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心安神利湿消肿的中药足浴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30811发布日期:2019-05-22 02:50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足浴方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养心安神利湿消肿的中药足浴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水,别名黄浆水,是固态发酵酿造白酒过程中产生的是酿酒伴生物之一。颜色棕黄色,微粘稠,是酿酒原料在进行发酵过程中,其中的淀粉在各种酶、酵母作用下由糖变酒,并生成二氧化碳,单位酒醅的重量相对减少,随着发酵的进行,微生物代谢生成的水与酒醅中未被微生物所利用的水分逐渐沉降,将酒醅中的酸、可溶性淀粉、酵母溶出物、还原糖、单宁及香味。

前提物质等溶于其中并沉积于窖池底部而形成。酿酒产生的黄水数量是较为巨大的,一般占白酒产量的30%~40%不等。

经分析发现,黄水富含醇类、酸类、醛类、酯类等呈香呈味物质,含有经长期训化的有益微生物、糖类物质(小分子糖)、含氮化合物(氨基酸)和少量的单宁及色素等,其中酯类物质占总挥发性成分90%以上。

日前,黄水主要利用在以下方面:窖池养护、制作人工窖泥、二次发酵;生产强化酒曲;产丢糟黄水酒;用于提高低档酒白酒产品品质;黄水发酵生产醋;利用其中的氨基酸生产酱油等;作为酯化液、生香菌种子液;利用黄水中的乳酸制备乳酸钙,合成复合有机酸钙;用作发酵基质的原料;用作食品防腐剂;从黄水中分离微生物;从黄水中提取有机酸;从黄水中提取香味物质等方面。

可见,目前对黄水的研究大多局限于返回窖池、二次发酵、呈香呈味物质的提取利用方面,几乎都是应用在食品领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酿酒黄水的资源化再利用,但黄水并没有大范围得到解决,很多酿酒黄水被当作废弃物直接被排放到环境中,造成黄水资源的浪费,而且黄水ph为3.0~3.5,codcr为25000~40000mg/l,bodcr为25000~30000mg/l,这些指标都超过了国家允许的废水排放标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人体足部,由于其本身多汗,处于潮湿、闷热环境,容易滋生大量细菌及霉菌,它们可将角质蛋白中的成分methionine(蛋氨酸)、甲基硫醇;将皮脂中的脂肪成分分解形成短链脂肪酸;将汗水中的尿素分解成氨等,形成不愉快的气味。而足部,已被现代医学喻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足是人之根,是人体上一个蕴含神秘的器官,与五脏六腑及全身器官有密切的关系。足这个狭小的空间汇集了人身体一半的经络,中国医学从经络的观点认为:足为肝、脾、肾(中医称三阴经)之始,胃、胆、膀(中医称三阳经)之终。人的双脚包括足底、足内、足外侧、足背上,存在着人体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特定反射区,是五脏六腑精气输注、汇聚的地方。保护足部是利于健康的。足浴可以促进人体脚部血液循环,达到改善脚部经络,促进人体健康的目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工业现代化进程和快节奏的生活状态,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提高的同时,人们的身体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考验。因此足浴养生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行业。

中药足浴产品在足浴市场是最常见的。事实上,早在3000年前,我国人民就懂得用中药泡脚。《伤寒论》与《金匮药略》两书,其中就有,洗,浴,熏,等药浴的记载;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创伤及脓肿分别采用醋水洗的记载,酒洗记载;《皇帝内经》有关于药浴较为全面的记载。

中药足浴,作为一种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作用,研究发现中药足浴治疗失眠效果尤其显著,可以有效减轻旅途劳顿、减缓疲劳,且操作方便。

基于上述原因,白酒行业黄水的资源再利用急待找到新途径、新领域,以大范围使用黄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养心安神利湿消肿的中药足浴剂。该中药足浴剂具有抑菌、抗衰老和润肤养肤的效果。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发明目的是提供以上所述中药足浴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充分利用黄水的抗氧化性和抑菌作用,将黄水内的酸类物质与中草药合理结合,用该方法可以解决大范围黄水的资源化问题,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目的,同时还能增加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养心安神利湿消肿的中药足浴剂,其包括以下体积百分含量的原料:

