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活动夹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88609发布日期:2020-11-10 18:0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活动夹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活动夹板。



背景技术:

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综合医院急诊设有全科、内、外、妇、儿、五官、发热、腹泻等专科诊室。因此,急诊科的工作可以说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急救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骨科中病人的骨折处需要夹板进行固定,然后再用扎带将夹板缠绕固定,在急诊稍作处理后等待手术治疗。但是用扎带捆绑时夹板容易移动,调节难度大,容易导致患者不适,长时间的挤压固定容易造成患者的患处皮肤坏死,在等待手术的过程中,必然会伴有剧烈的痛感,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固定并舒缓患者疼痛,针对不同体型的患者能够调节使用的急诊科活动创伤夹板很有必要。

公开号为cn20583198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急诊创伤活动夹板固定器,包括夹板和绑带,所述绑带由上绑带和下绑带构成,所述上绑带上设有相同间隔上插袋,所述下绑带上设有相同间隔下插袋,所述夹板的两端设置在上插袋和下插袋内。该实用新型的骨科活动夹板固定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固定牢靠,拆卸方便,实用性强。使用时夹板的长度可根据病人的骨折部位进行调节,但是夹板设计为可伸缩式的结构容易导致其强度不够,很可能造成固定不稳,影响患者的康复治疗。

公开号为cn10846488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活动夹板,包括夹板,所述夹板的设置数量不少于六个,所述夹板的侧面两端均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滑动连接有束带,所述夹板的底端设有第一粘带,所述第一粘带上粘贴连接有纱布,所述夹板的顶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二粘带,所述第二粘带上粘贴连接有透气网,所述夹板上对应连接孔的位置处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转动连接有固定柱,该急诊科用创伤活动夹板,医疗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对夹板的使用数量进行选择,从而便于医疗人员的调节使用,同时束带与夹板之间通过固定柱进行固定,从而给能够防止夹板移动,最后在通过束带对整体进行固定,从而保证了固定的效果。该装置只是进行简单的固定处理,无法在舒缓患者的疼痛,不适用于急诊患者的使用。

此外,一方面由于申请人所理解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与审查部门必然有所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依据审查指南相关规定随时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活动夹板,至少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主连接带。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存在长度差,若干个所述第一夹板与若干个所述第二夹板分布于所述主连接带的外侧面以构成用于支撑患部的创伤活动夹板主体。在所述第二夹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夹板的端部互相抵靠并具有作用力的情况下,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夹板基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夹板沿其轴向施加的外力与所述第二夹板以间隔施压的方式在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的长度差区域内施压患处皮肤,其中:在更换过程中,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对患处皮肤的施压面积的变化呈相反趋势。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连接带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的具有伸缩性能的主固定套,其中: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按照彼此间隔的方式嵌套安装于所述主固定套中。所述第二夹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夹板的端部彼此卡合且在所述第一作用力作用下以沿所述主固定套的轴向滑动的方式在所述主固定套限定的区域内存在至少一个第二夹板或者至少一个第一夹板施加压力。所述第二夹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夹板的长度。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连接带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与若干个第一支气道连通的第一主气道和与若干个第二支气道连通的第二主气道,其中:若干个所述第一支气道与若干个所述第二支气道按照彼此间隔的方式分布于所述主连接带的内侧面。所述第一主气道基于所述第二主气道给所述第二支气道注入或者输出流体并以所述第一支气道的体积变化与所述第二支气道的体积变化呈相反趋势的方式向所述第一支气道注入或者输出流体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气道与所述第二支气道按照间隔施压的方式对患处不间断地施加大小相等的作用力。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创伤活动夹板还包括副连接带和拉链机构,其中:所述副连接带通过所述拉链机构按照能够沿第一方向增大所述主连接带对患处包覆面积的方式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主连接带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侧。所述副连接带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按照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增加主固定套所限定的对患处施加外力的区域面积的副固定套,第三夹板依次贯穿所述副固定套和所述主固定套。所述第二夹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三夹板的端部彼此卡合且在所述第二作用力作用下以沿所述主固定套的轴向滑动的方式在所述主固定套和副固定套共同限定的区域内施加压力。所述第三夹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夹板的长度。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连接带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创伤活动夹板主体按照可拆卸地方式固定于患肢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束缚带和至少一个主固定扣,所述第一支气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支气道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压力传感器,其中: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的端面能够基于所述第一束缚带与所述主固定扣的束缚作用先于支气道的侧面抵靠至患处。在同一时刻,所述第一主气道与所述第二主气道中有且仅有一个处于注入流体的状态以使得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中有且仅有一个的位置在所述时刻呈抵靠患处的趋势。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创伤活动夹板还包括气泵,其中:所述气泵被配置为能够按照向所述第一主气道或者所述第二主气道注入流体或者输出流体的方式以使得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总以相反的趋势维持与患处的抵靠关系,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气道与所述第二支气道按照间隔施压的方式对患处不间断地施加大小相等的作用力。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泵至少包括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其中:所述第一气泵以贯穿所述主连接带的第一连接管的方式连通至所述第一主气道,所述第二气泵以贯穿所述主连接带的第二连接管方式连通至所述第二主气道。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创伤活动夹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或第二压力传感器通讯地耦合的数据处理单元,所述第一气泵和/或所述第二气泵上电连接有控制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分别电连接有定时单元和所述控制单元。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固定套至少包括若干个彼此间隔分布的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所述主连接带和所述副连接带上均按照贯穿且等距均布的方式设有若干个气孔。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副连接带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束缚带,所述副连接带的第二端设有副固定扣。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间隔施压的支气道能够对患者的患处间隔施压从而起到按摩的作用,可以在急诊患者等待手术的过程中缓解患者的痛感。

