作来解除连接。更具体而言,第一连接部1能够利用向第二周向b2的转动动作而相对于第一其他医疗器械连接。另外,第一连接部1能够利用向第一周向b1的转动动作而相对于第一其他医疗器械解除连接。

医疗用连接器100由于具备上述的转动控制部3、和能够在上述的转动方向与第一其他医疗器械连接及解除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因此与没有上述转动控制部3的结构相比较,连接于医疗用连接器100的第一其他医疗器械难以从医疗用连接器100脱落。

即,若第二连接部2欲向第一周向b1转动,则该转动转矩在转动控制部3中用于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之间的转动动作。由此,上述的转动转矩难以作用于第一连接部1与第一其他医疗器械的连接部分。因此,第一连接部1难以相对于第一其他医疗器械向第一周向b1转动。这样,即使欲将第一连接部1与第一其他医疗器械的连接状态解除的外力作用于第二连接部2的位置,也能够通过转动控制部3抑制该外力作用于第一连接部1与第一其他医疗器械的连接部分。因此,能够抑制医疗用连接器100与第一其他医疗器械的连接状态意外地解除。其结果能够实现容易维持医疗用连接器100与第一其他医疗器械的连接状态的结构。

另外,如上述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部2也能够利用转动动作而相对于第二其他医疗器械连接,并且能够利用转动动作来解除连接。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部2能够利用向第一周向b1的转动动作而相对于第二其他医疗器械连接。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部2能够利用向第二周向b2的转动动作而相对于第二其他医疗器械解除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连接器100由于具备上述的转动控制部3、和能够在上述的转动方向上与第二其他医疗器械连接以及解除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因此与没有上述转动控制部3的结构相比较,连接于医疗用连接器100的第二其他医疗器械难以从医疗用连接器100脱落。

即,若第一连接部1欲向第二周向b2转动,则该转动转矩在转动控制部3中用于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之间的转动动作。由此,上述的转动转矩难以作用于第二连接部2与第二其他医疗器械的连接部分。因此,第二连接部2难以相对于第二其他医疗器械向第二周向b2转动。这样,即使欲将第二连接部2与第二其他医疗器械的连接状态解除的外力作用于第一连接部1的位置,也能够通过转动控制部3抑制该外力作用于第二连接部2与第二其他医疗器械的连接部分。因此,能够抑制医疗用连接器100与第二其他医疗器械的连接状态意外地解除。其结果能够实现容易维持医疗用连接器100与第二其他医疗器械的连接状态的结构。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连接器100的进一步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连接器100具备第一连接部件21和第二连接部件22。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部1由第一连接部件21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部2由第二连接部件22构成。以下,对第一连接部件21以及第二连接部件22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第一连接部件21>

第一连接部件21具备第一壳体31、和安装于该第一壳体31的阀芯32。如上述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部1由第一连接部件21构成。即,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部1由第一壳体31及阀芯32构成。

[第一壳体31]

第一壳体31划分从外侧插入的阳型连接器的插入口。具有狭缝33的阀芯32位于该插入口。插入口是能够从外侧插入阳型连接器的前端部的中空部。以阀芯32位于该中空部的方式,第一壳体31保持阀芯32。换言之,第一壳体31的插入口意味着:在阀芯32安装于第一壳体31的状态下,阀芯32所在的部分的中空部。阀芯32的内侧的中空部、即在插入口的内侧连续的中空部为流路。第一连接部1的第一流路1a由在插入口的内侧连续的上述的流路构成。换言之,第一流路1a的一端被配置于插入口的位置的阀芯32封闭。

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壳体31具备:盖34,其划分插入口及流路的一部分;和支架35,其划分流路的一部分并支承盖34。

盖34具备顶面盖36和底面盖37。插入口由顶面盖36的一部分和底面盖37的一部分划分。阀芯32借助顶面盖36和底面盖37来压缩并夹持周围,从而将在插入口内的位置固定。关于阀芯32详见后述。

支架35支承作为盖34的顶面盖36及底面盖37。在本实施方式中,顶面盖36及底面盖37双方为与支架35接触而被支承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使底面盖37保持于顶面盖36,而仅使顶面盖36与支架35接触并支承于支架35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相反地使顶面盖36保持于底面盖37,而仅使底面盖37与支架35接触并支承于支架35的结构。

如图4所示,顶面盖36具备:大致圆筒状的中空筒部36a;和设置在该中空筒部36a的一端侧的凸缘部36b。如图4所示,在中空筒部36a的另一端侧设置有由环状的平面构成的上表面38。在该上表面38包括划分上述的插入口的一端的大致圆形的缘39。在中空筒部36a的外壁以能够与符合2016年的iso80369-7标准的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阳型连接器部旋合的方式形成有外螺纹部40。凸缘部36b是与中空筒部36a一体模具成型的部位,通过凸缘部36b与后述的支架35卡合而将顶面盖36保持于支架35。

在中空筒部36a的内壁设置有卡止突起41。该卡止突起41朝向阳型连接器的插入方向c(阳型连接器向第一连接部1插入的插入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轴向a的一个方向相同的方向)突出,并与底面盖37的后述的卡止突起42一起夹住阀芯32来进行压缩并夹持。

如图4所示,底面盖37与顶面盖36同样具备:大致圆筒状的中空筒部37a、和设置在该中空筒部37a的一端侧的凸缘部37b。在中空筒部37a的另一端侧设置有卡止突起42。该卡止突起42朝向与阳型连接器的插入方向c相反方向亦即阳型连接器的拔除方向d突出,并与上述的顶面盖36的卡止突起41一起夹住阀芯32来进行压缩并夹持。

底面盖37通过利用超声波焊接等接合于顶面盖36的中空筒部36a的内表面和/或凸缘部36b的下表面(图4的下表面),从而安装于顶面盖36。此外,底面盖37通过底面盖37的凸缘部37b利用超声波焊接等接合于后述的支架35,从而也安装于支架35。

