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瘰疬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贴膏剂、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24717发布日期:2019-08-03 10:52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瘰疬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贴膏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瘰疬又称“老鼠疮”、“鼠疬”,是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外科疾病。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统称瘰疬,俗称疬子颈。瘰疬的病机为郁(瘀)、湿、痰、火凝结,结聚成核,发而为病。但现有技术中,针对上述疾病,往往治愈率不高,且治标不治本,故急需一种中药组合物,能够根治上述疾病。



技术实现要素:

鉴以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治疗瘰疬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贴膏剂、制备方法和应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瘰疬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活性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桃仁8~13份、红花12~20份、当归13~18份、地黄10~20份、乳香8~18份、没药9~20份、川乌10~18份、草乌10~20份、马钱子10~25份、巴豆12~23份和红丹450~580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桃仁12份、红花15份、当归15份、地黄15份、乳香15份、没药15份、川乌15份、草乌15份、马钱子15份、巴豆15份和红丹500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组分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白芷13~18份、细辛8~12份、火麻仁10~15份、胡麻仁10~18份、胆南星10~20份和半夏12~18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组分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白芷15份、细辛10份、火麻仁12份、胡麻仁12份、胆南星15份和半夏15份。

一种治疗瘰疬病的外用中药贴膏剂,包含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一种治疗瘰疬病的外用中药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按照上述重量份称取原料,将桃仁、红花、当归、地黄、乳香、没药、川乌、草乌、马钱子、巴豆放至铁锅中文火炒微黄,并且研磨成末、过筛,制得药粉,备用;

(2)炼油提膏:用文火熬炼海棠油,炼油过程保持搅动,油温至60~80℃时,将按上述重量份称取的红丹纳入油中,所述红丹和海棠油的料液比kg/l为1:1~1.1,下丹的过程保持搅动,继续以文火熬炼,色泽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将药油滴入水中,成珠不散、不沉底、不粘手,则停火加热;

(3)兑细粉:将步骤(1)处理后的药粉倒入药油中并搅拌均匀,得膏药;

(4)成贴:用药膏模具将膏药制成药膏贴、密封,即得中药贴膏剂。

一种治疗瘰疬病的外用中药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按照上述重量份称取原料,将桃仁、红花、当归、地黄、乳香、没药、川乌、草乌、马钱子、巴豆、白芷、细辛、火麻仁、胡麻仁、胆南星、半夏放至铁锅中文火炒微黄,并且研磨成末、过筛,制得药粉,备用;

(2)炼油提膏:用文火熬炼海棠油,炼油过程保持搅动,油温至60~80℃时,将按上述重量份称取的红丹纳入油中,所述红丹和海棠油的料液比kg/l为1:1~1.1,下丹的过程保持搅动,继续以文火熬炼,色泽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将药油滴入水中,成珠不散、不沉底、不粘手,则停火加热;

(3)兑细粉:将步骤(1)处理后的药粉倒入药油中并搅拌均匀,得膏药;

(4)成贴:用药膏模具将膏药制成药膏贴、密封,即得中药贴膏剂。

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治疗瘰疬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瘰疬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方中,红丹拔毒生肌、消癥散瘕,为君药;辅以强劲的破血之品桃仁、红花,当归养血、活血化瘀,乳香、没药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通泄入血,共为臣药;佐以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马钱子散血热、消肿止痛,巴豆主破癥瘕、消坚积、消死肌胬肉;川乌、草乌破积聚、开顽疾、通行诸经,散寒止痛、开痰消肿;全方配伍得当,各组分相互协同作用,使瘀血祛、新血生、癥瘕消、气机畅,化瘀生新,对治疗瘰疬病具有显著的效果,且利于皮肤修复。

另外,在本方基础上,加入白芷、细辛、火麻仁、胡麻仁、胆南星和半夏,与地黄、马钱子、巴豆、川乌、草乌共为佐药;白芷味辛可散风、温可行湿、行经发表,无毒而芳香,长肌肤润泽;细辛温中气、散死肌、破结气、通血痹;火麻仁、胡麻仁止痹散脓,其物性滋润,外用可润肌肤;咽颈部太阴经行之地,火结则肿痛,其主之者,辛能散结,平可下气,气下则火降也,以半夏燥湿化痰、下气散结;胆南星清火化痰;全方协同增效,进一步提高药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以下依据《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介绍主要原料药的基本情况。

桃仁:性味苦、甘,平。归经归心、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

红花:性味辛,温。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当归:性味甘、辛,温。归经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地黄:性味甘,寒。归经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乳香:性味辛、苦,温。功能主治活血止痛。用于心腹诸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疮痈肿痛;外用消肿生肌。

