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足下垂矫形助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75320发布日期:2019-05-28 20:0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足下垂矫形助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足下垂矫形助行装置。



背景技术:

脊髓损伤致全瘫或不全瘫、坐骨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下肢骨折或牵引、跟腱挛缩、昏迷及长期卧床患者,易出现足下垂,严重影响足部功能,不仅身体运动不方便,也使患者精神活动低下,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和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有的足下垂助行器,其承载助行仪主机的载具多为织布绷带,其材料为绒布,通过魔术粘来使载具固定在小腿上。使用者在使用时将载具通过魔术粘固定在小腿处,同时载具包覆着电极片,即电极片是通过载具固定在使用者小腿上的。在行走时,载具常常由于小腿肌肉运动及震动下滑,导致电极片脱落或者移位,造成使用不便。并且由于绒布材料不透气,在天气炎热的季节使用者易流汗,造成整体使用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轻量化结构设计、增加透气性、操作简单且使用效果好的一种足下垂矫形助行装置。

为本发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足下垂矫形助行装置,该装置包括足托、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连接竖板、驱动配合竖板、第一护腿、第二护腿和驱动模块;所述的第一倾斜板的下端与足托后部的内侧连接;所述的连接竖板的下端通过铰接板与第一倾斜板的上端连接;所述的第二倾斜板的下端与足托后部的外侧连接;所述的驱动配合竖板的下端通过配合连接板与第二倾斜板的上端连接;所述的第一护腿的一端与连接竖板的下部固定连接;第一护腿的另一端与驱动配合竖板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护腿的一端与连接竖板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护腿的另一端与驱动配合竖板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的驱动模块包括驱动电机、小导向轮、大导向轮、大导轮轴、轴套和传动绳;所述的驱动配合竖板设置有转轴孔;所述的大导轮轴通过所述的轴套设置在所述的转轴孔内,所述的大导向轮通过轴承设置在轴套上,所述的配合连接板的上部与大导向轮固定连接;配合连接板的下部与第二倾斜板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的驱动电机设置在第一护腿的外部,所述的小导向轮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的转动轴连接;小导向轮与大导向轮上通过所述的传动绳张紧连接,位于小导向轮与大导向轮之间设置有两个辅助导向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小导向轮、大导向轮和两个辅助导向轮将传动绳构成呈l型状的封闭环。能够矫正患者的行走模式,预防畸形。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护腿包括两侧的圆弧部以及两侧圆弧部之间的直线部,第一护腿的圆弧开口朝向足头;所述的驱动电机通过电机连接板设置在直线部上。能够起到辅助和支撑小腿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护腿呈u型状,u型的开口朝向足头;第二护腿的中部设置有跑道型通孔;第二护腿的宽度大于第一护腿的宽度。增加支撑效果和透气性,防止天气炎热导致出汗。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倾斜板和第二倾斜板之间设置有弧形加固板,所述的弧形加固板设置在足托后跟上,且弧形加固板与足托后跟相匹配。能够使整个结构起到更好的支撑和固定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铰接板上端与连接竖板的下端铰接;铰接板下端与第一倾斜板的上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倾斜板与足托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倾斜板与足托之间的夹角。能够更贴近人体脚型和腿型。

所述的该装置上设置有惯性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

所述的进行相对转动的转轴上均设置有轴承。减少摩擦并起到更好转动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透气性好、防止脱落、使用方便;

(2)方便患者日常使用,轻量化结构设计,使用效果好;

