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2297发布日期:2019-08-10 00:01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信息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平台。



背景技术:

新医改以来,中国已经完成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加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由于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范和部署,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网络物理上不联调,业务标准、数据标准不一致,数据无法交换共享,形成了各单位、各条线的信息孤岛。首先,各单位对基础与公共信息都要重复采集与存储,由此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重复投资;其次,由于数据的重复采集和存储,导致数据冗余,影响数据的一致性和唯一性;最后虽然数据被多次采集与存储,但由于标准不一致,数据却还无法交换、共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信息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平台,所述信息平台包括:

数据源层,所述数据源层用于根据医疗机构的分级情况,逐级获取各级医疗机构中,每个医疗机构的诊疗数据;

数据传输层,与所述数据源层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数据源层发送的每个医疗机构的诊疗数据;

业务支撑层,与所述数据传输层相连接,用于对所述每个医疗机构的诊疗数据进行整合、标准化、关联分析和患者主索引empi计算,并通过可视化工作流配置、插件服务、引擎配置和策略配置处理,形成标准的数据接口,同时集成安全管理和运行监控,给业务应用层提供数据标准集以及索引服务、数据发布服务和事务处理服务;

业务应用层,与所述业务支撑层相连接,用于通过对诊疗数据的展现和业务流程的管理进行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统计分析、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示教、远程监护和远程教育,以及根据所述empi,构建患者的健康档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数据源层,部署有前置双向网关,通过所述前置双向网关对诊疗数据进行采集、清洗、筛选、标准化和打包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数据源层,根据医疗机构的分级情况,当医疗机构等级为低级时,从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设备、心电设备的网络数据采集接口,采集到诊疗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数据源层包括:数据库接口、文件接口、网络接口和组件接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支撑层采用b/s架构,根据录入用户的身份确定可以使用的软件功能,业务支撑系统包含:病历资料采集子系统和采集参数设置子系统,其中,所述病历资料采集子系统根据医疗机构、状态、日期查看数据当前状态,并通过控制准备数据和上传数据来执行采集任务;

所述采集参数设置子系统根据机构设置采集数据的采集任务,配置采集任务属性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应用层包括:

远程影像诊断模块,与至少一个医疗机构的影像终端相连接,用户获取所述影像终端中的影像数据,并对所述影像数据进行诊断,生成第一诊断报告;

远程心电诊断模块,与至少一个医疗机构的心电终端相连接,用户获取所述心电终端中的心电数据,并对所述心电数据进行诊断,生成第二诊断报告;

统计分析模块,与至少一个医疗机构中的全部信息系统相连接,用于获取所述信息系统中的病历数据,以及接收所述远程影像诊断模块发送的第一诊断报告和所述远程心电诊断模块发送的第二诊断报告,并根据预设的业务类型,对所述病历数据、所述第一诊断报告和所述第二诊断报告进行统计处理,生成统计结果;

双向转诊模块,与至少一个医疗机构中的第一医疗机构的第一终端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转诊请求信息,所述转诊请求信息包括要转诊的第二医疗机构信息;随后根据所述第二医疗机构信息,将所述转诊请求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医疗机构的第二终端,以使所述第二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诊治;

远程会诊模块,与至少一个医疗机构中的第三医疗机构的第三终端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信息,所述远程会诊请求信息包括要参与远程会诊的第四医疗机构信息;随后根据所述第四医疗机构信息,将所述远程会诊请求信息发送给所述第四医疗机构的第四终端,以使所述第四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远程会诊;

远程手术示教模块,与至少一个医疗机构中的第五医疗机构的第五终端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第五终端发送的远程手术请求信息,所述远程手术请求信息包括要参与远程手术示教的第六医疗机构信息;随后根据所述第六医疗机构信息,将所述远程手术请求信息发送给所述第六医疗机构的第六终端,以使所述第六医疗机构参与远程手术示教;

