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口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2328发布日期:2019-05-07 21:10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口疮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口疮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形,溃疡表面凹陷、周围充血。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好发于唇、颊、舌缘等。口疮同时伴有并发症,可并发口臭、牙龈红肿、慢性咽炎、便秘、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烦躁、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口疮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是消炎、止痛,促进溃疡愈合,如含漱剂,含片,散剂,药膜,止痛剂,烧灼法,局部封闭,激光治疗等。这些方法的特点是对偶发性口腔溃疡有疗效,这些方法基本上都是对症治疗,而且这些治疗方法主要以减轻疼痛或者减少复发次数为目的,价格低且治疗效果特好的药物还不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口疮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丰富,价格低廉,组分科学,合理配伍,互相支持,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泻火止痛之功效,有效用于口疮的治疗,疗效好,用药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口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黄芩10~15份、黄连6~12份、法半夏9~15份、党参15~30份、生甘草6~12份、炮姜6~12份、黄芪15~45份、桔梗9~15份、桑白皮10~18份、茵陈30~45份、白芷9~15份、生升麻9~15份、柴胡10~15份、连翘15~30份、蒲公英15~30份、莱菔子9~15份、藿香10~15份、石菖蒲10~15份、山栀仁10~20份、石膏15~50份,生大黄0~6份,木通0~10份、泽泻0~15份。

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黄芩12份、黄连10份、法半夏12份、党参15份、生甘草6份、炮姜6份、黄芪30份、桔梗10份、桑白皮12份、茵陈30份、白芷12份、生升麻10份、柴胡15份、连翘15份、蒲公英30份、莱菔子12份、藿香10份、石菖蒲10份、山栀仁12份、石膏30份。

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黄芩12份、黄连10份、法半夏12份、党参15份、生甘草6份、炮姜6份、黄芪30份、桔梗10份、桑白皮10份、茵陈30份、白芷15份、生升麻15份、柴胡12份、连翘15份、蒲公英20份、莱菔子10份、藿香10份、石菖蒲10份、山栀仁15份、石膏45份。

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黄芩15份、黄连12份、法半夏10份、党参20份、生甘草10份、炮姜6份、黄芪30份、桔梗12份、桑白皮12份、茵陈45份、白芷12份、生升麻15份、柴胡12份、连翘30份、蒲公英30份、莱菔子10份、藿香10份、石菖蒲10份、山栀仁10份、石膏30份。

优选地,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黄芩12份、黄连10份、法半夏12份、党参15份、生甘草6份、炮姜6份、黄芪45份、桔梗12份、桑白皮12份、茵陈30份、白芷12份、生升麻15份、柴胡12份、连翘20份、蒲公英20份、莱菔子10份、藿香10份、石菖蒲12份、山栀仁18份、石膏50份。

优选地,以上配伍主要是针对脾胃郁热之实热症。如若患者舌尖红,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则加生大黄6份,则用黄芩15份、黄连12份、山栀仁20份;如肝火旺者,则用黄芩15份、山栀仁20份、柴胡15份,另外加入木通10份、泽泻15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可为汤剂、粉剂、片剂、颗粒剂、水丸、胶囊剂或口服液。

本发明中黄芩、黄连、法半夏、柴胡和生升麻为主药,起到清热解毒、泻火止痛之功。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法半夏有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之功效;柴胡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生升麻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之功效。本发明中,黄芪、党参、甘草相配伍益气健脾。在现代医学研究看来,黄芪、党参、甘草能调节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功能。桑白皮配伍黄芩,清热利湿。桔梗、甘草二者与黄芪、党参、甘草相配,虚实结合,清热利湿而不伤正。升麻、柴胡升举清气,配伍石膏、茵陈、白芷增强清解阳明胃经之火之功效;柴胡疏肝解郁。甘草、桔梗相配伍既可以清热解毒止痛,又可载药上行口腔。连翘为“疮家圣药”,与蒲公英相配伍,可增强清解表里之火热之邪。炮姜虽为热药,增强温中散寒,但同时可兼制清热解毒药之寒凉之性,祛邪而不上正,对于口疮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疗效更甚。藿香、石菖蒲可清中焦脾胃之湿热,莱菔子疏利气机,气机调和,则病自愈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中黄芩、黄连、法半夏、柴胡和生升麻为主药,其主要配伍特点有清热、泻火和解毒,增强清热燥湿,增强止血,寒热并用,升清阳而降阴火,顺应脏腑升降之势,生发阳气而使脾气周流运转周身,再辅以生甘草、连翘、桑白皮、桔梗、茵陈、桑白皮、石膏和山栀仁促进清热、泻火之功效,再添入党参和炮姜起到补中益气、生津止血的功效。

2、本发明中黄芪、党参、甘草相配伍益气健脾,桑白皮配伍黄芩,清热利湿。桔梗、甘草二者与黄芪、党参、甘草相配,虚实结合,清热利湿而不伤正。升麻、柴胡升举清气,配伍石膏、茵陈、白芷增强清解阳明胃经之火之功效;柴胡疏肝解郁。甘草、桔梗相配伍既可以清热解毒止痛,又可载药上行口腔,连翘为“疮家圣药”,与蒲公英相配伍,可增强清解表里之火热之邪。炮姜虽为热药,增强温中散寒,但同时可兼制清热解毒药之寒凉之性,祛邪而不上正,对于口疮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疗效更甚。藿香、石菖蒲可清中焦脾胃之湿热,莱菔子疏利气机,气机调和。

3、本发明提供的治疗口疮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丰富,价格低廉,组分科学,合理配伍,互相支持,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泻火止痛之功效,有效用于口疮的治疗,疗效好,用药安全。

