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全盆底重建术的阴道内网片裁剪组合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53569发布日期:2019-08-06 22:46阅读:1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全盆底重建术的阴道内网片裁剪组合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全盆底重建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全盆底重建术的阴道内网片裁剪组合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推进,调查发现,老年妇女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由其带来的患者排尿障碍及排便障碍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规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手术方式是阴式子宫切除和阴道前后壁修补,此种手术方式有较高的复发率。

全盆底重建术是指兼顾前、中、后盆腔多个部位缺陷的盆底重建手术,置入网片的全盆底重建术由于可以较为彻底地改善盆腔脏器脱垂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目前全盆底重建术多采用两张网片进行盆底缺陷修补。前盆腔网片(即前路网片)置入膀胱阴道间隙,依靠前翼和中翼分别固定于盆腔筋膜腱弓距耻骨联合1cm处及距坐骨棘1cm处,后盆腔网片(即后路网片)置入直肠阴道间隙,依靠后翼固定于骶棘韧带距离坐骨棘1cm处。对于前盆腔脏器脱垂较重而后盆腔脏器脱垂较轻的患者来说,单纯行前盆腔的重建手术可能造成数年后后盆腔脏器脱垂的复发,而同时行前、后盆腔重建手术需要在阴道内打开两个长约5cm左右的阴道内切口,并且不但需分离膀胱与阴道间隙,还需分离直肠与阴道间隙。另外,对于短阴道长度的患者来说,阴道内过多的网片组织可能存在潜在并发症风险,如网片挛缩,疼痛,网片侵蚀及暴露。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全盆底重建术的阴道内网片裁剪组合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单纯行前盆腔的重建手术可能造成数年后后盆腔脏器脱垂的复发,或者同时行前、后盆腔重建手术而导致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及具有潜在的并发症风险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全盆底重建术的阴道内网片裁剪组合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展开后路网片,根据患者宫颈长度,在后路网片下部进行弧形裁剪,使后路网片下部的长度和形态与宫颈吻合;

前路网片的中后部与裁剪后的后路网片的上部重合叠放,使用不可吸收线在前路网片和后路网片的重合处进行外科打结以固定前路网片和后路网片,得到具有六翼网带的一体网片。

进一步地,前路网片的中后部与裁剪后的后路网片的上部进行重合叠放时,前路网片的中翼网带和后路网片的后翼网带的带间距为0.8-1.2cm。

在前路网片和后路网片缝合时预留距离是因为前路网片的中翼网带需要在盆腔筋膜腱弓距离坐骨棘1cm,在坐骨棘前方穿出,而后路网片的后翼网带需要在坐骨棘后方1cm,在骶棘韧带上穿出,两条翼带穿出点之间有距离。另外预留的距离可以很好的覆盖宫颈前穹窿,为中盆腔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不可吸收线包括尼龙缝线、涤纶聚酯缝线、聚丙烯缝线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使用不可吸收线分别在前路网片和后路网片的重合处的4个角处及中心位置进行外科打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由上述裁剪组合方法得到的阴道内网片,该网片适用于全盆底重建术。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对传统的用于前、后盆腔的网片进行裁剪组合,得到了一体网片,该网片可以根据患者的宫颈长度及形态进行自由裁剪从而与宫颈吻合,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该一体网片保留了可以固定前、后盆腔脏器的六翼网带,并且在行全盆底重建手术时,仅需在阴道前壁切开长度为5cm左右的切口即可置入网片,网片整体面积减小,但功能不变。在保证手术预后效果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减少阴道内切口长度,减少需要分离的组织间隙,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置入体内的网片用量,有效的降低出现网片挛缩,网片疼痛,网片暴露,网片侵蚀等可能,有效规避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剪裁组合前的前路网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剪裁组合前的后路网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剪裁后的后路网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经裁剪组合得到的具有六翼网带的一体网片;

图中:1、前路网片的前翼网带;2、前路网片的中翼网带;3、前路网片上部;4、前路网片下部;5、后路网片的后翼网带;6、后路网片上部;7、后路网片下部;8、缝合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使用的前路网片和后路网片产自意大利赫美herniamesh公司,型号分别为pm30830和pm41230。

本实施例的适用于全盆底重建术的阴道内网片裁剪组合方法包括:

步骤一、备好前路网片(如图1所示)和后路网片(如图2所示)。

步骤二、展开后路网片,根据患者宫颈长度,在后路网片下部进行弧形裁剪,使后路网片下部的长度及形态与宫颈吻合,裁剪后得到如图3所示的后路网片。

步骤三、前路网片的中后部与裁剪后的后路网片的前部重合叠放,为了保证得到的一体网片能够较好的起到支撑作用,在进行组合叠放时,如图4所示,前路网片的中翼网带2和后路网片的后翼网带5的带间距为0.8-1.2cm。然后使用不可吸收线,例如,尼龙缝线、涤纶聚酯缝线、聚丙烯缝线中的任一种,在前路网片和后路网片的重合处的4个角处及中心位置(如图4所示的缝合点8)进行外科打结以固定前路网片和后路网片,即得到具有六翼网带的一体网片。

应用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8.3±3.27)岁。将所有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于阴道前壁切开5cm左右切口,分离膀胱与阴道前壁,置入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一体网片,该一体网片的前翼网带和中翼网带分别固定于盆腔筋膜腱弓距耻骨联合1cm处及距坐骨棘1cm处,后翼网带固定于骶棘韧带距离坐骨棘1cm处,固定网片,缝合切口,术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盆底重建手术,即同时行前、后盆腔重建手术,在阴道内打开两个长约5cm左右的阴道内切口,先后分离膀胱与阴道间隙,直肠与阴道间隙,将前路网片置入膀胱阴道间隙,前路网片的前翼网带和中翼网带分别固定于盆腔筋膜腱弓距耻骨联合1cm处及距坐骨棘1cm处,后路网片置于直肠与阴道间隙,后路网片的后翼网带固定于骶棘韧带距离坐骨棘1cm处,固定网片,缝合切口,术毕。

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状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5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结果记录见表1。

表1

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为(59±13)分钟,术中出血量为(80±17)ml,住院时间为(4.4±1.5)天,对照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为(75±21)分钟,术中出血量为(97±19)ml,住院时间为(5.1±1.2)天,两组的各评价指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使用本发明实施例剪裁组合得到的一体网片进行全盆底重建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恢复。

治疗组患者出现尿潴留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患者出现尿潴留1例,盆底慢性血肿1例,网片挛缩疼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75%,说明使用本发明实施例剪裁组合得到的一体网片进行全盆底重建术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