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43560发布日期:2019-05-24 20:25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疗血管缝合搭接吻合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血管吻合术是临床上一种基础手术形式,包括血管损伤修复、血管移植、血管搭接、血管缝合与修补等,是常用的重建血流的有效治疗方法。应用十分广泛,常见于各类外科手术中,比如断肢再植、血管意外损伤、器官移植、动静脉内瘘吻合等等。伴随显微手术器械、显微缝线和手术显微镜的不断发展,手工小(微)血管吻合技术逐步成熟,可吻合血管的口径越来越细。

然而,即便对于经验丰富的外科手术医生来说,要完成一例完美的血管吻合术也并不是很容易的,尤其是上面提到的小微血管吻合术。下面以颅内血管缝合为例来看下所面临的困难:首先待吻合血管所处的周围环境比较复杂,任何血管周围都密布很多神经/纤维及各种脑组织等,同时血管会浸润在脑脊液/血液及在手术过程中不断外部注入的清洗液和营养液等组成的混合液体中,从中分清颜色比较类似的待操作血管并不是件容易事情,而且长时间操作会造成视觉疲劳,增加误操作风险;还有就是待吻合血管直径都比较小,从零点几毫米到两三毫米不等,夹闭血流后就变得很软且滑,器械接触时会移动,位置难以固定,并不容易缝合;此外,患者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但心脏的跳动仍传递至全身各部位,特别是脑血管和神经部分,在吻合手术时处于一个不稳定状态,缝合操作时术者的器械需十分谨慎以避免刺到附近组织及游离的神经和血管;最后很关键一点就是,夹闭后血管及相关组织都失去营养供应,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过长会造成失活甚至完全坏死的后果,这就对缝合术时间有很高的要求。对于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的十分精细的吻合术来说,这些外部条件十分不利于术者的判断,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影响手术效率和质量。

现阶段,通常会采用一些柔性薄片或纱布来辅助缝合手术,虽然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效率仍不高且功能单一,且不规范。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

所述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包括:主体支撑部和沿着主体支撑部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的弯曲部;所述主体支撑部包括上表面和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所述主体支撑部的上表面的中部向上延伸形成凸起支撑部,所述凸起支撑部的顶面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一支撑弧面,用以与血管相配合;所述主体支撑部的上表面且在所述凸起支撑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以定位血管的定位条;所述主体支撑部还设有若干个溢流孔,所述溢流孔贯穿主体支撑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还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设置于所述主体支撑部的远离所述弯曲部的一端;若干个所述溢流孔围绕所述凸起支撑部开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支撑部的下表面向内凹陷开设有引流槽和与所述引流槽相通的引流管卡槽,所述引流管卡槽用以容纳所述引流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支撑部的上表面且在所述凸起支撑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以固定所述定位条的定位条卡槽;所述定位条卡槽包括第一定位条卡槽和第二定位条卡槽,所述定位条包括第一定位条和第二定位条;所述第一定位条卡槽邻近所述弯曲部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条卡槽邻近有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条和包括第一定位固定端和第一定位活动端,所述第一定位固定端通过所述第一定位条卡槽固定在所述主体支撑部上,所述第一定位活动端可以向上弯曲用以固定血管;所述第二定位条和包括第二定位固定端和第二定位活动端,所述第二定位固定端通过所述第二定位条卡槽固定在所述主体支撑部上,所述第二定位活动端可以向上弯曲用以固定血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支撑部的长度为x及宽度为y,凸起支撑部的长度x及宽度y可以根据不同血管直径不同而定。具体地,凸起支撑部的长度x和宽度y之一大于两待缝合血管直径之和加上调控值n(例如,在其中一个方式中,n值根据血管及缝合类型不同而取为0.2-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支撑部高出所述主体支撑部的上表面的距离为h,h大于0,血管所处的环境中的液体表面不高于主体支撑部的上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的俯视图的整体长度为l及其主体支撑部的长度为l,长度l和l可以根据不同血管尺寸及缝合类型而定。具体地,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的俯视图的整体长度l为弯曲部到主体支撑部所在的面的投影长度和主体支撑部的长度l之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支撑部的支撑弧面的中心设有刻度中心点0点;所述凸起支撑部的支撑弧面的两侧分别设有横向刻度;所述主体支撑部的上表面且在所述凸起支撑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纵向刻度。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横向刻度和纵向刻度不局限于在两侧,也可以整个所述凸起支撑部都设有横向刻度;整个所述主体支撑部都设有纵向刻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曲部上开设有用以牵拉或便于器械通过的通孔,所述弯曲部的端部呈椭圆形,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曲部的端部不局限于椭圆形,也可以为圆形或三角形等其它形状;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的材料为柔性材料,其密度小于水;其颜色设定为绿色或与血管区别较明显的鲜艳颜色。

