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厌食、消化不良的中药组合物贴剂、制备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0305发布日期:2019-05-11 00:04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组合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治疗厌食、消化不良的中药组合物贴剂、制备及应用。



背景技术:

厌食是指食欲减退或消失。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所致,也可由于局部或全身病变的影响,使胃肠张力减退,从而影响神经中枢而致厌食。厌食为临床极为常见的症状,厌食在小儿时期很常见,主要的症状有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便秘、腹胀、腹痛和便血等。这些症状不仅反映消化道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且常出现在其他系统的疾病时,尤其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时。如长期厌食、消化不良,不但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甚至危及生命。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无规律,饥饱无度等均可造成脾胃损伤从而导致厌食;感染了寄生虫,若虫体繁殖过多,也可伤害脾胃引起厌食;炎热的气候以及情绪变化,均可导致消化功能紊乱,造成食欲低下。近年来厌食、消化不良的临床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目前,治疗厌食、消化不良的药物有许多种,例如用针剂、西药、中药、中成药等等,这些药物在治疗厌食、消化不良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由于长时间的使用针剂会产生副作用;二是使用针剂增加患者痛苦,容易过敏,副作用大,患者不易接受;三是大多数人不喜欢服用或拒服药物,因而给治疗厌食、消化不良带来了困难。现有技术中也公开了许多种治疗厌食、消化不良的外贴膏药,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是一般只单一地对某一种类型的治疗厌食、消化不良有效,而对其它类型的治疗厌食、消化不良无效;二是治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外用型中药组合物贴剂,通过特定穴位的贴敷,达到治疗厌食、消化不良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治疗厌食、消化不良的中药组合物贴剂,该中药组合物的组分包括:

焦六神曲、炒鸡内金、焦山楂、茯苓、山药、木香、炒莱菔子、炒白术、丁香、砂仁。

焦六神曲性温,味甘、辛。入脾、胃经。功能: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用于饮食停滞,胸痞腹胀,腹痛,小儿腹大坚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焦六神曲为酵母制剂,化学成分含酵母菌、淀粉酶、维生素b复合体、麦角固醇、蛋白质、脂肪、挥发油等。具有b族维生素样作用,能增进食欲、维持正常消化功能等。

炒鸡内金性寒,味甘。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功能:消食健胃。用于饮食积滞,小儿疳积。炒鸡内金有较强的消食化积作用,并能健运脾胃。广泛用于米面薯芋肉食等各种食滞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鸡内金含胃激素、角蛋白、微量胃蛋白酶、淀粉酶、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以及18种氨基酸等。炒鸡内金能明显增强胃液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胃运动机能明显增强;炒鸡内金能增强胃蛋白酶、胰脂酶活性。

焦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归脾、胃、肝经。焦山楂功能:开胃消食、化滞消积。用于肉食滞积、症瘕积聚、腹胀痞满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焦山楂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物质,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明显的药理作用。此外,焦山楂中含有机酸如氯原酸、咖啡酸及鞣质、鞣酐、表儿茶酚、胆碱、乙酰胆碱、β谷甾醇、胡萝卜素及大量vitc等,焦山楂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

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功能: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呕吐;脾虚食少;泄泻。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茯苓有健脾、利尿、保肝、镇静、抗肿瘤作用。茯苓多糖体能增强巨噬细胞功能,增强免疫功能;茯苓还具有抗溃疡、抗菌、降血糖、松弛离体肠管及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山药性平,味甘。入肺、脾、肾经;不燥不腻。功能;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用于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气虚燥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山药具有促进干扰素生成和增加t细胞数的作用。山药能显著抑制cu2+对γ球蛋白的变性作用。山药还可消除尿蛋白,对突变细胞具有抑制产生的作用。山药能补脾气而益胃阴,补肺益肾。

木香性温,味辛、苦。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功能: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木香对胃肠道有兴奋或抑制双向作用,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利胆、松弛气管平滑肌、抑菌、利尿等作用。有解痉作用,能缓解乙酰胆碱所致的豚鼠回肠痉挛。

