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尖端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78226发布日期:2019-12-11 00:0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柔性尖端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医用导管。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了与各种医疗程序一起使用的限定至少一个管腔的医用导管。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医用导管可以用来接近并治疗血管中的缺陷,诸如但不限于血管中的病变或闭塞。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一些方面,本公开描述了一种医用导管(“导管”),所述医用导管包括降低导管的尖端与组织(诸如患者的脉管系统的壁)之间的创伤性接触的机会的至少一个特征。在一些实例中,所述导管可以包括内衬套、在内衬套上方的至少一个支撑结构、在至少一个支撑结构上方的外护套,以及尖端护套。所述尖端护套可以定位在外护套的远侧部分上方并且延伸超出内衬套的最远侧部分和外护套的最远侧部分。所述尖端护套因此可以限定单层导管尖端。所述尖端护套的径向外表面可以在尖端护套向远侧延伸时径向地向内成锥形,这可以减小导管的远侧尖端处的导管的横截面积并且协助导管导航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由单层材料形成导管的远侧尖端(例如,通过从远侧尖端至少排除内衬套和外护套)可以使得远侧尖端能够更尖锐地成锥形,这也可以协助导管导航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形成尖端护套的材料与形成内衬套的材料和形成外护套的材料相比硬度可以相同或更低。用这种方式,尖端护套相比于其中内衬套、外护套或两者都延伸到导管的远端的导管可以更能防止创伤。

在一些方面,本公开描述了包括在标记带的近侧导致优先弯曲位置的物理配置的导管。所述导管可以包括内衬套、在内衬套上方的编织物、在内衬套上方的线圈,以及在至少一个支撑结构上方的外护套。所述导管还可以在编织物或线圈中的一者的远侧部分上方包括标记带。编织物或线圈中的另一者终止于标记带的近端的近侧。通过使编织物或线圈中的一者终止于标记带的近端的近侧,所述导管在标记带的近侧包括具有较低径向和/或挠曲刚度的位置。因此,所述导管可以响应于所述导管的远侧尖端接触解剖结构(诸如患者的脉管系统的壁)而优先地在该位置弯曲。这也可以有助于导管导航穿过脉管系统并使导管与在标记带的近侧不包括优先弯曲位置的导管相比更能防止创伤。在一些实例中,一种导管可以包括由单个相对软的尖端护套形成的远侧尖端以及在标记带近侧的优先弯曲位置。在其他实例中,一种导管可以仅包括由单个相对软的尖端护套形成的远侧尖端以及在标记带近侧的优先弯曲位置中的一者。

条款1:一种导管,所述导管包括: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包括近侧部分和远侧部分,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远侧部分包括:内衬套;至少一个支撑结构,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结构定位在所述内衬套上方;外护套,所述外护套定位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结构上方,其中所述外护套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的最远侧部分的远侧径向地向内成锥形以结合到所述内衬套;以及尖端护套,所述尖端护套定位在所述外护套的远侧部分上方并且延伸超出所述内衬套和所述外护套的最远侧部分以限定单层导管尖端,其中所述尖端护套包括与所述内衬套相比硬度相同或更低并且与所述外护套相比硬度相同或更低的材料。

条款2:如条款1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尖端护套包括聚氨酯、聚烯烃弹性体、聚(醚嵌段酰胺),或其组合。

条款3:如条款1或2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尖端护套材料具有35d或更小的硬度。

条款4:如条款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尖端护套是所述导管的最远侧的0.3到0.8毫米处的唯一层。

条款5:如条款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内衬套和所述外护套向远侧延伸超过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的所述最远侧部分约0.2毫米至约0.6毫米。

条款6:如条款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所述导管还包括标记带,其中所述标记带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的所述最远侧部分附近定位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结构上方。

条款7:如条款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结构包括编织物或线圈中的至少一者。

条款8:如条款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结构包括编织物和线圈。

条款9:如条款8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编织物定位在所述线圈上方。

条款10:如条款8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线圈定位在所述编织物上方。

条款11:如条款8所述的导管,所述导管还包括标记带,其中所述标记带在所述编织物或所述线圈中的一者的所述最远侧部分附近定位在所述编织物或所述线圈中的所述一者上方,并且其中所述编织物或所述线圈中的另一者终止于所述标记带的近端的近侧。

条款12:如条款11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编织物或所述线圈中的所述另一者终止于所述标记带的所述近端的近侧至少约0.5毫米处。

条款13:一种组件,所述组件包括:如条款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以及连接到所述导管的抽吸泵。

条款14:一种形成导管的细长主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至少一个支撑结构定位在内衬套上方;将外护套定位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结构上方,其中所述外护套的远侧部分延伸超过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的最远侧部分以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的所述最远侧部分的远侧径向地向内成锥形并接触所述内衬套的远侧部分;以及至少将所述外护套的所述远侧部分结合到所述内衬套的所述远侧部分;将尖端护套定位在所述外护套的所述远侧部分上方,其中所述尖端护套延伸超出所述内衬套和所述外护套的最远侧部分以限定单层导管尖端,其中所述尖端护套包括与所述内衬套相比硬度相同或更低并且与所述外护套相比硬度相同或更低的材料;以及将所述尖端护套结合到所述外护套。

条款15:如条款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尖端护套包括聚氨酯、聚烯烃弹性体、聚(醚嵌段酰胺),或其组合。

条款16:如条款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尖端护套材料具有35d或更小的硬度。

条款17:如条款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尖端护套是所述导管的最远侧的0.3到0.8毫米处的唯一层。

条款18:如条款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内衬套和所述外护套延伸超过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的所述最远侧部分约0.2毫米至约0.6毫米。

条款19:如条款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外护套定位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结构上方之前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的所述最远侧部分附近将远侧标记带定位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结构上方。

条款20:如条款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结构包括编织物或线圈中的至少一者。

条款21:如条款14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结构包括编织物和线圈。

条款22:如条款2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结构定位在所述内衬套上方包括将所述编织物定位在所述线圈上方。

条款23:如条款2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结构定位在所述内衬套上方包括将所述线圈定位在所述编织物上方。

条款24:如条款2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将远侧标记带定位在所述编织物或所述线圈中的一者上方,并且其中所述编织物或所述线圈中的另一者终止于所述标记带的近端的近侧。

条款25:如条款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编织物或所述线圈中的所述另一者终止于所述标记带的所述近端的近侧至少约0.5mm处。

条款26:一种导管,所述导管包括:细长主体,所述细长主体包括近侧部分和远侧部分,所述细长主体的所述远侧部分包括:内衬套;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定位在所述内衬套上方;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定位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上方;远侧标记带,所述远侧标记带定位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或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中的一者的远侧部分上方,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或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中的另一者终止于所述远侧标记带的近端的近侧;以及外护套,所述外护套定位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和所述标记带上方,其中所述外护套在所述标记带的最远侧部分的远侧径向地向内成锥形以结合到所述内衬套。

条款27:如条款26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线圈并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编织物。

条款28:如条款27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编织物的远端是在所述远侧标记带的所述近端的近侧。

条款29:如条款27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线圈的远端是在所述远侧标记带的所述近端的近侧。

条款30:如条款26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编织物并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线圈。

