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以及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6537发布日期:2019-05-15 22:03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以及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以及组件。



背景技术:

先天性颌骨缺损(如唇腭裂)及后天性缺损(如外伤、肿瘤切除、颌骨骨髓炎等颌等)导致的颌骨缺损,造成患者牙列缺损、口鼻腔联通、面部变形等,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心理障碍:如造成咀嚼时食物进入鼻腔、易呛咳、咀嚼力差;发音模糊不清、鼻音重、无法辨认;进食时食物流进入鼻腔或流出口外,呛咳难受;婴儿期吮吸困难;颌骨缺损造成软组织塌陷,瘢痕挛缩牵拉导致患者眼睑、口唇不能闭合及面部畸形等。

对于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是以阻塞器封闭口鼻腔交通缺损,恢复患者的咀嚼和吞咽。而阻塞器的制作重点的获得缺损处的精细形貌。具体方法是将高流动性的印模材料置于上层托盘表面,置于口腔内加压,使印模材料充分流动覆盖到要求的组织表面,印模材料在口内迅速结固,待印模材料结固后取出结合的上层托盘和印模材料,获得精确的口内组织形态。而印模材料流动性高,即使结固后仍有较大弹性,支撑力差,故而印模材料厚度要求不超过3-4mm,其下必须有硬质材料支撑。

而颌骨缺损病人缺损腔与未缺损组织存在巨大落差,普通托盘无法伸入缺损腔中为精细印模材料提供支撑,而印模材料流动性高,无法靠自身进入缺损部位,所以临床上采用将蜡块烫软,塑成比缺损腔略小的蜡团,医生根据缺损腔的估计位置及大小将蜡团烫至标准托盘相应的位置上,待蜡块冷却硬固后,在此带有蜡团的托盘上装载藻酸盐印模材料,置入口内制取颌骨缺损腔的精细印模。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蜡团的塑形及位置的确定需要很高的专业技巧,对于专业的口腔赝复医师也难以做到一次成功,容易出现蜡团过大、过小或位置未与缺损腔对应而导致蜡团不能提供有效支撑或受缺损腔边缘阻挡无法进入缺损腔的情况,往往需要反复重新制作蜡团。而重新制作蜡团往往是整体重新制作,且原有的位置信息也不能有效利用,在改变蜡团外形和蜡团位置的双重变量下,尝试的成功率降低,往往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获得合适的阻塞器上层托盘。

2、蜡块的硬度较大,在尝试和取模时容易使原本就脆弱的缺损伤口再次受到创伤,出现伤口疼痛、出血。

3、蜡块表面光滑,与材料的结合力差,且缺损腔形貌复杂,在缺损口下是更大的缺损腔隙,而印模材料强度差、流动性高,易出现印模材料与蜡团分离,以及印模材料流入组织倒凹,取出时出现倒凹里的印模材料撕裂而留在鼻咽腔中。临床上则是高度紧张的情况,因口内颌骨缺损的病人黏性分泌物较多,撕裂的印模材料被黏液包裹很难取出,即使用探针勾到了也是小块的脱落,在无法用探针取出时立刻护送病人用喉镜取出。在取撕裂印模材料的过程中随时观察撕裂的印模材料有没有掉入呼吸道导致患者窒息。

4、蜡团与上层托盘靠液体蜡硬固后的力量连接,这种连接力较弱,易出现蜡块从上层托盘上脱落。

此外,对于开口受限或颌骨缺损过大的患者,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额外增加巨大的印模凝固后无法从口内取出的问题,对于此类患者临床医生通常让其先训练开口度,但此过程较为痛苦;抑或用印模膏结合藻酸盐制取分层印模,但此种方法对医师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上层印模取出难度较大,分层印模衔接处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以及组件,能够辅助医师进行印模制取,降低操作难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包括:

托盘,托盘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多个支撑单元,多个支撑单元的形状不完全相同;

托盘用于装载印模材料,在印模材料装载之前,根据上颌骨缺损患者缺损腔壁的形状确定支撑单元的形状、数量以及安装位置;当印模材料装载在托盘上时,多个支撑单元均包裹于印模材料内。