如图4所示,支架35支承顶面盖36及底面盖37,在其内部划分流路。

更具体而言,支架35具备大致圆筒状的内筒部35a、环状的支承部35b、以及大致圆筒状的外筒部35c。内筒部35a划分流路。支承部35b在内筒部35a的轴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轴向a相同的方向)的一端侧(在图4中为上侧)从内筒部35a的外壁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并支承上述顶面盖36及底面盖37。外筒部35c从支承部35b朝向内筒部35a的轴向的另一端侧(在图4中为下侧)突出,并位于内筒部35a的径向外侧。

如图4所示,内筒部35a与后述的第二连接部件22的第二壳体51的连结内筒部52a嵌合。具体而言,在内筒部35a内嵌有后述的第二连接部件22的第二壳体51的连结内筒部52a。更具体而言,在将内筒部35a中的、支承部35b连续的轴向的一端侧设为基端侧,将其相反侧设为前端侧的情况下,第二连接部件22的第二壳体51的连结内筒部52a从内筒部35a的前端侧插入,并内嵌于内筒部35a。

图5是从上表面侧观察医疗用连接器100的情况下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从下表面侧观察医疗用连接器100的情况下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7是表示医疗用连接器100被分解为第一连接部件21和第二连接部件22的状态下、换言之第一连接部件21与第二连接部件22连结之前的状态下的、与图4相同截面的剖视图。

如图7所示,内筒部35a的内周面具备:位于基端侧的基端内周面81;位于前端侧并延伸至前端的前端内周面82;以及在内筒部35a的轴向上位于基端内周面81与前端内周面82之间的中间内周面83。

基端内周面81、前端内周面82以及中间内周面83分别是从基端侧(在图7中为上侧)朝向前端侧(在图7中为下侧)扩径的锥形面。不过,对于内筒部35a相对于轴的锥形角度而言,与基端内周面81及前端内周面82各自的锥形角度相比,中间内周面83的锥形角度较大。在图7中,将中间内周面83的锥形角度例示为“θ”,但关于基端内周面81及前端内周面82各自的锥形角度也意味着在同样的位置处的角度。

如上述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基端内周面81及前端内周面82分别由锥形面构成,但并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是在内筒部35a的轴向上具有相同内径的内周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端内周面81的锥形角度与前端内周面82的锥形角度大致相等,但也可以为不同的角度。

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部件22的第二壳体51的连结内筒部52a的外周面内嵌于内筒部35a。第二连接部件22的第二壳体51的连结内筒部52a的外周面与内筒部35a的基端内周面81(参照图7)紧贴。如图7所示,在第二连接部件22的第二壳体51的连结内筒部52a的外周面也形成有与上述的基端内周面81紧贴的前端外周面85,但该前端外周面85详见后述(参照图7)。

另外,如图4、图7所示,在内筒部35a的内壁设置有插入限制部44。该插入限制部44通过从盖34的插入口插入的阳型连接器的前端抵接,从而限制阳型连接器向插入方向c的进一步插入。如图7所示,基端内周面81、中间内周面83以及前端内周面82在内筒部35a的轴向上,位于比插入限制部44靠前端侧亦即阳型连接器的插入方向c侧(在图7中为下侧)。

如图7等所示,在内筒部35a的外壁形成有沿周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周向b相同的方向)延伸的环状槽45。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环状槽45形成于内筒部35a的形成有前端内周面82(参照图7)的区域的外壁的部分。如图4所示,在该环状槽45嵌入有第二连接部件22的第二壳体51的爪部57。爪部57详见后述。

如图6所示,在环状的支承部35b中的、与支承盖34(参照图4)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以下仅记载为“支承部35b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凸部46。更具体而言,在支承部35b的下表面形成有沿周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周向b相同的方向)以规定间距配置的多个凸部46。详见后述,但多个凸部46构成转动控制部3的棘轮机构的一部分(参照图8~图11、图14)。

如图4~图7所示,外筒部35c位于内筒部35a的径向外侧。另外,在内筒部35a与外筒部35c之间形成有环状的间隙47。后述的第二连接部件22的第二壳体51的一部分进入该间隙47。详见后述,但在该第二连接部件22的第二壳体51的一部分设置有与上述的多个凸部46一起构成棘轮机构的变形部58(参照图8~图11、图14、图15)。

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壳体31的支架35、顶面盖36以及底面盖37由聚丙烯形成,但并不限于该材料。作为构成第一壳体31的支架35、以及作为盖34的顶面盖36及底面盖37的材料,例如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碳酸酯;聚-(4-甲基-1-戊烯);离子交联聚合物;丙烯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酯(pct)等聚酯;聚醚;聚醚酮(pek);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聚缩醛(pom);聚苯醚;改性聚苯醚;聚砜;聚醚砜;聚苯硫醚;聚芳酯;芳香族聚酯(液晶聚合物);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其他氟系树脂等各种树脂材料。另外,也可以是包含它们中的一种以上的共混物、聚合物合金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是各种玻璃材料、陶瓷材料以及金属材料。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部件21的第一壳体31由支架35、顶面盖36以及底面盖37这三个部件构成,但并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将支架35与底面盖37一体成型等、由两个部件构成。另外,也可以为由单个部件、四个以上部件构成的第一壳体。

[阀芯32]

如图4所示,在阀芯32以阳型连接器装卸于医疗用连接器100时能够弹性变形地开闭的方式设置有狭缝33。另外,阀芯32配置成将由作为盖34的顶面盖36及底面盖37形成的插入口封闭。具体而言,阀芯32被由顶面盖36与底面盖37构成的夹持部夹持来固定位置。

阀芯32被模具成型而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作为该阀芯32的材料,例如列举出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丁基橡胶、丙烯酸橡胶、乙丙橡胶、表氯醇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氟橡胶那样的各种橡胶材料、苯乙烯系、聚烯烃系、聚氯乙烯系、聚氨酯系、聚酯系、聚酰胺系、聚丁二烯系、反式聚异戊二烯系、氟橡胶系、氯化聚乙烯系等各种热塑性弹性体,也可以是混合了它们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