远程监护模块,与生命体征采集设备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生命体征采集设备采集的生命体征数据;与统计分析模块相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统计分析模块中的病历数据;与第七终端相连接,用于将所述生命体征数据和所述病历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七终端,以通过所述第七终端进行远程监护;

远程教育模块,分别与所述远程会诊模块和所述远程手术示教模块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远程会诊模块发送的远程会诊信息和所述远程手术示教模块发送的远程手术示教信息;与第八终端相连接,用于将所述远程会诊信息和所述远程手术示教信息发送给所述第八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统计分析模块,和所述远程监护模块相连接,用于统计患者预设时长内的生命体征数据,并对所述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未来身体状况信息,并将所述未来身体状况信息发送给所述远程监护模块;

所述远程监护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未来身体状况信息,生成提示信息,并将所述提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七终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业务应用层还用于,构建儿童保健档案和/或妇女保健档案。

通过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信息平台,各单位对基础与公共信息不必重复采集,各医疗机构的诊疗数据形成了统一的标准,可以交互共享诊疗数据,可以改善患者看病就医感受、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率以及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平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下文中的第一、第二等编号仅是进行区分,并无其他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平台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信息平台由数据源层1、数据传输层2、业务支撑层3和业务应用层4组成。

数据源层1,数据源层用于根据医疗机构的分级情况,逐级获取各级医疗机构中,每个医疗机构的诊疗数据。

数据传输层2,与数据源层1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servicebus,esb)相连接,用于接收数据源层发送的每个医疗机构的诊疗数据;

业务支撑层3,与数据传输层2相连接,用于对每个医疗机构的诊疗数据进行整合、标准化、关联分析和患者主索引(enterprisemasterpatientindex,empi)计算,并通过可视化工作流配置、插件服务、引擎配置和策略配置处理,将处理后的诊疗数据形成标准的数据接口,同时集成安全管理和运行监控,给业务应用层提供数据标准集以及索引服务、数据发布服务和事务处理服务;

业务应用层4,与业务支撑层3相连接,用于通过对诊疗数据的展现和业务流程的管理进行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统计分析、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示教、远程监护和远程教育,以及根据empi,构建患者的健康档案。

业务应用层还用于,构建儿童保健档案和/或妇女保健档案。

其中,信息平台为医疗机构和管理部门提供服务,信息平台能对数据进行整合与挖掘,通过建立统一的卫生数据相关专业库,减少数据的冗余采集与存储,通过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交换与共享,彻底消除卫生信息孤岛的存在。

该信息平台可以是热插拔的平台,用以在各医疗机构之间达到数据、业务乃至界面的整合。

医疗机构的等级,可以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

在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由于医院配置比较高,可以直接从其信息系统中主动抓取诊疗数据。

其中,其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电子病例(electronicmedicalrecord,emr)、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pacs)、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radiologyinformationsystem,r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lis)、临床信息系统的英文(clinicalinformationsystem,cis)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任意组合。

在基层医院中,由于医院内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只能从pacs设备、心电设备等,具有对外网络数据采集接口的设备中,通过厂商开放的指定通讯方式和协议采集到诊疗数据。

其中,数据源层1包括:数据库接口、文件接口、网络接口和组件接口。数据库接口包括但不限于oracle、sqlserver、db2、mysql、cache等数据库接口,文件包括但不限于xml、hl7临床文档结构(cda)、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sinmedicine,dicom)文件,网络接口包括但不限于socket、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http)、webservice、hessian、文件传输协议(filetransferprotocol,ftp)接口,组件接口包括但不限于动态库组件和com组件。

数据传输层2支持数据存储服务、业务管理、辅助决策以及与基本业务系统和健康档案浏览器之间的底层通信。

业务支撑层3的业务支撑系统采用b/s架构,根据录入用户的身份确定可以使用的软件功能,业务支撑系统包括:病历资料采集子系统和采集参数设置子系统。

病历资料采集子系统,根据机构、状态、日期查看数据当前状态,并通过控制准备数据和上传数据来执行采集任务。

采集参数设置子系统,根据机构设置采集数据的采集任务,配置采集任务属性值。

除此之外,业务支撑层3还具有多种完善的安全保障策略,这些安全保障策略包括:用户权限安全、应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