没药: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散瘀止痛,外用消肿生肌。用于跌打淤血肿痛,痈疽肿痛,胸腹诸痛;外用治疮口久不收敛。

川乌:性味辛、苦,热;有大毒。归经归心、肝、肾、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草乌:性味辛、苦,热;有大毒。归经归心、肝、肾、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马钱子:性味苦,温;有大毒。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

巴豆:性味种子:辛,热;有大毒。根、叶:辛、温。有毒。归经种子:归胃、大肠经。功能主治种子:泻下祛积,逐水消肿。用于寒积停滞,胸腹胀满;外用蚀疱。用于恶疮疥癣,疣痣,白喉,疟疾,肠梗阻。

红丹:性味辛咸,寒,有毒。归经入心、脾、肝经。功能主治解毒,生肌,坠痰镇惊。治痈疽,溃疡,金疮出血,口疮,目翳,汤火灼伤,惊痫癫狂,疟疾,痢疾,吐逆反胃。

白芷:性味辛,温。归经归胃、大肠、肺经。功能主治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

细辛:性味辛,温。归经归心、肺、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火麻仁: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润肠通便。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胡麻仁:性味甘,平。归经入肺、脾、肝、肾经。功能主治润燥滑肠,滋养肝肾。用于津枯血燥、大便秘结,病后体虚、眩晕乏力等症。

胆南星:性味苦、微辛,凉。归经归肺、肝、脾经。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用于痰热咳嗽,咯痰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痫。

半夏:性味辛,温;有毒。归经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瘰疬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活性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桃仁8份、红花12份、当归18份、地黄10份、乳香8份、没药20份、川乌10份、草乌20份、马钱子10份、巴豆23份和红丹450份。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瘰疬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活性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桃仁13份、红花20份、当归13份、地黄20份、乳香18份、没药9份、川乌18份、草乌10份、马钱子25份、巴豆12份和红丹580份。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瘰疬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活性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桃仁12份、红花15份、当归15份、地黄15份、乳香15份、没药15份、川乌15份、草乌15份、马钱子15份、巴豆15份和红丹500份。

分别将上述实施例1-3治疗瘰疬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制成贴膏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按照上述重量份称取原料,将桃仁、红花、当归、地黄、乳香、没药、川乌、草乌、马钱子、巴豆放至铁锅中文火炒微黄,并且研磨成末、过筛,制得药粉,备用;

(2)炼油提膏:用文火熬炼海棠油,炼油过程保持搅动,油温至60~80℃时,将按上述重量份称取的红丹纳入油中,所述红丹和海棠油的料液比kg/l为1:1,下丹的过程保持搅动,继续以文火熬炼,色泽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将药油滴入水中,成珠不散、不沉底、不粘手,则停火加热;

(3)兑细粉:将步骤(1)处理后的药粉倒入步骤(2)的药油中并搅拌均匀,得膏药;

(4)成贴:用药膏模具将膏药制成药膏贴、密封,即得中药贴膏剂,每片贴膏剂含膏药15g。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瘰疬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活性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桃仁8份、红花12份、当归18份、地黄10份、乳香8份、没药20份、川乌10份、草乌20份、马钱子10份、巴豆23份、白芷18份、细辛12份、火麻仁15份、胡麻仁18份、胆南星20份、半夏18份和红丹450份。

实施例5

一种治疗瘰疬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活性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桃仁13份、红花20份、当归13份、地黄20份、乳香18份、没药9份、川乌18份、草乌10份、马钱子25份、巴豆12份、白芷13份、细辛8份、火麻仁10份、胡麻仁10份、胆南星10份、半夏12份和红丹580份。

实施例6

一种治疗瘰疬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其活性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桃仁12份、红花15份、当归15份、地黄15份、乳香15份、没药15份、川乌15份、草乌15份、马钱子15份、巴豆15份、白芷15份、细辛10份、火麻仁12份、胡麻仁12份、胆南星15份、半夏15份和红丹500份。

分别将上述实施例4-6治疗瘰疬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制成贴膏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按照上述重量份称取原料,将桃仁、红花、当归、地黄、乳香、没药、川乌、草乌、马钱子、巴豆、白芷、细辛、火麻仁、胡麻仁、胆南星、半夏放至铁锅中文火炒微黄,并且研磨成末、过筛,制得药粉,备用;