条款31:如条款30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编织物的远端是在所述远侧标记带的所述近端的近侧。

条款32:如条款30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线圈的远端是在所述远侧标记带的所述近端的近侧。

条款33:如条款26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或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中的所述另一者终止于所述标记带的所述近端的近侧至少约0.5毫米处。

条款34:如条款26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或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中的所述另一者终止于所述标记带的所述近端的近侧约0.5毫米到约5毫米处。

条款35:一种组件,所述组件包括:如条款26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以及连接到所述导管的抽吸泵。

条款36:一种形成导管的细长主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第一支撑结构定位在内衬套上方;将第二支撑结构定位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上方;将远侧标记带定位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或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中的一者的远侧部分上方,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或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中的另一者终止于所述远侧标记带的近端的近侧;将外护套定位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和所述远侧标记带上方,其中所述外护套的远侧部分延伸超过所述标记带的最远侧部分以在所述标记带的所述最远侧部分的远侧径向地向内成锥形并接触所述内衬套的远侧部分;以及至少将所述外护套的所述远侧部分结合到所述内衬套的所述远侧部分。

条款37:如条款36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尖端护套定位在所述外护套的所述远侧部分上方,其中所述尖端护套延伸超出所述内衬套和所述外护套的最远侧部分以限定单层导管尖端,其中所述尖端护套包括与所述内衬套相比硬度相同或更低并且与所述外护套相比硬度相同或更低的材料;以及将所述尖端护套结合到所述外护套。

条款38:如条款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线圈并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编织物。

条款39:如条款3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编织物的远端是在所述远侧标记带的所述近端的近侧。

条款40:如条款3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线圈的远端是在所述远侧标记带的所述近端的近侧。

条款41:如条款3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编织物并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线圈。

条款42:如条款4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编织物的远端是在所述远侧标记带的所述近端的近侧。

条款43:如条款4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线圈的远端是在所述远侧标记带的所述近端的近侧。

条款44:如条款37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或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中的所述另一者终止于所述标记带的所述近端的近侧至少约0.5毫米处。

条款45:如条款37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或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中的所述另一者终止于所述标记带的所述近端的近侧约0.5mm到约5mm处。

条款46: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如条款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插入到患者的脉管系统中;以及使用所述导管从所述脉管系统抽吸血栓。

条款47:一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如条款26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插入到患者的脉管系统中;以及使用所述导管从所述脉管系统抽吸血栓。

下文在附图和描述中阐述了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细节。本公开中描述的技术的其他特征、目标和优点从描述和附图以及从权利要求书将为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实例导管的概念性侧视图,所述导管包括细长主体和毂。

图2是图1的细长主体的远侧部分的概念性轴向横截面视图,其中横截面是沿着细长主体的纵轴穿过细长主体的中心而截取的。

图3是另一实例导管的远侧部分的另一概念性轴向横截面视图,其中横截面是沿着细长主体的纵轴穿过细长主体的中心而截取的。

图4是另一实例导管的远侧部分的另一概念性轴向横截面视图,其中横截面是沿着细长主体的纵轴穿过细长主体的中心而截取的。

图5是用于形成本文中描述的导管的实例技术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形成本文中描述的导管的实例技术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描述的医用导管(“导管”)包括至少一个特征,所述至少一个特征降低导管的尖端与组织(诸如患者的脉管系统的壁)之间的创伤性接触的机会,协助导管导航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或两者。导管至少包括内管腔,可以经由所述内管腔将医疗装置或治疗物质递送到患者体内的目标位置,可以经由所述内管腔从患者的血管或其他部分抽吸材料,等等。内管腔的直径影响导管的外径。具有较大内管腔直径(以及因此具有较大外径)的导管越来越多地用于将治疗递送到经由较小的、较远侧的或曲折的脉管系统接近的目标位置。例如,具有较大外径的导管可以用来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肺栓塞,等等。较大的外径在穿过曲折的远侧脉管系统(诸如颅内空间中的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跟踪时可能面临困难。例如,外径较大的导管可能在前进穿过主动脉时钩在分支动脉上。具有刚性或相对钝的尖端的导管可能增加导管尖端与脉管系统的壁之间的创伤性接触的机会。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方面,导管可以包括内衬套、在内衬套上方的至少一个支撑结构、在至少一个支撑结构上方的外护套,以及尖端护套。尖端护套可以定位在外护套的远侧部分上方并且延伸超出内衬套的最远侧部分和外护套的最远侧部分(例如,纵向地延伸超出内衬套的最远侧部分和外护套的最远侧部分)。所述尖端护套因此可以限定单层导管尖端。所述尖端护套的径向外表面可以在尖端护套向远侧延伸时径向地向内成锥形,这可以减小导管的远侧尖端处的导管的横截面积并且协助导管导航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由单层材料形成导管的远侧尖端可以使得远侧尖端能够更尖锐地成锥形(例如,而不减小导管的内管腔的横截面尺寸),这也可以协助导管导航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形成尖端护套的材料与形成内衬套的材料和形成外护套的材料相比硬度可以相同或更低。用这种方式,尖端护套相比于其中内衬套、外护套或两者都延伸到导管的远端的导管可以更能防止创伤。

本公开还描述了包括在标记带的近侧导致优先弯曲位置的物理配置的导管。所述导管可以包括内衬套、在内衬套上方的编织物、在内衬套上方的线圈,以及在至少一个支撑结构上方的外护套。所述导管还可以在编织物或线圈中的一者的远侧部分上方包括标记带。编织物或线圈中的另一者终止于标记带的近端的近侧。通过使编织物或线圈中的一者终止于标记带的近端的近侧,所述导管在标记带的近侧包括具有较低径向和/或挠曲刚度的位置。因此,所述导管可以响应于所述导管的远侧尖端接触解剖结构(诸如患者的脉管系统的壁)而优先地在该位置弯曲。这也可以有助于导管导航穿过脉管系统并使导管与在标记带的近侧不包括优先弯曲位置的导管相比更能防止创伤。

在一些实例中,一种导管可以包括由单个相对软的尖端护套形成的远侧尖端以及在标记带近侧的优先弯曲位置。在其他实例中,一种导管可以仅包括由单个相对软的尖端护套形成的远侧尖端或在标记带近侧的优先弯曲位置中的一者。

尽管主要描述为用以接近相对远侧的脉管系统部位,但本文中描述的导管可易于配置为与其他目标组织部位一起使用。例如,导管可以用来接近遍及冠状动脉和外周脉管系统、胃肠道、尿道、输尿管、输卵管和其他体管腔中的组织部位。

图1是实例导管10的概念性侧视图,所述导管包括细长主体12和定位在细长主体12的近端12a处的毂14。在一些实例中,导管毂14可以限定开口,细长主体12的内管腔24(图2中所示)可以经由所述开口接近,并且在一些实例中是闭合的。例如,导管毂14可以包括用于连接到另一装置的鲁尔连接器、止血阀,或用于在导管10与其他装置之间建立连接的另一机构和机构的组合。在其他实例中,除了毂14之外或替代于毂14,导管10的近端可以包括另一结构。

