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用针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1549发布日期:2019-03-22 22:1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床用针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针灸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临床用针灸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针灸治疗能够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有效的缓解不适症状,有治疗、缓解、保健的功效。目前医院用的针灸筒一般使用硬塑料材制造,形状也是圆柱体和长方体,都是一筒装不同长度的针灸针,由于短针灸针低于针灸筒,医生无法直接拿出,医生只能将针灸针倒在手上或盒子里等处,在拿给病人扎针,这样的操作显然非常容易患传染疾病,这显然需要进行改进;此外,现有的灸针在消毒时一般都是直接用酒精或双氧水浸泡消毒,这样的消毒方法无法对多数病原体或芽孢完全杀灭,且操作非常不方便,还需要对其进行改进。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床用针灸装置,以解决
背景技术
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临床用针灸装置,包括若干个用于容纳灸针的针筒,还包括:若干个用于封闭所述针筒端部的筒盖,所述灸针插接固定在所述筒盖上;一用于对所述针筒内的所述灸针进行蒸汽消毒的盒体,所述盒体内部设置有电加热腔,所述电加热腔内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盒体上还具有方便向所述盒体内注水的注水管以及方便从所述盒体由内向外排水的排水管;所述盒体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若干个所述针筒分别卡接固定在所述盒体顶部的所述通孔处;以及开设在所述筒盖上呈环形布置的若干个排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灸针可以插接固定在筒盖上,针筒可以对灸针进行保护,当使用灸针时只需要拔出灸针即可使用,相比于传统倾倒的方式得到了较好的改进,不易发生污染;当需要对灸针进行消毒时,操作者可以将针筒插入到盒体顶部的开口处,通过注水管向盒体内注入水,之后利用电加热腔内的电加热丝对灸针进行蒸汽加热,装置能够同时对两个针筒内的多个灸针进行消毒,热的蒸汽可以从筒盖上环布的排气孔排气,故装置消毒使用的灸针的效果较好,操作起来也较为方便。进一步地,所述盒体顶部的通孔边缘具有与所述盒体一体成型的环部,所述环部上开设有两个槽口,所述针筒的外部固定有两个圆形卡柱,所述圆形卡柱卡接固定在所述槽口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针筒插入到盒体上的通孔处时,操作者只需要将针筒插入到盒体上的环部内,能够较方便稳定的实现插接固定,利用圆形卡柱插入到槽口可以对其插接过程进行定位。进一步地,所述环部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沿水平方向滑移连接弹性插柱,所述弹性插柱与所述滑槽槽底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滑槽槽底,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弹性插柱上,所述针筒上开设有供所述弹性插柱插入的插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针筒插入到环部后,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滑槽内的弹性插柱将插入到针筒上的插槽中,能够限制针筒插入到环部的插接位置并能增强针筒的插接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针筒的在远离所述盒体端部的开口处具有与所述针筒一体成型的轴肩,所述轴肩和所述筒盖的外部共同螺纹连接有螺纹环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筒盖盖合到针筒端部后,针筒上的轴肩和筒盖的端面可以对接,拧紧螺纹环套能够将筒盖牢靠的固定到针筒的端部开口处。进一步地,所述灸针包括一体成型的针部和柄部,所述柄部的截面积大于所述针部的截面积,所述筒盖上开设有若干个插孔,所述柄部插设固定在所述筒盖上的所述插孔内,所述柄部的端部还螺纹连接有挂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灸针采用三部分构成,相对针部较粗的柄部可以方便在针灸时捏握,还不会影响到针部的卫生,柄部端部的挂耳可以方便操作者握持,同时也方便挂置。进一步地,所述盒体内部在位于两个所述通孔的下方具有密封固定的透明罩体,所述透明罩体内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罩体上通孔下方透明罩体内的紫外线杀菌灯可以对针筒内的灸针进行紫外线杀菌,能够配合蒸汽加热将多数芽孢杀灭。进一步地,所述注水管的端部具有与所述注水管一体成型的斗体,所述斗体的开口处插接有第一堵盖,所述斗体内具有限制所述第一堵盖插入深度的挡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与注水管一体成型的斗体能够方便操作者向盒体内注水,斗体上插接的第一堵盖能够防止杂物进入到盒体,污染盒体内的环境。