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87345发布日期:2020-09-01 20:13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送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体腔内供给二氧化碳等送气气体的送气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具备用于拍摄被检体的内部的被摄体的内窥镜及用于生成由内窥镜拍摄的被摄体的观察图像的图像处理装置等的内窥镜系统在医疗领域和工业领域等中被广泛使用。例如,在医疗领域中,出于减小对患者造成的侵袭的目的,进行不开腹地进行治疗处置的腹腔镜下外科手术。

在腹腔镜下外科手术中,为了确保内窥镜的视场和处置器具的操作空间,使用将二氧化碳等送气气体向腹腔内供给的送气装置。该送气装置构成为,控制减压阀、流量调整阀,将送气气体调整为安全的压力和流量并经由送气管向腹腔内供给(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1-178787号公报)。

通常,送气气体以与手术室的温度(例如25℃)相同的温度被向送气管供给,但该温度是比体温(例如37℃)低出10℃左右的温度。因此,在将与手术室的温度相同温度的送气气体经由送气管向体腔内供给时,有可能对手术中的患者施加负担,诱发低体温症。

因此,在送气管内收纳加热器,在送气管内将送气气体加温到体温附近的一定的温度带(例如35℃~39℃),并供给到体腔内。为了将送气气体控制在一定的温度带,在送气管内配置温度传感器,送气装置使用送气管内的温度的测量结果决定向加热器流入的电流值。

在这样的结构中,需要在送气管内配置温度传感器,因此会导致送气管整体的成本上升。此外,在送气管内配置有温度传感器、加热器时,无法清洗送气管,因此需要将送气管设为一次性使用型。在该情况下,每次手术都需要新的送气管,送气管的成本的上升会直接导致手术的成本的上升。

为了防止送气管的成本和手术的成本的上升,考虑将温度传感器配置在送气装置的表面(前表面)而不是送气管内。而且,送气装置测量放置有送气管的环境温度(室温)而不是送气管内的送气气体的温度,使用该测量结果决定向加热器流入的电流值。通过这样将温度传感器组装于送气装置,从而能够抑制一次性使用型的送气管的成本的上升,因此也能够抑制手术的成本。

另一方面,在手术环境中,有可能由各种各样的外部干扰引起送气装置附近的温度变化。作为外部干扰,存在配置于手术室的空调。例如在送气装置配置在空调的正下方的情况下,认为装置遇到由冷气设备产生的冰冷的风,测量到比实际的室温低的温度。在该情况下,有可能送气装置将25℃的室温错误测量为20℃,使向加热器流入的电流值上升,将加温(加热)到所需程度以上的送气气体(例如40℃)向体腔内输送,将患者烧伤。

此外,作为外部干扰,存在温水(例如40℃),该温水用于清洗配置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面的透镜面。例如在温水放置在气腹装置的附近时,认为测量比实际的室温高的温度。在该情况下,认为送气装置将25℃的室温错误测量为40℃,抑制向加热器流入的电流值,不加温(加热)送气气体。其结果,有可能送气装置将比患者的体温(例如37℃)低的、常温的送气气体(例如25℃)向体腔内输送,使患者患上低体温症。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配置于装置的温度传感器由于外部干扰的影响而错误测量室温的状况的送气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送气装置包括:第1温度传感器,其配置在壳体内部,用于测量气氛气体的温度;第2温度传感器,其配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用于测量气氛气体的温度;面板部,其以与所述第1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2温度传感器相邻的方式配置;第1开口部,其设在所述第1温度传感器的附近,配置在所述面板部的突起物的下侧;以及第2开口部,其设在所述第2温度传感器的附近,配置在所述面板部的所述突起物的下侧,所述第1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2温度传感器在水平方向上分开预定的距离地配置在所述突起物的下侧。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包含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送气装置的手术系统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送气装置的外观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开口部15a的详细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送气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热源放置在送气装置的附近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距离热源的距离与检测的温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热源放置在送气装置的附近的另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异常状态的检测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送气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送气装置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包含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送气装置的手术系统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手术系统应用于在内窥镜7的观察下使用电手术刀8等处置器具处置患者10的通过输送二氧化碳等而扩张的腹腔内的患部的手术。