采用矩阵思路设置多个独立的支撑单元,将传统的蜡块整体替换改进为个别支撑单元的微调,保留了颌骨缺损腔的位置和空间信息,提高再次试托盘的成功率,并降低了临床医师技术敏感度。同时,支撑单元可以支撑并固定印模材料,提高了印模材料与托盘之间的连接力,降低了印模材料脱落的风险,提高印模制取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上层托盘;

每一个上层托盘上均可拆卸地安装有多个支撑单元;

托盘与至少一个上层托盘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设置至少一个上层托盘,该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还能够适用于开口受限或颌骨缺损过大的患者。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托盘和上层托盘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部,通过连接部能够将托盘和上层托盘连接在一起。

通过设置连接部,能够将托盘和上层托盘连接在一起。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连接部包括多个磁性连接件,多个磁性连接件分别设置在多个支撑单元上。

磁性方式可实现在不发生水平位移的情况下完成上下层印模的分离,避免水平移动造成的印模破坏。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每一个支撑单元均包括支撑柱和多个伞状的材料固定结构,多个材料固定结构间隔设置在支撑柱上。

材料固定结构加大了上层托盘与印模材料的接触面积并增加了机械固位结构,能够有效的固定流动的藻酸盐印模材料,降低印模材料与上层托盘整体脱落的概率,提高颌骨缺损患者印模制取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位于每一个支撑柱顶端的材料固定结构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柔性材料制成的接触部。

柔性材料的接触部,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能力,模制取时支撑单元的边缘即使触碰到缺损腔引起的损伤和不适也较传统方式中硬固的蜡团低很多,可减轻患者的损伤。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托盘与至少一个上层托盘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供印模材料溢出的通孔。

通孔兼有固定支撑单元和方便印模材料流出并固定印模材料的作用。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每一个上层托盘的底部均设置有取出部,取出部上套设有取出部保护帽。

取出部保护帽的设置,避免了取出部损伤下层的印模材料。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每一个上层托盘的周边均包裹有可塑性的硅橡胶材料。

这使得上下层藻酸盐印模的衔接部位通过上部上层托盘周边的硅橡胶材料完善隔离,在保证衔接处取模精度的同时方便上下层藻酸盐印模材料的分离;固化后硅橡胶不易变形,起到支撑作用并实现取模结束后的上下层印模的精准复位。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组件,

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组件包括如上述的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以及

取出器,取出器能够安装在取出部上,当印模结束后,将取出器安装在取出部上,以取出上层托盘。

该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组件印模制取方便,能够辅助医师进行印模制取,降低操作难度,并减轻患者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的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组件的取出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过程示意图。

图标:100-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110-托盘;120-上层托盘;130-支撑单元;131-支撑柱;132-材料固定结构;133-窄径支撑单元;134-宽径支撑单元;135-短支撑单元;136-接触部;141-磁性连接件;150-取出部;151-取出部保护帽;160-取出器;161-取出指环;162-转动关节;163-取出部连接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100,其包括:托盘110和上层托盘120。

进一步地,托盘110和每一个上层托盘120上均可拆卸地安装有多个支撑单元130。

支撑单元130用于支撑缺损腔印模材料,并与托盘110及每一个上层托盘120的连接固定。

当印模材料在上颌骨缺损患者的缺损腔内凝固后,上述的多个支撑单元130被印模材料包裹在内,从而使得印模材料不容易从托盘110和每一个上层托盘120上脱落。

进一步地,多个支撑单元130的形状不完全相同。

具体而言,可以根据上颌骨缺损患者的缺损腔内的具体缺损形状选择不同形状的支撑单元130。

进一步地,托盘110与上层托盘120沿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以使多个支撑单元130位于托盘110与上层托盘120之间。

示例性,参照图1,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该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100包括托盘110和上层托盘120。上层托盘120设置在托盘110之上,且与托盘110间隔设置。此时,安装在托盘110上的多个支撑单元130则位于托盘110与上层托盘120之间。

进一步可选地,上述的上层托盘120的体积小于托盘110的体积,根据上颌骨缺损患者缺损腔壁的特点,选择将安装在托盘110之上的上层托盘120的体积设置为小于托盘110的体积,更加地符合上颌骨缺损患者缺损腔壁的特点。