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的端部插接有第二堵塞,所述第二堵塞内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嵌设固定有密封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堵塞可以将排水管封闭,第二堵塞上环槽内的密封圈能够防止水流无故从盒体内流出。进一步的,所述环部的环面上开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内嵌设固定有第一磁性块,所述针筒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放置槽内嵌设固定有第二磁性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针筒插入到环部后,第一放置槽内的第一磁性块和第二放置槽内的第二磁性块能够稳定的将针筒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筒盖的内部固定有导向条,所述针筒周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导向条插入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条为t形条或燕尾条,所述导向槽为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t形槽或燕尾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筒盖盖合到针筒时,筒盖上的导向条和导向槽能够盖合筒盖的过程进行导向,导向条采用燕尾条或t形条能够保证筒盖插接后的稳定性,且其制造相对较为方便。进一步的,所述针筒的内壁还涂覆有一层防污涂层,所述防污涂层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碳酸酯38-42份、聚四氟乙烯40-45份、碳酸亚乙烯酯34-37份、聚甲基丙烯酸酯32-35份、氟代碳酸乙烯酯32-36份、三乙醇胺16-20份、丙三醇9-13份、丙烯酸10-16份、甲基异噻唑啉酮4-7份;s1、制作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碳酸亚乙烯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内温度加热至335-340℃并保温20-25min,得到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2、制备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三乙醇胺、丙三醇、丙烯酸和甲基异噻唑啉酮混合均匀后加热至88-95℃,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和s2得到的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混合搅拌均匀,冷却至80-85℃,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表面处理:用砂纸对针筒内壁进行打磨,打磨至粗糙度rz12.5;s5、涂覆:利用真空喷枪将s4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均匀的喷涂到针筒的内表面;s6、烘干:用热风机将防污涂层烘干。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灸针可以插接固定在筒盖上,针筒可以对灸针进行保护,当使用灸针时只需要拔出灸针即可使用,相比于传统倾倒的方式得到了较好的改进,不易发生污染;当需要对灸针进行消毒时,操作者可以将针筒插入到盒体顶部的开口处,通过注水管向盒体内注入水,之后利用电加热腔内的电加热丝对灸针进行蒸汽加热,装置能够同时对两个针筒内的多个灸针进行消毒,热的蒸汽可以从筒盖上环布的排气孔排气,故装置消毒使用的灸针的效果较好,操作起来也较为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中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中f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灸针;2、针筒;21、筒盖;3、盒体;31、电加热腔;310、电加热丝;32、注水管;33、排水管;34、通孔;210、排气孔;35、环部;351、槽口;22、圆形卡柱;352、滑槽;353、弹簧;354、弹性插柱;23、插槽;24、轴肩;241、螺纹环套;11、针部;12、柄部;213、插孔;121、挂耳;36、透明罩体;361、紫外线杀菌灯;321、斗体;3211、第一堵塞;3212、挡环;330、第二堵塞;3301、环槽;3302、密封圈;356、第一放置槽;3561、第一磁性块;25、第二放置槽;251、第二磁性块;212、导向条;26、导向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考图1和图2,一种临床用针灸装置,包括两个用于容纳灸针1的针筒2,和两个用于封闭针筒2端部的筒盖21,其中针筒2和筒盖21的材料均为金属材质,其中筒盖21采用插接封闭的方式;为了使得用于治疗的灸针1使用和收纳较为方便,将灸针1插接固定在筒盖21上,每一个筒盖21上可以固定至少五个灸针1;为了实现对放置于针筒2内的灸针1进行消毒的功能,在针筒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对针筒2内的灸针1进行蒸汽消毒的盒体3,其中盒体3的材质也为金属材质,在盒体3内部设置有电加热腔31,在电加热腔31内设置有电加热丝310,其中电加热腔31与盒体3内部腔室相互连通,电加热腔31和盒体3内部腔室的水流相互连通,电加热腔31室可以防止电加热丝310位置发生改变,通过利用电加热丝310可以将盒体3内的水煮沸;为了方便盒体3与针筒2之间的安装连接,在盒体3的顶部开设有两个通孔34,两个针筒2分别卡接固定在盒体3顶部的通孔34处;为了防止装置内部整体压力过大,在筒盖21上开设有呈环形布置的十二个排气孔210;故综上,灸针1可以插接固定在筒盖21上,针筒2可以对灸针1进行保护,当使用灸针1时只需要拔出灸针1即可使用,相比于传统倾倒的方式得到了较好的改进,不易发生污染;当需要对灸针1进行消毒时,操作者可以将针筒2插入到盒体3顶部的开口处,向盒体3内注入水,之后利用电加热腔31内的电加热丝310对灸针1进行蒸汽加热,装置能够同时对两个针筒2内的多个灸针1进行消毒,热的蒸汽可以从筒盖21上环布的排气孔210排气,故装置消毒使用的灸针1的效果较好,操作起来也较为方便。