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置于口腔内部的抽动障碍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2387发布日期:2019-06-28 22:4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放置于口腔内部的抽动障碍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置于口腔内部的抽动障碍治疗器。



背景技术:

抽动障碍(ticdisorder,td)是一组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最为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临床可分为3种类型:短暂性抽动障碍(又称为抽动症)、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syndrome,ts,抽动-秽语综合征)即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其中以ts最为典型。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抽动(包括干咳声、清嗓子声、吸鼻声等),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或思维及其他行为症状。主要表现为不自主、无目的、重复、快速的收缩动作;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发病率为0.5-1/10万,男女之比为3-5:1。该病病程久,一般均在1年以上,可长达10年或更久,而且波动性强,时隐时显,但大多在青春期前后消失。持续至成人者,抽动的严重性也减轻。

该病带来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巨大,同时给儿童青少年本人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不利于患儿的成长和成才。

本病的病因尚未阐明,最新的研究提示,该障碍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神经免疫因素、应激以及环境因素等在儿童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

该病的目前治疗包括硫必利、阿立哌唑等抗精神病药物、心理治疗、行为治疗、以及神经调控治疗。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从起始剂量、治疗剂量、维持剂量、到减量直至停药,务必遵照医嘱执行。非药物治疗更需监护人的配合和投入。

尽管如此,对于td的治疗效果有限。突出表现为:

1、家长对于孩子在成长阶段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有诸多疑虑,包括影响正常生长发育以及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且作为处方药物的抗精神病药物,常常需要带患儿就诊于精神病院,而就诊于精神病院会让孩子和家属周围的人被认为“患儿或自己患有精神疾病”而感到“羞耻”。因此很多患儿处于没有任何治疗的状态中。

2、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现有的非药物效果非常非常有限。

目前的非药物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行为治疗、以及神经调控治疗,包括教育、习惯逆转训练、韵律操练习、阳性强化、放松训练、消极练习法、自我监督法、认知行为治疗等各种心理行为治疗方法以及经颅磁刺激治疗。

2.1心理治疗

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家庭干预和学校干预。

2.2行为治疗

多种行为干预方法已应用于治疗td,并已取得良好疗效。主要包括正性强化、消退法、密集练习、放松训练、自我监督、基于功能或情境管理方法、习惯逆转训练、效应预防的暴露、认知行为治疗。

2.3神经调控治疗

脑电生物反馈、深部脑刺激、经颅磁刺激等神经调控治疗方法正日益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但其疗效尚不明朗。且,深部脑刺激是有创技术,花费高昂,疗效有待观察,患儿和家属通常难以接受。

综上分析,目前针对ts的治疗,目前仍处于缺乏有效和易接受的治疗技术。

目前,脑电生物反馈、深部脑刺激、经颅磁刺激等神经调控治疗方法用于ts的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ts的疗效极其有限,其效果尚未被国际权威机构---应用心理生理与生物反馈协会(aapb)和国际神经生物反馈研究协会(isnr)---认可。

深部脑刺激是有创技术,花费高昂,疗效有待观察,患儿和家属通常难以接受。

经颅磁刺激治疗ts的刺激部位、刺激频率、刺激强度、刺激疗程尚不明确,需要患儿来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关键是还有噪声大、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临床上难以被患儿和家属接受。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放置于口腔内部的抽动障碍治疗器。

上述放置于口腔内部的抽动障碍治疗器包括套设在上颚和/或下颚牙齿上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位于牙齿外侧的外侧壁、位于牙齿内侧的内侧壁和位于牙齿端部并分别与所述外侧壁和内侧壁连接的咬合面,所述内侧壁可对舌头前部的边缘形成包裹,所述外侧壁的外侧和所述内侧壁的内侧均设有若干触点。

