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加产道双用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58010发布日期:2019-03-20 00:1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妇产科加产道双用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妇产科加产道双用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产妇生产时一般都是顺产或者剖腹产两种方式,因此在相对应的妇产科护理领域也就需要针对产道和剖腹产刀口两种类型的护理器械,刀口和产道的消炎杀菌护理对于预防产后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所使用的器械一般只能单用,在进行刀口和产道护理时,准备非常繁琐,给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不便,传统的设备难以自动对产道的褶皱有效的撑开,对产道进行护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妇产科加产道双用护理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妇产科加产道双用护理装置,包括第一手柄,第一手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支架,第一手柄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与第一雾化喷嘴连接,第一导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液压泵的出液口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支架的端部通过轴承与转轴连接,并且转轴的中部安装滚筒,第一液压泵安装在药液储存箱的一侧,第一液压泵的进液口通过导管与药液储存箱的内腔连接,药液储存箱的侧面安装有第二液压泵,第二液压泵的进液口通过导管与药液储存箱的内腔连接,第二液压泵的出液口固定安装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设有筒体,筒体的右端面中间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设有内管,内管外部套设外管,外管两端与内管外侧面之间均通过环形的密封件密闭固定连接,外管侧面与第一通孔内侧面接触配合,筒体左端内部配合安装活塞柱,活塞柱的右端面中间开设盲孔,盲孔的右端与内管的左端固定连接,筒体靠近侧面靠近左端处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内端被活塞柱封闭,活塞柱外圈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内端与盲孔连通,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一一对应,第三通孔能与对应的第二通孔连通,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外管右端固定连接并连通,筒体侧面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第四通孔,第四通孔内均配合安装活动管,活动管侧面与对应的第四通孔内壁接触配合,活动管的内端面中间开设第五通孔,第五通孔内均固定安装第一液管,第一液管的内端与外管侧部通过第一软管固定连接并连通,活动管的内端与外管侧部均通过斜杆铰接连接,第四通孔的内端一侧均固定安装微型气缸,微型气缸与对应的活动管平行,微型气缸的伸缩杆的外端与对应的活动管内端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活动管内端侧部均开设第六通孔,第六通孔的外端与对应的微型气缸缸体通过第二软管固定连接,活动管侧面靠近外端处开设数个凹槽,凹槽内壁均开设第七通孔,第七通孔内端与对应的第一液管通过第二液管固定连接,凹槽内均设有喷管,喷管的内端与对应的凹槽内侧部铰接连接,铰接轴上安装扭簧,喷管内侧固定安装数个第二雾化喷头,第七通孔与对应的喷管之间均通过第三软管固定连接并连通,活动管的外端均固定安装半球形气囊,活动管的外端面均开设连通孔,连通孔将活动管内部与对应的半球形气囊内部连通,内管右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接管的一端,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第三液压泵的进口固定连接,第三液压泵固定安装废液箱侧部,第三液压泵的出液口通过导管与废液箱内腔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妇产科加产道双用护理装置,所述的筒体侧面靠近左端处开设环形槽,环形槽内底部开设第八通孔,环形槽内配合安装环形气囊。

如上所述的一种妇产科加产道双用护理装置,所述的外管外端侧部与筒体右端之间通过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妇产科加产道双用护理装置,所述的内管的右端外部固定套装第二手柄。