参考图1,为了将针筒2稳定的插接固定在盒体3上的通孔34处,在盒体3顶部的通孔34边缘具有与盒体3一体成型的环部35,在环部35上开设有两个槽口351,在针筒2的外部固定有两个圆形卡柱22,其中圆形卡柱22卡接固定在槽口351内,当需要将针筒2插入到盒体3上的通孔34处时,操作者只需要将针筒2插入到盒体3上的环部35内,能够较方便稳定的实现插接固定,利用圆形卡柱22插入到槽口351可以对其插接过程进行定位。参考图2和图5,为了对插接到环部35的针筒2进行插接定位,在环部35内部开设有滑槽352,在滑槽352内沿水平方向滑移连接弹性插柱354,在弹性插柱354与滑槽352槽底之间连接有弹簧353,其中弹簧353的一端固定在滑槽352槽底,弹簧353的另一端固定在弹性插柱354上,在针筒2上开设有供弹性插柱354插入的插槽23,当将针筒2插入到环部35后,在弹簧353的弹力作用下滑槽352内的弹性插柱354将插入到针筒2上的插槽23中,能够限制针筒2插入到环部35的插接位置并能增强针筒2的插接结构。参考图2和图4,为了实现针筒2与筒盖21之间的连接和固定,针筒2的在远离盒体3端部的开口处具有与针筒2一体成型的轴肩24,同时在轴肩24和筒盖21的外部共同螺纹连接有螺纹环套241,当将筒盖21盖合到针筒2端部后,针筒2上的轴肩24和筒盖21的端面可以对接,拧紧螺纹环套241能够将筒盖21牢靠的固定到针筒2的端部开口处。参考图2和图3,为了对使用的灸针1进行改进,使得灸针1能够方便握持和操作,灸针1包括一体成型的针部11和柄部12,其中柄部12的截面积大于针部11的截面积,在筒盖21上还开设有五个插孔213,其中柄部12插设固定在筒盖21上的插孔213内,灸针1上的柄部12与插孔213之间为过盈配合,灸针1上的针部11在插入到针筒2后不会与插孔213内壁接触;为了使得灸针1方便使用,在柄部12的端部还螺纹连接有挂耳121,螺纹连接的挂耳121可以方便进行拆卸;由于灸针1采用三部分构成,相对针部11较粗的柄部12可以方便在针灸时捏握,还不会影响到针部11的卫生,柄部12端部的挂耳121可以方便操作者握持,同时也方便挂置。参考图2,为了使得灸针1能够得到充分的消毒灭菌,将盒体3内部在位于两个通孔34的下方固定有透明罩体36,透明罩体36的材质为无色玻璃,透明罩体36与盒体3之间做密封处理,在透明罩体36内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361,罩体上通孔34下方透明罩体36内的紫外线杀菌灯361可以对针筒2内的灸针1进行紫外线杀菌,能够配合蒸汽加热将多数芽孢杀灭。参考图2和图6,为了方便向盒体3内注水,在盒体3上还具有方便向盒体3内注水的注水管32,为了方便通过注水管32向盒体3内注水,在注水管32的端部具有与注水管32一体成型的斗体321,在斗体321的开口处插接有第一堵盖,在斗体321内具有限制第一堵盖插入深度的挡环3212,利用与注水管32一体成型的斗体321能够方便操作者向盒体3内注水,斗体321上插接的第一堵盖能够防止杂物进入到盒体3,污染盒体3内的环境。参考图2和图7,为了方便将盒体3内的水排出,在盒体3上具有与盒体3一体连通的排水管33,为了防止排水管33无故渗水,在排水管33的端部插接有第二堵塞330,同时在第二堵塞330内开设有环槽3301,在环槽3301内嵌设固定有密封圈3302,第二堵塞330可以将排水管33封闭,第二堵塞330上环槽3301内的密封圈3302能够防止水流无故从盒体3内流出。参考图2和图8,为了使得针筒2插接后被稳定固定,在环部35的环面上开设有第一放置槽356,在第一放置槽356内嵌设固定有第一磁性块3561,在针筒2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放置槽25,在第二放置槽25内嵌设固定有第二磁性块251,当针筒2插入到环部35后,第一放置槽356内的第一磁性块3561和第二放置槽25内的第二磁性块251能够稳定的将针筒2固定。参考图2和图4,为了对盖合在针筒2端部的筒盖21进行插接导向,在筒盖21的内部固定有导向条212,在针筒2周壁上开设有供导向条212插入的导向槽26,其中导向条212为t形条,导向槽26为与导向槽26配合的t形槽,当将筒盖21盖合到针筒2时,筒盖21上的导向条212和导向槽26能够盖合筒盖21的过程进行导向,导向条212采用燕尾条或t形条能够保证筒盖21插接后的稳定性,且其制造相对较为方便。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针筒2的内表面涂覆有一层防污涂层,由于针筒2内表面的干净与否之间关系到是否会对灸针1造成污染,且长久使用的针筒2难免会变得脏污和变得锈蚀,为了增加针筒2的使用寿命和方便对针筒2进行清洁,故在针筒2的内表面涂覆有一层防污涂层,故提供了一种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其具有制备流程短、制备简单的优点,其中针筒2内表面的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碳酸酯38份、聚四氟乙烯40份、碳酸亚乙烯酯34份、聚甲基丙烯酸酯32份、氟代碳酸乙烯酯32份、三乙醇胺16份、丙三醇9份、丙烯酸10份、甲基异噻唑啉酮4份;s1、制作