业务应用层4包括:远程影像诊断模块110、远程心电诊断模块120、统计分析模块130、双向转诊模块140、远程会诊模块150、远程手术示教模块160、远程监护模块170和远程教育模块180。

远程影像诊断模块110,与至少一个医疗机构的影像终端相连接,用户获取影像终端中的影像数据,并对影像数据进行诊断,生成第一诊断报告。

其中,影像终端可以是b超机。为了对影像数据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可以将该医疗机构的b超机拍摄的影像数据上传到远程影像诊断模块110,由专家进行诊断,生成第一诊断报告,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远程心电诊断模块120,与至少一个医疗机构的心电终端相连接,用户获取心电终端中的心电数据,并对心电数据进行诊断,生成第二诊断报告。

其中,心电终端可以是心电机。为了对心电数据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可以将该医疗机构的心电机拍摄的心电数据上传到远程心电诊断模块120,由专家进行诊断,生成第二诊断报告,该医疗机构后续可以通过远程心电诊断模块120,获取到第二诊断报告,并将第二诊断报告提供给患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统计分析模块130,与至少一个医疗机构中的全部信息系统相连接,用于获取信息系统中的病历数据,以及接收远程影像诊断模块110发送的第一诊断报告和远程心电诊断模块120发送的第二诊断报告,并根据预设的业务类型,对病历数据、第一诊断报告和第二诊断报告进行统计处理,生成统计结果。

其中,诊疗数据中包括病历数据和其他保健数据。保健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儿童保健数据和妇女保健数据。

双向转诊模块140,与至少一个医疗机构中的第一医疗机构的第一终端相连接,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转诊请求信息,转诊请求信息包括要转诊的第二医疗机构信息;随后根据第二医疗机构信息,将转诊请求信息发送给第二医疗机构的第二终端,以使第二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诊治。

其中,双向转诊模块140具体用于,

接收第一终端的转诊请求信息,转诊请求信息包括:第二终端标识和患者身份信息;

根据第二终端标识,将转诊请求信息发送给第二终端;

接收第二终端的审核结果信息;

当审核结果信息为审核通过时,向第一终端发送审核结果信息;

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患者的诊治过程信息;

将诊治过程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以使第一终端根据诊治过程信息,获取患者的状态信息。

其中,双向转诊模块140还用于,

对转诊请求信息进行审核;

在审核未通过时,向第一终端发送提示信息。

下面对双向转诊模块140的工作过程进行具体的说明。

当患者a的病情超出第一医疗机构治疗范围时,可以转诊至第二医疗机构就诊;反之,如果患者a的病情在第二医疗机构得到控制,情况相对稳定,可以转诊至第一医疗机构。其中,第一医疗机构的等级相对于第二以机构,较低,比如,第一医疗机构可以是基层医院,比如社区医院,第二医疗机构可以是二级医院。

患者a可以向主治医生提出转诊申请,或者主治医生根据患者当前的身体状况主动提出转诊申请。双向转诊模块140接收医生在第一终端上输入的转诊请求信息。其中,第二医疗机构信息可以是转入医疗机构的名称、患者身份信息可以包括患者姓名、身份证号、姓名、出生日期和联系电话。转诊请求信息还可以包括转出机构的名称、转出科室、诊断信息和转诊原因。其中,诊断信息可以为上述的“初步诊断”,转诊原因即转诊的原因,比如“缺少检查设备”。

具体的,第二终端可以是第二医疗机构对应的计算机,该双向转诊模块140可以将转诊请求信息推送给第二终端,第二终端也可以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向双向转诊模块140发送查询消息,在双向转诊模块140出现关于第二终端的新的转诊请求信息时,第二终端获取到该转诊请求信息。