(2)本发明通过在主连接带上间隔设置若干个第一固定套和若干个第二固定套,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在第一固定套放入第一夹板或者在第二固定套中放入第二夹板来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在将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同时固定时,可以间断地更换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位置来减小患者皮肤的局部压力,防止患者健康部位的皮肤因长时间挤压而受伤。

(3)本发明通过拉链机构给主连接带连接副连接带并通过第三夹板或者第四夹板固定的方式能够对骨折且被保护部位很长的患者实施固定,可高效地利用资源,节约治疗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的创伤活动夹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的创伤活动夹板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夹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的第二夹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的各电子元器件的模块化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创伤活动夹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和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第一夹板2:第一束缚带3:第一固定套

4:第二固定套5:主连接带6:气孔

7:主固定扣8:第一链牙9:拉锁头

10:第二链牙11:副固定扣12:第四夹板

13:第三夹板14:第二夹板15:副固定套

16:副连接带17:第二束缚带18:第三魔术贴

19:第四魔术贴20:第一魔术贴21:第二魔术贴

22:第一凸起23:第二凹孔24:第二凸起

25:第一凹孔26:第一主气道27:第一支气道

28:第二支气道29:第二主气道30:第二连接管

31:第二气泵32:第一气泵33:第一连接管

34:第一压力传感器35:第二压力传感器36:数据处理单元

37:控制单元38:定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活动夹板,至少包括第一夹板1、第二夹板14和主连接带5。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14存在长度差。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14分布于主连接带5的外侧面与主连接带5构成用于支撑患部的创伤活动夹板主体。优选的,主连接带5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14的主固定套。优选的,主固定套至少包括若干个具有弹性的第一固定套3和若干个具有弹性的第二固定套4。第一固定套3和第二固定套4彼此间隔分布。如图1所示,第一固定套3和第二固定套4的长度可以不一致,这里设置长度差异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14的长度差以实现快速识别。优选的,第二夹板14的长度大于第一夹板1的长度。这里的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14的外形区别仅在长度上。优选的,第一夹板1的原始状态为嵌入第一固定套3。优选的,第二夹板14的原始状态为嵌入第二固定套4。在第二夹板14的端部与第一夹板1的端部互相抵靠并具有作用力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第一夹板1基于至少一个第二夹板14沿其轴向施加的外力与第二夹板14以间隔施压的方式在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14的长度差区域内施压患处皮肤,其中:在更换过程中,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14对患处皮肤的施压面积的变化呈相反趋势。优选的,主连接带5可以是透气性好且强度高的帆布材料制成。优选的,主连接带5呈长方体片状。