这种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100,通过设置上层托盘120,并在托盘110和上层托盘120上均设置支撑单元130,应用范围广,例如,即使是针对一些缺损腔较大或张口受限的患者,也能够适用。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上颌骨缺损患者缺损腔壁的缺损特点,也可以选择不设置上层托盘120,或者其他数量的上层托盘120。例如2个上层托盘120,当设置2个上层托盘120时,第一个上层托盘120位于托盘110的上方,第二个上层托盘120位于第一个上层托盘120的上方,且托盘110、第一个上层托盘120以及第二上层托盘120上均设置有多个支撑单元130。

针对一些缺损腔较小的患者,可以仅采用托盘110,在托盘110上根据实际情况安装多个支撑单元130进行印模取模。

示例性地,参照图2,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这种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100仅仅包括托盘110和支撑单元130,支撑单元130可拆卸地连接在托盘110上。使用时,上颌骨缺损患者缺损腔壁的缺损特点选择支撑单元130的数量、形状以及在托盘110上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地,多个支撑单元130的形状不完全相同。通过将多个支撑单元130的形状设置为不完全相同,能够根据上颌骨缺损患者缺损腔壁内部不同的位置特点,选择安装不同形状的支撑单元130。

进一步地,每一个支撑单元130均包括支撑柱131和多个材料固定结构132,多个材料固定结构132间隔设置在支撑柱131上。

进一步地,多个材料固定结构132的形状均呈伞状。

前述多个支撑单元130的形状不完全相同,不完全相同的地方在于伞状的材料固定结构132的形状不完全相同以及支撑柱131的高度不完全相同。

示例性地,参照图3,图3示出了3种形状的支撑单元130,分别是窄径支撑单元133,宽径支撑单元134以及短支撑单元135。

通过设置上述三种形状的支撑单元130,能够适应不同种类的上颌骨缺损,有利于扩大整个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100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地,通过将上述的材料固定结构132的形状选择设置为伞状,当印模材料在上颌骨缺损患者的缺损腔内凝固后,上述的多伞状的材料固定结构132像倒钩一样被包裹在固化的印模材料中,极大地增强了印模材料和托盘110以及上层托盘120的连接效果,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印模取模时印模材料容易脱落的问题。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蜡团作为伸入缺损腔的材料,为印模材料印模提供支撑。但是蜡团表面光滑,与印模材料的结合力差,且缺损腔形貌复杂,在缺损口下是更大的缺损腔隙,而印模材料强度差、流动性高,易出现印模材料与蜡团分离,以及印模材料流入组织倒凹,取出时出现倒凹里的印模材料撕裂而留在鼻咽腔中。以上的现象在临床上都是高度紧张的情况,因为口内颌骨缺损的病人黏性分泌物较多,撕裂的印模材料被黏液包裹很难取处,即使用探针勾到了也是小块的脱落,在无法用探针取出时立刻护送病人用喉镜取出。在取撕裂印模材料的过程中随时观察撕裂的印模材料有没有掉入呼吸道导致患者窒息。

因此,本申请采用上述的支撑单元130来对印模材料在印模时提供支撑,替代了传统的蜡块,有效地降低了上述风险的发生,降低了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取模操作的难度。

在本申请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上述的材料固定结构132的形状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倒三角等形状。

进一步地,位于支撑柱131顶端的多个材料固定结构132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柔性材料制成的接触部136。

印模材料印模时,在托盘110和上层托盘120上均装载了印模材料。因此,托盘110和上层托盘120上设置的支撑单元130均被包裹在固化的印模材料内部。

在托盘110和上层托盘120上装载印模材料之前,根据上颌骨缺损患者缺损腔壁的形状确定支撑单元130的形状、数量以及安装位置。当安装好支撑单元130后,进行尝试和取模,在尝试和取模时容易使原本就脆弱的缺损伤口再次受到创伤,出现伤口疼痛、出血。传统技术中,采用蜡块伸入缺损腔时,由于蜡块硬度较大,所以很容易对缺损腔壁造成创伤,增加患者的疼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位于支撑柱131顶端的多个材料固定结构132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柔性材料制成的接触部136。

