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97180发布日期:2019-07-31 09:32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在中医上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蛇串疮”。初次感染此病毒后不一定马上发病,病毒进入皮肤神经末梢内,长期潜伏于脊神经或脑神经的神经节细胞中,当机体受外伤、感染、过劳等诱发因素时,则被激活而引起受侵部位的神经节和皮肤产生炎症并引起疼痛。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形且疼痛剧烈为特征。该病毒具有很强的神经侵染性,如不及时治疗,愈后将出现持续的神经痛症,对患者身体、心理、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目前市场上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有很多,有口服的、外涂的等等,其中包括阿司匹林、扶他林类的止痛药,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类的抗病毒药,二味拨毒散、三黄洗剂、炉甘石类的外用药,还有的患者住院治疗,价格昂贵,普遍存在疗效差、愈后差、易导致后遗症如神经痛的发生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带状疱疹的治疗存在疗效差、愈后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人工牛黄5~10份,地龙10~20份,白芷12~20份,大黄16~25份,公丁香15~23份,黄柏8~23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人工牛黄6~8份,地龙12~18份,白芷14~17份,大黄18~23份,公丁香17~21份,黄柏12~17份。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人工牛黄7份,地龙15份,白芷16份,大黄21份,公丁香19份,黄柏15份。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上述的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配方,称取各中药组分备用;

s2.将人工牛黄、地龙、白芷、大黄、公丁香、黄柏混合均匀,得到中药混合料,加入乙醇中,浸泡24小时,得到浸泡液;

s3.将步骤s2得到的浸泡液过滤去除药渣后得到药液。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步骤s2中乙醇为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步骤s2中乙醇为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乙醇的用量为每100g所述中药混合料用250~450ml乙醇。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渗透力极强,可透过病毒表面的衣壳,直接作用于疱疹病毒中心的核酸,使核酸崩解变性,从而达到消灭疱疹病毒的目的。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内蕴,复因外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生。常规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本品打破常规,根据君臣佐使的中医组方思想,通过人工牛黄、地龙、白芷、大黄、公丁香、黄柏这6味中药的组合,实现以热透热,使湿、热毒通过皮肤屏障排出体外,达到根治带状疱疹的目的,治愈后无复发。

2、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配方中,以人工牛黄、地龙、大黄为君药,人工牛黄具有清热解毒,化痰定惊之功效,地龙具有清热、平肝、止喘、通络之功效,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人工牛黄与地龙、大黄复配,具有清热去热的功效,使湿、热病毒通过皮肤屏障排除体外,从而有效的治疗带状疱疹,以黄柏为臣药,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以起到提高君药疗效的作用,以白芷为佐药,白芷性温味辛,具有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的功效,可以辅佐和加强黄柏的功能,在消除疱疹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疼痛,以公丁香为使药,公丁香性辛,味温,具有温中、暖肾、降逆之功效,调和诸药,使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疗效快,疱退痛消,愈后好。

3、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由纯中药制成,不含激素,使用安全,过敏性小,无副作用,使用时灵活方便,适用于各年龄阶段的患者,对带状疱疹具有快速结痂止痛等功效,治疗效果好,治愈时间短,疗效明确,患者康复快,一般三天结痂,七天痊愈,愈后不复发,不遗留后遗症神经痛,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带状疱疹的治疗存在疗效差、愈后差的问题。

4、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够在最大限度保留各原料药活性成分的同时把各原料药材的有效成分释放出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各原料药之间的配伍关系,从而使得制备的中药组合物能够快速渗透病毒,且能够明显缓解因带状疱疹引发的疼痛,治疗效果快,愈后无后遗症。临床285例患者使用,治愈率高达92.28%,总有效率达到100%,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临床试验中的病例一用药前和用药后的效果对比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临床试验中的病例二用药前和用药后的效果对比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临床试验中的病例三用药前和用药后的效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人工牛黄5g,地龙10g,白芷12g,大黄16g,公丁香15g,黄柏8g,备用;

s2.将上述药材混合均匀,得到中药混合料,用300ml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浸泡24小时,得到浸泡液;