进一步的,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转诊请求信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第一转诊信息,确定第一转诊信息中的科室信息。

具体的,双向转诊模块140可以进行智能分析,根据输入的诊断信息和/或转出科室,得到转入科室。

具体的,在一个示例中,双向转诊模块140在构建之前,已经进行了机器学习,可以根据第一诊断信息,自动提取出其中的关键词,并和机器学习的结果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时,根据匹配结果,得到转入科室的名称。

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根据上述示例中的匹配结果,并结合转出科室,进行分析,当匹配结果和转出科室一致时,得到转入科室。当匹配结果和转出科室不一致时,再进行二次匹配,从而提高了获得的转入科室的准确性,实现了自动分诊。由此,节省了填写转诊信息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具体的,第二终端接收到转诊请求信息后,根据第二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判定是否可以接收转诊患者;其中,判断的依据可以是医院的终端情况,比如,当第二医疗机构具有第一机构中所缺少的检查设备时,可以为审核通过,当第二医疗机构也不具有第一机构中所缺少的检查设备时,可以为审核未通过。

同时,审核结果信息也会在双向转诊模块140进行显示,比如可以根据“患者名字-转出机构-转入机构-科室-状态-审核时间-转诊单-操作”的顺序,对患者的信息进行显示,比如“患者a-第一机构-第二机构-骨科-同意-2018-7-31”,由此,在第二终端上进行操作的医生,可以通过点击“患者姓名”,获取到患者的病情数据,通过点击“转诊单”获取到患者的转诊信息。由此,实现了信息的智能化管理。

同时,在第一终端上操作的医生,可以通过查看“状态”,获取到患者是否转诊成功,当患者转诊未成功时,可以进行下一次的申请。

在审核未通过时,向第一终端发送提示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当“状态”为“拒绝”时,可以附带有拒绝原因,由此,可以根据拒绝原因,进行下一次的转诊申请。

具体的,患者a在第一医疗机构进行诊治时,第二终端可以接收医生输入的患者a的当前病情数据。该当前病情数据可以包括:用药信息、交费信息和取药信息等。

该当前病情数据可以存储在双向转诊模块140平台上,第一医疗机构的医生,可以通过第一终端,查看患者的状态信息。由此,实现了对患者的病情的跟踪。

具体的,当第二医疗机构已经完成了对患者a的诊治,患者a需要的医护水平比较低时,可以进入下级医院(第一医疗机构)继续治疗。

由此,通过双向转诊模块140实现双向转诊,患者从社区转诊到医院可以显示在其它医院转诊而来的患者姓名、转诊科室,并将患者自动分诊到就诊科室。随后实现就诊、取药、交费等流程,可以使患者十分顺利就完成了就诊过程,并且可为医生查阅患者的既往就诊记录,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协同服务。

远程会诊模块150,与至少一个医疗机构中的第三医疗机构的第三终端相连接,用于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远程会诊请求信息,远程会诊请求信息包括要参与远程会诊的第四医疗机构信息;随后根据第四医疗机构信息,将远程会诊请求信息发送给第四医疗机构的第四终端,以使第四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远程会诊。

其中,远程会诊模块150具体用于,

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会诊申请信息,其中,会诊申请信息包括:会诊的第一时间和参与者信息;

根据参与者信息,确定会诊的地点信息,以及,根据参与者信息和第一时间,确定会诊的第二时间;

根据地点信息和第二时间,生成登录信息;

根据预设的专家信息库和参与者信息,确定参与者的电子通讯地址;

将登录信息发送给电子通讯地址;

接收参与者通过第四终端进行登录的登录信息;

对登录信息进行验证;

在验证通过后,将统计分析模块130发送的病历数据、第一诊断报告、第二诊断报告发送给第四终端;