本发明还提了一种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如上所述的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放于待吻合血管的下部,与待吻合血管所处的环境中的其它组织或液体隔开,待吻合血管所处的环境中的液体的表面不高于主体支撑部的上表面;

调整两待吻合血管的位置使其位于凸起支撑部的支撑弧面上;

用器械分别调整定位条的活动端弯曲至与待吻合血管匹配,软性限制待吻合血管的位置,防止在缝合过程中待吻合血管发生翘起、侧向窜动及轴向移动;

通过牵拉弯曲部来调整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的位置,尽量使弯曲部依靠在附近组织或纱布等器械上,稳定手术位置;或通过器械夹持弯曲部来固定工作垫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操作方法还包括:当待吻合血管处脑脊液或血液等液体不断增多或术中需要不断冲洗术区的肝素盐水增多,导致液面上升至凸起支撑面时,安装引流管到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将液体排出体外,使得凸起支撑面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平面上或使待吻合部位保持相对干燥环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操作方法还包括:当待吻合血管发生移动,根据待吻合血管与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上设置的横向刻度和纵向刻度的相对位置判断待吻合血管移动的大小和位置,及时做出操作调整。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主体支撑部的上表面的中部向上延伸形成凸起支撑部,也即凸起支撑部高出所述主体支撑部的上表面,如此设计使得被缝合血管能平稳放置且不浸润在附近脑脊液或血液等液体中,完全可以暴露于术者视线内,便于操作;将平置的第一定位条的第一定位活动端和第二定位条的第二定位活动端分别用器械弯曲至与待吻合血管匹配,软性限制待吻合血管的位置,防止在缝合过程中待吻合血管发生翘起、侧向窜动及轴向移动;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可通过凸起支撑部四周的溢流孔导通上下部液体,可起到平衡整个平台作用;设置横向刻度与纵向刻度,可为术者提供血管直径、两血管相对位置及吻合尺寸等信息,便于准确判断,提高吻合手术的质量;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的材料为柔性材料,其密度小于水,具有一定支撑力;其颜色设定为绿色或与血管区别较明显的鲜艳颜色;映衬夹闭状态下与透明的血管管壁起到对照物作用,方便辨别,提供清晰的视野,便于操作,降低误操作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图示中箭头代表液体流动方向;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为了更清楚阐述本发明,图示省略了第一定位条和第二定位条;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应用于端端吻合手术示意图,图示中箭头代表液体流动方向;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应用于端端吻合手术侧视图,为了更清楚的阐述本发明,图示增加了待吻合血管所处的环境中的其它组织或液体,图示中箭头代表液体流动方向;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应用于侧侧吻合手术示意图,图示中箭头代表液体流动方向。

图中所涉及的标号:

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主体支撑部11;弯曲部12;上表面13;下表面14;凸起支撑部15;支撑弧面16;引流管17;引流槽18;引流管卡槽19;溢流孔20;定位条卡槽21;定位条22;第一定位条卡槽23;第二定位条卡槽24;第一定位条25;第二定位条26;第一定位固定端27;第一定位活动端28;第二定位固定端29;第二定位活动端30;通孔31;横向刻度32;纵向刻度33;a血管待吻合端面34;b血管待吻合端面35;液体36;纵向血管a切口37;纵向血管b切口3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所述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包括主体支撑部11和沿着主体支撑部11的一端向上延伸形成的弯曲部12。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支撑部11包括上表面13和所述上表面13相对的下表面14,所述主体支撑部11的上表面13的中部向上延伸形成凸起支撑部15。所述凸起支撑部15的顶面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一支撑弧面16,用以与血管相配合。

所述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还包括引流管17,所述引流管17设置于所述主体支撑部11的远离所述弯曲部12的一端。具体地,所述主体支撑部11的下表面14向内凹陷开设有引流槽18和与所述引流槽18相通的引流管卡槽19,所述引流管卡槽19用以容纳所述引流管17,使得血管所处的环境中的液体经过引流槽18流向引流管17而排出,可保证在引流管17不凸出下表面14的情况下将附近液体导入引流管17内,从而防止液体过渡上升浸润待吻合血管。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引流管卡槽19可以设置为多个,引流管17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果手术环境相对无太多液体干扰,则引流管17可不安装。