炒莱菔子性平,味辛、甘。归肺、脾、胃经。功能:消食化积、除胀行滞,降气。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莱菔子具有调节胃肠运动、降压、解毒、抗癌作用。

炒白术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功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炒白术具有:1、调整胃肠运动功能。2、增强机体免疫功能。3、抗应激,炒白术具有抗疲劳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4、增强造血功能,炒白术有促进红系造血祖细胞生成作用。5、利尿。6、抗氧化、延缓衰老作用。

丁香性温,味辛。入肾、胃、肺经。功能: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丁香具有:1、抗胃溃疡:丁香可抑制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形成。丁香挥发油和丁香酚可使胃黏液分泌显著增加,而酸度不增加。丁香酚可能是抗溃疡的活性成分。2、健胃:丁香可缓解腹部胀气,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3、抑制肠兴奋:丁香水煎剂能抑制离体兔肠自发性收缩,并能对抗乙酰胆碱、组胺等对离体肠管的兴奋作用。4、抗腹泻:丁香水提物和丁香酚能拮抗番泻叶或蓖麻油引起的大肠性腹泻与肠腔积液。

砂仁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功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用于湿浊中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呕吐泄泻。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砂仁具有调节胃肠功能作用;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力的作用;还具有解痉止痛作用。

本发明的药物配方严谨、内病外治。诸药合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具有健脾益气,开胃消食之功效。成本低廉,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标本兼治,治病的同时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药组合物的组分及组分中重量份数如下:

焦六神曲8-12;炒鸡内金8-12;焦山楂8-12;茯苓8-12;山药8-12;木香4-8;炒莱菔子8-12;炒白术8-12;丁香4-8;砂仁4-8。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药组合物的组分及组分中重量份数如下:

焦六神曲9-11;炒鸡内金9-11;焦山楂9-11;茯苓9-11;山药9-11;木香5-7;炒莱菔子9-11;炒白术9-11;丁香5-7;砂仁5-7。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药组合物的组分及组分中重量份数如下:

焦六神曲12、炒鸡内金10、焦山楂10、茯苓12、山药8、木香6、炒莱菔子8、炒白术12、丁香6以及砂仁6。

一种用于治疗厌食、消化不良的外用型中药组合物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研磨焦六神曲、炒鸡内金、焦山楂、茯苓、山药、木香、炒莱菔子、炒白术、丁香及砂仁,得粉末混合物;

将所述粉末混合物作为敷料,制成贴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然后放入无纺布贴制成贴剂。

上述得到的贴剂贴在脐部或足底涌泉穴,即可达到治疗厌食、消化不良的效果。

进一步的,上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对原料分别进行洗涤、烘干的步骤。

本发明根据祖国医学内病外治的原理,采用具有健脾益气,开胃消食之功效的纯中药,敷于特定的穴位上,通过药物刺激腧穴透过皮肤吸收,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或由于局部或全身病变的影响,使胃肠张力减退,从而影响神经中枢而致的厌食、消化不良。能够健脾益气,开胃消食,迅速改善症状以达到治疗厌食、消化不良的目的,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它是中医疗法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外用贴剂,具有“无毒副作用、安全、高效、方便、标本同治、增强体质”等特点。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药物刺激腧穴,调整脏腑、气血、阴阳,具有静滴、肌注、口服等治疗方法所没有的治疗效应,因而作用独特、疗效显著,尤其对输液、肌注或口服用药久治不愈的厌食、消化不良,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对正在静滴或肌注治疗的厌食、消化不良,用本发明治疗能有效缩短病程,减少静滴或肌注次数,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本发明的运用,在减少使用抗生素和解决耐药菌株问题及避免滥用激素问题方面有一定意义。

3.本发明配方精妙,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特点和厌食、消化不良病证的病因病机针对性强,效果独特。

4.本发明可减少或避免口服药对胃、肠、肝、肾等脏器的刺激及其毒副作用;减少或避免静滴及肌注治疗带来的危险性、损伤性和痛苦性,具有不破坏人体正常组织的优点。

5.本发明可改变小儿口服喂药或输液、肌注时出现的畏针拒药、哭闹、依从性差,令家长苦恼的现状,对儿科的患者也非常适合。

6、本发明对治疗厌食、消化不良疗程短、见效快,使用方便、便于携带,适合人群广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厌食、消化不良的中药组合物贴剂,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原料组成:

焦六神曲10g、炒鸡内金12g、焦山楂10g、茯苓12g、山药12g、木香8g、炒莱菔子10g、炒白术12g、丁香8g以及砂仁7g。

制备方法,包括:

取焦六神曲、炒鸡内金、焦山楂、茯苓、山药、木香、炒莱菔子、炒白术、丁香、砂仁研磨成粉后,加入凡士林,然后放入无纺布贴制成贴剂。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厌食、消化不良的外用型中药组合物贴剂,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原料组成:

焦六神曲10g、炒鸡内金12g、焦山楂12g、茯苓10g、山药10g、木香7g、炒莱菔子12g、炒白术10g、丁香7g以及砂仁8g。

制备方法,包括:

取焦六神曲、炒鸡内金、焦山楂、茯苓、山药、木香、炒莱菔子、炒白术、丁香、砂仁研磨成粉后,加入凡士林,然后放入无纺布贴制成贴剂。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厌食、消化不良的外用型中药组合物贴剂,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原料组成:

焦六神曲12g、炒鸡内金10g、焦山楂10g、茯苓12g、山药8g、木香6g、炒莱菔子8g、炒白术12g、丁香6g以及砂仁6g。

制备方法,包括:

取焦六神曲、炒鸡内金、焦山楂、茯苓、山药、木香、炒莱菔子、炒白术、丁香、砂仁研磨成粉后,加入凡士林,然后放入无纺布贴制成贴剂。

实施例4

一种用于治疗厌食、消化不良的外用型中药组合物贴剂,该中药组合物由如下原料组成:

焦六神曲8g、炒鸡内金12g、焦山楂10g、茯苓12g、山药10g、木香6g、炒莱菔子12g、炒白术12g、丁香6g以及砂仁7g。

制备方法,包括:

取焦六神曲、炒鸡内金、焦山楂、茯苓、山药、木香、炒莱菔子、炒白术、丁香、砂仁研磨成粉后,加入凡士林,然后放入无纺布贴制成贴剂。

实施例5

本发明所述外用型中药组合物贴剂的疗效观察。

将300例治疗厌食、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分别应用实施例制备的中药组合物的贴剂及服用江中健胃消食片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实验组每日晨起将所述贴剂贴在神阙穴(肚脐),睡前取下;睡前将所述贴剂贴在双足底涌泉穴,晨起取下,一日两次贴。治疗期间停止其他中西药治疗。对照组服用江中健胃消食片,一日三次,治疗期间停止其他中西药治疗。

疗效观察:本发明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150例治疗厌食、消化不良患者中,外用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贴剂5天后,治愈140例,治愈率占93.3%,好转8例,显效率占0.05%,总有效率为98.7%,无效2例,无效率占1.7%。对照组治愈率为75%,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实施例6

本发明所述贴剂的临床疗效观察:

1、项某,女,2岁,2017年12月5日初诊。纳少、挑食、厌食2月余,诊断:厌食,口服江中健胃消食片、口服益生菌及中药间断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贴剂治疗:每日晨起将所述贴剂贴在神阙穴(肚脐),睡前取下;睡前将所述贴剂贴在双足底涌泉穴,晨起取下,一日两次贴。5天后复诊,胃口开,不挑食,继续按上述方法巩固治疗半个月,饮食恢复正常,身体健康。

2、阳某,女,40岁,2018年1月14日初诊。腹痛、腹胀、厌食反复发作半年余,诊断:慢性胃炎,予口服消炎药、胃肠粘膜保护剂、益生菌,症状改善不明显;后求治中医,予间断服用中药1月余,仍纳差、腹胀,偶腹痛,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贴剂治疗:每日晨起将所述贴剂贴在神阙穴(肚脐),睡前取下;睡前将所述贴剂贴在双足底涌泉穴,晨起取下,一日两次贴。10日后症状明显改善,继续按上述方法巩固治疗,1月后痊愈,未再复发。