接收与第三终端相连的第一采集装置采集的针对的第一视音频信息;

将第一视音频信息发送给第四终端;

接收第四终端发送的针对病历数据、第一诊断报告、第二诊断报告的第一操作;其中,第一操作包括绘图操作和/或文本写入操作;

接收与第四终端相连的第二采集装置采集的针对第一操作的第二视音频信息;

将第一操作和第二视音频信息发送给第三终端,以使第三终端显示第一操作和第二视音频信息中的视频信息,并播放第二视音频信息中的音频信息。

下面对远程会诊模块150的工作过程进行具体的说明。

远程会诊模块150可以对会诊申请信息进行审核;当审核未通过时,生成审核未通过提示信息;将审核未通过提示信息发送给第三终端;其中,审核未通过提示信息包括审核未通过原因。

其中,参与者可以是相比于申请方,等级较高的医疗机构的医生,比如大型医疗机构的专家,比如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专家的数量可以是至少一个。

具体的,远程会诊模块150上设置有专家信息库,在专家信息库中存储了专家姓名、执业医疗机构、所在科室以及执业医疗机构的地点信息(该地点信息可以具体到x楼x层x室),通过查找该专家信息库,确定会诊的地点信息。

进一步的,该专家信息库中还存储有专家的出诊时间,通过将预计的第一时间和出诊时间进行对比,确定远程会诊的时间为第二时间。

远程会诊模块150可以随机生成登录信息,该登录信息可以包括远程会诊时间、地点、用户名和登录密码。随后,根据预设的专家信息库和参与者信息,确定参与者的电子通讯地址。最后,将登录信息发送给电子通讯地址。

其中,在该专家信息库中,还可以包括专家的联系方式,比如,手机号、邮箱地址,根据参与者信息,确定参与的专家的手机号或者邮箱地址。该远程会诊模块150可以将登录信息自动发送给确定的手机号和/或邮箱地址,以通知参与者远程会诊的地点、时间、登录用户名和密码等。

参与者可以通过安装有远程会诊模块150的第四终端上输入登录信息中的用户名和密码,并在验证通过后,登录进入该远程会诊模块150。

在验证通过后,将病历数据发送给第四终端。

其中,在第四终端登录之前,在统计分析模块130中已经上传有病历数据,通过调用统计分析模块130,可以获取病历数据。由此,在第四终端登录后,即可获取到病历数据。提高了数据获取的效率。

远程会诊模块150接收与第三终端相连的第一采集装置采集的针对第一诊疗数据的第一视音频信息。

示例而非限定,第一采集装置可以为高清视频会诊摄像机以及全向拾音麦克风。第一采集装置可以和第三终端之间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连接。

第一视音频信息可以是申请方简要介绍患者的病史、检查结果、治疗经过等。

病历数据包括病情图像数据,专家在诊断时需要对病情图像数据进行诊断分析,与此同时,还需要在患者的病情图像数据上用绘图操作标出其感兴趣的区域。而专家在病情图像数据上的绘图操作必须能显示到其他参加远程会诊的参与者的个人终端屏幕上,实现图像共享功能,每一个参与者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是完全一样的,任何专家做改变,其它参与者或者申请方的屏幕上显示的图像都随之改变,这样就能够引起其他参与者和申请方对于该区域的图像的注意。

进一步的,参与者中的某个在病情图像数据上勾画出其感兴趣的区域,但这还不足以阐明该参与者对该病情图像数据上这个区域的患者的病情看法,所以,可以通过文字交互功能发表书面的诊断意见。其他参与者和申请方可以结合这位参与者在病情图像数据上的绘图操作和文本写入操作了解到这位医生的诊断意见。

进一步的,当参与者无法对疑难病状做出诊断时,可以继续邀请其他专家进行远程会诊。

此时,参与者相当于本申请之前提到的申请方,其他参与者相当于参与者的功能,可以通过点击预设的专家信息库中的专家姓名,向该专家发送参与远程会诊的邀请。以实现对患者诊疗数据的正确诊断。