可选的,所述固定部套设在上颚和下颚前侧的牙齿上。

可选的,所述咬合面设有贯穿所述外侧壁的外侧与所述内侧壁的内侧的通气孔。

可选的,所述内侧壁的中部底侧边缘设有向舌头的底部延伸的垫片。

可选的,所述内侧壁的顶部边缘的中部设有第一沟槽。

可选的,所述外侧壁边缘的中部设有第二沟槽。

可选的,所述外侧壁由中部到端部高度逐渐增加。

可选的,所示外侧壁的端部高度大于所述外侧壁的中部高度。

利用外侧壁外侧和内侧壁内侧设置的若干触点,可以对与牙齿外侧相对的口腔内部和舌头边缘形成刺激性压觉,当口腔静止时,这些触点对口腔肌肉和舌头肌肉“主动”形成的触觉和压觉张力,这些张力作为刺激,不断调节大脑支配的肌张力程度;当口腔活动或运动时,这些凸起所产生的对舌头肌肉的触觉和压力觉的刺激信号强度增大,从而加大对大脑对肌张力程度的调节;通过大脑对肌张力程度的调节,减少“短暂、急速、重复肌肉抽动”的发生,尤其是头面部的表情肌和骨骼肌的活动;通过上下颌的咬力,通过口腔骨骼运动兴奋肌肉、肌腱、粘膜兴奋大脑中枢,主动反馈调整神经信息的输出,调整口部运动张力,从而减少不自主抽动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放置于口腔内部的抽动障碍治疗器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放置于口腔内部的抽动障碍治疗器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外侧壁;11、第二沟槽;2、内侧壁;21、第一沟槽;22、垫片;3、咬合面;31、通气孔;4、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置于口腔内部的抽动障碍治疗器,包括套设在上颚和/或下颚牙齿上的固定部,固定部整体呈u形,与牙齿的排列的形状相适应,固定部包括位于牙齿外侧的外侧壁1、位于牙齿内侧的内侧壁2和位于牙齿端部并分别与外侧壁1和内侧壁2连接的咬合面3,即当本理疗器为仅套设在上颚或下颚牙齿上时,固定部的截面形状为u形;当理疗器为同时套设在上颚和下颚牙齿上时,固定部的截面形状为h形;另外,内侧壁2可对舌头前部的边缘形成包裹。

其中,外侧壁1的外侧和内侧壁2的内侧均设有若干触点4,触点4既可以是向外凸起的凸点,也可以是向内凹陷的凹坑,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能够使人的口腔内壁或舌头与之接触时,能够产生与平滑表面接触相差异的触觉即可。触点4的作用是对牙齿外侧的口腔内壁和舌头前部周边表面形成压觉,当口腔静止时,这些触点4对口腔和舌头肌肉“主动”形成的触觉和压觉张力,这些张力作为刺激,不断调节大脑支配的肌张力程度;当口腔活动或运动时,这些凸起所产生的对口腔和舌头肌肉的触觉和压力觉的刺激信号强度增大,从而加大对大脑对肌张力程度的调节;通过大脑对肌张力程度的调节,减少“短暂、急速、重复肌肉抽动”的发生,尤其是头面部的表情肌和骨骼肌的活动;通过上下颌的咬力,通过口腔骨骼运动兴奋肌肉、肌腱、粘膜兴奋大脑中枢,主动反馈调整神经信息的输出,调整口部运动张力,从而减少不自主抽动的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同时套设在上颚和下颚前侧的牙齿上,即固定部的截面形状为h形,h形截面的固定部同时与上牙和下牙形成套接;另外,咬合面3设有贯穿外侧壁1的外侧与内侧壁2的内侧的通气孔31,当上牙和下牙分别咬合在固定部中时,利用该通气孔31可实现口腔内气体与外界的连通,从而实现口腔内气压的调节。

进一步的,内侧壁2的中部底侧边缘设有向舌头的底部延伸的垫片22,该垫片22用于将舌头的尖端垫高,防止舌头伸向固定套底部而误将固定部从下牙上顶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侧壁2的顶部边缘的中部设有第一沟槽21,外侧壁1边缘的中部设有第二沟槽11,两沟槽分别用于在牙齿咬入固定部中时,将固定部中的气流引出,以使牙齿能够顺利咬入固定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侧壁由中部至端部的高度逐渐增加,从而使整体呈u形的固定部呈现出前端窄后端宽的形状,即由前至后呈一定的坡度,可防止固定部从口中脱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