如图1所示,在患者10的腹壁穿刺有第1套管针9a和第2套管针9b。第1套管针9a是用于将内窥镜7向腹腔内引导的套管针。此外,在第1套管针9a连接有后述的送气管6,构成为将从送气装置1供给的二氧化碳等送气气体向腹腔内引导。第2套管针9b是用于将电手术刀8等处置器具向腹腔内引导的套管针,该电手术刀8用于进行组织的切除、处置。

在内窥镜7连接有光源装置3和处理器4。此外,在处理器4连接有监视器5。光源装置3利用导光构件引导从半导体光源射出来的光,利用设在导光构件的顶端的光转换构件转换颜色、光度分布等,向内窥镜7供给照明光。处理器4向内窥镜7供给电源电压,并且对由内窥镜7拍摄的摄像信号实施预定的影像信号处理,向监视器5输出影像信号。由此,在监视器5显示有利用内窥镜7得到的内窥镜图像(外科图像)。

在电手术刀8连接有电手术刀输出装置2。电手术刀输出装置2用于向电手术刀8输出产生高频电能的高频电流。通过使电手术刀8的顶端的电极抵接于患者10的患部组织,从而使从电手术刀输出装置2输出的高频电流集中地流入到患部组织而产生焦耳热,利用该热进行患部组织的切开、出血部位的止血凝固等。

在输送送气气体的送气装置1连接有未图示的储气罐,该储气罐填充有二氧化碳(co2气体)。此外,在送气装置1连接有送气管6的一端。送气管6的另一端连接于第1套管针9a,该第1套管针9a穿刺入患者10的腹壁。即,送气装置1构成为能够经由送气管6和第1套管针9a向患者10的腹腔内输送二氧化碳等送气气体。

上述的送气装置1、电手术刀输出装置2、光源装置3、处理器4以及监视器5例如搭载于能够移动的推车装置。此外,手术系统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1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具有循环排烟装置的结构。循环排烟装置构成为:在从患者10的腹腔内抽吸由于电手术刀8的使用而产生的含有烟等的二氧化碳,自抽吸的二氧化碳除去了烟、雾沫之后,使二氧化碳向腹腔内返回。

接着,使用图2~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送气装置1的结构。

图2是表示送气装置的外观的一例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开口部15a的详细结构的一例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送气装置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如图2所示,在送气装置1的前表面具有显示部12和作为前面板的面板部11而构成。面板部11以与配置在送气装置1的内部(壳体内部)的、用于测量气氛气体的温度的后述的第1温度传感器21a和第2温度传感器21b相邻的方式配置。此外,在面板部11设有夹管阀13、送气用连接器承接部14、以及开口部15a和开口部15b这两个开口部。

开口部15a和开口部15b这两个开口部在水平方向上分开预定的距离,设在送气用连接器承接部14的下侧。另外,送气装置1包括开口部15a和开口部15b这两个开口部以及温度传感器21a和温度传感器21b这两个温度传感器而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包括3个以上开口部和3个以上温度传感器的结构。

此外,在送气用连接器承接部14连接有送气管连接器6a(参照图4),该送气管连接器6a设在后述的送气管6的基端部。另外,在图2中,送气管6省略了图示。

在开口部15a的周围设有突起形状的伞部16a,在开口部15b的周围设有突起形状的伞部16b,以使液体难以遇到开口部15a和开口部15b以及后述的第1温度传感器21a和第2温度传感器21b。此外,从开口部15a的下表面部朝向配置在周围的伞部16a设有狭缝17a,从开口部16b的下表面部朝向配置在周围的伞部16b设有狭缝17b。狭缝17a是在开口部15a产生了液膜的情况下用于将液膜向外部引导的狭缝,狭缝17b是在开口部15b产生了液膜的情况下用于将液膜向外部引导的狭缝。

如图3所示,开口部15a设置为相对于面板部11向斜上方具有预定的角度。并且,开口部15a具有从上侧(设有温度传感器21a的基端侧)朝向下侧(设有面板部11的顶端侧)去而末端变宽的锥形形状。另外,在图3中,以开口部15a为例进行说明,但开口部15b也是相同的结构。

在开口部(第1开口部)15a的基端侧设有第1温度传感器21a。此外,如图4所示,在开口部(第2开口部)15b的基端侧设有第2温度传感器21b。另外,在图4中,为了使说明变简单,开口部15a和开口部15b配置在垂直方向上,但如图2所示,开口部15a和开口部15b配置在水平方向上。