处理后的黄水液45%-80%,和任取以下8种以上的中药进行浸提后的滤液混合物,总体积百分含量之和为100%。其中,各中药滤液占足浴剂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陈皮0~10%、广藿香0~15%、藏红花0~3%、肉桂0~3%、当归0~5%、透骨草0~6%、石菖蒲0%~10%、伸筋草0%~15%、荆芥0~22%、刺五加皮0~8%、艾叶0%~20%、紫苏梗0-5%、甘草2%~6%。

作为优选,所述一种养心安神利湿消肿的中药足浴剂为处理后的黄水液及8种以上中药滤液的混合物,其中,各滤液占足浴剂的体积百分含量为:

黄水液51%,陈皮2%、广藿香10%、藏红花3%、石菖蒲1%、伸筋草3%、刺五加皮5%、透骨草2%、紫苏梗3%、艾叶15%、甘草5%。

一种养心安神利湿消肿的中药足浴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黄水的预处理

选取色泽、气味正常的黄水,采用活性炭层析过滤处理,取得滤液,备用;经过滤后的黄水色泽黄亮,澄清透明,无悬浮物,无异味。

2)中药滤液的制备

2.1)任取陈皮、藿香、藏红花、肉桂、当归、透骨草、石菖蒲、伸筋草、荆芥、刺五加皮、紫苏梗、艾叶和甘草中的8种以上中药材,然后分别粉碎为粉末;

2.2)药材浸提:将选取后的中药材分别用50%vol食用乙醇溶液,按质量1:10的比例浸泡,浸泡15d,浸泡过程中进行搅拌,每2h搅拌一次;

2.3)过滤:采用颗粒、粉末混合活性炭层将步骤2.2)中的中药滤液进行过滤,取滤液混合备用;

3)混料将经过预处理的黄水和中药材的浸提液按(45%-80%):(20-55%)的体积百分比进行混合、搅拌,即得到本发明所述的足浴产品。

本申请中原料所采用的选取标准和性能为:

黄水:固态法白酒酿造发酵正常的无异味、新鲜液,总酸(以乳酸计)含量为4.35~7.05g/100ml、还原糖3.5~6.77%、氨基酸态氮0.15~0.3%、可溶性无盐固形物5.6~15.3%。

陈皮:市售中药,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厚1~4mm。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功能与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广藿香:市售中药。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长30~60cm,直径0.2~0.7cm;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1.2cm,被灰褐色栓皮。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3~7cm;两面均被灰白色绒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长2~5cm,被柔毛。气香特异,味微苦。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功能与主治: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藏红花(番红花):市售中药。略呈管状线性,多弯曲,单独存在或三枚柱头连于一枚花柱上。全长约1寸,柱头顶端较宽,直径约半分,向下渐细。紫红色或深红色,花柱部分为黄色,浸于水中,水被染成黄色,柱头膨胀呈喇叭状,顶端边缘有不整齐的齿,一侧具一裂隙。质轻,易折断,具有特异香气,微有刺激性,味微苦而辛凉。以身长、色紫红、黄色花柱少,味辛凉者为佳。符合《中国药典1963年版一部》。

功能与主治:活血,解郁。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伤寒发狂,惊怖恍惚。

肉桂:市售中药。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3~locm,厚0.2~0.8c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和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功能与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当归:市售中药。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根头(归头)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或具数个明显突出的根茎痕,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和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lcm,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和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透骨草:市售中药。略呈长圆柱形,稍弯曲,多分枝,长30~60cm,直径1~2c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具纵沟纹,节膨大,有深棕的叶痕。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或有髓,气微,味微酸。苦、辛、平,有小毒。符合《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活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疼,屈伸不利。

石菖蒲:市售中药。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3~20μl,直径0.3~l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匀的环节,节间长0.2~0.8cm,具细纵纹,一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毛鳞状的叶基残余。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细胞。气芳香,味苦、微辛。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功能与主治: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用于神昏癫痫,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脘痞不饥,噤口下痢。