细长主体12从近端12a延伸到远端12b并且限定近侧部分17a和远侧部分17b。细长主体12可以限定沿细长主体12的长度延伸的至少一个内管腔。在图1所示的实例中,细长主体12的近端12a收纳在毂14内或附接到毂14并且可以经由粘合、焊接、摩擦配合或另一合适的技术或技术组合机械地连接到毂14。毂14限定位于毂14的近端14a处的开口15。开口15与细长主体12的内管腔24基本上对准,使得内管腔24可以经由开口15接近。在一些实例中,导管10可以包括应变消除主体11,所述应变消除主体可以是毂14的一部分或可以与毂14分开。

在一些情况下,临床医生可以通过推动或旋转毂14以将细长主体12的远侧部分17b导航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来使导管10转向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临床医生可以将扭矩施加到导管10的毂14和/或近侧部分17a(或细长主体12的相比于插入在患者体内的远侧部分17b在更近侧的至少一部分)以使导管10的远侧部分17b旋转。

如下文进一步描述,细长主体12包括内衬套、至少一个支撑结构以及外护套,所述内衬套、所述至少一个支撑结构以及所述外护套可以将细长主体12配置为将施加到细长主体12的相对近侧的部分的扭矩传递到相对远侧的部分。在一些实例中,如图2所示,细长主体12的至少远侧部分17b包括内衬套、至少一个支撑结构以及外护套。细长主体12的远侧部分17b还可以包括尖端护套。尖端护套可以定位在外护套的远侧部分上方并且延伸超出内衬套的最远侧部分和外护套的最远侧部分(例如,纵向地延伸超出内衬套的最远侧部分和外护套的最远侧部分)。尖端护套因此可以限定导管10的单层尖端。尖端护套的径向外表面可以在尖端护套向远侧延伸时径向地向内成锥形,并且尖端护套可以由硬度与形成内衬套的材料和形成外护套的材料相同或更低的材料形成。用这种方式,尖端护套相比于其中内衬套、外护套或两者都延伸到导管10的远端的导管可以更能防止创伤。

在一些实例中,除了单层尖端护套之外或作为单层尖端护套的替代方案,导管10包括在导管10的标记带的近侧导致优先弯曲位置的物理配置。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导管10可以包括内衬套、在内衬套上方的线圈、在内衬套上方的编织物,以及在线圈和编织物上方的外护套。导管10还可以包括标记带。在一些实例中,标记带在编织物或线圈中的一者的远侧部分上方。编织物或线圈中的另一者终止于标记带的近端的近侧。在其他实例中,编织物或线圈两者都终止于标记带的近端的近侧。通过使编织物或线圈中的一者终止于标记带的近端的近侧,导管10在标记带的近侧包括具有较低径向和/或挠曲刚度的位置。响应于导管10的远侧尖端接触解剖结构(诸如患者的脉管系统的壁),或以其他方式遇到定向成相对于导管10的纵轴倾斜或横向的力,导管10可以优先地在该位置弯曲。在其他实例中,标记带在编织物的远侧部分和线圈的远侧部分两者上方。

在一些实例中,导管10可以是引导导管,其充当用以帮助支撑微导管的管子。在其他实例中,导管10可以是微导管。在任一实例中,导管10的细长主体12可以限定在细长主体的近端12a与远端12b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内管腔(例如,一个内管腔、两个内管腔、三个内管腔,或三个以上内管腔)。至少一个内管腔可以在远侧开口13处对细长主体12的外部开放。至少一个内管腔可以被配置为收纳一个或多个医疗装置,充当用于将医疗装置递送到远侧组织部位的管子,充当用于将治疗剂递送到远侧组织部位的管子,从患者的脉管系统移除血栓(例如,通过抽吸),等等。实例治疗剂包括但不限于含氧介质或药剂,所述含氧介质或药剂可以是例如血管扩张剂诸如硝苯啶或硝普酸钠,或可以用来分解血块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在由细长主体12限定的内管腔用来从脉管系统移除血栓的实例中,导管10可以称为抽吸导管。可以将真空施加到细长主体12的近端12a(例如,在开口15处)以经由远侧开口13将血栓吸入到内管腔中。抽吸导管可以用于医疗程序中来治疗缺血性损伤,缺血性损伤可能因为使脑组织丧失携氧血液的血管闭塞而发生。在一些实例中,除了被配置为导航到相对远侧的组织部位之外,抽吸导管还可以包括远侧尖端,所述远侧尖端被配置为即使在抽吸过程期间存在施加到导管的真空力时也基本上维持其形状。

在一些实例中,细长主体12可以用来接近患者体内相对远侧的脉管系统位置,诸如患者脑中的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ca)。脑中的mca以及其他脉管系统或其他相对远侧的组织部位(例如,相对于脉管系统进入点)利用导管可能相对难以到达,这至少部分是因为为了到达这些组织部位而穿过脉管系统的曲折路径(例如,包括相对尖的扭转和/或转弯)。

导管10的远侧部分17b可以被配置为相对柔性的以允许细长主体12导航穿过患者的曲折脉管系统。另外,导管10可以包括在远端12b处的例如因为包括相对软的单层尖端护套而相对防止创伤的远侧尖端,在导管10的标记带近侧的优先弯曲位置,或两者。图2示出了实例导管20的远侧部分20b的概念性轴向横截面视图,其中横截面是沿着纵轴26穿过细长主体22的中心而截取的。如图2所示,细长主体22包括内衬套28、至少一个支撑结构以及外护套32。

内衬套28可以从导管20的近端(例如,图1的导管10的近端12a)延伸到导管20的远端30附近但在所述远端的近侧。在一些实例中,内衬套28是沿着内衬套28的长度包括单一材料和单一几何形状的整体结构。在其他实例中,内衬套28可以包括多个区段,诸如近侧区段、任选中间区段和远侧区段,所述区段由不同材料形成使得远侧衬套区段相比于近侧衬套区段具有较低的硬度和较高的柔性。相比于近侧衬套区段使远侧衬套区段硬度减小并且柔性增加可以改进导管20的导航性而不损害或降低细长主体22的结构完整性(例如,可推动性)。

内衬套28限定细长主体22的内管腔24,内管腔24从细长主体22的近端(例如,图1的近端12a)延伸到远端30并限定从细长主体22的近端延伸到远端30处的远侧开口34的通道。内管腔24可以被设计大小以收纳医疗装置(例如,另一导管、导丝、栓塞保护装置、支架、血栓切除装置,或其任何组合)、治疗剂,等等。在一些实例中,内管腔24沿着导管20的长度具有恒定横截面尺寸(例如,直径)。在其他实例中,内管腔24具有变化的横截面直径,例如管腔24可以从导管20的近侧部分的较大直径到导管20的较远侧部分的较小直径成锥形。

内衬套28可以由包括例如以下各项的一种或多种不同材料构成:一种或多种热塑性弹性体诸如聚烯烃弹性体、热塑性聚烯烃、含氟聚合物诸如聚四氟乙烯(ptfe)、全氟烷氧基烷烃(pfa)、氟化乙烯丙烯(fep),等等。在内衬套28包括多个区段的实例中,不同区段可以包括类似的聚合物构造,所述聚合物构造的相对量和/或添加物已经被更改以得到具有不同的相对硬度的区段。在内衬套28包括多个区段的一些实例中,相应区段可以形成为独立管状区段,所述独立管状区段随后使用任何合适的技术(诸如粘合、熔融/焊接,或其任何组合)接合在一起。