第1温度传感器21a构成为借助开口部15a与大气接触,测量室温,第2温度传感器21b构成为借助开口部15b与大气接触,测量室温。由第1温度传感器21a和第2温度传感器21b测量的测量结果被向设于送气装置1的后述的控制部22输出。

这样,第1温度传感器21a设在开口部15a的基端侧,第2温度传感器21b设在开口部15b的基端侧。由于像上述那样开口部15a和开口部15b在水平方向上分开预定的距离,并设在送气用连接器承接部14的下侧,因此第1温度传感器21a和第2温度传感器21b也在水平方向上分开预定的距离,并配置在送气用连接器承接部14的下侧。

如图4所示,送气装置1除了具有上述的面板部11、送气用连接器承接部14、开口部15a、15b以及第1温度传感器21a、第2温度传感器21b等之外,还具有控制部22而构成。

在送气管6的基端部设有送气管连接器6a。送气管连接器6a连接于送气装置1的送气用连接器承接部14。

此外,在送气管6的内部的顶端侧配置有用于加温送气气体的加热器6b。加热器6b连接于线缆6c,该线缆6c贯穿于送气管6。线缆6c构成为在送气装置1连接有送气管6时该线缆6c连接于控制部22。

第1温度传感器21a借助开口部15a测量室温,并将第1测量结果向控制部22输出。此外,第2温度传感器21b借助开口部15b测量室温,并将第2测量结果向控制部22输出。

控制部22计算由第1温度传感器21a测量的第1测量结果与由第2温度传感器21b测量的第2测量结果的温度差,检测温度差是否在预定值以上。考虑到第1温度传感器21a和第2温度传感器21b各自的误差(例如制造时的偏差、测量的误差),该预定值设为例如1℃。

控制部22在检测出温度差不在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能够准确地测量室温。而且,控制部22基于由第1温度传感器21a测量的第1测量结果(室温)和由第2温度传感器21b测量的第2测量结果(室温)来调整加热器6b的加热量、即向加热器6b流入的电流值。具体地讲,控制部22基于第1测量结果和第2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来调整向加热器6b流入的电流值。控制部22构成为:通过使送气管6内的加热器6b加热而加温在送气管6内流动的送气气体,向患者10的腹腔内供给与患者10的体温大致相同温度的送气气体。

另一方面,控制部22在检测出温度差在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不能准确地测量室温。而且,在检测到未能准确地测量室温、即有异常的情况下,控制部22停止对送气气体进行的加温,停止向患者10的腹腔内供给送气气体。

此外,在检测到有异常的情况下控制部22向使用者告知有异常的状况。控制部22例如通过在显示部12显示检测到异常而向使用者告知异常。另外,异常的告知并不限定于在显示部12显示检测到异常的方式,例如也可以点亮未图示的led等、或者从未图示的扬声器发出警告声。

图5是表示在送气装置的附近放置有热源的一例的图,图6是表示距离热源的距离与检测的温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如图5所示,有时在送气装置1的附近放置有成为外部干扰的热源30。热源30例如是用于清洗透镜面的温水等,该透镜面设在内窥镜7的插入部的顶端面。

在设于面板部11的送气用连接器承接部14连接有送气管连接器6a而构成突起物。在面板部11上存在突起物的情况下,热源30为了避开突起物地放置而放置在突起物的左侧或右侧。另外,在图5的例子中,热源30放置在面向图5而言的突起物的右侧。

在该情况下,热源30与配置在开口部15a的基端侧的第1温度传感器21a之间的距离a变为例如50mm(>35mm)。

如图6所示,在距离热源30的距离为35mm以上的情况下,测量的温度大致一定,不受热源30的影响。因此,第1温度传感器21a能够不受热源30的影响而准确地测量室温。

此外,第1温度传感器21a与第2温度传感器21b之间的距离b为例如28mm(>25mm)。如图6所示,在像距离热源30的距离为10mm和35mm那样两个测量地点分开25mm以上的情况下,受到热源30的影响,测得的温度升高2℃以上。

由于第2温度传感器21b距离第1温度传感器21a分开25mm以上地配置,因此受到热源30的影响,测量比第1温度传感器21a的测量结果高出2℃以上的温度。因此,第2温度传感器21b由于热源30的影响而不能准确地测量室温。

