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433619发布日期:2020-10-02 10:20阅读:751来源:国知局
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披露总体上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机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远端缺血预适应(remoteischemicpreconditioning,rip),是指肌体部分器官(如上肢)在受到短暂的、可逆性缺血缺氧刺激后,通过有道缺血器官意外的其他脏器(如心脏、大脑、肝脏、肾脏)对随后发生的严重或知名的缺血缺氧产生保护作用。这个概念是1986年由美国的murry博士率先提出,其原理是通过对人体反复的、短暂的、无创伤的、无危害的缺血预适应训练,激发人体的应急机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保护物质(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等),从而减轻和抵抗随后更长时间人体缺血缺氧造成的损伤,能够有效的避免发生脑梗死、心脏猝死等意外发生。因此,研制远端缺血预适应的医疗器械成为了热点。

传统的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仅能实现本地化操作,一个设备只能采集当前设备的信息,不能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可以提供大量的数据供医生参考,增加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及其适用方法。

作为本披露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其中,包括多个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所述多个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通信连接,以形成分布式网络;

其中,所述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包括围带以及核心组件,所述核心组件包括无线通信模块。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其中,所述核心组件还包括空气泵、压力传感器以及微处理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围带连接,用于获取所述围带的压力信号;

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空气泵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决定空气泵的开启与关闭。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其中,所述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包括云端设备,所述多个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均与所述云端设备通信连接。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其中,所述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包括多个移动终端设备;每个所述移动终端设备均与一个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通信连接;

所述移动终端设备中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对所述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控制操作。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其中,所述控制操作包括:

关闭所述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开启所述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发送设备信息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发送设备信息包括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当前设置参数。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分布式网络为有向无环图网络或区块链网络。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wifi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zigbee通信模块、超宽带通信模块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披露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以上各个实施例所提供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的处理剂量,并根据所述预设的处理剂量控制所述围带;

根据获取到的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当前设置参数以及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分析获得当前用户的预后参数;

将所述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当前设置参数、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所述当前用户的预后参数,创建成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上传至所述分布式网络中。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其中,在根据获取到的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当前设置参数以及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分析获得当前用户的预后参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在预创建的数据库中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

若验证通过,则继续执行据获取到的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当前设置参数以及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分析获得当前用户的预后参数的步骤。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其中,所述根据获取到的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在预创建的数据库中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的步骤包括:

根据获取到的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在预创建的数据库中查找与所述用户信息匹配的匹配信息;

若查找到所述匹配信息,则验证通过;

若未查找到所述匹配信息,则验证不通过;

其中,所述匹配信息包括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设备号、预设运行步骤、预设运行参数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其中,所述预设的处理剂量包括收缩次数以及每次收缩时间;

获取预设的处理剂量,并根据所述预设的处理剂量控制所述围带,具体包括:

测量围带的收缩压;

根据所述收缩次数、所述每次收缩时间以及所述围带的收缩压,对所述围带进行重放气操作。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其中,所述收缩次数为2次、3次或4次;和/或,所述每次收缩时间大于等于2分钟并且小于等于5分钟。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其中,所述围带包括第一围带以及第二围带,所述测量围带的收缩压,具体包括:

使用所述第一围带测量第一收缩压;

使用所述第二围带测量第二收缩压。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其中,将所述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当前设置参数、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所述当前用户的预后参数,创建成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上传至所述分布式网络中,具体包括:

将所述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当前设置参数、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所述当前用户的预后参数,创建成数据包;

根据区块链协议,使用预设的密钥对所述的数据包进行加密;

将加密后的数据包上传至所述分布式网络,并根据加密后的数据包生成区块,并将所述区块加入至所述分布式网络中,形成一个新的分布式网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披露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披露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披露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图4为本披露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5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应用场景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披露中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披露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披露。如在本披露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在本披露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披露所使用的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下面将结合本披露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披露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披露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披露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披露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披露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该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110。该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包括围带110a以及核心组件110b,该围带110a与核心组件110b直接相连。其中,核心组件110b中包括无线通信模块,该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将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110连接至一个分布式网络106中。