另外,阀芯32的硬度优选为20~60°(a硬度)。由此能够对阀芯32确保适当的弹性力,从而能够使阀芯32产生后述的弹性变形。

<第二连接部件22>

如图4~图7所示,第二连接部件22具备第二壳体51。如上述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部2由第二连接部件22构成。即,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部2由第二壳体51构成。

[第二壳体51]

如图4~图7所示,第二壳体51具备:大致圆筒状的内筒部52、环状凸缘部53、以及大致圆筒状的外筒部54。内筒部52划分作为第二流路2a的流路。环状凸缘部53从内筒部52的外壁向径向外侧突出。外筒部54从环状凸缘部53朝向内筒部52的轴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轴向a相同的方向)突出。

内筒部52具备连结内筒部52a和前端内筒部52b。连结内筒部52a从环状凸缘部53向内筒部52的轴向的一端侧(在图4中为上侧)突出,并插入到上述的第一连接部件21的内筒部35a内。前端内筒部52b从环状凸缘部53向内筒部52的轴向的另一端侧(在图4中为下侧)突出。

如图7所示,内筒部52的连结内筒部52a的外周面具备:基端外周面84,其与环状凸缘部53连续;和前端外周面85,其位于前端侧并延伸至前端。

基端外周面84以及前端外周面85分别是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在图7所示的连结内筒部52a中为从下侧向上侧)缩径的锥形面。

如上述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基端外周面84以及前端外周面85分别由锥形面构成,但并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为在连结内筒部52a的轴向上具有相同的内径的内周面。另外,也可以为基端外周面84及前端外周面85分别具有相同的锥形角度而与轴向的位置无关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基端外周面84及前端外周面85的锥形角度可以是大致相等的角度,也可以是不同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基端外周面84的锥形角度与前端外周面85的后述的前端根部面85a的锥形角度不同的结构,但也可以为大致相等的结构。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前端外周面85由锥形角度不同的两个锥形面构成。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前端外周面85由与基端外周面84连续的前端根部面85a、和锥形角度比该前端根部面85a大且延伸至前端的前端部面85b构成。也可以由一个圆筒面或锥形面构成前端外周面85,但优选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由锥形角度不同的多个外周面构成。这样,当第二连接部件22与第一连接部件21连结时,能够使连结内筒部52a顺畅地嵌合于第一连接部件21的第一壳体31的内筒部35a。

如图4所示,外嵌于连结内筒部52a的、第一连接部件21的第一壳体31的内筒部35a的内周面与连结内筒部52a的前端外周面85(参照图7)紧贴。更具体而言,连结内筒部52a的前端外周面85(参照图7)与第一连接部件21的第一壳体31的内筒部35a的基端内周面81(参照图7)紧贴。

这样,向第一壳体31的内筒部35a内插入第二壳体51的连结内筒部52a,形成内筒部35a与连结内筒部52a在径向上重叠的、轴向a的插入区域t1。如图4所示,内筒部35a的内周面与连结内筒部52a的外周面紧贴的抵接区域t2仅为上述的插入区域t1的一部分。这样,与将抵接区域t2做为插入区域t1整体的结构相比较,能够降低第一连接部件21与第二连接部件22相对转动时的滑动阻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根部面85a相对于轴向a的锥形角度比中间内周面83相对于轴向a的锥形角度(参照图7的“θ”)小。这样,前端根部面85a不与中间内周面83抵接,容易实现抵接于基端内周面81的结构。此外,前端根部面85a相对于轴向a的锥形角度比基端内周面81相对于轴向a的锥形角度大。这样,能够抑制连结内筒部52a过度地插入到内筒部35a内。由此,能够减小前端根部面85a与基端内周面81在轴向a的抵接区域t2。这样,前端根部面85a相对于轴向a的锥形角度优选为比中间内周面83相对于轴向a的锥形角度(参照图7的“θ”)小,并且比基端内周面81相对于轴向a的锥形角度大。

本实施方式的抵接区域t2遍布内筒部35a及连结内筒部52a的周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周向b相同的方向)的整个区域形成。即,内筒部35a的内周面中的基端内周面81(参照图7)与连结内筒部52a的外周面中的前端外周面85(参照图7)在周向的整个区域抵接。由此,由第一连接部件21划分的第一连接部1的第一流路1a与由第二连接部件22划分的第二连接部2的第二流路2a液密地连接。这样,也可以通过使第二连接部件22的连结内筒部52a与第一连接部件21的内筒部35a抵接来确保连接部位的密封性。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通过使o环等其他部件夹设在连结内筒部52a的外壁与内筒部35a的内壁之间来确保密封性。

内筒部52的前端内筒部52b例如为符合2016年的iso80369-7标准的公鲁尔接头部。

如图4所示,外筒部54具备:大致圆筒状的连结外筒部54a、和大致圆筒状的前端外筒部54b。连结外筒部54a从环状凸缘部53的外缘部向内筒部5的轴向的一端侧(在图4中为上侧)突出,并位于内筒部52的连结内筒部52a的径向的周围。前端外筒部54b从环状凸缘部53的外缘部向内筒部52的轴向的另一端侧(在图4中为下侧)突出,并位于内筒部52的前端内筒部52b的径向的周围。

另外,如图4所示,外筒部54的连结外筒部54a具备周壁部56和爪部57。爪部57仅一部分与周壁部56连续,除该连续的位置以外能够沿周壁部56的径向弹性变形。

本实施方式的爪部57仅周壁部56的轴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轴向a相同的方向)的一侧(在图4中为上侧)与周壁部56连续。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爪部57在周壁部56的轴向的另一侧以及周壁部56的周向的两侧不与周壁部56连续。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爪部57能够以与周壁部56的轴向的一侧的周壁部56连续的位置为支点,沿周壁部56的径向弹性变形而摆动。另外如图1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爪部57在周壁部56的周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周向b相同的方向)的不同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

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爪部57具备变形部57a和卡止突部57b。变形部57a能够沿周壁部56的径向弹性变形。卡止突部57b从变形部57a的前端部朝向周壁部56的径向内侧突出。

