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55424发布日期:2019-03-19 23:56阅读:3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晚期白内障是严重影响视力的一种眼病,现代眼科手术可以使白内障患者完全复明,甚至有更好的视功能提高。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主流术式,术中的晶状体前囊膜连续环形撕囊(ccc)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可以说起着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作用。ccc顺利完成,手术基本可以成功;ccc无法完成,后面的操作步履维艰,类似于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甚至要考虑是否更换术式,改成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会大大增加术后角膜散光,影响术后视功能的恢复。对于常见的未熟期白内障,ccc一般都能顺利完成;但对于成熟期、过熟期白内障、全白色的白内障、部分外伤性白内障、部分先天性白内障等复杂白内障,ccc很难完成。此时,需借助晶状体前囊膜染色的方法,让晶体前囊清晰可见,提高手术成功率。

常用的染色剂包括:台盼蓝、亚甲蓝、锥虫蓝、吲哚菁绿、龙胆紫等,这些染色剂均需要另行准备,有一定的毒性,对角膜内皮细胞,甚至对视细胞都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染色剂需另行准备,因未形成工业规模,且属于适应证外用药,正规眼科渠道很难买到。

(2)现有技术中的染色剂有一定的毒性。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

现有技术中的染色剂未形成工业规模,且眼科白内障手术中使用属于适应证外用药,存在着用药流程上的风险。

现有技术中的染色剂有一定的毒性,对角膜内皮细胞、视细胞等都有一定毒性。

用本方法所带来的意义在于:无需另行购买,解决了流程上的问题;无适用证禁忌,解决了伦理上的问题;对眼内组织无毒性,解决了生物相容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方法,所述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方法包括:

取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240只,体重200~250g;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

实验组术前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三次,盐酸氯胺酮和盐酸氯丙嗪混合液肌肉注射麻醉后做上方角膜缘切口,前房内注入亚甲蓝注射液,前房内停留后,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充分冲洗;

注入适量黏弾剂,连续环形撕囊,观察组织对比度;

配合使用囊膜剪剪切修整后继续撕囊;

使用millennium超声乳化系统进行超声乳化,灌注/抽吸系统清除残留皮质,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清除前房内粘弹剂后,注入灌注液形成前房,角膜切口自闭。

进一步,盐酸氯胺酮和盐酸氯丙嗪混合液体积比为2:1。

进一步,前房内注入0.2%亚甲蓝注射液0.1ml,前房内停留10s后,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充分冲洗30s。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一种利用所述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方法的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晶状体前囊膜染色剂,所述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晶状体前囊膜染色剂为含铁血黄素。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本发明无需另行准备,随时取用,生物相容性佳;对眼内组织,如角膜内皮细胞、视细胞无药物化学毒性;残余痕量可通过正常的眼内吸收或房水循环途径排出;无明显并发症(见表1)。

表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对比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晶状体前囊膜染色剂为含铁血黄素。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晶状体前囊膜染色剂应用方法包括:

s101:取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240只,体重200~250g;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

s102:实验组术前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三次,盐酸氯胺酮和盐酸氯丙嗪混合液肌肉注射麻醉后做上方角膜缘切口,前房内注入亚甲蓝注射液,前房内停留后,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充分冲洗。

s103:注入适量黏弾剂,连续环形撕囊,观察组织对比度。

s104:配合使用囊膜剪剪切修整后继续撕囊。

s105:使用millennium超声乳化系统进行超声乳化,灌注/抽吸系统清除残留皮质,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清除前房内粘弹剂后,注入灌注液形成前房,角膜切口自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盐酸氯胺酮和盐酸氯丙嗪混合液体积比为2: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前房内注入0.2%亚甲蓝注射液0.1ml,前房内停留10s后,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充分冲洗30s。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的晶状体前囊膜染色剂应用方法包括:

进行白内障手术常规术前准备、对患者表面/球后麻醉,采用标准角膜隧道切口及角膜缘辅助切口,前房内注入消毒空气;

抽取患者静脉血2ml,手术台上助手用1ml注射器再从抽血的2ml注射器中抽取1ml静脉血,换用冲洗针头;

向患者前房内前囊膜中央注入静脉血约0.1ml,10秒钟后用bss液冲洗前房;

注入粘弹剂,进行连续环形撕囊,此时晶状体前囊被血液染色,撕开的边界清晰可见;

按预定撕囊轨迹随时调整牵扯方向和位置,保证撕囊口连续光滑,大小合适,完成连续环形撕囊;

常规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

实施例1:

患者高玉芳,女,99岁,白内障多年;

因高龄且全身合并症多,一直未手术治疗。2017-08-29,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白内障手术治疗。

实施方式一:

术前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三次,盐酸氯胺酮和盐酸氯丙嗪混合液(2:1)50mg/kg肌肉注射麻醉后做上方角膜缘切口,前房内注入0.2%亚甲蓝注射液0.1ml,前房内停留10s后,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充分冲洗30s;

注入适量黏弾剂,连续环形撕囊,观察组织对比度;

如遇变性囊膜韧性增加,撕囊针或镊子难以完成操作时,需配合使用囊膜剪剪切修整后继续撕囊,虽撕囊口不能正圆,但也可确保光滑的撕囊口;

使用millennium超声乳化系统进行超声乳化,灌注/抽吸系统清除残留皮质,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清除前房内粘弹剂后,注入“世可”灌注液形成前房,角膜切口自闭。

实施方式二: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常规洗眼,消毒,铺巾,球后麻醉或表面麻醉下,采用标准角膜隧道切口及角膜缘辅助切口,前房内注入消毒空气,护士抽取患者静脉血2ml,手术台上助手用1ml注射器再从抽血的2ml注射器中抽取1ml静脉血,换用冲洗针头,向前囊膜中央注入静脉血约0.1ml,10秒钟后用bss液冲洗前房,清除前房内多余血液,前房内注入粘弹剂,用截囊针或撕囊镊进行连续环形撕囊,此时晶状体前囊膜被血液染色,撕开的边界清晰可见,按预定撕囊轨迹随时调整牵扯方向和位置,保证撕囊口连续光滑,大小合适,完成连续环形撕囊,然后按常规进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

因患者白内障多年,早已处于过熟期,术中采用本方法进行晶状体前囊膜染色,成功完成连续环形撕囊,保证了后续手术步骤的顺利完成。术后当天即出院回家。术后复查,视力矫正可达1.0。

下面结合实验、药理学对本发明的应用作进一步描述。

晶状体囊又称晶状体囊膜(lenscapsule;crystallinecapsule),完整地包围在晶状体周围,为厚度不均、透明而富有弹性的玻璃状膜,系由晶状体上皮分泌所产生的基底膜物质。基底膜一般是由纤维的结缔组织、粘多糖和蛋白质所构成,电镜可分为三层,即中间层(电子密度较高的致密层)、内层和外层(电子密度较低的疏松层)。基底膜内主要含有ⅳ级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和层粘连蛋白,这些物质的存在,给显示基底膜提供了物质基础。血液由有形成分和血浆所组成。其中有形成分(血细胞)占血液的45%,共有三类: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是血液有形成分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破损的红细胞释放出含铁血黄素,可附着于ⅳ级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和层粘连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成分上,使晶状体前囊膜着色。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