具体的,围带110a用来通过充放气对至少一对远端器官进行收放血压,从而实现至少一对远端器官的瞬时、重复、交替的缺血以及再灌注的过程。其中,本领域人员理解,该远端器官可以是手臂、小腿、大腿等适合做缺血预适应训练的器官。在实际应用中,首先将围带佩戴在待训练人员的相应远端器官上,然后启动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110,通过核心组件110b控制围带的充放气,从而实现对该远端器官的缺血和再灌注的过程,从而完成对该待训练人员的远端缺血预训练。

具体的,核心组件110b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该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将多个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110相互无线通信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分布式网络106。本披露所涉及的分布式网络是由多个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终端设备作为网络节点,各个网络节点相互连接而成的网络结构,每个网络节点均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该终端设备的相关信息上传至分布式网络。

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可以将多个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分布式网络,从而将多个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共享。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个可实现的实施例中,该远端缺血自适应系统还包括云端设备108,该云端设备108连接至所述分布式网络106中,从而实现每个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110均与云端设备108通信连接。

具体的,该云端设备108可以包括一个存储器、处理器,其中,存储器用来存储数据库及管理程序,数据库可以是根据每个远端缺血预适用设备上传的数据按照预先设置的格式排列组合生成的数据库,而管理程序可以预先配置在云端设备108的存储器中,其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对数据的集中管理。可选的,管理程序可以包括身份验证模块,用来验证登陆至云端设备的用户身份是否合规。管理程序可以包括数据查询模块,该数据查询模块用来获取待查询信息,并根据待查询信息在数据库中进行匹配,从而获得查询结果。管理程序可以包括数据更新模块,该数据更新模块用来获取更新信息,并根据更新信息去更新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数据库。

上述提供的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可以将多个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分布式网络,并通过一个云端设备对共享的信息进行集中管理,从而方便对数据进行查询、管控,保证数据的安全、稳定和易用。

请继续参阅图1,在一个可实现的实施例中,该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还包括多个移动终端设备112,多个移动终端设备112连接至所述分布式网络106中,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110与移动终端设备112通信连接,其中,移动终端设备112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对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控制操作。可选的,多个移动终端设备112还可以包括一个交互设备(例如触摸显示屏),用户可以通过该交互设备实现与计算机程序的交互,从而实现对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控制操作。可选的,该控制操作可以包括关闭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开启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发送设备信息的至少一种。其中,开启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操作可以是根据预先设置的剂量,控制围带的充放气,从而完成对该远端器官的缺血和再灌注的过程。本实施例所涉及的预先设置的剂量,可以包括收缩次数以及每次收缩时间,收缩次数是指围带完成一次充气和一次放气,从而实现一次对远端器官的缺血及再灌注。每次收缩时间是指一次充气和一次放气的时间。进一步的,收缩次数为2次、3次或者4次。每次收缩时间大于等于2分钟并且小于等于5分钟。

请一并参阅图2,图2为本披露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该移动终端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可以实现对设备的控制操作。可选的,该移动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移动终端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移动终端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移动终端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终端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终端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遥控器或鼠标等。可选的,该移动终端设备可以为便携式设备等具有数据处理功能、且可以与外部设备或者用户交互的电子设备,在实际应用中,该用户终端可以是手持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也可以是可穿戴终端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头盔等。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对终端的具体形式并不做限定。本披露中,所述用户终端节点可以是一个用户终端设备,可以是多个用户终端设备的组合,也可以作为一个部件集成在一个用户终端设备。当用户终端节点作为一个部件集成在用户终端设备中时,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2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披露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披露中的移动终端设备的限定。在实际应用中,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需要说明的是,本披露中的移动终端设备还可以集成在一个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上。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设备中的交互设备上显示一个app(应用程序),用户通过点击app可以实现对于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一键式操控。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操作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可以通过一次触键即可安全地向用户传送预先设置的剂量,从而更加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无线通信模块是一种直接依靠发送和接收电磁波信号而进行无线通信的模块,可以是zigbee模块、蓝牙模块、wifi模块、超宽带(uwb)收发器模块、蓝牙低功耗(ble)收发器模块的一种或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的,该无线通信模块可以选择不包括蜂窝网络收发器模块或接口,即不能被配置为可以直接与蜂窝网络通信。该无线通信模块也可以包括蜂窝网络收发器模块和/或接口,即被配置为直接与蜂窝网络通信连接。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分布式网络106可以是有向无环图网络,也可以是区块链网络。