如上述的那样,在第一连接部件21的第一壳体31的内筒部35a的外壁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环状槽45(参照图4等)。本实施方式的爪部57位于第一连接部件21的第一壳体31的内筒部35a的径向的外侧。而且,通过爪部57的卡止突部57b嵌入于环状槽45,从而能够将第一连接部件21与第二连接部件22连结。爪部57能够如上述的那样沿径向弹性变形。通过形成为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内筒部35a与连结内筒部52a相对转动时的滑动阻力增加。

另外,如图5所示,外筒部54的连结外筒部54a还具备变形部58。变形部58插入于第一连接部件21的内筒部35a与外筒部35c之间的环状的间隙47(参照图6等),并与形成于第一连接部件21的支承部35b的下表面的多个凸部46(参照图6)卡合。

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变形部58由从上述的周壁部56突出的突出部构成。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周壁部56,在轴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轴向a相同的方向)的端面形成有切缺状的凹部56a。而且,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部58的突出部,在周壁部56的周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周向b相同的方向)上,从周壁部56的端面处的凹部56a的缘部的位置朝向凹部56a侧突出。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部58的突出部与凹部56a的缘部连续,并与周壁部56一体成型。作为变形部58的突出部能够以凹部56a的缘部为支点,沿周壁部56的轴向弹性变形而摆动。在本实施方式的周壁部56的轴向的端面,在周向的不同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切缺状的凹部56a。在各凹部56a的位置设置有一个变形部58。另外,两个凹部56a可以形成于在周壁部56的径向上对置的位置,也可以形成于不在径向上对置的位置。凹部56a及变形部58的个数及周向上的位置不限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示的个数及周向的位置,能够适当进行设计。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部58的突出部更详细的情况详见后述(参照图8~图11、图14、图15)。

如图4等所示,在外筒部54的前端外筒部54b的内壁形成有内螺纹部60。内螺纹部60能够与符合2016年的iso80369-7标准的锁定式的凹连接器、阴型连接器部旋合。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壳体51由聚碳酸酯形成,但第二壳体51的材料不限于该材料。作为第二壳体51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作为上述的第一连接部件21的第一壳体31的材料例示出的材料。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部件22的第二壳体51由一个部件构成,但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由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

[由第一壳体31及第二壳体51形成的棘轮机构]

由第一连接部件21的第一壳体31和第二连接部件22的第二壳体51形成棘轮机构。本实施方式的转动控制部3具备该棘轮机构,从而能够执行上述的转动控制。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棘轮机构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由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51形成的棘轮机构的图。如上述的那样,在第一壳体31的支承部35b(参照图4、图6等)的下表面,凸部46(参照图6等)以沿着外筒部35c的周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周向b相同的方向)反复凹凸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更具体而言,多个凸部46沿着周向b以大致相等的间距遍布周向b的整个区域配置。

相对于此,在第二壳体51的连结外筒部54a的周壁部56的端面设置有作为变形部58的突出部。而且如图8所示,在第一连接部件21与第二连接部件22连结的状态下,变形部58构成为嵌入于沿周向b相邻的凸部46之间的凹部。换言之,在第一连接部件21与第二连接部件22连结的状态下,变形部58以及凸部46中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在周向b上重叠的位置。

图9是表示由第一壳体31的多个凸部46以及第二壳体51的变形部58构成的棘轮机构的概要的图。如图9所示,各凸部46在周向b两侧的侧面相对于轴向a的角度不同。具体而言,凸部46的位于周向b的一侧亦即第一周向b1侧的第一侧面46a相对于轴向a的角度,小于凸部46的位于周向b的另一侧亦即第二周向b2侧的第二侧面46b相对于轴向a的角度(参照图9的“δ1”)。换言之,凸部46在第一周向b1侧的第一侧面46a比凸部46在第二周向b2侧的第二侧面46b沿着轴向a延伸。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凸部46在第一周向b1侧的第一侧面46a相对于轴向a的角度为0度,第一侧面46a与轴向a大致平行地延伸。

作为变形部58的突出部的前端侧构成为,通过向轴向a弹性变形而能够摆动(参照图9的双点划线及粗线箭头)。具体而言,在作为变形部58的突出部形成有位于第一周向b1侧的第一抵接面58a、和位于第二周向b2侧的第二抵接面58b。如图9所示,第二抵接面58b相对于轴向a的角度小于第一抵接面58a相对于轴向a的角度(参照图9的“δ2”)。换言之,第二抵接面58b比第一抵接面58a沿着轴向a延伸。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第二抵接面58b相对于轴向a的角度为0度,第二抵接面58b与轴向a大致平行地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凸部46的第一侧面46a与第二侧面46b、以及变形部58的第一抵接面58a与第二抵接面58b相对于轴向a的角度设为上述的倾斜关系,从而实现转动控制部3的棘轮机构。

具体而言,若作为变形部58的突出部相对于凸部46向第一周向b1侧转动,则凸部46的第二侧面46b与变形部58的第一抵接面58a抵接并在变形部58的第一抵接面58a滑动。由此,变形部58的第一抵接面58a附近的前端部62被第二侧面46b向插入方向c按压,变形部58的前端部62向插入方向c弹性变形(参照图9的双点划线)。由此,变形部58能够越过凸部46。

换言之,根据该棘轮机构,允许构成第二连接部2的第二连接部件22(参照图8)相对于构成第一连接部1的第一连接部件21(参照图8)向第一周向b1的相对转动。

相反地,若作为变形部58的突出部相对于凸部46向第二周向b2侧转动,则凸部46的第一侧面46a与变形部58的第二抵接面58b碰接,但两者不滑动。本实施方式的凸部46的第一侧面46a经由第二抵接面58b将作为变形部58的突出部以压入凸部46间的凹陷的方式向插入方向c的相反方向亦即拔除方向d推起。这样,凸部46的第一侧面46a由于未将变形部58的第二抵接面58b附近的前端部62向插入方向c按压,因此变形部58的前端部62未朝向插入方向c弹性变形。因此,变形部58无法越过凸部46。