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碳酸亚乙烯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内温度加热至335℃并保温20min,得到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2、制备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三乙醇胺、丙三醇、丙烯酸和甲基异噻唑啉酮混合均匀后加热至88℃,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和s2得到的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混合搅拌均匀,冷却至80℃,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表面处理:用砂纸对针筒2内壁进行打磨,打磨至粗糙度rz12.5;s5、涂覆:利用真空喷枪将s4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均匀的喷涂到针筒2的内表面;s6、烘干:用热风机将防污涂层烘干。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针筒2内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碳酸酯39份、聚四氟乙烯41份、碳酸亚乙烯酯35份、聚甲基丙烯酸酯33份、氟代碳酸乙烯酯33份、三乙醇胺17份、丙三醇10份、丙烯酸10份、甲基异噻唑啉酮4份;s1、制作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碳酸亚乙烯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内温度加热至336℃并保温20min,得到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2、制备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三乙醇胺、丙三醇、丙烯酸和甲基异噻唑啉酮混合均匀后加热至89℃,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和s2得到的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混合搅拌均匀,冷却至80℃,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表面处理:用砂纸对针筒2内壁进行打磨,打磨至粗糙度rz12.5;s5、涂覆:利用真空喷枪将s4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均匀的喷涂到针筒2的内表面;s6、烘干:用热风机将防污涂层烘干。实施例4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针筒2内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碳酸酯40份、聚四氟乙烯42份、碳酸亚乙烯酯36份、聚甲基丙烯酸酯34份、氟代碳酸乙烯酯34份、三乙醇胺18份、丙三醇11份、丙烯酸11份、甲基异噻唑啉酮5份;s1、制作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碳酸亚乙烯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内温度加热至337℃并保温20min,得到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2、制备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三乙醇胺、丙三醇、丙烯酸和甲基异噻唑啉酮混合均匀后加热至89℃,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和s2得到的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混合搅拌均匀,冷却至80℃,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表面处理:用砂纸对针筒2内壁进行打磨,打磨至粗糙度rz12.5;s5、涂覆:利用真空喷枪将s4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均匀的喷涂到针筒2的内表面;s6、烘干:用热风机将防污涂层烘干。实施例5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针筒2内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碳酸酯40份、聚四氟乙烯42份、碳酸亚乙烯酯36份、聚甲基丙烯酸酯34份、氟代碳酸乙烯酯34份、三乙醇胺18份、丙三醇11份、丙烯酸11份、甲基异噻唑啉酮5份;s1、制作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碳酸亚乙烯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内温度加热至338℃并保温22min,得到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2、制备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三乙醇胺、丙三醇、丙烯酸和甲基异噻唑啉酮混合均匀后加热至92℃,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和s2得到的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混合搅拌均匀,冷却至83℃,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表面处理:用砂纸对针筒2内壁进行打磨,打磨至粗糙度rz12.5;s5、涂覆:利用真空喷枪将s4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均匀的喷涂到针筒2的内表面;s6、烘干:用热风机将防污涂层烘干。