在一些实例中,内衬套28可以包括展现高润滑性和在约25与约65之间(诸如约55)的邵氏d硬度(astmd2240)的材料。在一些实例中,内衬套28可以包括非蚀刻ptfe,例如可以基本上由非蚀刻ptfe构成。ptfe可以展现相对高的润滑性,使得内衬套28的内表面可以展现相对低的摩擦系数以有助于将医疗装置(例如,另一导管、导丝、栓塞保护装置、支架、血栓切除装置,或其任何组合)引入并使其通行穿过内管腔24。在一些实例中,内衬套28可以包括ptfe,诸如可从thechemourscompany,inc.购得的邵氏d硬度为约58d的ptfe640。在一些实例中,内衬套28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聚烯烃,包括例如聚烯烃弹性体,诸如可从密歇根州米德兰的dowchemicalcompany购得的engagetm聚烯烃弹性体。

在内衬套28包括聚烯烃或相对较软的聚合物的一些实例中,内衬套28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增滑剂。一种或多种增滑剂可以有助于增加内衬套28的润滑性,这可以通过有助于内衬套28在引导导管或导丝上的光滑通行而有助于改进导管10的导航性。合适的增滑剂可以包括例如从单不饱和脂肪酸得到的酰胺,诸如可从纽约州塔里敦的ampacetcorporation购得的ampacet100329增滑浓缩物。ampacet100329表征为茂金属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的5重量百分比(wt.%)的芥酸酰胺。可以将增滑剂以约0.1wt.%至约1wt.%的量添加到形成内衬套28的聚合物材料。增滑剂可以与用以形成内衬套28的热塑性弹性体(例如,聚烯烃弹性体乙烯丁烷)混合并一起挤压。

细长主体22可以包括定位在内衬套28上方的一个或多个支撑结构。在一些实例中,一个或多个支撑结构可以包括第一支撑结构36和第二支撑结构38。第一支撑结构36可以包括线圈并且第二支撑结构38可以包括编织物,或反过来也一样,或第一支撑结构36和第二支撑结构38可以各自包括线圈,所述线圈相对于彼此反向缠绕。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36和38可以在结构上被配置为相对柔性的、可推动的、可导航的并且相对抗扭结和抗皱折的,使得细长主体22在推动力被施加到导管20的相对近侧部分以使细长主体22向远侧前进穿过脉管系统时可以抵抗皱折,并且使得其在脉管系统中的急转弯周围横穿时可以抵抗扭结。细长主体22的不想要的扭结和/或皱折可能另外妨碍临床医生将细长主体22向远侧推动例如经过转弯的工作。

在一些实例中,可以调适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36和38的结构特性以增加细长主体22的结构完整性,同时允许细长主体22保持为相对柔性的。例如,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36和38与内衬套28和外护套32一起可以有助于沿着细长主体22的长度分布推动力和旋转力,同时还提供结构支撑以有助于防止细长主体22在细长主体22弯曲或旋转后扭结或皱折。因此,临床医生可以向细长主体22的近侧部分施加推动力、旋转力或两者,并且这些力分别可以致使细长主体22的远侧部分向远侧前进、旋转或两者。在一些实例中,导管20可能仅包括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36和38中的一者,例如可能仅包括编织物或仅包括线圈,而不是包括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36和38两者。

在一些实例中,第二支撑结构38可以包括编织结构,所述编织结构具有不同直径、不同横截面形状、不同材料或其任何组合的线或细丝。在一些情况下,与其他导管设计(例如,支撑结构仅由一种金属线圈或仅由圆形线构成的编织物构成)相比,圆形线与扁平线的编织组合可以向细长主体22提供较好的椭圆化阻力和抗拉强度。例如,与具有相当的厚度的单线圈构造相比,包括由八根线编织物(例如,四根圆形线编在四根扁平线上,使得圆形线与另一圆形线不交叉)制成的第二支撑结构38可以提供更大的扭结和椭圆化阻力而不会增加厚度或管状壁。另外,圆形线和扁平线的组合可以促成导管20的相对薄的护套厚度和/或侧壁厚度,同时仍提供高抗拉强度与抗扭结性和可推动性。

尽管主要将第二支撑结构38描述为具有不同直径的线的编织结构,但在一些实例中,第二支撑结构38可以包括具有类似大小的线(例如,具有类似的横截面尺寸的线)、由合成或聚合物材料(例如,非金属线)制成的圆形或扁平细丝,或其组合的线编织物。

在一些实例中,除了或替代于包括编织结构的第二支撑结构38,第一支撑结构36可以包括线圈结构。线圈结构(例如,线圈)可以展现柱状强度(例如,抗扭结性)和/或环向强度(例如,椭圆化阻力)。形成第一支撑结构36的线圈结构可以限定呈螺旋形线圈的形状的多个转弯,所述线圈限定与纵轴26基本上对准或重合的中心轴线。在第一支撑结构36包括一个以上线圈结构的一些实例中,线圈可以在纵向方向上(在沿着纵轴26的方向上)彼此以空隙隔开,使得螺旋形线圈在相同方向上缠绕(例如,右手缠绕或左手缠绕)其中一匝(例如,围绕内衬套28的一整个卷绕)相应线圈定位在相邻的一匝另一线圈之间,使得两种线圈的匝沿着细长主体22的长度彼此纵向地偏移并且线圈沿着细长主体22的长度不重叠。在一些实例中,一个以上线圈结构的用空隙隔开的布置可以允许改进的旋转响应性和结构完整性。

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36和38可以由任何合适的结构材料(包括例如金属、合金或聚合物)形成。合适的材料包括例如一种或多种金属,诸如镍钛合金(例如,镍钛诺、三重镍钛诺)、不锈钢、钨、钛、金、铂、钯、钽、银或镍铬合金、钴铬合金,等等。在一些实例中,可以选择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36和38中的一个或两个以包括射线透不过的材料以在导管20前进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时允许细长主体22易于被临床医生观察到。在一些实例中,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36和38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用一种或多种材料包覆,例如以在不更改基线(例如,用金包覆的镍钛诺线)的基础结构特性的情况下改进元件的射线不透过性。

在一些实例中,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36和38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包括非金属材料,诸如一种或多种合成纤维,包括例如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者:对位芳纶材料、液晶聚合物(lcp)、聚(p-苯撑-2,6-苯并双噁唑)、聚醚酰胺、聚碳酸酯、ptfe、peek、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碳纤维、玻璃纤维加强的聚合物、碳纤维加强的聚合物,等等。在一些实例中,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36和38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聚合物,包括例如聚碳酸酯、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醚醚酮、一种或多种含氟聚合物(诸如聚四氟乙烯、聚(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氟化乙烯丙烯、聚偏二氟乙烯等等)、一种或多种热塑性聚合物(诸如聚醚嵌段酰胺)、聚酰胺、基于聚酰胺的聚合物(例如,尼龙)、聚氨酯、聚烯烃、pebax、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一种或多种热固性聚合物,等等。在一些实例中,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36和38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包括基本上基于硬的和/或刚性的聚合物材料,包括例如凯芙拉、lcp、尼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fpen、聚酯、玻璃纤维加强或碳纤维加强的聚合物,等等,所述聚合物材料可以用来向细长主体22提供柱状和或环向强度。在一些实例中,使用热塑性聚合物形成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36和38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有助于改进细长主体22的柔性。