换言之,根据该棘轮机构,构成第二连接部2的第二连接部件22(参照图8)相对于构成第一连接部1的第一连接部件21(参照图8)向第二周向b2的相对转动被限制。

如图9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部58的突出部具备主体部61和前端部62。主体部61沿周向b延伸,能够向轴向a弹性变形的前端部62在主体部61的前端侧从主体部61向与插入方向c相反的拔除方向d突出地设置。第一抵接面58a在前端部62中形成于在周向b主体部61所在的一侧(在图9中为第一周向b1侧)的面。另外,第二抵接面58b在前端部62处形成于在周向b没有主体部61的一侧(在图9中为第二周向b2侧)的面。然而,在棘轮机构中利用的变形部58的形状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图10是表示变形部58的变形例的图。图10所示的作为变形部58的突出部具备主体部61和前端部62。但图10所示的变形部58的第一抵接面58a在前端部62处形成于在周向b没有主体部61的一侧(在图10中为第一周向b1侧)的面。另外,图10所示的变形部58的第二抵接面58b在前端部62处形成于在周向b主体部61所在的一侧(在图10中为第二周向b2侧)的面。若为图10所示的变形部58,则与图9所示的结构相比较能够提高变形部58的耐久性。具体而言,当第二连接部件22欲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21相对地向第二周向b2转动时,对变形部58的主体部61作用周向b的牵拉力,但难以作用向轴向a转动的弯矩。因此,在限制第一连接部件21与第二连接部件22的相对转动时,难以对变形部58作用弯矩,从而能够抑制变形部58的破损。

图14是表示变形部58的其他变形例的图。图14所示的作为变形部58的突出部,相对于轴向a倾斜地以直线状延伸。通过成为使变形部58以直线状延伸的结构,从而与图9所示的结构相比较能够提高变形部58的耐久性。具体而言,当第二连接部件22欲相对于第一连接部件21相对地向第二周向b2转动时,能够实现难以破损的变形部58。

图15是表示具备图14所示的变形部58的第二连接部件22的立体图。图15所示的变形部58在周向b的不同的位置设置有四个,但其个数不作特别限定,也可以是1~3个或者5个以上。

图11是表示棘轮机构的其他变形例的概要图。在图11中仅示出医疗用连接器的一部分的结构。在图11中在第一连接部件21的外筒部35c的内壁,沿着周向b以规定间距设置有多个凸部46。另外在图11中,在第二连接部件22的连结外筒部54a的外壁,设置有作为向径向外侧突出并能够向周向b弹性变形的变形部58的突出部。棘轮机构也可以为包含图11所示的凸部46及变形部58的结构。此外在图1~图11中,在第一连接部件21设置凸部46,在第二连接部件22设置变形部58,但也可以使凸部46及变形部58的设置位置相反。即,也可以为在第一连接部件21设置变形部,在第二连接部件22设置凸部的结构。

[医疗用连接器100与其他医疗器械的连接动作以及解除连接动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连接器100与其他医疗器械的连接动作以及解除连接动作进行说明。图12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连接器100的第一连接部1连接有作为第一其他医疗器械的、符合2016年的iso80369-7标准的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501的状态。另外,图12示出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连接器100的第二连接部2连接有作为第二其他医疗器械的、具备符合2016年的iso80369-7标准的锁定式的阴型连接器部503的医疗用管505的状态。但作为第二其他医疗器械,也可以使用能够相对于医疗用管505装卸的、符合2016年的iso80369-7标准的锁定式的凹连接器。

如上述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连接器100中,第一连接部件21构成第一连接部1,第二连接部件22构成第二连接部2(参照图1等)。另外,如上述的那样,转动控制部3具备由第一连接部件21与第二连接部件22形成的棘轮机构。通过该转动控制部3的棘轮机构,允许第二连接部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向第一周向b1转动。另外,通过该转动控制部3的棘轮机构,第二连接部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向与第一周向b1相反的第二周向b2转动被限制。

如图12所示,第一连接部1具备能够旋合于作为第一其他医疗器械的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501的内螺纹部502的外螺纹部40。具体而言,如上述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外螺纹部40形成于构成第一连接部1的第一连接部件21的第一壳体31中的顶面盖36的中空筒部36a的外壁(参照图4等)。

如图12所示,外螺纹部40构成为通过相对于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501的内螺纹部502向第一周向b1转动,从而与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501的内螺纹部502旋合。

若为这样的结构,则当将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501的内螺纹部502连接于医疗用连接器100的第一连接部1时,医生、护士等医疗工作者即使在不把持第一连接部1而把持第二连接部2的状态下,也能够执行基于与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501的内螺纹部502旋合的接合。具体而言,假设医疗工作者用一只手把持第二连接部2,用另一只手把持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501的情况来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若使第二连接部2相对于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501的内螺纹部502相对地向第二周向b2转动,则第一连接部1通过棘轮机构共转。因此能够使第一连接部1相对于内螺纹部502相对地向第二周向b2转动。由此能够通过旋合而将第一连接部1与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501的内螺纹部502连接。

接下来,假设第一连接部1与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501的内螺纹部502通过旋合而连接的状态来进行说明。在该状态下,即使对构成第二连接部2的第二连接部件22作用了使其向第一周向b1转动的意外的外力,也通过转动控制部3的棘轮机构,使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相互转动并空转。由此,对第二连接部件22作用的使其向第一周向b1转动的外力难以传递至第一连接部1与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501的内螺纹部502的旋合部分。即,第一连接部1难以相对于内螺纹部502向第一周向b1转动。由此能够抑制由于意外的外力而使基于第一连接部1与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501的内螺纹部502的旋合的连接状态松动。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意外的外力而解除基于第一连接部1与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501的内螺纹部502的旋合的连接状态。