通过设置柔性材料制成的接触部136,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在尝试取模时触碰到缺损腔壁,对缺损腔壁的创伤,减小患者的疼痛。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柔性材料选择硅胶。

在本申请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柔性材料也可以选择本领域其他可适用的缓冲柔性材料。

进一步地,托盘110与上层托盘120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印模材料溢出的通孔。

通过设置上述的通孔,在印模材料进行印模时,多余的印模材料能够从托盘110与上层托盘120上的通孔中流出,从而保证获得良好的印模效果。

进一步地,在托盘110和上层托盘120上设置通孔,也方便支撑单元130的安装。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单元130连接在该通孔内。可选的,采用机械连接的方法进行连接。例如,在支撑单元130的支撑柱131的尾部设置有外螺纹,在托盘110与上层托盘120上的通孔中设置有内螺纹,支撑单元130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装配在托盘110与上层托盘120上的通孔中。

在本申请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单元13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机械连接方式连接于托盘110与上层托盘120。例如,嵌套连接、卡扣连接等。

通过将上述的支撑单元130与托盘110和上层托盘120采用机械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连接固定效果好。

进一步地,托盘110和至少一个上层托盘120之间还设置有连接部,通过连接部能够将托盘110和至少一个上层托盘120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多个磁性连接件141,多个磁性连接件141分别设置在多个支撑单元130上。

进一步地,上层托盘120由金属材料制成,因此能够与多个磁性连接件141磁性连接。

参照图1,下层的托盘110上设置的多个支撑单元130的顶端均连接有一个磁性连接件141,当进行印模取模时,上层托盘120位于支撑单元130的上方,并且在磁力的作用下,与托盘110上设置的多个支撑单元130磁性连接。

这种磁性连接的方式,容易拆卸。当印模结束,需要取模时,只需要施加竖直方向的力,就可以使得托盘110和上层托盘120分离。取模过程中不会发生水平位移,且脱位力适中,因此能够很容易地取出上下两个印模。

进一步地,上层托盘120的底部设置有取出部150。

示例性地,参照图1,在上层托盘120上开设有凹部,取出部150安装在该凹部内,并伸出于上层托盘120的下表面,向靠近托盘110的方向延伸。从而当印模结束后,能够通过取出部150将上层托盘120取出。

进一步地,取出部150上套设有取出部保护帽151。

通过在取出部150上设置取出部保护帽151,能够有效地防止取出部150损坏装载在托盘110上的印模材料。

进一步可选地,取出部150和取出部保护帽151通过机械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可选地,取出部150上设置有外螺纹,取出部保护帽151内设置有内螺纹,取出部保护帽151与取出部150螺纹连接。

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在取出部150的外部设置取出部保护帽151,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止取出部150损坏印模材料,而且安装拆卸方便。

在本申请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取出部150也可以选择其他机械连接方式连接于取出部保护帽151。

进一步地,进行印模时,至少一个上层托盘120的周边均包裹有可塑性的硅橡胶材料。

示例性地,参照图1,当该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100包括托盘110和一个上层托盘120时,印模时,上层托盘120的周边均包裹有可塑性的硅橡胶材料。

通过在上层托盘120的周边包裹可塑性的硅橡胶材料,能够将上层托盘120上的印模材料和下层托盘110上的印模材料分隔,使得上层托盘120上的印模材料和下层托盘110上的印模材料分布形成独立的固化印模,便于后续分别取出两个固定印模。

进一步地,包裹在上层托盘120周边的塑性的硅橡胶材料也是一种印模材料,可以取到上层托盘120上的印模材料和下层托盘110上的印模材料中间的组织形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层托盘120上的印模材料和下层托盘110上的印模材料均可以选择藻酸盐印模材料。

进一步地,塑性的硅橡胶材料的流动性比藻酸盐印模材料低,固化变硬后,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因此能够有效地起到分隔上下层藻酸盐印模材料的作用。

在本申请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本领域其他常见的印模材料,可选地,包裹在上层托盘120周边的塑性印模材料的流动性小于上层托盘120上的印模材料和下层托盘110上的印模材料。