具体的,区块链网络是一个分布式网络,可以维护不断增长的数据记录列表,这些记录可以防止篡改和修改。本领域人员理解,在已出版的《比特币白皮书: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中,satoshinakamoto详细描述了用于管理货币背景下的区块链的技术。它由数据结构块组成,它们在早期的区块链实现中专门保存数据,在一些最近的实现中包含数据和程序,每个块包含批量的单个事务和任何区块链可执行文件的结果。尽管区块链协议最初是加密货币的支柱,但它同时可以用于p2p(peertopeer)中,在这种网络中,用户之间可以无缝地自动执行智能合约,而并且无需透露其身份。

区块链网络在维护不断增长的称为区块的记录列表。每个区块包含到使用前一个块的散列生成的前一个块的链接,并且通常包括用于防止篡改和修改的机制。区块链是分布式的,以便在系统中的参与节点之间复制副本。随着区块的增加,被参与节点复制副本被扩展,并且提供了一整套遵循规则并提供了共识机制或股份。其中,参与节点可以是各种硬件设备中的任何一种,例如但不限于服务器,工作站,台式计算机,移动设备,平板电脑和/或可穿戴设备,其被配置为共同组成一个分布式网络。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区块链网络以分散的方式存储和验证,即复制到分别能够验证过去交易的不同节点。进一步的,区块链网络还可以使用密码原理来证明创建和许可的所有权。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交易链接,密码验证和散列挑战利用基于类似于加密货币领域中的原理和/或机制的区块链系统。

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分布式网络还可以是有向无环图(directedacyclicgraph,dag)网络。有向无环图网络是一种用来存储区块的拓扑结构,其也是一种分布式网络技术。有向无环图网络与区块链网络的拓扑结构不同。区块链网络是由区块组成的一条单链,而有向无环图是一个由区块组成的更为复杂交织的网络,有向无环图网络存在参与节点越多,处理速度越快的特点。

请参阅图3,图3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的工作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的区块链网络包括区块链云206,以及参与节点202a、参与节点202b。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描述方便,图3中仅示出了两个节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任意数量各参与节点。

具体的,每个节点至少包括一个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在使用设备时,首先在上臂、手腕或者其他任何远端器官中佩戴一对围带,将围带缠绕在一起并禁箍在远端器官上(类似于传统血压测量装置)。每个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均使用区块链云206的验证过程进行授权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则允许该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作为一个新的参与节点,连接至区块链网络。如果验证未能通过,则不允许该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连接至区块链网络。本领域人员理解,该验证机制是一种确认接入区块链的节点是否合规的机制,具体机制的实现方式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设置。举例而言,该验证机制可以是通过预先设置的id-密码对的方式进行认证,可以通过短信密码的方式进行认证,可以通过动态口令的方式进行身份认证,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对验证机制的具体实现方式并不做限定。通过这种验证机制确定该节点是否具有可以连接入区块链网络并对区块链网络中的数据进行访问和使用的权限,因此能够区块链网络能够可靠、有效地运行,防止攻击者假冒合法用户获得资源的访问权限,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以及授权访问者的合法利益。

具体的,如前所述,区块链数据库包含着若干的区块,其分布式的存储在连接到区块链网络的各个节点中。在本实施例提供的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在连接至区块链网络之后成为一个区块链节点,与接入区块链网络的其他区块链节点共同组成一个对等网络(peer-to-peernetwork,p2p),该对等网络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区块链节点瘫痪,都不会导致区块链数据的丢失,使得区块链数据就具有很强的安全性,从而确保数据的永久保存和不可篡改。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一个区块链节点除了包括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之外,还可以包括一个与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通信连接的用户终端设备,该用户设备可以是手持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也可以是可穿戴终端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头盔等。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对终端的具体形式并不做限定。也就是说,区块链节点可以仅包括一个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并由该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实现对患者进行缺血预适应训练,并实现作为一个参与节点连接至区块连网络的功能。也可以包括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以及一个用户终端设备,由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实现对患者进行缺血预适应训练,并由用户终端设备实现对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控制操作以及连接至区块链网络的功能。