此外,在第一连接部1与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501的内螺纹部502通过旋合而连接的状态下,医疗工作者用一只手把持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501,并且用另一只手把持第一连接部1并相对地向周向b转动,由此能够解除连接。然而,有可能发生以解除在上述位置的连接为目的的误操作。在此所说的误操作是指医疗工作者用一只手把持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501而非医疗用连接器100,并且用另一只手把持与第二连接部2连接的医疗用管505,相对地向周向b转动的操作。若为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连接器100,则即使进行了上述的误操作,也通过转动控制部3的棘轮机构,使第一连接部1以及第二连接部2空转。因此不会错误地解除第二连接部2与医疗用管505的锁定式的阴型连接器部503的外螺纹部504的连接。即,能够抑制在意外的错误的位置解除连接。

另外,如图12所示,第二连接部2具备内螺纹部60。该内螺纹部60能够旋合于作为第二其他医疗器械的医疗用管505的、锁定式的阴型连接器部503的外螺纹部504。具体而言,如上述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内螺纹部60形成于构成第二连接部2的第二连接部件22的第二壳体51中的前端外筒部54b的内壁(参照图4等)。

如图12所示,内螺纹部60构成为:通过相对于医疗用管505的锁定式的阴型连接器部503的外螺纹部504向第一周向b1转动,从而与锁定式的阴型连接器部503的外螺纹部504旋合。

若为这样的结构,则当将锁定式的阴型连接器部503的外螺纹部504连接于医疗用连接器100的第二连接部2时,医生、护士等医疗工作者即使在不把持第二连接部2而把持第一连接部1的状态下,也能够执行基于与医疗用管505中的锁定式的阴型连接器部503的外螺纹部504旋合的接合。具体而言,假设医疗工作者用一只手把持第一连接部1,用另一只手把持具有锁定式的阴型连接器部503的医疗用管505的情况来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若使第一连接部1相对于锁定式的阴型连接器部503的外螺纹部504相对地向第一周向b1转动,则第二连接部2通过棘轮机构共转。因此,能够使第二连接部2相对于外螺纹部504相对地向第一周向b1转动。由此能够通过旋合而将第二连接部2与医疗用管505中的锁定式的阴型连接器部503的外螺纹部504连接。

接下来,假设第二连接部2与医疗用管505中的锁定式的阴型连接器部503的外螺纹部504通过旋合而连接的状态来进行说明。在该状态下,即使对构成第一连接部1的第一连接部件21作用使其向第二周向b2转动的意外的外力,也通过转动控制部3的棘轮机构,使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相互转动并空转。由此对第一连接部件21作用的使其向第二周向b2转动的外力难以传递至第二连接部2与锁定式的阴型连接器部503的外螺纹部504的旋合部分。即,第二连接部2难以相对于外螺纹部504向第二周向b2转动。由此,能够抑制由于意外的外力而使基于第二连接部2与锁定式的阴型连接器部503的外螺纹部504的旋合的连接状态松动。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意外的外力而解除基于第二连接部2与具有锁定式的阴型连接器部503的外螺纹部504的医疗用管505的旋合的连接状态。

此外,在第二连接部2与医疗用管505中的锁定式的阴型连接器部503的外螺纹部504通过旋合而连接的状态下,医疗工作者用一只手把持具有锁定式的阴型连接器部503的医疗用管505,并且用另一只手把持第二连接部2,并相对地向周向b转动,由此能够解除连接。然而,有可能发生以解除在上述位置的连接为目的的误操作。在此所说的误操作是指医疗工作者用一只手把持具有锁定式的阴型连接器部503的医疗用管505而非医疗用连接器100,并且用另一手把持与第一连接部1连接的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501,相对地向周向b转动的操作。若为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连接器100,则即使进行了上述的误操作,也通过转动控制部3的棘轮机构,使第一连接部1以及第二连接部2空转。因此不会错误地解除第一连接部1与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501的内螺纹部502的连接。即,能够抑制在意外的错误的位置解除连接。

[关于医疗用连接器100的棘轮机构的转动性能以及密封性能]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连接器100中,在作为第一连接部1的第一筒部的内筒部35a内插入有作为第二连接部2的第二筒部的连结内筒部52a。

另外,如图4所示,作为第一筒部的内筒部35a的内壁、以及作为第二筒部的连结内筒部52a的外壁仅通过插入区域t1中的、内筒部35a及连结内筒部52a在轴向上的一部分形成抵接区域t2。如上述的那样,插入区域t1是指内筒部35a与连结内筒部52a在径向上重叠的、轴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轴向a相同的方向)上的区域。另外,抵接区域t2是指内筒部35a的内周面与连结内筒部52a的外周面紧贴的、轴向上的区域。而且,第二连接部2在上述的抵接区域t2与第一连接部1滑动,并且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向第一周向b1转动。

这样,在内筒部35a及连结内筒部52a的轴向上,抵接区域t2仅为插入区域t1的一部分。因此,与抵接区域遍布插入区域的整个区域的情况相比较,能够降低内筒部35a与连结内筒部52a相对转动时的滑动阻力。由此,能够顺畅地执行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的相对转动。也可以使硅油等润滑剂夹设于抵接区域t2。这样,能够更顺畅地执行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的相对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区域t2在轴向a的长度优选为插入区域t1在轴向a的全长的1/3以下,更优选为1/4以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的那样,由于使抵接区域t2(参照图4)的轴向a的长度较短,因此使内筒部35a的基端内周面81(参照图7)相对于轴向a的锥形角度与连结内筒部52a的前端外周面85的前端根部面85a(参照图7)相对于轴向a的锥形角度不同。更具体而言,使连结内筒部52a的前端外周面85的前端根部面85a(参照图7)相对于轴向a的锥形角度,大于内筒部35a的基端内周面81(参照图7)相对于轴向a的锥形角度。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通过利用底切嵌合而使抵接区域t2的轴向a的长度较短。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抵接区域t2(参照图4)由构成第一连接部1的第一连接部件21的内筒部35a的基端内周面81(参照图7)、和构成第二连接部2的第二连接部件22的连结内筒部52a的前端外周面85(参照图7)形成,但并不限于该结构。抵接区域t2例如也可以通过内筒部35a的内周面的其他位置、和连结内筒部52a的外周面的其他位置或前端面形成。