这里的主连接带5配合设置在其上的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14来实现对患者的骨折部位固定,当患者需要固定的部位较短时,可以给第一固定套3和第二固定套4中均安装第一夹板1的方式进行固定,这里的第一夹板1的长度不足以延伸至主连接带5的两侧,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可以精准固定骨折部位,对于患者健康部位的皮肤压力较小,可避免因长时间佩戴夹板引起健康部位的皮肤出现水泡等不良反应。当然,不管在哪种情况下的固定,都会压及创伤部位周围健康的野区皮肤,目的是以野区皮肤实现支撑以求固定效果更好。因此,在共同使用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14对患者患处实施固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定时更换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14在主固定套中的位置的方式实现野区皮肤的间隔受压,使得其不至于产生压疮。这里的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14与第一夹板1长度相等的部分共同作用于患处皮肤,第二夹板14的长度大于第一夹板1的部分作用于患处周围健康的野区皮肤,而这部分野区皮肤由于对患处骨折部位起支撑作用,因此受力较大,需要通过释放压力的方式防止其长时间受压。具体操作方法是通过备用的第一夹板1的端部抵靠至安装在主固定套中的第二夹板14的端部,通过对第一夹板1施加轴向力的方式使得第二夹板14从主固定套中逐渐滑出的同时第一夹板1逐渐嵌入此主固定套中,在此过程中第一夹板1伸入主固定套中的长度逐渐增大的同时原来处于该主固定套中的第二夹板14的长度逐渐减小,这里的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14对患处皮肤的施压面积与其各自伸入主固定套的长度成正比,因此在此过程中第一夹板1对患处皮肤的施压面积逐渐增大,与此同时该主固定套中的第二夹板14对患处皮肤的施压面积逐渐减小。由于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14的长度差使得更换后的第一夹板1作用于原第二夹板14作用的患处,而原第二夹板14作用的野区皮肤由于第一夹板1的长度不足而不再受压。同样,对于安装在主固定套中的第一夹板1也一样,按照上述步骤更换成第二夹板14后使得原第一夹板1没有触及的野区皮肤受压,从而能够保证患者患处皮肤的受压平衡稳定而野区皮肤间隔受压的效果。在更换结束后,相对于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14的各自的原始状态而言,第一夹板1最终嵌入第二固定套4,而第二夹板14嵌入第一固定套3。

优选的,在第二夹板14的端部与第一夹板1的端部互相抵靠并具有第一作用力的情况下,第二夹板14的端部和第一夹板1的端部能够彼此卡合。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14能够在第一作用力作用的情况下沿主固定套的轴向滑动。主固定套限定的区域内存在至少一个第一夹板1的面积大小的压力施加区域。优选的,第一夹板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起22和第二凹孔23。第二夹板1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凸起24和第一凹孔25。第一凸起22与第一凹孔25相适配。第二凸起24和第二凹孔23相适配。优选的,第一凸起22、第一凹孔25、第二凸起24和第二凹孔23各自的外形均呈长方体状。优选的,第一凸起22与第二凹孔23均设置于第一夹板1的端面的几何中心。第二凸起24和第二凹孔23均设置于第二夹板14的端面的几何中心。这里的第一凸起22与第一凹孔25以及第二凸起24和第二凹孔23的设计可以使得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14在端部抵靠时能够相互卡合,由于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14的区别仅体现在长度差异上,因此在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14按照端部抵靠卡合的时候,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14能够实现轴向的对接,从而有利于第一夹板1或者第二夹板14平稳地进行位置更换,由于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14的卡合连接使得患者的患部皮肤能够在更换过程中始终受压,其受压范围取决于第一夹板1和/或第二夹板14的侧面积,基于前述可知,在此过程中至少有一个第一夹板1侧面积大小的区域始终受压,这也确保了在更换过程中患者的患处始终被固定。

