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2913发布日期:2019-06-28 22:53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感染后咳嗽是随着呼吸道感染后的早期症状消退,咳嗽仍迁延难愈的一种疾病。常以刺激性干咳、咳少量白黏痰为表现。本病病因目前认为为呼吸道病毒感染,部分并发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或细菌感染者成为迁延性不愈的感染后咳嗽。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多认为与气道炎症、气道黏膜损失、气道高反应性等有关。在治疗上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以缓解咳嗽症状,但容易反复,病程较长。

目前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理尚未确切,国外研究多关于发病机理及药物临床试验,国内欠缺大规模对感染后咳嗽的流行病学资料,目前临床报道多集中在药物疗效比较,且临床治疗规模较少,欠缺多中心、样本含量大的研究。药物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主要以症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为主,不同药物临床疗效差异较大,且部分药物有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

最近几年中医药治疗感染后咳嗽获得喜人效果。当代医家认为感染后咳嗽刺激性干咳等疾病特点与中医“燥咳”“风咳”相类似,可归入“燥咳”“风咳”范畴。本申请发明人总结岭南地区感染后咳嗽特点,发现岭南地区偏湿热,易受湿热、风热之邪,且风热夹湿之邪缠绵难愈,易入内化燥、炼液成痰,形成风燥犯肺、津伤邪恋的病机,呈现出刺激性干咳、咽部干痒等不适。临床上发现,部分风燥犯肺型感染后咳嗽患者虽经祛风润燥化痰治疗后,仍有少许刺激性粘痰、难以消除,对患者生活造成困扰。本申请发明人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加味桑杏汤a号方(桑叶10份、沙参15份、栀子10份、淡豆豉10份、麦冬15份、知母10份、杏仁15份、浙贝母15份、枇杷叶15份和川芎10份)能有效治疗风燥犯肺型感染后咳嗽,尤其能缓解咽痒、咽部异物感症状,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治疗效果仍可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能更有效地治疗风燥犯肺型感染后咳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日间及夜间的咳嗽、咽痒、咽部异物感症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桑叶10份、杏仁5-10份、北沙参10-12份、熟地黄10-30份、川芎10份、薄荷6份、甘草泡地龙10份、化橘红5份、枇杷叶5-10份和浙贝母10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桑叶10份、杏仁5份、北沙参10份、熟地黄10份、川芎10份、薄荷6份、甘草泡地龙10份、化橘红5份、枇杷叶5份和浙贝母10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桑叶10份、杏仁10份、北沙参12份、熟地黄15份、川芎10份、薄荷6份、甘草泡地龙10份、化橘红5份、枇杷叶10份和浙贝母10份。

优选地,所述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桑叶10份、杏仁10份、北沙参10份、熟地黄30份、川芎10份、薄荷6份、甘草泡地龙10份、化橘红5份、枇杷叶10份和浙贝母1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感染后咳嗽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所述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可用于制备治疗感染后咳嗽的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感染后咳嗽的药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感染后咳嗽的药物,包含所述的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

优选地,所述药物还可以包括药物学可接受的载体。

优选地,所述药物为口服剂型。

优选地,所述药物为颗粒剂、溶液剂、片剂、胶囊剂、散剂、乳剂或混悬剂。

更优选地,所述药物为颗粒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是发明人在数十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研究和优化得出的,能更有效地治疗风燥犯肺型感染后咳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日间及夜间的咳嗽、咽痒、咽部异物感症状。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的一种实施例,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桑叶10份、杏仁5份、北沙参10份、熟地黄10份、川芎10份、薄荷6份、甘草泡地龙10份、化橘红5份、枇杷叶5份和浙贝母10份。

实施例2

本发明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的一种实施例,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桑叶10份、杏仁10份、北沙参12份、熟地黄15份、川芎10份、薄荷6份、甘草泡地龙10份、化橘红5份、枇杷叶10份和浙贝母10份。

实施例3

本发明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的一种实施例,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桑叶10份、杏仁10份、北沙参10份、熟地黄30份、川芎10份、薄荷6份、甘草泡地龙10份、化橘红5份、枇杷叶10份和浙贝母10份。

对比例1

本申请发明人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加味桑杏汤a号方(桑叶10份、沙参15份、栀子10份、淡豆豉10份、麦冬15份、知母10份、杏仁15份、浙贝母15份、枇杷叶15份和川芎10份)能有效治疗风燥犯肺型感染后咳嗽,尤其能缓解咽痒、咽部异物感症状,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效果更好。