另外,此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向作为第一连接部1的第一筒部的内筒部35a内插入作为第二连接部2的第二筒部的连结内筒部52a,形成抵接区域t2,但并不限于该结构。抵接区域t2例如也可以通过向作为第二连接部2的第一筒部的连结内筒部内插入作为第一连接部1的第二筒部的内筒部而形成。

如上述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抵接区域t2遍布作为第一筒部的内筒部35a及作为第二筒部的连结内筒部52a的周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与周向b相同的方向)的整个区域形成。由此,如上述的那样,由第一连接部件21划分的第一连接部1的第一流路1a与由第二连接部件22划分的第二连接部2的第二流路2a液密地连接。

[关于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51的连结结构]

如图4所示,在作为第一连接部1的第一筒部的内筒部35a的外壁形成有环状槽45。另外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部2具备爪部57,爪部57位于第一连接部1的内筒部35a的径向外侧并嵌入环状槽45。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第一连接部1的第一连接部件21的第一壳体31与构成第二连接部2的第二连接部件22的第二壳体51通过环状槽45与爪部57嵌合而连结。

如上述的那样,第二连接部2具备壁面5。该壁面5抵接于第一连接部1,由此限制第一连接部1沿着轴向a而向离开第二连接部2的方向移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壁面5由爪部57的外壁构成。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壁面5由爪部57的卡止突部57b中的、插入方向c侧的端面57b1构成。

另外,如上述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部1具备壁面6。该壁面6抵接于第二连接部2的壁面5,由此限制第二连接部2沿着轴向a向离开第一连接部1的方向移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壁面6由环状槽45的槽壁构成。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壁面6由环状槽45的、插入方向c的相反方向亦即拔除方向d侧的槽壁45a1构成。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部2具备壁面7。该壁面7抵接于第一连接部1,由此限制第一连接部1沿着轴向a而向接近第二连接部2的方向移动。以下为了便于说明而将第二连接部2的壁面5与壁面7进行区分,因此将壁面5记载为“第一壁面5”,将壁面7记载为“第二壁面7”。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连接部2的第二壁面7由爪部57的外壁构成。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部2的第二壁面7由爪部57的卡止突部57b中的、插入方向c的相反方向亦即拔除方向d侧的端面57b2构成。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部1具备壁面8。该壁面8抵接于第二连接部2的第二壁面7,由此限制第二连接部2沿着轴向a而向接近第一连接部1的方向移动。以下为了便于说明而将第一连接部1的壁面6与壁面8进行区分,因此将壁面6记载为“第一壁面6”,将壁面8记载为“第二壁面8”。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连接部1的第二壁面8由环状槽45的槽壁构成。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部1的第二壁面8由环状槽45的、插入方向c侧的槽壁45a2构成。

作为第一连接部1的第一壁面6的、环状槽45的槽壁45a1与作为第二连接部2的第一壁面5的、爪部57的卡止突部57b的端面57b1以在轴向a碰接的方式抵接。由此,限制连结的状态的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沿轴向a离开的移动。因此,维持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的连结状态。换言之,作为第一连接部1的第一壁面6的、环状槽45的槽壁45a1与作为第二连接部2的第一壁面5的、爪部57的卡止突部57b的端面57b1,以沿轴向a碰接的方式抵接的状态为上述的限制分离状态。

而且,转动控制部3在上述的限制分离状态下,允许第二连接部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向第一周向b1转动并且限制向第二周向b2转动。

此外,作为第一连接部1的第二壁面8的、环状槽45的槽壁45a2与作为第二连接部2的第二壁面7的、爪部57的卡止突部57b的端面57b2,以在轴向a碰接的方式抵接。由此,限制连结的状态的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沿轴向a接近的移动。换言之,作为第一连接部1的第二壁面8的、环状槽45的槽壁45a2与作为第二连接部2的第二壁面7的、爪部57的卡止突部57b的端面57b2,以沿轴向a碰接的方式抵接的状态为限制接近状态。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动控制部3在上述的限制接近状态下,也允许第二连接部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向第一周向b1转动并且限制向第二周向b2转动。

即,本实施方式的转动控制部3在上述的限制分离状态以及限制接近状态双方的状态下,允许第二连接部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向第一周向b1转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转动控制部3在上述的限制分离状态以及限制接近状态双方的状态下,限制第二连接部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向第二周向b2转动。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转动控制部3构成为:通过设置有上述的限制分离状态以及限制接近状态,从而在连结状态下始终能够执行上述的转动控制。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上述的限制分离状态,从而维持凸部46(参照图6等)与变形部58(参照图5等)配置于在周向b重叠的位置的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上述的限制接近状态,从而抑制凸部46(参照图6等)与变形部58(参照图5等)过度干涉。即,能够抑制由于变形部58(参照图5等)过度按压凸部46(参照图6等)而使第二连接部2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不向第一周向b1转动那样的转动控制部3的功能不全的情况。

最后,参照图13对包括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连接器100的输液组件600进行说明。

输液组件600构成将从在图13中未图示的输液袋等输液保持件至在图13中同样未图示的留置针连接的输液管线。具体而言,输液组件600具备多个医疗用管601、点滴筒602、调整用夹头603、封闭用夹头604、以及医疗用连接器100。图13所示的多个医疗用管601具备第一医疗用管601a和第二医疗用管601b。点滴筒602能够视觉确认从输液保持件供给的输液剂的流量。调整用夹头603能够将医疗用管601内的输液剂的流量向多个状态变更。封闭用夹头604能够将医疗用管601封闭。医疗用连接器100将多个医疗用管601之间连接。

在第一医疗用管601a的远位端部安装有图12所示的作为第一其他医疗器械的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501。第一医疗用管601a与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501既可以以不能取下的方式连接,也可以以能够取下的方式连接。