细长主体12还包括定位在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36和38以及内衬套28上方的外护套32,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36和38中的一个或两个在细长主体22的至少一部分中在内衬套28与外护套32之间。在一些实例中,外护套32可以包括聚合物材料,诸如例如聚酰胺、聚醚嵌段酰胺诸如可从法国科隆布的arkemagroup购得的聚氨酯弹性体诸如可从马萨储塞州威尔明顿的advansourcebiomaterials购得的polyblend1100tm、聚烯烃弹性体(例如,可从密歇根州米德兰的dowchemicalcompany购得的engagetm聚烯烃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诸如可从俄亥俄州威克利夫的lubrizolcorporation购得的tpu,等等。

在图2的实例中,外护套32的远端50与内衬套28的远端48基本上对准(例如,对准以便相连或几乎对准到制造变化准许的程度)。这可以是用以形成导管20的技术的结果,所述技术可以包括将外护套32附接到内衬套28,接着在单个操作中切割外护套32和内衬套28。在其他实例中,外护套32可以稍微延伸到内衬套28的远端48的远侧。外护套32的延伸到内衬套28的远端48的远侧的部分可以限定导管20的该部分的内径。

在一些实例中,外护套32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包括一种或多种涂层,诸如但不限于可以有助于减少体内血栓的形成的抗血栓形成涂层、抗微生物涂层,和/或润滑涂层。润滑涂层可以被配置为在细长主体22前进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时减少细长主体22与患者的组织之间的静摩擦和/动摩擦。润滑涂层可以是例如亲水涂层。在一些实例中,细长主体22的整个工作长度(从毂14的远侧部分14b(图1)到远端30)可以涂布有亲水涂层。在其他实例中,细长主体22的工作长度的仅一部分可以涂布有亲水涂层。这可以提供在毂14的远端14b的远侧的细长主体22的长度,临床医生可以利用毂14握住细长主体22例如以使细长主体22旋转或推动细长主体22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

在一些实例中,细长主体2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标记带,诸如远侧标记带40,所述标记带可以呈完整或部分材料环的形式,所述材料相比于形成细长主体22的剩余部分的材料中的全部或一些射线更透不过。在一些实例中,远侧标记带40可以包括射线透不过的材料,所述材料在导管20前进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时允许细长主体22(例如,远端30)易于被临床医生观察到。合适的射线透不过的材料可以包括例如金、铂/铱合金、钯,等等。在一些实例中,远侧标记带40可以定位在第一支撑结构36、第二支撑结构38或两者的远侧部分上方。

远侧标记带40可以附接到内衬套28、外护套32或两者。例如,如图2所示,外护套32的远侧部分42可以在远侧标记带40的远端上方成锥形以附接到内衬套28的远侧部分44。外护套32的远侧部分42附接到内衬套44的远侧部分44可以有助于将第一支撑结构36、第二支撑结构38和远侧标记带40约束在适当位置。另外,在一些实例中,远侧标记带40可以定位在第一支撑结构36或第二支撑结构38中的一个或两个上方,使得远侧标记带40定位在第一支撑结构36或第二支撑结构38中的一个或两个的一部分与外护套32之间。在图2所示的实例中,远侧标记带40定位在第一支撑结构36与外护套32之间。这可以使得远侧标记带40能够有助于例如在导管20的制造期间维持第一支撑结构36与内衬套28接触,与远侧标记带40在第一支撑结构36和第二支撑结构38两者的径向外侧的导管相比可以减小导管20的外径,或两者。

细长主体22具有用于从血管进入点接近患者体内的目标组织部位的合适工作长度。在一些实例中,细长主体22的工作长度可以沿着纵轴26从毂远端14b(图1;由任选应变消除主体11的远端标记)测量到细长主体22的远端30。细长主体22的工作长度可以取决于目标组织的位置和/或导管20所用于的医疗程序。例如,如果导管20是用以从患者腹股沟处的股动脉进入点接近患者脑中的脉管系统的远侧通路导管或其他导管,则细长主体22可以具有约120cm到约135cm(诸如约132cm)的工作长度,但也可以使用其他长度。在其他实例中,或对于其他应用,细长主体22的工作长度可以不同。

在一些实例中,细长主体22可以限定沿着细长主体22的工作长度的外径锥(例如,梯度、分级、分段梯度或分级,等等)。外径(od)锥可以协助细长主体22导航和/或操纵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在一些实例中,细长主体22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工作长度的仅一部分或整个工作长度)可以限定恒定外径。在这类实例中,细长主体22的第一支撑结构36和第二支撑结构38可以被配置为向细长主体22提供足够的支撑以在细长主体22的给定内径下允许细长主体22的外径沿着细长主体22的长度保持相对小,以有助于远侧部分20b周围的远侧柔性,同时仍在细长主体22的近侧部分周围保持足够的强度和可推动性。另外地或可选地,细长主体22的相对小的od可以允许导管20更易于导航穿过患者的曲折脉管系统。

在一些实例中,导管20可以与引导构件(未示出),诸如导丝、内导管、导丝和内导管两者等等合作前进到患者的脉管系统内的目标位置,所述引导构件可以协助细长主体22导航(例如,转向和操纵)穿过脉管系统。例如,细长主体22的内管腔24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配置为收纳引导构件,使得可以经由引导构件或内导管引导细长主体22穿过脉管系统。在一些实例中,细长主体22的远侧部分20b(例如,由远侧开口34限定的区域)的设计可以被配置为抵抗由导丝或内导管施加到远侧尖端的力引起的几何变形(例如,扭结、椭圆化等等)。对几何变形的这种抵抗可以有助于改进可以将细长主体22引导例如经过脉管系统中的相对急的转弯到相对远侧的组织部位的容易程度,和/或在临床医生引导细长主体22的远侧尖端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时导管20的响应性。

在一些实例中,细长主体22可以包括尖端护套46,所述尖端护套环绕外护套32的远侧部分42并延伸超出内衬套28的远端48和外护套32的远端50。具体地说,尖端护套46纵向地延伸超出内衬套28的远端48和外护套32的远端50。尖端护套46因此可以限定导管20的细长主体22的单层尖端,所述单层尖端排除内衬套28和外护套32。

尖端护套46的远端限定导管20的远端30。远端30可以是从标记带40的远端开始的长度l1。标记带40的远端与远端30之间的距离可以至少部分取决于导管20的od。例如,具有较大od的导管20可以包括较大的长度l1,而具有较小od的导管20可以包括较小长度l1。在一些实例中,远端30与标记带40的远端之间的长度l1可以在约0.5mm与约1.5mm之间。