3、鄢某,男,6岁,2018年3月1日初诊。腹泻后厌食半月余,诊断:胃肠功能紊乱,自服益生菌、健儿清解口服液、保和丸,症状无明显改善。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贴剂治疗:每日晨起将所述贴剂贴在神阙穴(肚脐),睡前取下;睡前将所述贴剂贴在双足底涌泉穴,晨起取下,一日两次贴。3日后症状明显改善,继续按上述方法巩固治疗,5天后复诊,饮食恢复正常。

4、黄某,女,15岁,2018年4月11日初诊。腹胀、厌食反复发作2月余,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在义乌市中心医院门诊口服西药治疗,腹胀减轻、仍不思饮食。在口服西药治疗的同时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贴剂治疗:每日晨起将所述贴剂贴在神阙穴(肚脐),睡前取下;睡前将所述贴剂贴在双足底涌泉穴,晨起取下,一日两次贴。5天后症状明显改善,胃纳佳,腹胀减轻;继续按上述方法使用本发明巩固治疗,半月后痊愈。

5、林某,女,8个月,2018年6月2日初诊。发热、呕吐、厌食3天,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在义乌市某诊所静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发热退,呕吐止、仍不思饮食。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贴剂治疗:每日晨起将所述贴剂贴在神阙穴(肚脐),睡前取下;睡前将所述贴剂贴在双足底涌泉穴,晨起取下,一日两次贴。次日纳乳可,继续按上述方法使用本发明3天饮食恢复正常。

6、张某,女,3岁,2018年6月17日初诊。腹痛、腹泻、厌食反复发作2月余,诊断为:慢性腹泻,予口服消炎药、益生菌、健脾八珍糕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使用本发明实施例4贴剂治疗:每日晨起将所述贴剂贴在神阙穴(肚脐),睡前取下;睡前将所述贴剂贴在双足底涌泉穴,晨起取下,一日两次贴。5日后复诊,腹痛、腹泻止,胃纳增加,继续予本发明治疗10天后痊愈。

7、邓某,男,50岁,2018年6月18日初诊。腹痛、腹胀、厌食2年余,诊断为:慢性结肠炎,予西药、中药、中成药反复治疗,症状反复。在服用中药的基础上加本发明实施例3贴剂治疗:每日晨起将所述贴剂贴在神阙穴(肚脐),睡前取下;睡前将所述贴剂贴在双足底涌泉穴,晨起取下,一日两次贴。10日后复诊,腹痛无、腹胀减轻、胃口增加,继续予本发明治疗1月,诸症消失。

8、姬某,男,2岁,2018年7月6日初诊。肺炎后厌食半月余,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贴剂治疗:每日晨起将所述贴剂贴在神阙穴(肚脐),睡前取下;睡前将所述贴剂贴在双足底涌泉穴,晨起取下,一日两次贴。3日后复诊,进食增加,继续使用本发明巩固治疗5天,胃口大开,恢复正常饮食。

9、熊某,女,2岁,2014年8月11日初诊。发热、咳嗽1周,经住院治疗后厌食半个月、恶心欲吐、大便2-3次/日。予口服益生菌、大山楂颗粒,症状改善不明显,仍不思饮食。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贴剂治疗:每日晨起将所述贴剂贴在神阙穴(肚脐),睡前取下;睡前将所述贴剂贴在双足底涌泉穴,晨起取下,一日两次贴。5天后复诊,胃口大开、无呕吐、大便正常。继续本发明巩固治疗10天,身体健康。

10、冯某,男,2个月,2018年8月26日初诊。厌食1周、食入即吐,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在义乌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7天后,因静脉滴注困难,家属转至我院求诊,使用本发明实施例4贴剂治疗:每日晨起将所述贴剂贴在神阙穴(肚脐),睡前取下;睡前将所述贴剂贴在双足底涌泉穴,晨起取下,一日两次贴。次日无呕吐、能进食,继续按本方法贴敷5天后症状消失,纳乳正常。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