当分布式网络为一个区块链网路时,为了更清楚的描述本披露的实施过程。请参阅图4,图4提供了一个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具体的,该系统使用低或超低延迟区块链网络300,如前所述,区块连网络不仅是一个分布似乎网络,而且具有安全性,隐私性,匿名性的特点。同时,在用户接入区块链网络后,还可以在区块链网络中为了完成共识机制的的过程中还会生成或挖掘新数字货币。所谓共识机制是指区块链中的所有节点共同对交易进行验证的机制。通过共识机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完成对交易的验证和确认。本披露中的共识机制,可以是工作量证明机制(proofofwork,pow)、权益证明机制(proofofstake,pos)、股份授权机制(dpos)和pool验证池的至少一种。

例如,在实际应用中,参与节点302包括一个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以及一个用户终端设备。其中,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包括围带,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围带佩戴到用户的左右肢体。然后将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配对无线连接到用户终端设备,该用户终端设备可以连接至有一个运行区块链网络的应用平台。用户通过在部署在用户终端设备上的应用程序界面中的按一个虚拟按钮启动远端缺血预适应训练环节。

进一步的,每个训练环节都可以执行一个智能合同336,其由区块链308的共识引擎新区块340记录为由验证器模块或矿工节点310验证并存储在分布式分类账344的区块链数据库中的区块。作为验证模块或矿工节点310的激励,共识引擎将新数字货币346作为验证奖励316产生给验证模块或矿工节点310。分布式帐本344存储、并向用户终端设备302提供关于该验证模块/矿工节点310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302的设备信息。更进一步的,产生的新虚拟货币346可以作为奖励机制在同行节点330之间进行分配,以鼓励更多的同行节点加入整个区块链网络并参与信息的发布。可以理解,新虚拟货币346也可以不进行分配,而是汇集起来成为奖励池350。该奖励池中的虚拟货币可以作为奖励货币352,发放给同行节点330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还可以包括交互平台(包括并不限于平台博客或者微博)314是一个用于交互信息的平台。远端缺血预适应模块302与该交互平台314通信连接,远端缺血预适应模块302可以在交互平台上创建与分享内容。交互平台314进一步包括信息发布平台和投票模块,其中,信息发布平台用于发布远端缺血预适应模块302分享的信息,并供其他用户浏览。

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还包括赞助平台326,参与节点可以将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302a的设备信息发布到交互平台314上,并可以共享其他参与节点创建和策划的内容,还可以将该设备信息作为待赞助模块发布到赞助平台326上。其中,该待赞助模块还可以连接至一个收费模块,该收费模块可以以预先设置的价格向其他人收取费用。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披露的实施方式,图5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应用场景图。本申请提供的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可以利用自然发生的远程缺血预处理现象来预防随后发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还可以改善患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血管功能。本领域人员理解,缺血会导致动脉闭塞,进而导致人体器官中缺氧诱导细胞内激酶和线粒体功能的变化。通常认为,这种变化是由缺血局部产生的一系列细胞调节剂(缺血触发细胞调节剂、itcm)引起的,并且系统地循环将保护作用扩展到身体的所有器官。细胞中的氧气梯度是调节一系列不同生理过程的关键信号,例如发育,压力,伤口愈合,炎症等。启动生理反应以维持代谢稳态是真核细胞通过感知局部氧气变化而发挥作用的功能。同时,氧气梯度还导致闭塞下游组织中血管活性代谢物如腺苷和前列腺素的增加。而小动脉周围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氧张力降低导致小动脉松弛和扩张,从而减少血管抵抗性。现在已知在心肌组织中进行了大量研究的瞬时间歇性缺血或缺氧的有益效果可以延伸到身体的所有远端器官。这些全身性有益效果是是由于缺血触发细胞调节剂(itcm)引起的。该缺血触发细胞调节剂(itcm)包括并不限于缺氧诱导因子(hif),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白细胞介素10等。在远端器官中进行缺血预训练,并获得缺血触发细胞调节剂,进而将缺血触发细胞调节剂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可以有效的降低器官对降低能量需求,改变能量代谢,改善内皮功能,减少炎症,改善电解质稳态,改善基因表达和重组,改善由于活性较低的氧物种引起的再灌注耐受性。与没有进行缺血预训练相比,显著减少细胞凋亡和改善微循环灌注。因此,远端缺血性预训练触发了广泛的细胞调节剂(itcm),其在整个身体中循环,将其治疗效果传递给身体的所有器官。