如图2所示,尖端护套46可以与外护套32的远侧部分42、内衬套28的远侧部分44或两者重叠。尖端护套46的剩余部分可以在与外护套32的远侧部分42、内衬套28的远侧部分44或两者的重叠处的远侧限定导管20的细长主体22的唯一层。尖端护套46的该剩余部分具有长度l2。长度l2可以与长度l1相关。例如,长度l2可以在l1的约1/3与约1/2之间。因此,在一些实例中,长度l2可以在约0.1mm与约0.8mm之间。

尖端护套46的径向外表面在尖端护套46向远侧延伸时径向地向内成锥形,这可以减小导管20的远端30附近的导管20的细长主体22的横截面积并且协助导管20导航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由单层材料形成导管20的最远侧部分可以使得最远侧部分能够更尖锐地成锥形,这也可以协助导管20导航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

形成尖端护套46的材料与形成内衬套28的材料和形成外护套32的材料相比硬度可以相同或更低。例如,尖端护套46可以由硬度小于35d(诸如在约30a与约35d之间)的聚合物材料形成,但在其他实例中,尖端护套46的材料的硬度可以高于35d,这取决于形成内衬套28和外护套32的材料的硬度。在一些实例中,尖端护套46可以由聚烯烃弹性体;聚(醚嵌段酰胺),诸如可从法国科隆布arkema购得的商标为的聚(醚嵌段酰胺);热塑性聚氨酯,诸如可从马萨储塞州威尔明顿advancsourcebiomaterials购得的商标为polyblendtm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可从俄亥俄州威克利夫lubrizolcorporation购得的商标为tecothanetm的基于芳香族聚醚的热塑性聚氨酯;可从lubrizolcorporation购得的商标为的热塑性聚氨酯;或其混合物。比形成内衬套28的材料和形成外护套32的材料更软的尖端护套46与内衬套28、外护套32或两者都延伸到导管20的远端30的导管相比创伤性可能更小。

在一些实例中,替代于尖端护套46或除了尖端护套46之外,远侧尖端在远侧标记带的近侧可以包括优先弯曲位置。优先弯曲位置也可以有助于引导导管穿过患者的脉管系统并使导管在接触患者的组织后创伤性较小。图3是实例导管60的远侧部分60b(例如,导管10的远侧部分17b)的另一实例的概念性轴向横截面视图。除了本文中描述的差异之外,导管60的远侧部分60b可以与图2的导管20的远侧部分20b类似或基本上相同。例如,远侧部分60b包括细长构件62,所述细长构件限定中心轴线66并且包括内衬套68、在内衬套68上方的第一支撑结构76、在内衬套68上方并且在第一支撑结构76的长度的一部分上方的第二支撑结构78、外护套72和远侧标记带80。远侧部分60b延伸到细长主体62的远端70,所述远端70限定内管腔64的远侧开口74。内衬套68延伸到远侧部分84,所述远侧部分84限定内衬套68的远端88,并且外护套72延伸到远侧部分82,所述远侧部分82限定外护套72的远端90。内衬套68的远侧部分84附接到外护套72的远侧部分82。例如,内衬套68的远侧部分84可以直接附接到外护套72的远侧部分82而没有中间层。

不同于图2的导管20,在图3的导管60中,第二支撑结构78终止于远侧标记带80的近端94的近侧。具体地说,第二支撑结构78的远端92是在远侧标记带80的近端94的近侧。第二支撑结构78的远端92与远侧标记带80的近端94之间的空间限定间隙86,所述间隙可以至少部分用外护套72的材料填充。在一些实例中,第二支撑结构78和第一支撑结构76两者都终止于远侧标记带80的近端94的近侧。间隙86限定与导管70的包括第一支撑结构76和第二支撑结构78两者的部分相比具有较低径向和/或挠曲刚度的位置,这是因为外护套72的刚度低于第二支撑结构78。因此,响应于导管60的远侧尖端70接触解剖结构(诸如患者的脉管系统的壁),或响应于相对于纵轴66倾斜或横向的任何力,导管70可以优先地在间隙86处弯曲。这也可以有助于导管60导航穿过脉管系统并使导管60与不包括间隙86的导管相比更能防止创伤。

间隙86可以限定任何合适的长度l3。长度l3可以与细长主体62的od成比例,例如,具有较大od的细长主体62可以包括较长长度l3并且具有较小od的细长主体62可以包括较小长度l3。在一些实例中,间隙86的长度l3可以在约0.5mm与约5mm之间,诸如在约0.5mm与约1.5mm之间。远侧标记带80的近端94与导管60的远侧尖端70之间的距离l4可以在约2mm与约5mm之间,并且也可以与细长主体62的od成比例。

在一些实例中,不是第二支撑结构78(其为编织物)终止于远侧标记带80的近侧来限定间隙86,而是第一支撑结构(其为线圈)可以终止于远侧标记带的近侧。图4是实例导管100的远侧部分100b(例如,导管10的远侧部分17b)的另一实例的概念性轴向横截面视图。除了本文中描述的差异之外,导管100的远侧部分100b可以与图3的导管60的远侧部分60b类似或基本上相同。例如,远侧部分100b包括细长构件102,所述细长构件限定中心轴线106并且包括内衬套108、在内衬套108上方的第一支撑结构116、在内衬套108上方并且在第一支撑结构116上方的第二支撑结构118、外护套112和远侧标记带120。远侧部分100b延伸到细长主体102的远端110,所述远端110限定内管腔104的远侧开口114。内衬套108延伸到远侧部分124,所述远侧部分124限定内衬套108的远端128,并且外护套112延伸到远侧部分122,所述远侧部分122限定外护套112的远端130。内衬套108的远侧部分124附接到外护套12的远侧部分122。

不同于图3的导管60,在图4的导管100中,第一支撑结构116终止于远侧标记带120的近端134的近侧。具体地说,第一支撑结构116的远端位于远侧标记带120的近端134的近侧。第一支撑结构116的远端与远侧标记带120的近端134之间的空间限定间隙126,所述间隙可以至少部分用外护套112的材料填充。间隙126限定与导管100的包括第一支撑结构116和第二支撑结构118两者的部分相比具有较低径向和/或挠曲刚度的位置,这是因为外护套112与第一支撑结构116相比具有较低径向和/或挠曲刚度。因此,导管100可以响应于导管100的远侧尖端110接触解剖结构(诸如患者的脉管系统的壁)而优先地在间隙126处弯曲。这也可以有助于导管100导航穿过脉管系统并使导管100与不包括间隙126的导管相比更能防止创伤。

第二支撑结构118向远侧延伸超过第一支撑结构116的远端。在图4所示的实例中,第二支撑结构118的远侧部分138接触内衬套108并且定位在内衬套108与远侧标记带120之间。用这种方式,远侧标记带120可以将第二支撑结构118压缩到内衬套108并有助于维持第二支撑结构118的远侧部分138相对于内衬套108的位置。另外,第二支撑结构118可以压缩第一支撑结构116的远侧部分并有助于维持第一支撑结构116的远端相对于内衬套108的位置。

在一些实例中,如图4所示,导管100可以包括由单个相对软的尖端护套138形成的远侧尖端以及在远侧标记带120近侧的优先弯曲位置(例如,间隙126)两者。尖端护套138可以与图2的导管20的尖端护套46类似或基本上相同。