下面用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口疮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黄芩15份、黄连12份、法半夏12份、党参15份、生甘草6份、炮姜6份、黄芪30份、桔梗10份、桑白皮12份、茵陈30份、白芷12份、生升麻10份、柴胡15份、连翘15份、蒲公英30份、莱菔子12份、藿香10份、石菖蒲10份、山栀仁20份、石膏30份、生大黄6份。

患者,郑某某,男,71岁。反复口疮见3年,口舌灼痛,右舌边及下唇粘膜有米粒大小溃疡2个,不能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能饮热水,只能饮凉水。并伴有口臭,烦躁易怒,睡眠不佳,早醒,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症状。患者舌质红绛,苔少,脉数。患者抽烟40余年,饮酒30余年。诊断为:复发性口疮;症候类型为脾胃郁热,按本实施例所述药方配制3剂汤剂,每两日一剂,每日三次。一周后复诊,患者口疮灼热疼痛好转,右舌边溃疡愈合,下唇粘膜溃疡减小,进食时疼痛缓解。小便黄赤减轻,大便通畅,口渴减轻,仅夜间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有力。守方有效,在原方基础上去掉蒲公英、生石膏和山栀仁等寒凉药,继服3剂后症状完全缓解。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口疮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黄芩15份、黄连10份、法半夏12份、党参15份、生甘草6份、炮姜6份、黄芪30份、桔梗10份、桑白皮12份、茵陈30份、白芷12份、生升麻10份、柴胡15份、连翘15份、蒲公英30份、莱菔子12份、藿香10份、石菖蒲10份、山栀仁20份、石膏30份、木通10份、泽泻15份。

患者,李某某,女,81岁。因口腔灼痛不能进食就诊。症见:口中灼热,口腔黏膜鲜红,不可触,进食时疼痛,不能吃盐与辣椒。舌质红,苔黄,脉数。患者两个子女均在外地工作,无人照料生活,心中常对子女不满。诊断为:口疮,肝脾郁热型。按本实施例所述药方服用三剂。一周后复诊,症状完全好转。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口疮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黄芩15份、黄连12份、法半夏12份、党参15份、生甘草6份、炮姜6份、黄芪30份、桔梗10份、桑白皮10份、茵陈30份、白芷15份、生升麻15份、柴胡12份、连翘15份、蒲公英20份、莱菔子10份、藿香10份、石菖蒲10份、山栀仁20份、石膏45份、生大黄6份。

患者,江某某,女,56岁。口腔黏膜及舌灼痛疼痛,进食困难。伴口臭,出气时感觉口中冒热气,兼见左牙龈肿痛。小便黄,有灼热感,大便干结,3日一行。舌红,苔黄,脉数。诊断为:口疮,脾胃郁热型。按本实施例所述药方服用3剂,每两日一剂,每日三次。一周后复诊,症状减轻,大便通畅,在原方基础上去掉生大黄和蒲公英,黄连减少至6份,石膏减至30份,继服3剂则痊愈。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口疮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黄芩15份、黄连12份、法半夏10份、党参20份、生甘草10份、炮姜6份、黄芪45份、桔梗12份、桑白皮12份、茵陈45份、白芷12份、生升麻15份、柴胡12份、连翘30份、蒲公英30份、莱菔子10份、藿香10份、石菖蒲10份、山栀仁20份、石膏30份、生大黄6份。

患者,陈某某,男,54岁。因口中黏膜灼热疼痛,不能进食到各家医院进行诊治均未见效,遂来我院门诊就诊。症见:口腔黏膜及舌灼痛疼痛,舌尖及左侧颊粘膜各有米粒大小溃疡1个,左侧嘴角有疮,疼痛,结痂。进食时口腔疼痛,不愿进食。自觉出气时口中冒热气。小便黄,有灼热感,大便艰难,2日一行,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自服用维生素b2未见明显疗效。诊断为:口疮,脾经湿热型。按本实施例所述药方用黄芪45份、党参20份、黄芩15份,与柴胡、生升麻相配伍,益气升提,升阳举陷;连翘30份、蒲公英30份清热解毒。藿香10份、石菖蒲10份、山栀仁10份,清利中焦湿热之邪。按本实施例所述药方服用3剂,每两日一剂,每日3次。一周后复诊,症状减轻,遂在原方基础上去掉蒲公英和石膏,连翘减至15份,加山银花15份。继服3剂则痊愈。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一种治疗口疮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

黄芩15份、黄连12份、法半夏12份、党参15份、生甘草6份、炮姜6份、黄芪30份、桔梗12份、桑白皮12份、茵陈30份、白芷12份、生升麻15份、柴胡15份、连翘20份、蒲公英20份、莱菔子10份、藿香10份、石菖蒲12份、山栀仁20份、石膏50份、生大黄6份、木通10份、泽泻15份。

患者,黄某某,女,53岁。因工作繁忙、紧张而出现下口唇边长疮,舌边、舌尖疼痛,进食困难,急躁易怒。小便赤黄,大便艰难,2日一行,大便带血丝。舌质红,苔黄干,脉弦数。诊断为:口疮,肝胃郁热型。服用本实施例所述药方,以黄芩12份、黄连10份、法半夏12份为君药,清热利湿;柴胡12份、升麻12份疏散风热,发散郁火,引药上达口腔。桑白皮12份、茵陈30份、白芷12份、山栀仁18份用以清阳明经之湿热。按本实施例所述药方服药3剂后复诊,现仅有下口唇边疮为痊愈,余皆可,遂减少山栀仁用量至12份,黄连减少至6份,生大黄减少至3份,继服2剂巩固疗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