所述主体支撑部11还设有若干个溢流孔20,所述溢流孔20贯穿主体支撑部11的上表面13和下表面14设置。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若干个所述溢流孔20围绕所述凸起支撑部15开设,使得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的上下的脑脊液或血液等液体可随时流通,从而保持整体的平衡稳定性。

所述主体支撑部11的上表面13且在所述凸起支撑部15的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条卡槽和定位条。具体地,所述定位条卡槽包括第一定位条卡槽23和第二定位条卡槽24,所述定位条包括第一定位条25和第二定位条26。所述第一定位条卡槽23邻近所述弯曲部12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条卡槽24邻近有所述引流管17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条25和包括第一定位固定端27和第一定位活动端28,所述第一定位固定端27通过所述第一定位条卡槽23固定在所述主体支撑部11上,所述第一定位活动端28可以向上弯曲用以固定血管,例如可在器械等外力作用下弯曲成所需要的形状,并保持此形状。所述第二定位条26和包括第二定位固定端29和第二定位活动端30,所述第二定位固定端29通过所述第二定位条卡槽24固定在所述主体支撑部11上,所述第二定位活动端30可以向上弯曲用以固定血管,例如可在器械等外力作用下弯曲成所需要的形状,并保持此形状。更具体地,当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未被使用时,第一定位条25和第二定位条26均平置于所述主体支撑部11的上表面13上;当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被使用时,在待吻合血管放置于所述凸起支撑部15上后,将平置的第一定位条25的第一定位活动端28和第二定位条26的第二定位活动端30分别用器械弯曲至与待吻合血管匹配,软性限制待吻合血管的位置,防止在缝合过程中待吻合血管发生翘起、侧向窜动及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4,所述主体支撑部11与凸起支撑部15的整体厚度较薄,在不损伤需要缝合的血管与周围组织情况下非常易于通过其之间的间隙,保护深面脑组织。

进一步地,所述弯曲部12可根据需要依靠的附近组织或器械上,起到辅助定位作用。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曲部12上开设有用以牵拉或便于器械通过的通孔31,所述弯曲部12的端部呈椭圆形。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曲部的端部不局限于椭圆形,也可以为圆形或三角形等其它形状。

进一步地,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支撑部15的支撑弧面16的中心设有刻度中心点0点。所述凸起支撑部15的支撑弧面16的两侧分别设有横向刻度32。所述主体支撑部11的上表面13且在所述凸起支撑部15的两侧分别设有纵向刻度33。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横向刻度和纵向刻度不局限于两侧,也可以整个所述凸起支撑部都设有横向刻度,整个所述主体支撑部都设有纵向刻度。如此设置横向刻度与纵向刻度,可为术者提供血管直径、两血管相对位置及吻合尺寸等信息,便于准确判断,提高吻合手术的质量。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4,所述凸起支撑部15高出所述主体支撑部11的上表面13的距离为h,h大于0,血管所处的环境中的液体表面不高于主体支撑部的上表面,如此设计使得被缝合血管能平稳放置且不浸润在附近脑脊液或血液等液体中,完全可以暴露于术者视线内,便于操作。

进一步地,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血管所处的环境中的液体表面略低于主体支撑部11或与之持平,且设计使得整体重心尽量位于液面以下,使得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整体保持平衡稳定不易侧翻。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支撑部15的长度为x及宽度为y,凸起支撑部15的长度x及宽度y可以根据不同血管直径不同而定。具体地,凸起支撑部15的长度x和宽度y之一大于两待缝合血管直径之和加调控值n(例如,在其中一个方式中,n值可以根据血管及缝合类型不同而取为0.2-5mm)。

进一步地,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的俯视图的整体长度为l及其主体支撑部11的长度为l,长度l和l可以根据不同血管尺寸及缝合类型而定。具体地,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的俯视图的整体长度l为弯曲部12到主体支撑部11所在的面的投影长度和主体支撑部11的长度l之和。由于采用柔性材料,医护人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裁剪使其更适合临床情况需要。

进一步地,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的材料为柔性材料,其密度小于水,具有一定支撑力;其颜色设定为绿色或与血管区别较明显的鲜艳颜色;映衬夹闭状态下与透明的血管管壁起到对照物作用,方便辨别,提供清晰的视野,便于操作。

下面将结合两种不同实施方式的待吻合血管来阐述本发明提供的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的操作方法。

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一,为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在1mm直径微小血管端端吻合术中的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分离出两个待吻合血管a与b,两端分别阻断血流,a血管待吻合端面34和b血管待吻合端面35应尽可能相同,或可修剪成斜面来扩大吻合口面积,或者采用内部支撑方式来获取相近的缝合端面;或可放入血管支撑塞辅助扩张待吻合血管;