(3)能够接近正常的步行模式,提高步行速度,进行矫正,预防畸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足下垂矫形助行装置,该装置包括足托1、第一倾斜板2、第二倾斜板3、连接竖板4、驱动配合竖板5、第一护腿6、第二护腿7和驱动模块。第一倾斜板2的下端与足托1后部的内侧连接。连接竖板4的下端通过铰接板41与第一倾斜板2的上端连接。铰接板41上端与连接竖板4的下端铰接。铰接板41下端与第一倾斜板2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倾斜板3的下端与足托1后部的外侧连接。第一倾斜板2和第二倾斜板3之间设置有弧形加固板9,弧形加固板9设置在足托1后跟上,且弧形加固板9与足托2后跟相匹配。能够使整个结构起到更好的支撑和固定效果。驱动配合竖板5的下端通过配合连接板51与第二倾斜板3的上端连接。第一护腿6的一端与连接竖板4的下部固定连接。第一护腿6的另一端与驱动配合竖板5的下部固定连接。第一护腿6包括两侧的圆弧部以及两侧圆弧部之间的直线部,第一护腿6的圆弧开口朝向足头。驱动电机81通过电机连接板811设置在直线部上。能够起到辅助和支撑小腿的作用。第一倾斜板2与足托1之间的夹角小于第二倾斜板3与足托1之间的夹角。能够更贴近人体脚型和腿型。第二护腿7的一端与连接竖板4的上部固定连接。第二护腿7的另一端与驱动配合竖板5的上部固定连接。第二护腿7呈u型状,u型的开口朝向足头。第二护腿7的中部设置有跑道型通孔71。第二护腿7的宽度大于第一护腿6的宽度。增加支撑效果和透气性,防止天气炎热导致出汗。驱动模块包括驱动电机81、小导向轮82、大导向轮83、大导轮轴84、轴套85和传动绳86。驱动配合竖板5设置有转轴孔52。大导轮轴84通过轴套85设置在转轴孔52内,大导向轮83通过轴承设置在轴套85上,配合连接板51的上部与大导向轮83固定连接。配合连接板51的下部与第二倾斜板3的上部固定连接。驱动电机81设置在第一护腿6的外部,小导向轮82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81的转动轴连接。小导向轮82与大导向轮83上通过传动绳86张紧连接,位于小导向轮82与大导向轮83之间设置有两个辅助导向轮87。小导向轮82、大导向轮83和两个辅助导向轮87将传动绳86构成呈l型状的封闭环。能够矫正患者的行走模式,预防畸形。进行相对转动的转轴上均设置有轴承10。减少摩擦并起到更好转动效果。该装置上设置有惯性传感器88和角度传感器89。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进行矫正以及恢复到正常的行走模式。整个装置使用轻量化的结构设计,便于使用者更好的使用。

使用时,患者将脚直接放入足托1上,通过结合力矩和角度传感器89,进行驱动模块的伺服控制,通过驱动电机81带动小导向轮82旋转,小导向轮82通过传送绳86与辅助导向轮87和大导向轮83张紧配合,然后通过惯性传感器88识别人的运动状态,来调节下垂足的角度。能够使患者的行走得到矫正防止畸形,并且能够接近正常的行走模式。

综上所述,该装置透气性好、防止脱落、使用方便;方便患者日常使用,轻量化结构设计,使用效果好;能够接近正常的步行模式,提高步行速度,进行矫正,预防畸形。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足下垂矫形助行装置。一种足下垂矫形助行装置,该装置包括足托、第一倾斜板、第二倾斜板、连接竖板、驱动配合竖板、第一护腿、第二护腿和驱动模块;第一倾斜板的下端与足托后部的内侧连接;连接竖板的下端与第一倾斜板的上端连接;第二倾斜板的下端与足托后部的外侧连接;驱动配合竖板的下端与第二倾斜板的上端连接;第一护腿一端与连接竖板连接;第一护腿另一端与驱动配合竖板连接;第二护腿一端与连接竖板连接;第二护腿另一端与驱动配合竖板连接;驱动模块设置在驱动配合竖板的底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透气性好、防止脱落、使用方便;方便患者日常使用,使用效果好;能够接近正常的步行模式,预防畸形。

技术研发人员:蔡碎女;周俊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蔡碎女
技术研发日:2019.03.08
技术公布日:2019.05.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