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0121发布日期:2019-04-17 03:23阅读:14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份illesdelatourette综合征(份ts),或tourette综合征(ts),是一种慢性的儿童神经精神病运动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为不自主突发、快速重复地出现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症候群。多起病于3~8岁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患病比率大约男女比例约为3-4:1。全球的发病率约为1%,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与高危产妇的增加、环境、社会心理因素及人们对本病有了进一步认识相关。本病常合并注意力缺陷障碍、强迫症、焦虑症、抑郁、行为冲动等一系列精神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生活、身心发育等。其病因复杂,彻底治愈困难,病程长,甚至迁延至成年。现代医学在临床上多选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氟哌啶醇或硫必利等对症治疗,但易引发锥体外系反应,很多患儿家属不予接受,并且治疗时间长,治标不治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中药制剂,具有平肝潜阳、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的功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好,见效快,无任何毒副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中药制剂,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钩藤3-12份、川楝子4.5-9份、生石决明3-15份、枸杞6-12份、白蒺藜6-9份、生地10-15份、熟地10-30份、酒地龙4.5-9份、全蝎3-6份、蝉蜕3-10份、甘草3-9份;

按组分配比称量上述原料,并将除钩藤之外的全部药物放入煎药器具中煎煮1至5次,合并药液;

再将钩藤单味药物投入所述合并药液中继续煎煮15至20分钟,制得药液。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钩藤6份、川楝子4.5份、生石决明9份、枸杞9份、白蒺藜6份、生地10份、熟地12份、酒地龙4.5份、全蝎3份、蝉蜕3份、甘草3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钩藤3份、川楝子6份、生石决明3份、枸杞6份、白蒺藜9份、生地10份、熟地30份、酒地龙6份、全蝎6份、蝉蜕3份、甘草3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包括有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山药10份、鸡内金10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包括有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荆芥10份、防风各10份。

本发明涉及的中药原料的药性及药理如下:

(1)钩藤:味甘、寒;归经:肝、心包经;功效: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主治:头痛、眩晕;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2)川楝子,味苦、寒、有小毒;归经:肝、胃、小肠经;功效:疏肝泻热,行气止痛,杀虫;主治:肝郁化火诸痛证;虫积腹痛;秃疮。

(3)生石决明,味咸、寒;归经:肝经;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主治:眩晕耳鸣,头痛头胀;惊厥抽搐;肝火上炎;风热目疾。

(4)枸杞,味甘,平;归经:肝、肾经;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主治:肝肾阴虚及早衰证。

(5)白蒺藜,味苦、辛、平;归经:肝经;功效:平肝潜阳,行气活血,祛风清热明目;

主治:头痛,眩晕,肝阳上亢者;肝气郁结引起的胁肋胀痛,乳房胀痛;风热头痛及瘙痒。

(6)生地,味甘、苦、寒;归经: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主治:热入营血,斑疹吐血;阴虚内热,骨蒸潮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7)熟地,味甘、微温;归经:肝、肾经;功效: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主治:血虚诸证,肝肾阴虚诸证。

(8)酒地龙,味咸、寒;归经:肝、肺、膀胱经;功效:清热平肝,平喘,活血通络,利尿;

主治:高热惊厥,癫狂;气虚血瘀,半身不遂;痹症;肺热哮喘;小便不利,尿闭不通。

(9)全蝎:味辛、咸,平;归经:肝经;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痉挛抽搐;疮疡肿毒,风湿顽痹;顽固性偏正头痛。

(10)蝉蜕,味甘寒;归经: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急满惊风,破伤风;小儿夜啼不安。

(11)甘草,味甘、平;归经: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主治:心气不足,脉结代;脾气虚证;脘腹、四肢挛急疼痛;咳喘;热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调和药性。

(12)山药,甘、平、无毒;归经:归脾、肺、肾经;功效: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去头面游风、止腰痛、除烦热、补心气不足、开达心孔、多记事、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润毛皮,生捣贴肿、硬毒能治;

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频、遗精、妇女带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

(13)鸡内金,甘、平;归经: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功效: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

主治:用于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石淋涩痛,胆胀胁痛。

(14)荆芥,味辛、性微温;归经:归肺、肝经;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主治: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15)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经:归膀胱、肺、脾、肝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主治: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证的中药配方,以钩藤良好的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的作用为基础加入川楝子、生石决明、枸杞、白蒺藜、生地、熟地、酒地龙、全蝎、蝉蜕、甘草,能够有效的平肝潜阳,疏肝泻热,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症,疗效好,见效快,无毒副作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取川楝子6g、生石决明3g、枸杞6g、白蒺藜9g、钩藤3g、生地10g、熟地30g、酒地龙6g、全蝎6g、蝉蜕3g、甘草3g;

