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器管内实时压强的计算方法和监测方法,注射泵,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76587发布日期:2019-05-28 20:16阅读:1573来源:国知局
注射器管内实时压强的计算方法和监测方法,注射泵,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注射器管内实时压强的计算方法和监测方法,注射泵,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可在处理器上执行。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注射泵都配备了注射压力检测功能,如当注射泵安装在康护机器人上时,机器人可以对注射压力进行检测反馈,当放置在注射泵上的注射器在注射过程中出现了压力过大或异常时,即在注射过程中发生阻塞现象,注射泵必须停止注射,因为此时的注射可能给病人带来不适、甚至危害。为了使注射泵具备阻塞报警功能,生产商在出厂前对注射泵进行测试:选择某一型号的注射器作为基准注射器,把基准注射器放置在注射泵上,在基准注射器的输注口套上可以直接测得压强值的压强装置,而在压强装置测实时压强的期间是不能对患者进行输注的,因此须预先测好基准注射器管内实际压强与基准注射器管内测得的压力的关系利用该压强装置能够准确的测得基准注射器管内的实际压强,通过多次测量压强装置所测得的实际压强与注射泵本身压力传感器对应测得的压力,从而得出基准注射器管内测得的压力与实际压强的对应关系,并把该对应关系录入注射泵的系统里。而用户在使用注射泵的时候,如果使用的是跟上述基准注射器同一型号的注射器,那么注射泵就可以准确的测得该注射器管内的实际压强;但是,由于生产注射器的厂家有很多,各厂家所生产的注射器规格不一,这使得注射器的型号种类繁多,用户很容易就会使用不同型号的注射器进行输注,用户使用的是跟上述基准注射器不同型号的注射器(以下简称当前注射器),当前注射器的型号特性不同于基准注射器的型号特性,而型号特性不同则基准注射器管内测得的压力与实际压强的对应关系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最好对当前注射器内也预先进行上述生产商的测试方法来测量,测得的压力与实际压强的对应关系。这样一来,全部型号的注射器都得预先进行上述生产商的测试方法来测量,这样无疑是非常繁琐。因此,实践中往往是注射泵在测量当前注射器依然沿用上述基准注射器管内测得的压力与实际压强的对应关系,这样就会导致实时计算得到的实时压强值不准确。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简化注射泵的使用步骤且提高阻塞报警的准确度。发明思路:发明人在研究不同型号的注射器管内测得的压力与实际压强的对应关系过程中发现,不同的注射器管内横截面会直接影响注射泵对该注射器管内实时压强的准确率,因此发明人想到了引入一些参数来体现基准注射器管内横截面和当前注射器管内横截面,利用这些参数来把基准注射器管内测得的压力与实际压强的对应关系转换成当前注射器管内测得的压力与实际压强的对应关系,就可以准确的计得当前注射器管内实时压强。本发明提供注射器管内实时压强计算方法,包括:预先基准对应步骤.预先得出基准注射器管内测得的压力与实际压强的对应关系;实时运算转换步骤.对当前注射器管内实时测得的压力进行运算转换得出压强,该运算调取基准注射器管内测得的压力与实际压强的上述对应关系,该运算还调取体现基准注射器管内横截面的参数和体现当前注射器管内横截面的参数,以使得该运算体现当前注射器管内测得的压力与实际压强的对应关系,从而对当前注射器管内实时测得的压力进行运算转换得出当前注射器管内实时压强。其中,体现注射器管内横截面的参数包括管型容积值v和/或有效刻度长度l。本发明还提供注射器管内实时压强监测方法,计算得出注射器管内的实时压强,若该压强有异常,则立刻作出相应处理,注射器管内的实时压强系使用上述的注射器管内实时压强计算方法计算得出。其中,所述处理包括令注射器卸压或命令注射器停止工作或发出报警信号。本发明还提供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的注射器管内实时压强计算方法中的实时运算转换步骤,或执行上述的注射器管内实时压强监测方法。其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在执行实时运算转换步骤之前,还接收用户输入当前注射器的信息;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来相应调取实时运算转换步骤中的所述运算所需调取的所述体现当前注射器管内横截面的参数。本发明还提供注射泵,用于对所连接的当前注射器进行施压,其特征是本注射泵包括上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所述的处理器。