本披露提供的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除了用于利用瞬时缺血的先天力量来制备身体,以更好地防御缺血,缺血再灌注或对器官的任何其他生理或病理损伤,还可以有效的改善用户的其他病症,该病症包括不限于描述如中风、痴呆,黄斑变性,老年痴呆症,牙周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症,高血压,雷诺现象的疾病,门户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怀孕/子痫前症,心脏病、心力衰竭、心绞痛,肺动脉高血压,勃起功能障碍,外周动脉疾病(pad)和糖尿病足等。

请参阅图6,图6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其中,该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可以是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如图6所示,使用方法包括:

s510,获取预设的处理剂量,并根据所述预设的处理剂量控制所述围带。

具体的,预设的处理剂量可以是由合格的医生建议的,并由远端缺血预适用设备的使用者设定的处理剂量。其中,如系统实施例中所示出的,该剂量可以包括收缩次数以及每次收缩时间,收缩次数是指围带完成一次充气和一次放气,从而实现一次对远端器官的缺血及再灌注。每次收缩时间是指一次充气和一次放气的时间。进一步的,收缩次数为2次、3次或者4次。每次收缩时间大于等于2分钟并且小于等于5分钟。

s520,根据获取到的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当前设置参数以及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分析获得当前用户的预后参数。

具体的,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当前设置参数可以包括当前处理剂量、设备id、设备使用次数等参数的一种或任意组合。而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用户性别、用户年龄等信息的一种或任意组合。可以理解,根据当前处理剂量、设备id、设备使用次数等参数以及用户的身份信息、用户性别、用户年龄,可以由预设的分析方法获得当前用户的预后参数。其中,分析方法可以是一种由先验知识总结得到的计算公式,也可以是由神经网络算法通过大量的输入数据进行机器自学习获得的神经网络模型。

s530,将所述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当前设置参数、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所述当前用户的预后参数,创建成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上传至所述分布式网络中。

具体的,将上述各个步骤得到的当前设置参数、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所述当前用户的预后参数,打包创建成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上传至所述分布式网络中。其中,分布式网络可以是区块链网络,也可以是有向无环图网络。

上述提供的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的使用方法,可以将多个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分布式网络,并通过一个云端设备对共享的信息进行集中管理,从而方便对数据进行查询、管控,保证数据的安全、稳定和易用。

请参阅图7,图7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使用方法包括:

s610,获取预设的处理剂量,并根据所述预设的处理剂量控制所述围带。

具体的,请参见步骤s510的相关描述。

s620,根据获取到的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在预创建的数据库中对所述用户信息进行验证。

具体的,使用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在预创建的数据库中进行比对,以判断该用户信息是否为合法信息。

s630,若验证通过,则继续执行据获取到的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当前设置参数以及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分析获得当前用户的预后参数的步骤。

具体的,如果步骤s630进行的验证通过,则继续执行步骤s640。进一步的,如果验证未获得通过,则提示错误信息。

s640,根据获取到的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当前设置参数以及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分析获得当前用户的预后参数。

具体的,请参见步骤s520的相关描述。

s650,将所述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当前设置参数、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所述当前用户的预后参数,创建成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上传至所述分布式网络中。

具体的,请参见步骤s530的相关描述。

在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预设的处理剂量包括收缩次数以及每次收缩时间;