优选的,主连接带5的内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主气道26和第二主气道29。主连接带5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支气道27。若干个第一支气道27均与第一主气道26连通。优选的,主连接带5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支气道28。若干个第二支气道28均与第二主气道29连通。优选的,第一支气道27与第二支气道28均可以是长方体状。优选的,第一支气道27与第二支气道28均可以是具有弹性的橡胶制得。优选的,第一支气道27与第二支气道28各自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平行于主固定套的轴向。优选的,若干个第一支气道27与若干个第二支气道28按照彼此间隔的方式分布。如图2所示,当使用该活动创伤夹板对患者患部进行夹持时,该活动创伤夹板的工作部位为其内侧面,而直接与患者接触的则是按照如图2所示的方式间隔分布的第一支气道27与第二支气道28。优选的,第二主气道29按照注入或者输出流体的方式使得第二支气道28的体积增大或者减小。优选的,第一主气道26按照注入或者输出流体的方式使得第一支气道27的体积增大或者减小。优选的,第一支气道27的体积变化与第二支气道28的体积变化呈相反趋势。第一主气道26给第一支气道27注入或者输出流体基于第二主气道29给第二支气道28注入或者输出流体。第一支气道27与第二支气道28对患者的患处按照间隔施压的方式不间断地施加大小相等的作用力。

例如,当患者的患处被固定后,由于在急诊的固定通常会等待一段时间就进行手术治疗,因此该创伤活动夹板的作用不同于康复时的活动夹板。患者的患处在完全固定后始终处于受压状态,在等待手术的期间,患部必然会给患者带来强烈的痛感,为了在患者被固定等待手术的期间能够缓解疼痛症状,同时保持固定受压部位的血液流畅,本设计基于按摩缓解疼痛的原理并通过第一支气道27与第二支气道28的体积变化实现对患者的患处间隔施压以达到按摩的目的。为了保证在按摩过程中固定功能不被影响,本设计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对具有弹性的第一支气道27与第二支气道28间隔充气,使得在同一时刻只有第一支气道27膨胀对患者的患处施压或者只有第二支气道28膨胀对患者的患处施压。由于第一支气道27与第二支气道28的布置方式为彼此间隔分布,假设在创伤活动夹板主体完全将患者的创伤部位包覆时,同时处于膨胀状态的第一支气道27与第二支气道28能够将患者的患处皮肤完全覆盖,因此在第一支气道27处于膨胀状态而第二支气道28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一支气道27对患处的一部分不连续的皮肤进行覆盖并施压以保证患处的固定状态;当第二支气道28处于膨胀状态而第一支气道27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二支气道28能够对第一支气道27处于膨胀状态时不能触及的一部分不连续的皮肤进行覆盖并施压以保证与第一支气道27处于膨胀状态时同样的固定作用。为了保证固定的平稳性,优选的,第一支气道27的数量与第二支气道28的数量相等。优选的,若干个第一支气道27施加给患者患处的总压力和与若干个第二支气道28施加给患者患处的总压力相等。具体的,为了实现按摩的目的,首先给第一支气道27充气使得其体积膨胀抵靠至患处皮肤并保持一定的压力,等持续一定时间后通过给第二支气道28充气使得其体积膨胀,在第二支气道28膨胀并与第一支气道27以相同的压力抵靠至患处皮肤的瞬间,第一支气道27开始释放气体使其体积收缩直至脱离患者的皮肤即可,即第一支气道27充气体积增大的同时第二支气道28释放气体体积减小,或者第一支气道27释放气体体积减小的同时第二支气道28充气体积增大。以此规律以相等的间隔使得第一支气道27与第二支气道28对患处轮流或者间隔施压实现按摩患者皮肤的效果,从而保证患处皮肤血液流通避免组织坏死,又可以实现按摩作用缓解患者的疼痛。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的需要对第一支气道27与第二支气道28的施压间隔进行设定。