s3.将步骤s2得到的浸泡液过滤去除药渣后得到药液,密封保存。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人工牛黄10g,地龙20g,白芷20g,大黄25g,公丁香23g,黄柏23g,备用;

s2.将上述药材混合均匀,得到中药混合料,用300ml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浸泡24小时,得到浸泡液;

s3.将步骤s2得到的浸泡液过滤去除药渣后得到药液,密封保存。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人工牛黄6g,地龙12g,白芷14g,大黄18g,公丁香17g,黄柏12g,备用;

s2.将上述药材混合均匀,得到中药混合料,用300ml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浸泡24小时,得到浸泡液;

s3.将步骤s2得到的浸泡液超声20min后静置1小时,过滤去除药渣后得到药液,密封保存。

实施例4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人工牛黄8g、地龙18g、白芷17g、大黄23g、公丁香21g、黄柏17g,备用;

s2.将上述药材混合均匀,得到中药混合料,用300ml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浸泡24小时,得到浸泡液;

s3.将步骤s2得到的浸泡液超声20min后静置1小时,过滤去除药渣后得到药液,密封保存。

实施例5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称取人工牛黄7g、地龙15g、白芷16g、大黄21g、公丁香19g、黄柏15g,备用;

s2.将上述药材混合均匀,得到中药混合料,用300ml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浸泡24小时,得到浸泡液;

s3.将步骤s2得到的浸泡液超声20min后静置1小时,过滤去除药渣后得到药液,密封保存。

以下通过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申请人于2014年至今,对285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285例患者中,男169例,女116例,年龄分布在3~85岁。

(2)治疗方法

首先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清洗患处,待患处晾干后,用棉签蘸取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药液涂于患处,涂药次数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1~4次/日。

(3)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判断疗效标准》中有关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试验室检查各相关指标接近正常水平。

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试验室检查各相关指标有所改善,体征有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4)临床结果:

临床治愈263例(92.28%),显效17例(5.96%),有效5例(1.75%),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一般三天结痂,七天痊愈,疗效快,且治愈后不复发,不遗留后遗症神经痛。

(5)典型病例

病例一:张某,男,64岁,因右腹股沟、外阴部、大腿内上侧,灼痛3天,前来就诊,查体见右腹股沟、外阴部、大腿内上侧皮损鲜红,聚集数处绿豆大小水疱,排列成带状,苔薄黄,脉弦滑数,诊断为蛇串疮,西医称带状疱疹。用药三天,患者自诉右腹股沟、外阴部、大腿内上侧疼痛消失,疱疹结痂,第七天时,疹退痛消,治愈至今未复发。张某用药前和用药1~7天后的症状如图1所示。

病例二:杨某,女,67岁,右侧腰、小腹部灼热刺痛,伴低热,前来就诊,查体见右侧腰、小腹部、腹股沟处皮损鲜红,绿豆大小至黄豆大小缓集成群的水疱,累累如串珠,聚集数处,排列成带状,疱液浑浊化脓,诊断为蛇串疮,西医称带状疱疹。用药两天后,疱疹结痂,疼痛减轻,诸症明显减轻。第八天复诊,疹退痛消,痊愈且至今未复发。杨某用药前和用药后的效果图如图2所示。

病例三:马某,男,23岁,因腰部出现小红疱,前来就诊,腰部见绿豆大小水疱,诊断为带状疱疹。用药三天疱疹结痂,用药六天疱疹消退,痊愈,没有留下疤痕印记,至今未复发。马某用药前和用药后的效果图如图3示。

病例四:王某,男,14岁,因右眉梢处出现粟米大小水疱伴右侧颈部肿痛,颈部疼痛剧烈,疱液浑浊化脓,用药后第一天疼痛轻,第七天疹退痂掉,疼痛消失,至今未复发。

病例五:刘某,女,16岁,因左侧胸部灼热刺痛,伴全身不舒,前来就诊,左侧胸部见皮损鲜红,粟米大小簇集成群水疱,聚集一处,疱壁紧张,舌质红,苔薄黄,诊断为带状疱疹。用药两天后疱疹结痂,疼痛减轻;用药第五天疱退痛消,痊愈,至今未复发。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