获取预设的处理剂量,并根据所述预设的处理剂量控制所述围带,具体包括:

测量围带的收缩压;根据所述收缩次数、所述每次收缩时间以及所述围带的收缩压,对所述围带进行重放气操作。

具体的,在使用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时,使用者可以首先将围带佩戴在远端肢体上,然后启动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使得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对该远端肢体血压的收缩压进行测量,并获得测量结果。然后根据预先设置的收缩次数、收缩时间以及围带的收缩压对围带进行充放气操作。例如,如果预先设置的收缩次数为3次,收缩时间为3分钟,测量到的收缩压为85mmhg,则在一次远端缺血预适应的训练过程中,首先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对对围带进行充气,直至收缩压达到或大于85mmhg,然后维持围带的收缩压在85mmhg以上,并持续3分钟。之后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开始对围带实施放气,放气3min后完成本次收缩。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重复进行收缩操作,直至达到预设的3次,则本次远端缺血预适应训练完成。

进一步的,围带可以包括第一围带和第二围带,第一围带用来测量第一收缩压,第二围带用来测量第二收缩压。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收缩压与第二收缩压是指对应的两个远端肢体,例如,如果第一收缩压是指右上臂血压的收缩压,那么第二收缩压是指左上臂血压的收缩压。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将所述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当前设置参数、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所述当前用户的预后参数,创建成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上传至所述分布式网络中,具体包括:

将所述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当前设置参数、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所述当前用户的预后参数,创建成数据包,根据区块链协议,使用预设的密钥对所述的数据包进行加密,将加密后的数据包上传至所述分布式网络,并根据加密后的数据包生成区块,并将所述区块加入至所述分布式网络中,形成一个新的分布式网络。

具体的,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可以事先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生成非对称密钥对,该非对称加密算法可以是rsa算法、elgamal算法、背包算法、rabin算法等。一个非对称密钥对包括一个私钥和一个对应的公钥,其中,公钥是公开的,可以用于加密,私钥用于解密。同样的,私钥还用于数字签名,对应的公钥用于对该数字签名进行验证。数字签名就是无法伪造的一段数字串,这段数字串同时也可以对签名方进行身份认证。这样,就可以对接入区块链网络的每一个节点进行身份认证。

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首先将当前设置参数、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所述当前用户的预后参数创建成一个数据包,并使用预先创建的密钥对该数据包进行加密。最后,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再将加密后的数据包作为区块上传至区块链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包括多个用户终端,每个所述移动终端设备均与一个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通信连接。则可以由该用户终端将当前设置参数、当前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所述当前用户的预后参数创建成一个数据包,并使用预先创建的密钥对该数据包进行加密。最后,由用户终端再将加密后的数据包作为区块上传至区块链网络。

为了更清楚的描述本披露的事实过程,下面通过一个实施例完整的描述一个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的使用方法。

s710,用户将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第一围带佩戴到第一远端器官,将第围带佩戴到第二个肢体,并打开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的电源,并驱动该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与用户终端设备进行配对连接。

s720,用户终端设备响应于用户的启动指令,开启远端缺血预训练的过程。其中,启动指令可以是对用户终端设备上的网络应用程序界面上的“开始”按钮的点击操作。

s730,用户终端设备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对用户、用户终端设备、以及远端缺血预训练预设剂量的有效性进行认证。

s740,用户终端设备将用户输入的信息,对用户、用户终端设备、以及远端缺血预训练预设剂量生产数据包,并采用预设的密钥对该数据包进行加密。

s750,用户终端设备将加密后的数据包在区块链网络上不可变地记录事件。

s760,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开始测量第一围带收缩压以及第二围带收缩压。

s770,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按照预设的剂量对围带进行充放气操作,从而完成远端缺血预适应设备在每个远端器官中诱导瞬时,重复,交替的缺血和再灌注循环。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远端缺血预适应的过程可以由区块链监控,治疗安全且匿名进行,以确保隐私性和合规性。

s780,远端缺血预适应系统的云端设备获得各个用户终端设备上传的数据包,并对各个用户进行共享。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