本文中描述的导管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技术形成。图5是形成如本文中描述的导管的实例方法的流程图。相对于图2的导管20描述了图5的技术;然而,所述技术可以用来形成其他导管或本文中描述的导管(例如,导管100)可以使用除了图5中描述的技术之外的技术形成。

在图5所示的技术中,可以将内衬套28定位在心轴上方(142)。内衬套28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技术来制造。在一些实例中,内衬套28可以使用挤压工艺形成,在挤压工艺中将聚合物材料与增滑剂(如果适用的话)机械地混合在一起并且加热到基础聚合物材料的熔点并使其经历管状挤压工艺以形成具有期望厚度和直径轮廓的管状主体。在内衬套28包括多个区段的一些实例中,可以将相应区段定位在心轴上方,之后相继接合在一起(例如,熔融)。

在一些实例中,在将内衬套28定位在心轴上方之后,可以将内衬套28热收缩到心轴上,使得内衬套28符合心轴的外表面并且获取心轴的成锥形的轮廓(如果适用的话)。在内衬套28包括多个区段的一些这类实例中,可以设计内衬套28的相应区段的大小,使得相应衬套区段的内径稍微过大以有助于在热收缩工艺之前将衬套区段放置在心轴上。然而,在其他实例中,热收缩可能不是必要的。例如,除了热收缩之外或替代于热收缩,可以使内衬套28在心轴上方纵向地伸展以基本上符合心轴的外表面。在任一实例中,内衬套28可以限定恒定内径或可以具有不同内径,例如对应于由心轴限定的外径。

在将内衬套28定位在心轴上方(142)之后,可以将至少一个支撑结构定位在内衬套28上方(144)。至少一个支撑结构可以包括线圈、编织物或其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一些实例中,至少一个支撑结构可以包括第一支撑结构36和第二支撑结构38。第一支撑结构36可以包括线圈并且第二支撑结构38可以包括编织物。在一些实例中,可以将第二支撑结构38定位在第一支撑结构36上方。在其他实例中,可以将第一支撑结构36定位在第二支撑结构38上方。

在一些实例中,可以在定位在内衬套28上方之前至少部分地限定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的结构配置。例如,可以将形状记忆线(例如,niti合金)或可以其他方式热定形的金属、合金或聚合物基的线缠绕在不同心轴上,其中将线热定形以限定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的期望间距、间隔、缠绕直径、成锥形的轮廓或长度中的至少一者。

在热定形之后,接着可以将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的一根或多根线相继从心轴解开到卷轴或线轴(未示出)上,并且接着重新缠绕/织在内衬套28上方。在一些实例中,在将至少一个支撑结构定位在内衬套28上方之前限定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的结构特性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有助于控制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的结构特性(例如,间隙间隔、间距等),以及控制用于多个导管中的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的产品一致性和均一性。另外,单独的耐热心轴上的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的定形线使得能够在由例如ptfe或其他润滑的、非耐热材料制成的心轴上使用至少一个支撑结构来构造细长主体22。

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技术将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相对于内衬套28紧固在适当位置。例如,可以将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粘附到内衬套28。在一些实例中,可以在将至少一个支撑结构定位在内衬套28上方之前将粘合剂定位在内衬套28上方。除了粘合剂之外或替代于粘合剂,外护套22、远侧标记带40或两者可以用来将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紧固到内衬套28。例如,可以将远侧标记带40定位在如图2所示的第一支撑结构36的远侧部分上方。在一些实例中,远侧标记带40可以粘附到内衬套28、第一支撑结构36或两者,或可以因为定位在第一支撑结构36与外护套32之间而固持在细长主体22内的适当位置。

在同5的技术中,还包括将外护套32定位在至少一个支撑结构上方(146),包括任选远侧标记带40和内衬套28。接着可以将外护套32的远侧部分42结合到内衬套28的远侧部分44(148)。在一些实例中,为了将外护套32的远侧部分42接合到内衬套28的远侧部分44,可以将外护套22热收缩到内衬套28和至少一个支撑结构上,这可以导致外护套32沿着外护套32的长度结合到内衬套28。在一些实例中,外护套32的热收缩可以有助于沿着细长主体22紧固至少一个支撑结构的相应位置。例如,外护套32可以延伸穿过第二支撑结构38中限定的孔隙并在第一支撑结构36的线圈或匝之间延伸以接触并结合到内衬套28(例如,使用热结合、粘合剂等等)。因此,尽管在图2中将间隙示出为在第一支撑结构36的线圈或匝之间,但在一些实例中,这些间隙可以用外护套32的材料、粘合剂或粘合剂与外护套32的材料的组合填充。这可以有助于最小化细长主体22的壁厚度,并且因此通过将额外层的包括限制在细长主体22的壁构造内来在给定od下增大细长主体22的id。另外,不存在将内衬套28接合到外护套32的额外层(例如,粘合剂/联结层)可以有助于增加导管20的柔性。

接着可以将尖端护套46定位在外护套32的远侧部分42上方(150)。尖端护套46可以定位成与外护套32的成锥形的部分重叠并且可以延伸超出外护套32的远端50。例如,尖端护套46可以纵向地延伸超出内衬套28的远端48和外护套32的远端50。接着可以将尖端护套46结合到外护套32(152)。例如,可以将尖端护套46热收缩到外护套32的远侧部分42上。如图2所示,尖端护套46的远侧部分可以收缩以接触心轴并限定导管20的内径的一部分。尖端护套46的远侧部分还可以限定导管20的单层尖端。尖端护套46的径向外表面可以在尖端护套46向远侧延伸时径向地向内成锥形,并且尖端护套46可以由硬度与形成内衬套28的材料和形成外护套32的材料相同或更低的材料形成。用这种方式,尖端护套46与内衬套28、外护套32或两者都延伸到导管20的远端的导管20相比可以更能防止创伤。

在形成细长主体22后,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技术(诸如粘合、熔融、包覆成型,或其任何组合)将毂14(图1)附接到细长主体22的近端(例如,图1的细长主体12的近端12a)。

图6是形成如本文中描述的导管的另一实例方法的流程图。相对于图3的导管60描述了图6的技术;然而,所述技术可以用来形成其他导管或本文中描述的导管(例如,导管100)可以使用除了图6中描述的技术之外的技术形成。

在图6所示的技术中,可以将内衬套68定位在心轴上方(162)。该步骤可以与图5的步骤(142)类似或基本上相同。

在将内衬套68定位在心轴上方(162)之后,可以将第一支撑结构76定位在内衬套68上方(164)。第一支撑结构76可以包括线圈、编织物,等等。在图3所示的实例中,第一支撑结构76包括线圈。在一些实例中,可以在定位在内衬套68上方之前至少部分地限定第一支撑结构76的结构配置。例如,可以将形状记忆线(例如,niti合金)或可以其他方式热定形的金属、合金或聚合物基的线缠绕在不同心轴上,其中将线热定形以限定第一支撑结构76的期望间距、间隔、缠绕直径、成锥形的轮廓或长度中的至少一者。