作为第二其他医疗器械的第二医疗用管601b,在其近位端部具备图12所示的锁定式的阴型连接器部503。但作为第二其他医疗器械,也可以为安装于第二医疗用管601b的近位端部的锁定式的凹连接器。在该情况下,锁定式的凹连接器既可以以不能相对于第二医疗用管601b取下的方式连接,也可以以能够取下的方式连接。

如图13所示,医疗用连接器100中的、位于近位端侧(输液管线的流路上游侧)的第一连接部1与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501连接。另外,如图13所示,医疗用连接器100中的、位于远位端侧(输液管线的流路下游侧)的第二连接部2与第二医疗用管601b的锁定式的阴型连接器部503连接。这样,医疗用连接器100通过第一流路1a(参照图4)及第二流路2a(参照图4)将第一医疗用管601a内的流路与第二医疗用管601b内的流路液密地连接。

图13所示的输液组件600为一例,只要为包括至少一个医疗用管601、和医疗用连接器100的结构即可,并不限于图13所示的结构。

本公开的医疗用连接器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具体的结构,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记载,则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变更。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医疗用连接器100中,在第一连接部1设置有外螺纹部40(参照图4等),在第二连接部2设置有内螺纹部60(参照图4等)。然而,医疗用连接器例如也可以是在第一连接部1设置有内螺纹部,在第二连接部2设置有外螺纹部的结构。此外,医疗用连接器例如还可以是在第一连接部1以及第二连接部2设置外螺纹部的结构、在第一连接部1以及第二连接部2设置内螺纹部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医疗用连接器100中是第一连接部1以及第二连接部2通过旋合而与其他医疗器械连接的结构,但只要是通过利用由转动控制部3转动控制的周向b的转动动作,从而与其他医疗器械连接的结构即可,并不限于旋合。但如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医疗用连接器100那样,优选为利用旋合。若这样,则与其他医疗器械的连接动作变得容易,并且也容易实现基于转动控制部3的转动控制。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医疗用连接器100中,通过环状槽45(参照图4等)和爪部57(参照图4等),限制第一连接部1以及第二连接部2沿轴向a的分离及接近,但也可以利用其他结构,来限制第一连接部1以及第二连接部2沿轴向a的分离及接近。但如本实施方式的医疗用连接器100那样,若为通过环状槽45(参照图4等)和爪部57(参照图4等),限制第一连接部1以及第二连接部2在轴向a的分离及接近的结构,则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来实现上述的分离及接近的限制。

另外,进一步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在医疗用连接器100的第一连接部1连接符合2016年的iso80369-7标准的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501的例子(参照图12),但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连接符合2016年的iso80369-7标准的锁定式的阳型连接器部设置于端部的医疗用管等其他医疗器械。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医疗用连接器100的第一壳体31的外筒部35c不完全覆盖第二壳体51的爪部57的径向外侧。相对于此,如图16、图17所示,也可以使第一壳体31的外筒部35c的轴向a的长度比图4等所示的结构长。这样,在医疗用连接器100的外部露出的外表面中,第一壳体31所占的比例变大,并且第二壳体51所占的比例变小。因此,医疗工作者等操作者在从第一连接部件21取下第一其他医疗器械501(参照图12)时,容易把持第一连接部件21的第一壳体31。其结果能够抑制错误地把持第二连接部件22的第二壳体51。如图17所示,外筒部35c比内筒部35a长。更具体而言,外筒部35c的插入方向c的前端位于比内筒部35a的插入方向c的前端更靠插入方向c。

另外,在图16、图17中,外筒部35c覆盖第二壳体51的爪部57的径向外侧。通过成为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医疗工作者等操作者在操作医疗用连接器100时,弄错爪部57而从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按压。由此,能够抑制爪部57按压于环状槽45的槽底而使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其结果能够抑制医疗用连接器100的棘轮机构不正常动作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涉及医疗用连接器。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连接部;1a:第一流路;2:第二连接部;2a:第二流路;3:转动控制部;4:连接器流路;5:第二连接部的第一壁面;6: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壁面;7: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壁面;8: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壁面;21:第一连接部件;22:第二连接部件;31:第一壳体;32:阀芯;33:狭缝;34:盖;35:支架;35a:内筒部(第一筒部);35b:支承部;35c:外筒部;36:顶面盖;36a:中空筒部;36b:凸缘部;37:底面盖;37a:中空筒部;37b:凸缘部;38:上表面;39:缘;40:第一连接部的外螺纹部;41:顶面盖的卡止突起;42:底面盖的卡止突起;44:插入限制部;45:环状槽;45a1、45a2:槽壁;46:凸部(棘轮机构的一部分);46a:第一侧面;46b:第二侧面;47:间隙;51:第二壳体;52:内筒部;52a:连结内筒部(第二筒部);52b:前端内筒部;53:环状凸缘部;54:外筒部;54a:连结外筒部;54b:前端外筒部;56:周壁部;56a:凹部;57:爪部;57a:变形部;57b:卡止突部;57b1、57b2:卡止突部的端面;58:变形部(棘轮机构的一部分);58a:第一抵接面;58b:第二抵接面;60:第二连接部的内螺纹部;61:变形部的主体部;62:变形部的前端部;81:第一连接部件的内筒部的基端内周面;82:第一连接部件的内筒部的前端内周面;83:第一连接部件的内筒部的中间内周面;84:第二连接部件的连结内筒部的基端外周面;85:第二连接部件的连结内筒部的前端外周面;100:医疗用连接器;501:阳型连接器(第一其他医疗器械);502:内螺纹部;503:阴型连接器部;504:外螺纹部;505:医疗用管(第二其他医疗器械);600:输液组件;601:医疗用管;601a:第一医疗用管;601b:第二医疗用管(第二其他医疗器械);602:点滴筒;603:调整用夹头;604:封闭用夹头;a:轴向;b:周向;b1:第一周向;b2:第二周向;c:阳型连接器的插入方向;d:阳型连接器的拔除方向;o:遍布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延伸的轴;t1:插入区域;t2:抵接区域;θ:锥形角度;δ1:第二侧面相对于轴向的角度;δ2:第一抵接面相对于轴向的角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