优选的,创伤活动夹板还包括副连接带16和拉链机构,其中:副连接带16通过拉链机构按照能够沿第一方向增大主连接带5对患处包覆面积的方式可拆卸地固定于主连接带5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侧。优选的,第一方向与主固定套的轴向平行。优选的,拉链机构至少包括第一链牙8、第二链牙10和拉锁头9,其中:主连接带5的一侧按照缝合连接的方式设有第一链牙8。副连接带16上设有若干个第三固定套15。副连接带16的一侧按照缝合连接的方式设有第二链牙10。拉锁头9按照嵌套的方式安装在第二链牙10上。第一链牙8和第二链牙10能够卡合连接。副连接带16通过拉链机构与主连接带5连接。第三夹板13的第一端按照嵌套的方式安装于第三固定套15中。第三夹板13的第二端按照嵌套的方式安装于第一固定套3中,或者第三夹板13的第一端按照嵌套的方式安装于第三固定套15中。第三夹板13的第二端按照嵌套的方式安装于第二固定套4中。优选的,第三夹板13的长度大于第二夹板14的长度。这里的第三夹板13的外形除长度之外与第二夹板14的外形一致。副连接带16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按照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增加主固定套所限定的对患处施加外力的区域面积的副固定套15。第三夹板13依次贯穿副固定套15和主固定套。在第二夹板14的端部与第三夹板13的端部相互抵靠并具有第二作用力的情况下,第二夹板14和第三夹板13能够按照其各自的端部彼此卡合且基于第二作用力沿主固定套的轴向滑动的方式使得主固定套和副固定套15共同限定的区域内存在至少一个第二夹板14的面积大小的压力施加区域。如图1所示,这里的副连接带16用于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固定需求。对于仅通过主连接带5的尺寸无法实现对患者创伤部位固定的情况,则可以选择性在主连接带5的一侧固定副连接带16的方式增大主连接带5的包覆面积,有效解决了因原来的主连接带5尺寸不足需要另外的新的活动夹板的技术问题,提高了主连接带5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这里的固定支撑来源于第三夹板13,优选的,副固定套15的材料与第一固定套3和/或第二固定套4一致。优选的,副固定套15与第一固定套3和/或第二固定套4对应设置。具体的,将第三夹板13同时贯穿副固定套15和第一固定套3以及将第三夹板13同时贯穿副固定套15和第二固定套4。这里也可按照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14的间隔施压方式对第二夹板14和第三夹板13实施更换,以达到第三夹板13和第二夹板14之间的长度差值区域间隔受压,以免产生压疮。