在热定形之后,接着可以将第一支撑结构76的一根或多根线相继从心轴解开到卷轴或线轴(未示出)上,并且接着重新缠绕/织在内衬套68上方。在一些实例中,在将第一支撑结构76定位在内衬套68上方之前限定第一支撑结构76的结构特性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有助于控制第一支撑结构76的结构特性(例如,间隙间隔、间距等),以及控制用于多个导管中的第一支撑结构76的产品一致性和均一性。另外,单独的耐热心轴上的第一支撑结构76的定形线使得能够在由例如ptfe或其他润滑的、非耐热材料制成的心轴上使用第一支撑结构76来构造细长主体62。

在一些实例中,可以使用粘合剂将第一支撑结构76相对于内衬套68紧固在适当位置。在其他实例中,可以通过细长主体62的另一结构(诸如例如远侧标记带、第二支撑结构78或外护套72)将第一支撑结构76相对于内衬套68紧固在适当位置。

在同6的技术中,还包括将第二支撑结构78定位在第一支撑结构76上方(166)。第二支撑结构78可以包括线圈、编织物,等等。在图3所示的实例中,第二支撑结构78包括编织物。在一些实例中,第二支撑结构78可以设计大小以具有稍小于第一支撑结构76的外径的内径,并且可以有助于将第一支撑结构76相对于内衬套68维持在适当位置。

将远侧标记带80定位在第一支撑结构76或第二支撑结构78中的一者的远侧部分上方(168)。在一些实例中,可以在将第二支撑结构定位在第一支撑结构76上方(166)之后将远侧标记带80定位在第一支撑结构76或第二支撑结构78中的一者的远侧部分上方(168)。第一支撑结构76或第二支撑结构78中的另一者可以终止于远侧标记带80的近侧。在其他实例中,可以在将第二支撑结构78定位在第一支撑结构76上方之前将远侧标记带80定位在第一支撑结构76的远侧部分上方(168)(例如,在第二支撑结构78不覆盖第一支撑结构76的远侧部分的实例中)。远侧标记带80可以有助于维持第一支撑结构76或第二支撑结构78中的一者的远侧部分的位置,远侧标记带80相对于内衬套68定位在第一支撑结构76或第二支撑结构78中的所述一者上方。在一些实例中,远侧标记带80可以粘附到第一支撑结构76或第二支撑结构78中的一者、内衬套68或两者。在其他实例中,远侧标记带80可以仅配合在第一支撑结构76或第二支撑结构78中的一者的远侧部分上方。例如,第一支撑结构76或第二支撑结构78中的另一者的远端可以在远侧标记带80的近端的近侧,从而限定间隙86。间隙86因为第一支撑结构76或第二支撑结构78中的一者不存在而限定与导管70的包括第一支撑结构76和第二支撑结构78两者的部分相比具有较低径向和/或挠曲刚度的位置。如上文所讨论,间隙86可以限定任何合适的长度l3。长度l3可以与细长主体62的od成比例,例如,具有较大od的细长主体62可以包括较长长度l3并且具有较小od的细长主体62可以包括较小长度l3。在一些实例中,间隙86的长度l3可以在约0.5mm与约5mm之间。远侧标记带80的近端94与导管60的远侧尖端70之间的距离l4可以在约2mm与约5mm之间,并且也可以与细长主体62的od成比例。

在将远侧标记带80定位在第一支撑结构76或第二支撑结构78中的一者的远侧部分上方(168)之后,将外护套72定位在第一支撑结构76、第二支撑结构78和远侧标记带80上方(170)。接着可以将外护套72的远侧部分82结合到内衬套68的远侧部分84(172)。在一些实例中,为了将外护套72的远侧部分82结合到内衬套68的远侧部分84,可以将外护套72热收缩到内衬套68、第一支撑结构76、第二支撑结构78和远侧标记带80上,这可以导致外护套72沿着外护套72的长度结合到内衬套68。在一些实例中,外护套72的热收缩可以有助于沿着细长主体62紧固第一支撑结构76、第二支撑结构78和远侧标记带80的相应位置。例如,外护套72可以延伸穿过第二支撑结构78中限定的孔隙并在第一支撑结构76的线圈或匝之间延伸以接触并结合到内衬套68。因此,尽管在图2中将间隙示出为在第一支撑结构76的线圈之间,但在一些实例中,这些间隙可以用外护套72的材料、粘合剂或粘合剂与外护套72的材料的组合填充。这可以有助于最小化细长主体62的壁厚度,并且因此通过将额外层的包括限制在细长主体62的壁构造内来在给定od下增大细长主体62的id。另外,不存在将内衬套68接合到外护套72的额外层(例如,粘合剂/联结层)可以有助于增加导管60的柔性。

在一些实例中,尽管图6中未示出,但接着可以将尖端护套(例如,图4的尖端护套136)定位在外护套72的远侧部分82上方。尖端护套可以定位成与外护套72的成锥形的部分重叠并且可以延伸超出外护套72的远端90。接着可以将尖端护套结合到外护套72。例如,可以将尖端护套热收缩到外护套72的远侧部分82上。

在一些实例中,导管10、导管20、导管60或导管100中的任一者可以是包括例如引导构件/或抽吸泵的组件的一部分。在一些实例中,抽吸泵可以通过中间管子连接到导管10、导管20、导管60或导管100。引导构件可以用来将导管10引导至患者的脉管系统内的目标组织部位。在一些实例中,使用导管10的方法包括经由进入点(例如,股动脉)将引导构件或内导管引入到患者的脉管系统(例如,颅内血管)中,以及经由引导构件引导细长主体12。在将细长主体12的远端12b定位在可能在血栓栓塞材料(例如,血栓)附近的目标组织部位后,可以经由细长主体12从脉管系统移除血栓栓塞材料。例如,可以通过经由毂14(和/或近端12a)至少将真空力施加到细长主体12的内管腔24来从脉管系统抽吸血栓栓塞材料,所述施加真空力可以致使血栓栓塞材料经由远侧开口13被引入到内管腔24中。任选地,真空或抽吸可以继续从而将血栓栓塞材料沿着内管腔24向近侧吸出一路到达近端12a或毂14或到中途。

作为另一实例,可以使用另一技术,诸如经由通过细长主体12的内管腔24递送的血管内取出装置从脉管系统移除血栓栓塞材料。在这种方法中,可以将细长主体12插入到脉管系统中(例如使用本文中公开的任何技术)并且使取出装置前进通过内管腔24(或通过经由内管腔24插入到脉管系统中的另一导管,诸如微导管),使得所述装置啮合血栓栓塞材料。取出装置和与其啮合的材料(与任何其他导管或微导管一起)接着可以缩回到内管腔24中并从患者体内移除。任选地,抽吸可以在取出装置和血栓栓塞材料缩回到细长主体12中期间利用或经由细长主体12执行。任选地,取出装置连同血栓可以在抽吸下被拉回到导管10的尖端并且接着取出装置和导管10作为一个单元一起朝向周围的较大的鞘或导管撤回并穿过周围的较大的鞘或导管。脉管系统可以包括神经脉管系统、外周脉管系统或心脏脉管系统。血栓栓塞材料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技术,诸如透视、血管内超声或颈动脉多普勒成像技术来定位。

已经描述了各种实例。这些和其他实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