如上所述的一种妇产科加产道双用护理装置,所述的筒体的左端固定安装半球体。

如上所述的一种妇产科加产道双用护理装置,所述的滚筒与转轴固定连接,且滚筒为工字型。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对产道进行护理时,将内管与外管组成的整体向筒体左端方向移动,带动活塞柱移动至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对齐,与此同时,外管通过斜杆带动对应的活动管向第四通孔的外端移动,此时凹槽移动至筒体的外部,此时微型气缸被压缩,微型气缸内的空气被压入到对应的活动管内部然后经过对应的通孔进入到对应的半球形气囊内,半球形气囊膨胀将产道内的褶皱撑开,此时在扭簧的作用下,喷管打开至水平的状态,在第二液压泵的作用下药业储存箱内的药液经过第二连接管进入到外管内最终可以从第二雾化喷头喷出,开始对产道进行护理,与此同时第三液压泵工作,护理产生的废液经过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盲孔流入到内管内,然后经过第三连接管被抽入废液箱内暂存,对产道护理完成后,将内管与外管组成的整体抽出复位,此时所有零部件可以自动复位至初始状态;本发明可以利用滚筒的转动对剖腹产的刀口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本发明结构简单且巧妙,可以更加方便的将产道内褶皱自动撑开,本发明既能对顺产产妇的产道进行护理,又能对剖腹产产妇的刀口进行有效的护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ⅰ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ⅱ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的ⅲ部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图6是图5的ⅳ部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5的ⅴ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妇产科加产道双用护理装置,如图所示,包括第一手柄1,第一手柄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支架2,第一手柄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导管3,所述第一导管3的一端与第一雾化喷嘴31连接,第一导管3的另一端与第一液压泵4的出液口通过第一连接管5连接,支架2的端部通过轴承与转轴连接,并且转轴的中部安装滚筒6,第一液压泵4安装在药液储存箱7的一侧,第一液压泵4的进液口通过导管与药液储存箱7的内腔连接,药液储存箱7的侧面安装有第二液压泵8,第二液压泵8的进液口通过导管与药液储存箱7的内腔连接,第二液压泵8的出液口固定安装第二连接管9,第二连接管9的另一端设有筒体10,筒体10的右端面中间开设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内设有内管12,内管12外部套设外管13,外管13两端与内管12外侧面之间均通过环形的密封件密闭固定连接,外管13侧面与第一通孔11内侧面接触配合,筒体10左端内部配合安装活塞柱14,活塞柱14的右端面中间开设盲孔15,盲孔15的右端与内管12的左端固定连接,筒体10靠近侧面靠近左端处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第二通孔16,第二通孔16的内端被活塞柱14封闭,活塞柱16外圈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第三通孔17,第三通孔17的内端与盲孔15连通,第三通孔17与第二通孔16一一对应,第三通孔17能与对应的第二通孔16连通,第二连接管9的另一端与外管13右端固定连接并连通,筒体10侧面开设数个均匀分布的第四通孔18,第四通孔18内均配合安装活动管19,活动管19侧面与对应的第四通孔18内壁接触配合,活动管19的内端面中间开设第五通孔20,第五通孔20内均固定安装第一液管21,第一液管21的内端与外管13侧部通过第一软管22固定连接并连通,活动管19的内端与外管13侧部均通过斜杆23铰接连接,第四通孔18的内端一侧均固定安装微型气缸24,微型气缸24与对应的活动管19平行,微型气缸24的伸缩杆的外端与对应的活动管19内端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活动管19内端侧部均开设第六通孔25,第六通孔25的外端与对应的微型气缸24缸体通过第二软管26固定连接,活动管19侧面靠近外端处开设数个凹槽27,凹槽27内壁均开设第七通孔28,第七通孔28内端与对应的第一液管21通过第二液管29固定连接,凹槽27内均设有喷管30,喷管30的内端与对应的凹槽27内侧部铰接连接,铰接轴上安装扭簧,喷管30内侧固定安装数个第二雾化喷头32,第七通孔28与对应的喷管30之间均通过第三软管44固定连接并连通,活动管19的外端均固定安装半球形气囊33,活动管19的外端面均开设连通孔34,连通孔34将活动管19内部与对应的半球形气囊33内部连通,内管12右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接管35的一端,第三连接管35的另一端与第三液压泵36的进口固定连接,第三液压泵36固定安装废液箱37侧部,第三液压泵36的出液口通过导管与废液箱37内腔连接。本发明对产道进行护理时,将内管12与外管13组成的整体向筒体10左端方向移动,带动活塞柱14移动至第三通孔17与第二通孔16对齐,如图7所示,与此同时,外管13通过斜杆23带动对应的活动管19向第四通孔18的外端移动,此时凹槽27移动至筒体10的外部,如图6所示,此时微型气缸24被压缩,微型气缸24内的空气被压入到对应的活动管19内部然后经过对应的通孔34进入到对应的半球形气囊33内,半球形气囊33膨胀将产道内的褶皱撑开,此时在扭簧的作用下,喷管30打开至水平的状态,如图6所示,在第二液压泵8的作用下药业储存箱7内的药液经过第二连接管9进入到外管13内最终可以从第二雾化喷头32喷出,开始对产道进行护理,与此同时第三液压泵36工作,护理产生的废液经过第二通孔16、第三通孔17、盲孔15流入到内管12内,然后经过第三连接管35被抽入废液箱37内暂存,对产道护理完成后,将内管12与外管13组成的整体抽出复位,此时所有零部件可以自动复位至初始状态;本发明可以利用滚筒6的转动对剖腹产的刀口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本发明结构简单且巧妙,可以更加方便的将产道内褶皱自动撑开,本发明既能对顺产产妇的产道进行护理,又能对剖腹产产妇的刀口进行有效的护理。

具体而言,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筒体10侧面靠近左端处开设环形槽38,环形槽38内底部开设第八通孔39,环形槽38内配合安装环形气囊40。当活塞柱14向筒体10左端移动时,筒体10左端的空气通过第八通孔39进入到环形气囊40内,环形气囊40充气膨胀进一步产道的褶皱撑开,提高护理的效果,并且能避免从第二雾化喷头32喷出的药液流到产道深处。

具体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外管13外端侧部与筒体10右端之间通过电动伸缩杆43固定连接。本发明使用时,通过电动伸缩杆43的伸缩来控制外管13的移动,可以使外管13移动的更加精确,可以使第三通孔17与对应的第二通孔16更加精确的对齐。

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内管12的右端外部固定套装第二手柄41。该设计方便工作人员握住内管12,方便操作。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筒体10的左端固定安装半球体42。通过该设计可以更加便于筒体10伸入到产道内。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滚筒6与转轴固定连接,且滚筒5为工字型。该设计可以利用工字型滚筒的转动对剖腹产的刀口进行护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