优选的,主连接带5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将创伤活动夹板主体按照可拆卸地方式固定于患肢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束缚带2和至少一个主固定扣7。优选的,主连接带5的第一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束缚带2。主连接带5的第二端设有至少一个主固定扣7,其中:第一束缚带2上按照缝合连接的方式分别设有第一魔术贴20和第二魔术贴21。第一魔术贴20和第二魔术贴21能够粘合连接。优选的,第一魔术贴20可以是毛面。优选的,第二魔术贴21可以是勾面。优选的,副连接带16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束缚带17。副连接带16的第二端设有副固定扣11。优选的,第二束缚带17上按照缝合连接的方式分别设有第三魔术贴18和第四魔术贴19。第三魔术贴18和第四魔术贴19能够粘合连接。优选的,第四魔术贴19可以是勾面。优选的,第三魔术贴18可以是毛面。优选的,第一束缚带2的外形由长方体限定。第一束缚带2能够贯穿主固定扣7。优选的,第一束缚带2可以是强度高的帆布带。这里的第一束缚带2起到将活动夹板固定在患者肢体上的作用。优选的,主固定扣7可以是方环状。具体的,在固定时,将第一束缚带2的自由端穿过主固定扣7,然后将第一束缚带2的自由端往其固定端的方向用力拉拽,当力度一定时,将第二魔术贴21粘连至第一魔术贴20即可。这种固定方式易调整,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一束缚带2的数量以及第一束缚带2在主连接带5上的位置。优选的,主连接带5和副连接带16上均按照贯穿且等距均布的方式设有若干个气孔6。这里的气孔6用于透气,防止长时间夹持造成患者皮肤因不透气发生溃烂。优选的,副连接带16与主连接带5的材质均可以是透气性良好强度高的帆布材料。第一支气道27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压力传感器34。第二支气道28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压力传感器35。优选的,压力传感器为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压力信号转换成可用的输出的电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压力传感器可以为薄片型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可以包括setraasm型、yyj/gy1-1201型号或lcf500型号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的,创伤活动夹板还包括与第一压力传感器34和第二压力传感器35均通讯地耦合的数据处理单元36。第一气泵32和第二气泵31上均电连接有控制单元37。数据处理单元36分别电连接有定时单元38和控制单元37。第一束缚带2贯穿主固定扣7并能够使得至少一个第一压力传感器34的端面先于第一支气道27的侧面或者至少一个第二压力传感器35的端面先于第二支气道28的侧面抵靠至患处。在医务人员使用第一束缚带2或者第二束缚带17将创伤活动夹板主体固定在患者的创伤部位时,由于束缚带的作用,使得压力传感器的端面抵靠至患者的患处以检测支气道施加给患者的压力。优选的,创伤活动夹板还包括气泵,其中:气泵被配置为能够按照给第一主气道26或者第二主气道29注入流体或者输出流体的方式以使得第一压力传感器34与第二压力传感器35总以相反的趋势维持与患处的抵靠关系,进而使得第一支气道27与第二支气道28按照间隔施压的方式对患处不间断地施加大小相等的作用力。优选的,气泵至少包括第一气泵32和第二气泵31,其中:第一气泵32通过贯穿主连接带5的第一连接管33连通至第一主气道26。第二气泵31通过贯穿主连接带5的第二连接管30连通至第二主气道29。在使用创伤活动夹板对患者进行固定前,预先在数据处理单元36中设定压力上限数值,当传感器因支气道体积膨胀而触及患处皮肤时开始记录并传输即时压力数值给数据处理单元36与预设的压力数值进行比较,当压力数值小于预定压力值时,数据处理单元36发送信号给控制单元37并使得气泵持续工作为支气道供气,当传感器测得的压力数值等于预设压力数值后,数据处理单元36发送信号给控制单元37并使得气泵停止工作。在同一时刻,第一主气道26与第二主气道29中有且仅有一个处于注入流体的状态以使得第一压力传感器34与第二压力传感器35中有且仅有一个在时刻呈抵靠患处的趋势。为了实现第一支气道27与第二支气道28的间隔施压,通过给定时单元38预设间隔时间,实现第一气泵32和第二气泵31的间隔工作。例如,当第一支气道27处于膨胀状态而第二支气道28处于萎缩状态的瞬间,定时单元38开始计时,待到达预设时间后定时单元38发送信号给数据处理单元36,随后数据处理单元36对第二气泵31上的控制单元37发出指令使得第二气泵31开始对第二支气道28注入气流,待第二支气道28膨胀至第二压力传感器35接触患处产生压力数据的瞬间,该压力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单元36,随后数据处理单元36生成指令并发送信号给第一气泵32上的控制单元37使得第一气泵32翻转将第一支气道27中的气流抽出并使得第一压力传感器34脱离患处皮肤,此时第一压力传感器34检测到的压力数值为零,该压力数值被传输至数据处理单元36后,数据处理单元36发送指令给第一气泵32上的控制单元37使得第一气泵32停止工作;与此同时,第二气泵31持续工作直至第二压力传感器35的压力值到达预设压力值后,第二气泵31停止工作。

为了便于理解,将本发明的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活动夹板的工作原理进行论述。

在给患者固定前,预先给数据处理单元36设定压力值,给定时单元38设定时间间隔值,然后将根据患者的体型或者创伤的大小选择性地将创伤活动夹板主体或者通过拉链延伸包覆面积的创伤活动夹板主体包覆在患者的患处,为了防止起主要支撑作用的位于患处周围的健康皮肤长时间受压而受伤,这里通过不间断的更换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14的位置,或者第二夹板14和第三夹板13的位置的方式使得健康皮肤或者在夹板长度差值区域内的皮肤间隔受压,避免产生压疮或者组织坏死。通过设定时间间隔和压力数值的方式并基于按摩缓解疼痛的原理实现第一支气道27和第二支气道28对患处的间隔施压,从而使患者在等待手术时的痛感得到缓解。