有益效果:预先选择任一型号的注射器作为基准注射器进行测试,基准注射器管内测得的压力与实际压强的对应关系;对于其他型号的当前注射器,把体现基准注射器管内横截面的参数和体现当前注射器管内横截面的参数代入上述的对应关系,由于增加了基准注射器和当前注射器的型号特性,因此注射泵可以直接利用上述的对应关系准确的测得当前注射器管内实时压强,这样在注射泵使用不同型号注射器进行输液之前,医护人员无需预先对各种不同型号的注射器进行繁琐的测试,减少了使用步骤;注射泵可以实时准确的测得在注射过程中不同型号注射器管内实时压强,避免因管内实时压强测量不准确而发生阻塞误报警,提高阻塞报警的准确度。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注射器管内压强值与ad值的线性直线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判断阻塞报警的流程框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当放置在注射泵上的注射器在注射过程中,由于现有技术中注射泵的压力传感器无法准确的测量注射器的实际管内压强,本发明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手段来解决上述问题:在注射器的输注口套上可以直接测得压强的压强装置,即利用该压强装置能够准确的测得注射器实际的管内压强,并记录不同压强对应的ad值,该ad值为压力传感器测得的模拟信号通过模数转化为数字信号得出的数值。下表为某一管型的注射器在注射过程中测得不同管内实际压强及其对应的ad值:压强p(kap)0205080110140200ad值255110165220275381管内的压强与ad值的关系如图1所示,从图1可知管内压强p与ad值成线性关系——p=k′*ad+b1,可以算出该线性关系式为:y=0.545x-10,即p=0.54ad-10。不同品牌不同管型的注射器其管内横截面积s、压强装置所测得的压强p、压力传感器测得的ad值存在线性关系,这些线性关系如下列公式所示:压力传感器测得的压力与ad值的关系式:f=k*ad+b(1),计算压强的物理公式:p=f/s(2),压强与ad值的关系式:p=k′*ad+b1(3),计算横截面积的物理公式:s=v/l(4),其中,k是压力传感器的线性斜率,对于一个性能良好的压力传感器,k值是常数;s为注射器的管内横截面积;v为注射器的管型容积值;l为注射器的有效刻度的长度;k1为注射器的管内压强与ad值的斜率。对于任一型号的注射器,其管型容积值v和有效刻度长度l都是预先录入系统的,因此可以得出其管内横截面积s=v/l。由(1)至(4)公式可得出,k=k′*v/l。对于某一型号的注射器,该注射器的管型容积值为v1,有效刻度长度为l1,则k=k′*v1/l1=k1*v1/l1;对于另一型号的注射器,该注射器的管型容积值为v2,有效刻度长度为l2,则k=k′*v2/l2=k2*v2/l2,由这两条公式可知,k1*v1/l1=k2*v2/l2,也就是k2=(k1*v1*l2)/(v2*l1)——(5)。对于任一型号的注射器,其v和l都是已知的,因此只需要测量一种型号的注射器,标定该注射器管内实时压强与ad值的斜率k1,就可以标定任一型号的注射器管内实时压强与ad值的斜率k2。以下对工作原理作出描述:测试人员以某一型号的注射器作为基准注射器,如选择型号a的注射器,以下简称注射器a,假设注射器a实际管内压强与ad值的斜率k1,测试人员把注射器a放置在注射泵中进行测试,在注射器a的输注口套上压强装置,在注射泵的人机操作界面选择注射器a的品牌型号、管型容积值v1′和有效刻度长度l1′。当压强装置测得压强为20kpa时,记录对应的ad值a;当压强装置测得压强为120kpa时,记录对应的ad值b,把这两次测得的数据分别代入公式(3)可以得到20=k1*a+b1和120=k1*b+b1,从而可以计算出k1。注射泵的存储器存储k1,作为基准参数。对注射器a的测试过程一般是预先进行的,医护人员在使用时并不需要对注射器a进行测试。医护人员的使用过程如下操作:医护人员需要使用某一型号的注射器对患者进行输液,如选择型号c的注射器,以下简称注射器c,医护人员把注射器c放置在注射泵中,在注射泵的人机操作界面选择注射器c的品牌型号、管型容积值v2′和有效刻度长度l2′,注射泵的处理器就会在存储器里调取k1、v1′、l1′、v2′、l2′,并把所调取的数值代入公式(5),从而标定注射器c实际管内的压强值与ad值的斜率k2=(k1*v1′*l2′)/(v2′*l1′),并把k2存储到存储器中,这样在注射泵使用该注射器进行输液之前,医护人员无需利用压强装置对注射器c进行压强测试,也可直接根据注射器c的型号特性来标定k2,无需对各种不同型号的注射器进行繁琐的测试,简化了使用步骤。如图2所示,当医护人员按下开启输液键时,注射泵的压力传感器实时测得ad值,处理器把ad值代入公式(3),注射泵测得注射器管内实时压强值为:ad值*k2+b,若当前压强值超过阻塞报警的压强值,则令注射器卸压或命令注射器停止工作或发出报警信号,以提醒用户;若当前压强值小于阻塞报警的压强值,正常输液,因此注射泵可以实时准确的测得在注射过程中注射器c的管内压强值,避免因管内压强值测量不准确而发生阻塞误报警,提高阻塞报警的准确度。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