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3775发布日期:2019-10-15 20:29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关于一种可以单手进行穿刺的留置针。



背景技术:

目前,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产品在临床上用于外周静脉输液和血液样本的采集,或者用于进行短期静脉穿刺留置进行药液输注使用。静脉留置针因穿刺成功后仅有其中的高分子材料材质的导管留置人体静脉血管,因此具备对血管刺激小、可留置多日、减少病人穿刺痛苦、使用简便等特点,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穿刺工具之一。

但是,现有的密闭式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左手往往是握扶、固定着患者的上臂穿刺部位,为了在穿刺时保护血管不被针管针尖损伤,见回血后左手需松开固定部位,左手往前送导管座,右手往后撤针管座来达到使针管针尖在导管内的效果。一方面,由于一旦松开左手固定部位往前送导管的时候,血管不再受到左手固定的外力作用,血管往往就会变得弯曲,不像原来那样笔直了,在方向和角度上,都会发生些微的变化,从而导致穿刺失败;另一方面,操作时医生或者护士左右换手操作,在操作上也比较繁琐,不便于临床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单手进行穿刺的留置针,以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简化操作步骤,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减少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和针管组件,所述导管组件包括导管、导管座、金属楔、硅胶塞和固定销,所述导管的后端与呈平头螺钉状的中空所述金属楔连接,所述导管的前端穿出所述导管座后其尾端与所述金属楔冲压装配在所述导管座中;在位于所述金属楔后方的所述导管座内依次设置有凸台和凹槽,所述硅胶塞设置在所述导管座且所述硅胶塞的前端抵顶在所述导管座的凸台处,在所述硅胶塞的后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销呈阶梯型且设置在位于所述硅胶塞后方的所述导管座内,所述固定销后端的粗凸台与所述导管座的凹槽相配合,所述固定销前端的细凸台与所述硅胶塞的凹槽相配合,以使所述硅胶塞固定在所述固定销上;所述针管组件包括针管、上针座和下针座,所述上针座通过其前端的内孔可拆卸地定位在所述导管座的后端外部,且所述下针座的内孔下端面刚好与导所述管座的后端面重叠配合;所述下针座通过其前端的内定位凸台可拆卸地定位在所述导管座后端的内定位孔内,所述针管的后端固定在所述下针座的内孔内,所述针管的前端依次穿过所述上针座的内孔、固定销、硅胶塞和导管后,所述下针座与所述上针座可上下滑动地扣接在一起。

所述的留置针,优选的,所述上针座与所述下针座通过两处定位装置进行定位配合:在所述上针座的后部设置有方形定位块,且在所述下针座的后部设置有方形定位槽,所述方形定位块与所述方形定位槽进行定位配合;同时,在所述上针座的翅部设置有t型定位块,且在所述下针座的翅部设置有t型定位槽,所述t型定位块与所述t型定位槽进行定位配合。

所述的留置针,优选的,所述导管座为三通导管座。

所述的留置针,优选的,该留置针还包括延长管和三通软管座,所述延长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三通导管座的第三端口,所述延长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三通软管座的第一端口,所述三通软管座的第二端口连接输液接头,所述三通软管座的第三端口上设置有端帽。

所述的留置针,优选的,在所述延长管上设置有止水夹。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由于设计了可上下滑动的上针座和下针座,在整个穿刺过程中,不用松开固定患者穿刺部位的左手,可以仅使用右手单手进行穿刺,不用左右手换手来操作使导管包住针尖,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简化操作步骤,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减少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2、本发明的结构设计简单,无需特殊组装工艺、操作性强,材料普遍、易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导管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针管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进行穿刺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完成穿刺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如图1到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留置针包括导管组件和针管组件。其中,导管组件包括导管2、导管座3、金属楔4、硅胶塞7和固定销8,导管2的后端与呈平头螺钉状的中空金属楔4连接,导管2的前端穿出导管座3后其尾端与金属楔4冲压装配在导管座3中。在位于金属楔4后方的导管座3内依次设置有凸台312和凹槽311,硅胶塞7设置在导管座3且硅胶塞7的前端抵顶在导管座3的凸台312处,在硅胶塞7的后部开设有凹槽711。固定销8呈阶梯型且设置在位于硅胶塞7后方的导管座3内,固定销8后端的粗凸台812与导管座3的凹槽311相配合,固定销8前端的细凸台811与硅胶塞7的凹槽711相配合,以使硅胶塞7固定在固定销8上。

针管组件包括针管1、上针座5和下针座6,上针座5通过其前端的内孔516可拆卸地定位在导管座3的后端外部,且上针座5的内孔下端面517刚好与导管座3的后端面314重叠配合。下针座6通过其前端的内定位凸台614可拆卸地定位在导管座3后端的内定位孔313内,针管1的后端固定在下针座6的内孔611内,针管1的前端依次穿过上针座5的内孔511、固定销8、硅胶塞7和导管2后,下针座6与上针座5可上下滑动地扣接在一起。

在上述实例中,优选的,上针座5与下针座6通过两处定位装置进行定位配合:在上针座5的后部设置有方形定位块512,且在下针座6的后部设置有方形定位槽612,方形定位块512与方形定位槽612进行定位配合;同时,在上针座5的翅部设置有t型定位块514,且在下针座6的翅部设置有t型定位槽613,t型定位块514与t型定位槽613进行定位配合。

在上述实例中,优选的,导管座3为三通导管座。

在上述实例中,优选的,该留置针还包括延长管9和三通软管座11,延长管9的第一端连接三通导管座的第三端口,延长管9的第二端连接三通软管座11的第一端口,三通软管座11的第二端口连接输液接头13,三通软管座11的第三端口上设置有端帽12。

在上述实例中,优选的,在延长管9上设置有止水夹10。

如图4所示,当使用本发明进行血管穿刺时,医生或护士可以用左手握扶着患者的上臂穿刺部位,右手拇指持上针座5、食指持下针座6,直刺静脉血管;当看到回血时,可判定针管1进入血管,然后降低进针的角度再往血管里进一段距离,保证导管2完全进入血管中;然后拇指往前推上针座5,上针座5沿着两处定位装置推着导管座3向前移动约3-5mm,使得导管2的前端超出针管1的针尖前端,并通过上针座5的卡扣515卡住下针座6,保证导管2包覆住针管1尖端,避免穿刺过程中针尖损伤血管;最后拇指持上针座5、食指持下针座6把导管2全部送入血管。

如图5所示,待导管2全部送入血管后,撤出针管组件。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制作工艺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