本对比例研究加味桑杏汤a号方对风燥犯肺型感染后咳嗽的治疗效果。

效果例1

本实施例研究实施例1~3、对比例1中组合物对感染后咳嗽的治疗效果。

(一)实验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人,其中,实验组1~3分别使用实施例1~3中的中药组合物联合西药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及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使用对比例1的加味桑杏汤a号方联合西药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及孟鲁司特钠治疗,西药组使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及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各组治疗用药共1周,观察各组第4天、第8天咳嗽视觉模拟评分、咳嗽症状积分、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组合物使用方法为:水煎至200ml,早晚餐后各温服一次。

1、患者纳入标准为:

(1)年龄在18-70岁;

(2)契合感染后咳嗽的诊断标准,持续时间≥3周且≤8周;

(3)符合风燥犯肺型咳嗽诊断标准者。

2、患者排除标准:

(1)不符合感染后咳嗽标准者;

(2)不符合中医诊断标准的患者;

(3)拒绝参加本试验者;

(4)既往有试验药物过敏史者;

(5)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

(6)合并严重基础病,如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7)既往有慢性疾病肺癌、肺结核、哮喘等引起的咳嗽病史者;

(8)呼吸道感染后导致的与感染后咳嗽相类似的疾病,如cva、急慢性支气管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

3、剔除、脱落及终止实验标准

详细记录观察对象终止临床试验的原因及时间。达到以下6条中任意1条标准者,予以剔除:

(1)导致严重不良事件;

(2)服药过程中受试者出现原有病情严重进展、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或严重不良反应;

(3)观察对象依从性低,未遵医嘱者;

(4)受试者因个人因素自行退出者;

(5)治疗期间自行服用其他药物,干扰研究结果者;

(6)失访及无法随访者。

(二)疗效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

1、安全性指标

血液分析、肝功能(ast、alt)、肾功能(血清肌酐),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各做一次。

2、疗效性指标

(1)改善程度及有效率;

(2)咳嗽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

(3)咳嗽症状积分(表1);

(4)中医症候积分(表2)。

3、疗效评价标准

(1)咳嗽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2015年《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咳嗽症状积分表,本课题使用以下积分表(表1)。治疗前、治疗开始后第4天及第8天,对观察对象进行症状的监测,根据表各进行评分、判定疗效。

表1咳嗽症状积分表(分)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咳嗽症状彻底消失(治疗后积分减至0分);显效:咳嗽症状显著减轻(治疗后积分减少>1分);有效:咳嗽症状有所减轻(治疗后积分减少1分);无效:咳嗽症状无显著改善(经治后积分未变甚至增加)。

(2)视觉模拟评分

采用线性计分法,制作为0、1、2···10cm的刻度线,0刻度表示无咳嗽,10刻度表示咳嗽程度最重。数值越大,表明咳嗽最严重,由患者自行评分,用于治疗前后的纵向对比。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开始后第4天及第8天分别评分。

(3)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根据中医证候特点,对咳嗽、咽部异物感、咽痛、咽痒、咽干进行积分,按照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0,+,++,+++”4个等级,并分别相应以“0分,1分,2分,3分”计算来量化积分。

表2中医证候观察指标分级量化标准(分)

中医证候疗效指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①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n%≥95%;

②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n%<95%;

③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n%<70%;

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n%<30%;

⑤痊愈、显效和有效统称为总有效率。

4、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应用excel整理数据库,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性的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及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实验结果

安全性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1~3治疗后复查肝、肾功能,无肝肾功能异常,所有服用药物患者未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泄等胃肠反应及皮疹等不适,对照组未出现脱落及剔除病例,西药组7例出现头晕、嗜睡等不适而自行停药,予以剔除。具体数据省略。

经分析,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具备比较性。

1、视觉模拟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前各组视觉模拟评分,经方差齐性检验,数据方差齐;经方差分析,治疗前三组视觉模拟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比较性。治疗后各组视觉模拟评分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治疗后各组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分,)

上述结果表明,实验组1~3及对照组均比西药组更能有效改善咳嗽症状。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经检测,球形检验结果,p<0.05,不满足球形分布假设,在主体内效应的检验中选用greenhouse-geisser,其时间点f=50.00,p=0.000,各个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时间点和不同分组的p<0.05,说明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各组vas评分逐步下降,实验组下降速度较对照组及西药组更快。

2、咳嗽症状积分比较结果

治疗前各组日间咳嗽症状积分不符合正态分布,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各组夜间咳嗽症状积分,符合正态分布,经方差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对比性。

各组日间咳嗽症状积分治疗后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各组夜间咳嗽症状积分治疗后比较结果如表5所示:

表4治疗后各组日间咳嗽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5治疗后各组夜间咳嗽症状积分比较(分,)

治疗时间点及不同分组对日夜间咳嗽症状积分的影响见表4。各组资料经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经检测不满足球形分布假设,采用多变量分析或自由度调整后,在主体内效应的检验中选用greenhouse-geisser,其时间点p<0.05,可得出各个时间点的日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时间推移,日夜间症状积分逐渐减低。时间点*分组的p>0.05,时间和分组无交互效应,说明时间因素的作用不随分组的不同而不同。对西药组进行单变量方差分析,p>0.05,结合上述greenhouse-geisser结果,表明西药组日夜间咳嗽症状积分随着时间推移有所下降,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在固定时间点,对各组夜间咳嗽症状积分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治疗前各组咳嗽症状积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异常,具有可比性。治疗第4天,各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8天,各组比较表明各组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采用snk法,实验组1~3、对照组与西药组比较,p<0.05;而实验组1~3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明实验组1~3与对照组均能同等程度缓解日夜间咳嗽症状,缓解程度较西药组更明显。

按照西医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第4天各组总有效率如表6所示,治疗第8天各组总有效率如表7所示:

表6各组治疗第4天咳嗽总有效率比较[例(%)]

*:与对照组、西药组比较,p<0.05

表7各组治疗第8天咳嗽总有效率比较[例(%)]

*:与西药组比较,p<0.05

按照西医疗效判定标准,实验组3在治疗第4天实验组痊愈0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7.5%,总显效率68.8%。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总显效率35%。西药组痊愈0例,显效0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1.54%,总显效率0%。各组有效率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p>0.05,表明各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从上述结果表明,实验组3在第4天的显效率与对照组、西药组比较,p<0.05,表明实验组3治疗感染后咳嗽起效时间更快。

按照西医疗效判定标准,实验组3在治疗第8天实验组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75%,显效率87.5%,治愈率25%;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显效率75%,治愈率25%;西药组痊愈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显效率53.8%,治愈率0%。各组有效率经卡方检验,p<0.05,各组等级资料经秩和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各组治疗第8天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各组疗效进行两两比较,对检验水准进行bonferroni校正,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实验组1~3疗效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对pic具有良好疗效。实验组1~3、对照组疗效分别与西药组比较,经mann-whitney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实验组1~3疗效比西药组好。实验组1~3在第8天的治愈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亦高于对照组10%,但未见明显差异,提示实验组可能比对照组在治疗风燥犯肺型感染后咳嗽有更高的疗效的趋势,今后可进一步扩大样本例数进行研究。

3、中医症候积分比较结果

治疗前,对各组症候总积分进行比较,得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各组症候总积分具有可比性。

各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结果如表8所示,各组治疗第4天咳嗽、咽痒、咽干、咽部异物感积分比较结果如表9所示,各组治疗第8天咳嗽、咽痒、咽干、咽部异物感积分比较结果如表10所示:

表8各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分,)

表9各组治疗第4天各症候总积分比较(分,)

表10各组治疗第8天各症候总积分比较(分,)

上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西药组对比,实验组1~3更有效缓解咳嗽,在缓解日间咳嗽、改善咽干、咽部异物感等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

根据中医症候疗效标准,治疗第4天,各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8天,各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p<0.05,各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各组疗效进行两两比较,bonferroni校正,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实验组1~3的疗效与对照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1~3与西药组比较、对照组与西药组比较,经mann-whitney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实验组1~3及对照组疗效比西药组好。

根据中医症候疗效标准,治疗第4天各组总有效率如表11所示,治疗第8天各组总有效率如表12所示:

表11各组治疗第4天总有效率比较[例(%)]

表12各组治疗第8天总有效率比较[例(%)]

综上所述,实验组1~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及对照组(加味桑杏汤a号方)均对风燥犯肺型感染后咳嗽有确切的疗效,且临床疗效高达90%以上,具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在治疗第4天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加味桑杏汤a号方(p<0.05),可以看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在改善咳嗽症状上起效时间更短、更快,显效率更高。

虽然加味桑杏汤a号方在治疗第8天的总有效率比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总有效率高,但结合治愈率及显效率皆较加味桑杏汤a号方高,可以推断考虑受研究的例数较少导致总有效率偏低,此问题在日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探究。

在症状改善方面,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比加味桑杏汤a号方更能有效缓解日间及夜间的咳嗽、咽痒、咽部异物感症状,治疗后咳嗽症状积分、咳嗽生活质量问卷表评分明显优于加味桑杏汤组。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