具体的,参与者在查看患者病历数据、第一诊断报告、第二诊断报告时,可以通过视音频方式与申请方进行沟通。由此,利于参与者更清楚的了解患者现状、之前治疗情况,为确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支持。

后续,远程会诊模块150接收申请方通过第三终端发送的会诊记录信息,会诊记录信息包括在时间轴上同步的第一操作和第二视音频信息。由此,远程会诊结束后,由申请方整理会诊记录,包括:患者信息、会诊目的、会诊时间、会诊初步诊断、治疗方案以及会诊全过程的第二视音频信息,并将整理好的会诊记录信息进行保存。

后续,可以根据患者信息快速检索到患者的会诊记录信息,了解当时会诊的讨论过程及确诊依据。也可以利用会诊记录信息,对其他医疗结构进行远程医疗业务教育培训,以提高其医疗水平。

远程手术示教模块160,与至少一个医疗机构中的第五医疗机构的第五终端相连接,用于接收第五终端发送的远程手术请求信息,远程手术请求信息包括要参与远程手术示教的第六医疗机构信息;随后根据第六医疗机构信息,将远程手术请求信息发送给第六医疗机构的第六终端,以使第六医疗机构参与远程手术示教。

其中,远程手术示教模块160具体用于,

获取第五终端发送的手术数据;其中,手术数据包括和第五终端连接的第三采集设备采集的术野内的手术视音频信息以及生命体征采集设备采集的生命体征数据;

对手术视音频信息和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处理;

将处理后的手术视音频信息和生命体征数据发送给第六终端,以使第六终端在同一界面对手术视音频信息和生命体征数据进行显示。

下面,对远程手术示教模块160进行具体的说明。

其中,通常手术之前都要进行皮肤消毒,后用无菌消毒巾将手术涉及不到的部位遮盖起来,将手术时需要暴露的部位留出来,这个留出来的部位就是手术范围,在没切开皮肤之前,这个暴露的部位就称之为术野。随着皮肤切开术野也随之深入改变。如果在内窥镜下手术,那么内窥镜的视野就是术野。

示例而非限定,第三采集设备可以是全景摄像机。该第三采集设备可以和第五终端相连接。

生命体征采集设备可以是pacs、b超机和心电机中的至少一个。手术示教模块和pacs、b超级或心电机相连接,采集到影像数据和心电数据等生命体征数据。

该连接可以是通过第四代通讯技术(the4thgenerationcommunicationsystem,4g)技术、第五代通讯技术(the5thgenerationcommunicationsystem,5g)技术或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技术等进行连接。

其中,心电机采集的生命体征数据为心电数据,即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b超机采集的生命体征数据为影像数据,即利用高频率声波对人体内部组织、器官成像。pacs采集的为影像数据。

在手术示教开始之前,手术示教模块可以接收第五医疗机构的医生在第五终端上输入的手术信息,随后,手术示教模块可以推送该手术信息,以使其他医疗机构获知手术示教的开始时间。

其中,手术信息还可以包括手术类型,比如是哪种类型的手术,比如x肿瘤,由此,第五终端上可以显示该手术时间和手术类型,其他医疗机构的医生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是否参与在线观看。

其中,在手术示教开始之前,其他医疗机构的医生或者参与远程手术示教的受教者,可以同时登录到该手术示教模块,在线观看手术过程。

进一步的,手术示教模块还用于,将处理后的手术视音频信息和生命体征数据存储在第一文件中;为第一文件添加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将第一文件存储在文件列表中。

具体的,手术示教模块可以对手术视音频信息和生命体征数据生成一个文件,并给文件命名时,添加关键词,该关键词可以包括日期,手术内容,手术参与者中的最重要的参与者信息,比如,20170809x肿瘤张x主任。并将添加关键词后的文件存储在手术示教模块中的文件列表中。