进一步地,通过在上层托盘120的周边包裹可塑性的硅橡胶材料,能够包裹住上层托盘120,避免上层托盘120触碰到缺损腔壁。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组件。

该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组件包括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100以及取出器160。

进一步地,取出器160能够安装在取出部150上,当印模结束后,将取出器160安装在取出部150上,以取出至少一个上层托盘120。

进一步地,参照图4,取出器160包括取出指环161、转动关节162以及取出部连接帽163。

取出指环161通过转动关节162连接于取出部连接帽163。取出部连接帽163与取出部150相互匹配,取出部连接帽163能够套设在取出部150上。取出指环161通过转动关节162转动连接于取出部连接帽163,使得取出指环161能够相对取出部连接帽163折叠、转动。从而方便将上层托盘120拉出颌骨缺损腔。

结合图1-5,取模过程为:选取尺寸适合患者颌骨缺损腔的托盘110、下层支撑单元130以及上层托盘120、上层支撑单元130,两两分别组装好备用,将取出部保护帽151旋于取出部150表面备用。取模时在上层托盘120边缘放置硅橡胶,在此平面上装载藻酸盐印模材料,在缺损腔上部放入上层托盘复合体(上层托盘120+上层支撑单元130+取出部保护帽151+硅橡胶+藻酸盐印模材料)。放置上层结构完毕后置入装载藻酸盐印模材料的下部结构(托盘110+下层支撑单元130),轻微加压,使多余的材料溢出。

待印模材料凝固后先取出下层结构(外力破坏磁力),旋下取出部保护帽151,替换为上层托盘取出器160,通过取出指环161取出上层印模。取出后再将取出部保护帽151替换上层托盘取出器160,将上部印模复位到下部印模中,形成颌骨缺损部位的完整印模。

在本申请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当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100仅仅包括托盘110时,取模过程为:选取尺寸适合患者颌骨缺损腔的托盘110及支撑单元130,根据缺损腔位置确定好支撑单元130的形状、数目和位置,在托盘110上加载藻酸盐印模材料,置入口内,待印模材料凝固后取出即可。

本申请提供的这种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100,将传统的颌骨缺损腔印模制取时使用的蜡团整体支撑分解为多个独立的微固定支撑单元,支撑单元伸入颌骨缺损腔,起到支撑流动印模材料的作用。利用支撑单元使托盘适合上颌骨缺损后缺损腔与未缺损组织的空间落差。

此种设计保留了初次上层托盘和托盘就位的位置信息,只需要微调与缺损腔边缘接触的个别支撑单元即可实现二次精准复位。并且不同形状、高度的可选支撑单元为支撑单元整体在缺损腔的二次精准对接及适合性提供了全面的策略支持。

支撑单元外部接触缺损腔的部分为硬度满足支撑藻酸盐材料的柔性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能力,即使首次试上层托盘或者藻酸盐印模制取时支撑单元的边缘触碰到缺损腔引起的损伤和不适也较硬固的蜡团低很多,可减轻患者的损伤。

每个支撑单元具有多个伞状叠加的固位结构,加大了上层托盘与印模材料的接触面积并增加了机械固位结构,能够有效的固定流动的藻酸盐印模材料,降低印模材料与上层托盘整体脱落的概率,提高颌骨缺损患者印模制取的安全性。

支撑单元底部与上层托盘间的连接为机械旋转固定,固位效果可靠。

本申请提供的这种上颌骨缺损患者口内印模制取装置对于开口受限或颌骨缺损过大的患者也是适用的。通过设置上层托盘,将印模高度分为多个部分,分别取出。并针对上下层藻酸盐印模的衔接部位通过上部上层托盘周边的硅橡胶材料完善隔离,在保证衔接处取模精度的同时方便上下层藻酸盐印模材料的分离;固化后硅橡胶不易变形,起到支撑作用并实现取模结束后的上下层印模的精准复位。在细节上,上下层复合体通过磁性顶盘连接,既保证了上下层复合体的衔接力,又可在一定力量下破坏磁力脱离,磁性方式可实现在不发生水平位移的情况下完成上下层印模的分离,避免水平移动造成的印模破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