实施例6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针筒2内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碳酸酯41份、聚四氟乙烯43份、碳酸亚乙烯酯37份、聚甲基丙烯酸酯35份、氟代碳酸乙烯酯35份、三乙醇胺18份、丙三醇11份、丙烯酸11份、甲基异噻唑啉酮5份;s1、制作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碳酸亚乙烯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内温度加热至339℃并保温22min,得到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2、制备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三乙醇胺、丙三醇、丙烯酸和甲基异噻唑啉酮混合均匀后加热至93℃,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和s2得到的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混合搅拌均匀,冷却至83℃,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表面处理:用砂纸对针筒2内壁进行打磨,打磨至粗糙度rz12.5;s5、涂覆:利用真空喷枪将s4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均匀的喷涂到针筒2的内表面;s6、烘干:用热风机将防污涂层烘干。实施例7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针筒2内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碳酸酯41份、聚四氟乙烯43份、碳酸亚乙烯酯37份、聚甲基丙烯酸酯35份、氟代碳酸乙烯酯35份、三乙醇胺18份、丙三醇11份、丙烯酸11份、甲基异噻唑啉酮5份;s1、制作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碳酸亚乙烯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内温度加热至340℃并保温24min,得到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2、制备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三乙醇胺、丙三醇、丙烯酸和甲基异噻唑啉酮混合均匀后加热至95℃,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和s2得到的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混合搅拌均匀,冷却至83℃,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表面处理:用砂纸对针筒2内壁进行打磨,打磨至粗糙度rz12.5;s5、涂覆:利用真空喷枪将s4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均匀的喷涂到针筒2的内表面;s6、烘干:用热风机将防污涂层烘干。实施例8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针筒2内表面防污涂层的制备,其中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以重量计各组分原料备用:聚碳酸酯42份、聚四氟乙烯45份、碳酸亚乙烯酯37份、聚甲基丙烯酸酯35份、氟代碳酸乙烯酯36份、三乙醇胺20份、丙三醇13份、丙烯酸16份、甲基异噻唑啉酮7份;s1、制作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聚碳酸酯、聚四氟乙烯、碳酸亚乙烯酯、聚甲基丙烯酸酯和氟代碳酸乙烯酯混合均匀后加入到反应釜内,将反应釜内温度加热至340℃并保温24min,得到防污涂层预制备液;s2、制备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将三乙醇胺、丙三醇、丙烯酸和甲基异噻唑啉酮混合均匀后加热至95℃,得到第二预制液;s3、制备防污涂层溶液:将s1得到的第一防污涂层预制备液和s2得到的第二防污涂层预制备液混合搅拌均匀,冷却至85℃,得到防污涂层溶液;s4、表面处理:用砂纸对针筒2内壁进行打磨,打磨至粗糙度rz12.5;s5、涂覆:利用真空喷枪将s4得到的防污涂层溶液均匀的喷涂到针筒2的内表面;s6、烘干:用热风机将防污涂层烘干。对实施例2-8中涂覆有防污涂层的针筒2内表面的表面硬度和剥离强度的测试,为了便于比较,所有实施例的数据基于实施例2的数据进行归一化。表1表面硬度剥离强度实施例3100%100%实施例3101%102%实施例487%98%实施例5104%104%实施例6101%101%实施例798%97%实施例899%100%由上可知,由于实施例5中针筒2内表面的表面硬度和剥离强度的测试结果比其他涂覆有防污涂层的实施例都要高,故实施例5中给出的防污涂层的制备方法是最优选择。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