实施例2

如图6至图8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活动夹板至少包括主连接带5。主连接带5上按照间隔分布的方式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固定套3和若干个第二固定套4,其中:第一固定套3中均按照嵌套的方式安装有第一夹板1。第二固定套4中均按照嵌套的方式安装有第二夹板14。第二夹板14与第一夹板1均呈长方体状。第二夹板14的长度大于第一夹板1的长度。优选的,若干个第一固定套3彼此之间等距均布。优选的,若干个第二固定套4彼此之间等距均布。优选的,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14各自的两个端部均设有圆角。如图6所示,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一般情况仅需主连接带5的尺寸即可对患者进行固定保护,这里的第一固定套3和第二固定套4的尺寸可以相同,其主要作用是用来固定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14。优选的,主连接带5可以是透气性好且强度高的帆布材料制成。优选的,主连接带5呈长方体片状。这里的主连接带5配合设置在其上的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14来实现对患者的骨折部位固定。当患者需要固定的部位较短时,可以给第一固定套3和第二固定套4中均安装第一夹板1的方式进行固定,这里的第一夹板1的长度不足以延伸至主连接带5的两侧,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可以精准固定骨折部位,对于患者健康部位的皮肤压力较小,可避免因长时间佩戴夹板引起健康部位的皮肤出现水泡等不良反应。第一固定套3和第二固定套4间隔且等距均布有利于固定时患者受力均匀,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当需要固定的部位用第一夹板1的长度不能满足时,则需要长度较第一夹板1长的第二夹板14来实现固定,这里的操作方式与第一夹板1的方式一致,不再赘述。

需要强调的是,还可以在第一固定套3中安装第一夹板1,在第二固定套4中安装第二夹板14,由于第一固定套3与第二固定套4均等距均布,因此在固定过程中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14受力均匀,在面对需要以第二夹板14的长度才能实现固定的骨折患者时,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14固体起固定作用,而第一夹板1的长度较第二夹板14的长度短,因此固定时其两个端部处可以实现对患者健康部位皮肤减压,由于佩戴时间较长,可以在佩戴过程中间隔一定时间互换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14的位置,使得健康部位的皮肤压力能够释放,不至于长时间受压而变坏。在换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14的位置的时候,患者需保持不动,将第一固定套3中的第一夹板1抽出并马上将备用的第二夹板14插入第一固定套3,将第二固定套4中的第二夹板14抽出并马上将备用的第一夹板1插入第二固定套4,依次类推,直至所有的第一固定套3中放置第二夹板14,所有的第二固定套4中放置第一夹板1即可。

优选的,主连接带5的第一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束缚带2。主连接带5的第二端设有至少一个主固定扣7,其中:第一束缚带2上按照缝合连接的方式分别设有第一魔术贴20和第二魔术贴21。第一魔术贴20和第二魔术贴21能够粘合连接。优选的,第一魔术贴20的长度大于第二魔术贴21。优选的,第一魔术贴20设置在第一束缚带2上。优选的,第二魔术贴21设置在第一束缚带2的自由端部。优选的,第一魔术贴20和第二魔术贴21设置于第一束缚带2的同一侧面。

优选的,第一束缚带2的外形由长方体限定。第一束缚带2能够贯穿主固定扣7。优选的,第一束缚带2可以是强度高的帆布带。这里的第一束缚带2起到将活动夹板固定在患者肢体上的作用。优选的,主固定扣7可以是方环状。具体的,在固定时,将第一束缚带2的自由端穿过主固定扣7,然后将第一束缚带2的自由端往其固定端的方向用力拉拽,当力度一定时,将第二魔术贴21粘连至第一魔术贴20即可。这种固定方式易调整,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一束缚带2的数量以及第一束缚带2在主连接带5上的位置。

优选的,主连接带5上按照贯穿且等距均布的方式设有若干个气孔6。这里的气孔6用于透气,防止长时间夹持造成患者皮肤因不透气发生溃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2的进一步改进,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如图6所示,创伤活动夹板还包括副连接带16和拉链机构。拉链机构至少包括第一链牙8、第二链牙10和拉锁头9,其中:主连接带5的一侧按照缝合连接的方式设有第一链牙8。副连接带16上设有若干个副固定套15。副连接带16的一侧按照缝合连接的方式设有第二链牙10。拉锁头9按照嵌套的方式安装在第二链牙10上。第一链牙8和第二链牙10能够卡合连接。副连接带16通过拉链机构与主连接带5连接。第三夹板13的第一端按照嵌套的方式安装于副固定套15中。第三夹板13的第二端按照嵌套的方式安装于第一固定套3中,或者第三夹板13的第一端按照嵌套的方式安装于副固定套15中。第三夹板13的第二端按照嵌套的方式安装于第二固定套4中。优选的,副连接带16与主连接带5的材质均可以是透气性良好强度高的帆布材料。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些情况仅需主连接带5的尺寸不足以对患者进行固定,因此需要不同型号的活动夹板以满足临床需求,这无疑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本方案通过拉链连接的方式给主连接带5的一侧设置一个副连接带16的来弥补主连接带5的尺寸不足,有效解决了因原来的主连接带5尺寸不足需要另外的新的活动夹板的技术问题,提高了主连接带5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这里的固定支撑来源于第三夹板13,优选的,副固定套15的材料与第一固定套3和/或第二固定套4一致。优选的,副固定套15与第一固定套3和/或第二固定套4对应设置。具体的,将第三夹板13同时贯穿副固定套15和第一固定套3以及将第三夹板13同时贯穿副固定套15和第二固定套4。