将本发明提供的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放于待吻合血管的下部,与待吻合血管所处的环境中的其它组织或液体隔开;

调整两血管位置使其位于凸起支撑部15的支撑弧面16上;

用器械分别调整第一定位条25的第一定位活动端28和第二定位条26的第二定位活动端30弯曲至与待吻合血管匹配,软性限制待吻合血管的位置,防止在缝合过程中待吻合血管发生翘起、侧向窜动及轴向移动;

通过牵拉弯曲部12的通孔31来调整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的位置,尽量使弯曲部12依靠在附近组织或纱布等器械上,稳定手术位置;或通过器械夹持弯曲部12通孔31来固定工作垫位置。

手术前或术中可通过引流管17导出操作处液体36,使操作平台处于稳定状态,即液体36的表面与主体支撑部11的上表面13持平或略低;具体地,当待吻合血管处的液体例如脑脊液/血液等液体不断增多或术中需要不断冲洗术区的肝素盐水增多,导致液面上升至凸起支撑部15的顶面时,此时为避免血管被浸润而影响操作,可用引流管17将液体36排出体外(请一并参阅图7),使得操作位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平面上或使待吻合部位保持相对干燥环境。可以理解地,如果手术环境相对无太多液体干扰,则此引流管17可不安装。

当外界注入清洗液或营养液时导致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因冲击或液面升高而不稳定时,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可通过凸起支撑部15四周的溢流孔20导通上下部液体,可起到平衡整个平台作用。

缝合时医护人员可根据血管与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上的横向刻度32和纵向刻度33的相对位置判断血管大小和位置是否有移动,方便及时做出操作调整。

请一并参阅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二,为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在2mm直径微小血管侧侧吻合术中的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实施例二的侧侧吻合的操作同实施例一中的端端吻合类似,不同在于侧侧吻合的待缝合的两血管的放置位置及缝合位置不同于端端吻合,所以定位方法也会根据需要做调整。

分离出两个待吻合血管a与b,用血管钳夹住吻合部位两端阻断血流,并做对应的纵向血管a切口37和纵向血管b切口38。两缝合血管平行放置并相互靠近,切口位置相对放置,方向根据需要略向上方;或可放入血管支撑塞辅助扩张待吻合血管;

用器械分别调整第一定位条25的第一定位活动端28和第二定位条26的第二定位活动端30弯曲至与待吻合血管匹配,与端端吻合不同的是此时可根据需要两侧各固定一根血管或固定两根血管;

通过牵拉弯曲部12的通孔31来调整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的位置,尽量使弯曲部12依靠在附近组织或纱布等器械上,稳定手术位置;也可以通过器械夹持弯曲部12通孔31来固定工作垫位置。

手术前或术中可通过引流管17导出操作处液体,使操作平台处于稳定状态;可以理解地,如果手术环境相对无太多液体干扰,则此引流管17可不安装。

当外界注入清洗液或营养液时导致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因冲击或液面升高而不稳定时,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的溢流孔20导通上下部液体,可起到平衡整个平台作用。

缝合时医护人员可根据血管与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10上的横向刻度32和纵向刻度33的相对位置判断血管大小和位置是否有移动,方便及时做出操作调整。

具体到本实施例二中,所述凸起支撑部15的长度x应选用大于两血管直径之和,所述凸起支撑部15的宽度y应选用大于血管切口长度。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主体支撑部的上表面的中部向上延伸形成凸起支撑部,也即凸起支撑部高出所述主体支撑部的上表面,如此设计使得被缝合血管能平稳放置且不浸润在附近脑脊液或血液等液体中,完全可以暴露于术者视线内,便于操作;将平置的第一定位条的第一定位活动端和第二定位条的第二定位活动端分别用器械弯曲至与待吻合血管匹配,软性限制待吻合血管的位置,防止在缝合过程中待吻合血管发生翘起、侧向窜动及轴向移动;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可通过凸起支撑部四周的溢流孔导通上下部液体,可起到平衡整个平台作用;设置横向刻度与纵向刻度,可为术者提供血管直径、两血管相对位置及吻合尺寸等信息,便于准确判断,提高吻合手术的质量;血管吻合术固定支撑装置的材料为柔性材料,其密度小于水,具有一定支撑力;其颜色设定为绿色或与血管区别较明显的鲜艳颜色;映衬夹闭状态下与透明的血管管壁起到对照物作用,方便辨别,提供清晰的视野,便于操作,降低误操作的风险。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