随后,远程手术示教模块160可以将该第一文件发送给远程教育模块180,以使用户在远程教育模块180点播该第一文件,以实现通过该第一文件进行远程教育培训的目的。

远程监护模块170,与生命体征采集设备相连接,用于接收生命体征采集设备采集的生命体征数据;与统计分析模块130相连接,用于获取统计分析模块130中的病历数据;与第七终端相连接,用于将生命体征数据和病历数据发送给第七终端,以通过第七终端进行远程监护。

其中,远程监护模块170具体用于,

获取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

获取患者的病历数据;其中,生命体征数据、病历数据分别包括患者信息和时间信息;

获取患者的视频信息;

接收会诊医生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一调用请求信息;第一调用请求信息包括患者信息和时间范围信息;

根据时间范围信息、时间信息和患者信息,确定患者在时间范围内的生命体征数据和病历数据;

将患者在时间范围内的生命体征数据和病历数据发送给第一移动终端;

接收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的移动会诊结果;

对移动会诊结果进行存储;

接收查房医生通过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第二调用请求信息;第二调用请求信息包括患者信息;

根据患者信息,将生命体征数据、病历数据和会诊结果发送给第二移动终端;

接收第二移动终端发送的查房记录数据;

对查房记录数据进行存储;

接收监护人员通过第七终端发送的第三调用请求信息;第三调用请求信息包括患者信息;

根据患者信息,将视频信息、会诊结果和查房记录数据发送给第七终端,以使监护人通过第七终端对患者进行监护。

下面,对远程监护模块170进行具体的说明。

其中,可以在第一移动终端上,进行移动会诊。

可以在第二移动终端上,实现移动查房,查房医生可以通过第二移动终端,调用患者的多个数据。查房医生可以在第二移动终端上登录远程监护模块170,然后选择需要查房的病区-床号,然后进行移动查房,由此,节省了查房时间,提高了查房效率,减轻了医疗压力和医护人员的负担。

其中,查房医生可以进行查房记录,并针对患者的上述数据,调整医嘱,比如,增加某种药或者减轻某种药的剂量,停止使用某种药物等。可以理解的是,查房记录数据包括时间信息,通过对查房记录数据进行存储,可以便于后续的诊断或者便于查阅或者便于子女或者患者情况等。

此时,患者的视频信息可以通过第四采集设备进行采集,该第四采集设备和远程监护模块相连接,用于采集患者的状态信息。

其中,监护人员可以是医生,也可以是护士,还可以是子女。监护人员在远程监护模块170上,通过输入患者信息,比如,患者姓名,从而调用到该患者的多种数据,从而根据多种数据,了解到患者的身体状况。

远程教育模块180,分别与远程会诊模块150和远程手术示教模块160相连接,用于接收远程会诊模块150发送的远程会诊信息和远程手术示教模块160发送的远程手术示教信息;与第八终端相连接,用于将远程会诊信息和远程手术示教信息发送给第八终端。

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模块130,和远程监护模块170相连接,用于统计患者预设时长内的生命体征数据,并对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未来身体状况信息,并将未来身体状况信息发送给远程监护模块170;

远程监护模块170还用于,根据未来身体状况信息,生成提示信息,并将提示信息发送给第七终端。

具体的,预设时长包括但不限于半个月、一个月、三个月或半年。由此,可以获取患者一定时长内的生命体征数据,根据预设时长,进行统计,提高了患者体验。

统计分析模块130可以对未来身体状况进行预测,比如,绘制出健康指数曲线后,可以根据健康指数曲线的平缓程度,预测下一时刻,比如,第二天的健康指数曲线正常的概率。该提示信息可以以文字或者语音的形式,进行提示。比如“未来健康指数正常概率为90%”等。

由此,通过对生命体征数据的整合,不仅可以进行当前身体状况的处理,还可以对未来身体状况进行预测,做到了早发现,早就诊,更加智能化。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