按组分配比称量上述原料,并将除钩藤之外的全部药物放入煎药器具中煎煮1次,合并药液;

再将钩藤单味药物投入1的合并药液中继续煎煮15分钟,制得药液。

实施例2:

取川楝子4.5g、生石决明9g、枸杞9g、白蒺藜6g、钩藤6g、生地10g、熟地12g、酒地龙4.5g、全蝎3g、蝉蜕3g、甘草3g;

在上述基础上外加山药10g(补脾养胃),鸡内金10g(健食消胃)。

按组分配比称量上述原料,并将除钩藤之外的全部药物放入煎药器具中煎煮3次,合并药液;

再将钩藤单味药物投入1的合并药液中继续煎煮15分钟,制得药液。

实施例3:

取川楝子9g份、生石决明15g、枸杞12g、白蒺藜9g、钩藤12g、生地15g、熟地20g、酒地龙9g、全蝎6g、蝉蜕6g、甘草6g;

在上述基础上外加荆芥、防风各10g(祛风散寒)。

按组分配比称量上述原料,并将除钩藤之外的全部药物放入煎药器具中煎煮3次,合并药液;

再将钩藤单味药物投入1的合并药液中继续煎煮17分钟,制得药液。

实施例4:

取川楝子9g、生石决明9g、枸杞9g、白蒺藜5g、钩藤12g、生地12g、熟地10g、酒地龙6g、全蝎6g、蝉蜕10g、甘草9g;

按组分配比称量上述原料,并将除钩藤之外的全部药物放入煎药器具中煎煮5次,合并药液;

再将钩藤单味药物投入1的合并药液中继续煎煮20分钟,制得药液。

本发明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列举治愈典型病例予以说明:

典型病例1

何某,男,8岁,不自主清喉半年余。频率大概每分钟20余次,声音响亮,开始时家人以为咽喉炎未引起重视,后长久不愈在五官科就诊多次,症状无明显缓解,患儿面色偏黄,清喉明显,但无咽痒咽痛,胃纳一般,二便调和,服用实施例1所制药液1个疗程后清喉频率下降,每分钟3-5次,后继续服用4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告愈,随访1年未复发。

典型病例2

诸某,男,8岁,不自主头部摆动1年余。接诊时查脉弦而沉,偶有双手不自主抽动,或不自主跳跃,面黄肌瘦,性急暴躁,纳差,大便稍干结,夜寐不安,翻来覆去。曾于医院就诊,诊断为抽动症。外用可乐定透皮贴两月余,未见明显好转。服用实施例2所制药液,一天一剂,一剂分服两次,3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症状稍好转,继续服用2个疗程,症状明显好转,后改隔天服用,再服2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告愈,随访1年未复发。

典型病例3

徐某,男,6岁,反复不自主嘴巴左歪10月余,加重1周,患儿10月余前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现不自主嘴巴左歪,时重时轻,表演时症状最显著,家长时训无效,暑假后症状自行缓解,未去医院就诊,上学后偶有发作,近来症状加重,每分钟多次嘴巴左歪,伴鼻塞,无流涕,纳佳,大便稍干,查诊时脉弦。服用实施例3中所制药液,一天一剂,一剂分服三次,一周后症状缓解,后改每两日1剂,一剂分两次服,一天一次,继续服用十剂,观察1月未见嘴巴左歪,告愈,随访1年未复发。

典型病例4

何某,男,11岁,不自主清喉,擤鼻涕,眨眼,挤肩3月余,频率大概每分钟5-10次,开始时家人以为鼻炎未引起重视,患儿面色稍黄,清喉、擤鼻涕、眨眼、挤肩,胃纳一般,大便干,查诊脉弦,服用按实施例4中所制药液一天一剂,一剂做两次分服1个疗程后清喉、擤鼻涕、眨眼频率下降,每分钟1-3-次,后继续服用2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告愈,随访1年未复发。

疗效统计:

经过坚持使用上方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患者487例,经过用药4-12疗程后,其中,治愈者389例,显效者93例,无效者5例,愈后者经随访1年,均未复发。经以上事情证明本发明对于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着有明显的疗效。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