其结果为,控制部22识别第1温度传感器21a的第1测量结果与第2温度传感器21b的第2测量结果的温度差在预定值以上的状况,能够检测到由于热源30的影响而不能准确地测量室温的异常状态。

另外,在图5的例子中,对热源30放置在突起物的右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放置在突起物的正面。图7是表示热源放置在送气装置的附近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7所示,作为突起物的送气管连接器6a的突起长度具有以下长度:使得热源30与温度测量用的开口部15a和开口部15b之间的距离c在预定的距离(35mm)以上。因此,即使热源30放置在突起物的正面、更具体地讲是开口部15a和开口部15b的正面的情况下,开口部15a和开口部15b距离热源30的距离也在35mm以上。其结果为,第1温度传感器21a和第2温度传感器21b能够不受热源30的影响而准确地测量室温。

图8是表示异常状态的检测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控制部22获取由第1温度传感器21a测量的第1测量结果(s1),并获取由第2温度传感器21b测量的第2测量结果(s2)。接着,控制部22计算第1测量结果与第2测量结果的温度差(s3),判定温度差是否在预定值以上(s4)。在此,控制部22判定温度差是否在1℃以上。

控制部22在判定为温度差不在预定值以上的情况(s4:否)下与第1测量结果和第2测量结果相应地使加热器6b加热(s5),返回到s1的处理。另一方面,控制部22在判定为温度差在预定值以上的情况(s4:是)下停止送气和加热器6b的加热(s6)。最后,控制部22告知异常(s7),结束处理。控制部22例如通过在显示部12显示检测到异常而向使用者告知异常。

像以上那样,送气装置1设置前表面的面板部11的与大气接触的两个开口部15a和开口部15b,在开口部15a和开口部15b的基端侧设置两个温度传感器(第1温度传感器21a和第2温度传感器21b)。由此,送气装置1不会由于空调等外部干扰的影响而错误测量室温。

此外,送气装置1在面板部11的突起物的下侧在水平方向上分开预定的距离地配置第1温度传感器21a和第2温度传感器21b。由此,关于送气装置1,在避开突起物地放置热源30的情况下,第1温度传感器21a所测量的温度和第2温度传感器21b所测量的温度产生温度差,能够检测由热源30等外部干扰的影响引起的异常状态。

因而,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送气装置1,能够防止配置于装置的温度传感器由于外部干扰的影响而错误测量室温的状况。

(第2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2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送气装置的结构的图。另外,在图9中,对与图2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设于面板部11上的突起物将送气管连接器6a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如图9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送气装置1a在设于面板部11上的夹管阀13的下侧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分开预定的距离的开口部15a和开口部15b。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于面板部11上的夹管阀13构成突起物。

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开口部15a的基端侧配置有第1温度传感器21a,在开口部15b的基端侧配置有第2温度传感器21b。其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以上,第2实施方式的送气装置1a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够防止配置于装置的温度传感器由于外部干扰的影响而错误测量室温的状况。

(第3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3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送气装置的结构的图。

如图10所示,在第3实施方式的送气装置1b的后表面设有后面板40。在后面板40配置有电源连接器41、多个电连接器42、43及44。

本实施方式的送气装置1b在设于后面板40上的电连接器42和电连接器43的下侧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分开预定的距离的开口部15a和开口部15b。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42和电连接器43构成突起物。

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开口部15a的基端侧配置有第1温度传感器21a,在开口部15b的基端侧配置有第2温度传感器21b。其他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以上,第3实施方式的送气装置1b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能够防止配置于装置的温度传感器由于外部干扰的影响而错误测量室温的状况。

另外,开口部15a和开口部15b的配置并不限定于图10的配置。送气装置1b例如可以将开口部15a和开口部15b在垂直方向上分开预定的距离地配置。即,送气装置1b也可以是在电连接器44的下侧配置开口部15a、在电连接器43的下侧配置开口部15b的结构。

此外,送气装置1b例如可以将开口部15a和开口部15b在倾斜方向上分开预定的距离地配置。即,送气装置1b也可以是在电连接器42的下侧配置开口部15a、在电连接器44的下侧配置开口部15b的结构。

另外,本说明书的流程图中的各步骤只要不违背其性质,就也可以变更执行顺序,同时执行多个步骤,或者每次执行都按不同的顺序执行。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改变等。

本申请以2018年1月17日在日本提出了申请的特愿2018-5661号作为主张优先权的基础提出申请,上述的公开内容被引用于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