伸筋草:市售中药。匍匐茎呈细圆柱形,略弯曲,长可达2m,直径1~3mm,其下有黄白色细根;直立茎作二叉状分枝。叶密生茎上,螺旋状排列,皱缩弯曲,线形或针形,长3~5mm,黄绿色至淡黄棕色,无毛,先端芒状,全缘,易碎断。质柔软,断面皮部浅黄色,木部类白色。气微,味淡。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荆芥:市售中药。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50~80cm,直径0.2~o.4cm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多已脱落,叶片3~5羽状分裂,裂片细长。穗状轮伞花序顶生,长2~9cm,直径约0.7cm。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先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风,透疹,消疮。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刺五加皮:市售中药。卷槽状、筒状或片状,长短不一,宽0.8~2.5cm,厚1~2mm,老茎皮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和点状皮孔,内表面黄褐色或棕红色,幼茎皮外表面密生红棕色的针状刺,斜向一侧,刺长3~6mm,质稍硬而韧,断面略显纤维性。气微,味微辛、苦。符合《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用于脾肾阳虚,腰膝酸软,体虚乏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

紫苏梗:市售中药。呈方柱形,四棱钝圆,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纵沟及细纵纹,节部稍膨大,有对生的枝痕和叶痕。体轻,质硬,断面裂片状。切片厚2~5mm,常呈斜长方形,木部黄白色,射线细密,呈放射状,髓部白色,疏松或脱落。气微香,味淡。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功能与主治: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艾叶:市售中药。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功能与主治: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甘草:市售中药。根呈圆柱形,长25~loo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功能与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体现在:

(一)本申请中所采用的黄水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而且抑菌活性稳定性良好,黄水作为粮食发酵产物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来源丰富,本申请利用黄水中的乙酸和氨基酸等成分对脚部进行润肤、养肤。本发明打破了黄水仅在传统领域(食品领域)中的研究、应用,创新了黄水应用领域,用在足浴产业上,将其与中药材完美结合,生产出具有抑菌、抗衰老的润肤养肤足浴产品。

(二)、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易操作,能有效大范围解决黄水资源再利用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三)、本发明制得的足浴产品,呈棕色至红褐色,药香舒适,能抑菌、抗衰老,起到滋养足部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申请中所使用的%,如无特殊说明,均表示其体积百分含量。

黄水足浴产品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黄水的预处理、中药滤液的制备、混料工序组成,其中:

a、黄水的预处理:

于成都xx酒业酿酒车间选取色泽、气味正常的黄水,采用活性炭层析过滤得滤液备用。经过滤后的黄水色泽黄亮,澄清透明,无悬浮物,无异味。

b、中药滤液的制备:

①中药材精选:精选陈皮、当归、荆芥、刺五加皮、石菖蒲等13种中药材中的至少8种以上中药,要求各药材干燥、无虫蛀、无霉变,并符合各自的标准(中国药典)。

②药材的粉碎:将各种药材分别粉碎为粉末。

③药材有效成分的浸提:分别将配伍好的药材用50%vol食用乙醇溶液,按重量1:10的比例浸泡,浸泡15d,每2h进行搅拌。

④过滤:采用颗粒、粉末混合活性炭层负压抽滤,取滤液,备用。

c、混料:

将经过预处理的黄水和中药材浸提液按体积百分比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即得到本发明所述的足浴产品。

实施例1-6:

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方法进行养心安神利湿消肿的中药足浴剂的制备,养心安神利湿消肿的中药足浴剂的具体配方如下:

实施例7-12:

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方法进行养心安神利湿消肿的中药足浴剂的制备,养心安神利湿消肿的中药足浴剂的具体配方如下:

实施例13-19:

按照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方法进行养心安神利湿消肿的中药足浴剂的制备,养心安神利湿消肿的中药足浴剂的具体配方如下:

d:临床证明

为证明本发明具有很好的疗效,对实施例1-19的配方,列举以下使用人员的使用情况:

①使用对象:每个配方试验对象共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最大者63岁,最小者22岁。

②实验方法

a、常规组:将黄水分别按体积比1:10稀释,并将稀释液温度控制在42℃。每天下午8点进行浸泡,浸泡30min后,用42℃清水进行清洗,并擦干。反复进行2周。

b、配方组:将各实施例足浴液与水分别按体积比1:10稀释,并将稀释液温度控制在42℃。每天下午8点进行浸泡,浸泡30min后,用42℃清水进行清洗,并擦干。反复进行2周。

结果如下:

由上述实施例生产的足浴产品,呈棕色至红褐色,具有浓郁舒适的中药香气,有少许沉淀、杂质,稍粘稠,具有滋养足部的效果。产品中,黄水占比均达到45%以上,可扩大黄水的使用,有效解决黄水的资源再利用问题。

以上所述实例仅是本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原理的前提下,根据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构思,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