优选的,副连接带16的第一端设有第二束缚带17。副连接带16的第二端设有副固定扣11,其中:第二束缚带17上按照缝合连接的方式分别设有第三魔术贴18和第四魔术贴19。第三魔术贴18和第四魔术贴19能够粘合连接。优选的,第二束缚带17的外形由长方体限定。优选的,第二束缚带17能够贯穿副固定扣11。优选的,副固定扣11可以是方环状。优选的,第二束缚带17可以是高强度的帆布材料。这里的第二束缚带17的作用以及固定方式同第一束缚带2,不再赘述。

优选的,副连接带16上按照贯穿且等距均布的方式设有若干个气孔6。气孔6起到通气的作用。

优选的,第三夹板13呈长方体状。优选的,第三夹板13的两个端部均设有圆角。设置圆角方便安装。优选的,第三夹板13的长度大于第二夹板14的长度。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对前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优选的,主连接带5的两侧均按照缝合连接的方式设有第一链牙8。主连接带5的两侧均通过拉链机构连接有副连接带16,其中:第四夹板12依次贯穿靠近主连接带5的第一侧的副固定套15、第一固定套3和靠近主连接带5的第二侧的副固定套15,或者第四夹板12依次贯穿靠近主连接带5的第一侧的副固定套15、第二固定套4和靠近主连接带5的第二侧的副固定套15。

优选的,第四夹板12呈长方体状。优选的,第四夹板12的长度大于第三夹板13的长度。优选的,第四夹板12的两个端部均设有圆角。对于通过在主连接带5单侧连接一个副连接带16的方式还不能满足固定尺寸的情况,那么可以在主连接带5的两侧均通过拉链连接的方式连接副连接带16,此时通过给同时给固定在主连接带5两侧的副连接带16上的副固定套15贯穿安装第四夹板12,或者将第四夹板12同时贯穿主连接带5两侧的副固定套15以及第一固定套3,或者将第四夹板12同时贯穿主连接带5两侧的副固定套15以及第二固定套4。两侧同时设置副连接带16能够使得主连接带5的两侧受力平衡,在固定时为患者增加舒适感。

为了便于理解,将本发明的一种急诊科用创伤活动夹板的工作原理进行论述。

在给患者进行固定时,若患者的固定部位较短,则选择给第一固定套3中安装第一夹板1,然后将主连接带5缠绕在患者的骨折部位,将第一束缚带2穿过主固定扣7并通过第一魔术贴20与第二魔术贴21粘合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若第一夹板1的长度不足以对患者进行固定,那么选择第二夹板14放入第二固定套4中,然后将主连接带5缠绕在患者的骨折部位,固定方式同上。或者将同时将第一夹板1安装在第一固定套3中,将第二夹板14安装在第二固定套4中,并且间隔一段时间将第一夹板1与第二夹板14互换位置即可;若第二夹板14的长度也不足以对患者进行固定,那么首先通过拉链机构给主连接带5的一侧连接一个副连接带16,然后用第三夹板13贯穿副固定套15和第一固定套3以及副固定套15和第二固定套4,接下来通过主连接带5和副连接带16将患者的骨折部位缠绕,并将第一束缚带2穿过主固定扣7固定,将第二束缚带17穿过副固定扣11并通过第三魔术贴18和第四魔术贴19粘合连接的方式固定;若第三夹板13的长度还不足以对患者进行固定,那么给主连接带5的两侧均分别通过拉链机构连接副连接带16,然后用第四夹板12贯穿副固定套15、第一固定套3和副固定套15以及副固定套15、第二固定套4和副固定套15,接下来通过主连接带5和副连接带16将患者的骨折部位缠绕,固定方式同上。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