(2)炼油提膏:用文火熬炼海棠油,炼油过程保持搅动,油温至60~80℃时,将按上述重量份称取的红丹纳入油中,所述红丹和海棠油的料液比kg/l为1:1,下丹的过程保持搅动,继续以文火熬炼,色泽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将药油滴入水中,成珠不散、不沉底、不粘手,则停火加热;

(3)兑细粉:将步骤(1)处理后的药粉倒入步骤(2)的药油中并搅拌均匀,得膏药;

(4)成贴:用药膏模具将膏药制成药膏贴、密封,即得中药贴膏剂,每片贴膏剂含膏药15g。

为了验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有益效果,将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各个实施例进行试验,试验方法及结果如下:

1、基本资料:共收集瘰疬病患者360例;试验组1~试验组6,每组60例。

2、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在颈部皮肉间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

全身表现:依病情轻重而有不同。大多数患者无明显全身症状,或仅稍有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盗汗等中毒症状。

局部表现:

a、初期:肿大的淋巴结相互分离,可移动,压之无疼痛或稍痛。

b、中期(急性期):病变发展,淋巴结继续肿大,相互融合成团,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形成不规则团块。

c、晚期:淋巴结经干酪样变、液化而成寒性脓肿,局部皮肤发亮,呈紫红色,触之有波动感,继之破溃形成难愈之窦道或溃疡,排出混有豆渣样碎屑的稀薄脓液。窦道口或溃疡面具有暗红色、潜行的皮肤边缘和苍白的肉芽组织。

3、诊断标准

(1)初期:瘰疬初起如豆,单个或数个串生,不热不痛或稍痛,皮色不变,推之能动;

(2)中期:瘰疬累累如串珠,皮核相亲,或融合成块,渐感疼痛,推之不移,或液化成脓,按之复指;

(3)后期:结核溃破,脓水清稀,久则成瘘,低热盗汗,咳嗽。

4、治疗方法与疗程:试验组1~试验组6分别对应使用实施例1~6中药贴膏剂,每次1片(每片贴膏剂含膏药15g),每片连续贴敷5-7天,贴4片为1疗程,贴敷1~3疗程。

5、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颈部皮肉间未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瘰疬消失;

有效:瘰疬缩小,症状明显好转;

无效:瘰疬未缩小或增大。

6、治疗结果

通过上述临床试验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治疗瘰疬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痊愈率可达96.7%,总有效率高达100.0%。

7、典型病例

病例一:苏某某,男,36岁,海南澄迈人。2016年9月10日初诊,患者自诉左颈部串状结节,质中等,压痛,边清,可推移。颈部彩超示:颈部见一大小约21×15mm肿大淋巴结。使用本发明实施例6的贴膏剂进行贴敷,每次1片,每周一次,外用贴敷,共4片,瘰疬逐渐缩小至13×7mm,压痛症状明显改善减轻,后继续予本发明实施例6的贴膏剂4片巩固治疗,瘰疬消失无复发。

病例二:崔某某,女,67岁,海南定安人。2018年12月18日初诊,患者5年前发现颈左侧寒性肿块,初如白果大小,无触痛,未加重视,最近加重,颈右侧ⅳ、ⅴ区可触及多枚淋巴结肿大,大者直径约2.5cm,质地中等,活动度差,皮色如常,皮温不高,无触痛,未及明显波动感。遂至当地医院就诊,经针吸细胞学穿刺示:考虑结核感染,经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后使用本发明实施例6的贴膏剂进行贴敷,每次1片,每周一次,外用贴敷,共8片,瘰疬逐渐缩小至1.0cm,后继续予本发明实施例6的贴膏剂4片巩固治疗,瘰疬消失无复发。

病例三:何某某,男,45岁,农民,海南定安人。2018年3月15日初诊,患者诉发现左侧颈部、耳后淋巴结逐渐肿大3年,最大约约花生样大小结节,边界清,扪之质韧,表面无黏连,移动度好,压痛,皮色、肤温正常,无破溃。颈部彩超示:颈部见一大小约23×11mm肿大淋巴结,耳后肿大淋巴结大小约17×13mm。使用本发明实施例6的贴膏剂进行贴敷,15g/次,每周一次,外用贴敷,共8片,瘰疬逐渐分别缩小至15×7mm,10×5mm,后继续予本发明实施例6的贴膏剂4片巩固治疗,瘰疬消失无复发。

8、不良反应观察

在治疗观察病例中,未发现有不良反应患者,表明本发明的的中药组合物安全可靠。

综上,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治疗瘰疬病具有显著效果,可在制备治疗瘰疬病的药物中的进行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